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甘宁袭营击退40万曹军,为何名气比不上张辽?

甘宁袭营击退40万曹军,为何名气比不上张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07 更新时间:2023/12/24 13:45:27

甘宁袭营击退40万曹军,为何名气比不上张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东汉末年,曹魏和孙吴两方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最能够让大家记住的就是合肥之战,双方围绕着合肥打了5次,尤其是第二次,号称是张辽以800骑兵击溃孙权十万大军,孙权也被很多人贴上了孙十万的标签,而在张辽击溃孙权大军之前,在第一次濡须之战时,甘宁曾经实现了百骑劫曹营,击退了号称40万的曹军,那么甘宁的名气为何比不上张辽呢?

第一点,两次战争的局势完全不同,合肥之战时,孙权是准备死磕拿下合肥的,而濡须之战,曹操更多的是试探性进攻。

第二次合肥之战时,孙权得到了绝佳的机会,因为曹军主力都陷于汉中,曹操去征服张鲁去了,在合肥一线,曹操留给张辽的只有7000人,《三国志.张辽传》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所以说这是孙权夺取合肥的一次机会,那么孙权集结了10万大军也相对可信,在记载中,10万大军基本上就是东吴最大程度集结的兵力了,势在必得,这是当时孙权的最真实写照,所以说合肥城可以说很危急。

但是濡须之战时,曹操没有必须夺下濡须口的需求,原因很简单,虽然距离赤壁之战已经过去了5年,曹操实力得以恢复,但是在水师没有成型之前,曹军是无力南下的。

《三国志.武帝纪》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

赤木之战原有的荆州水师损失殆尽,虽说在濡须之战前四年曹操就又着手训练水师了(濡须之战是建安十八年),但是并不会有太大的进展,而且当时曹操正在和马超对峙,自己也是称王了,他暂时没有时间去全力征讨孙权,说曹操率部40万南征,太过夸大,《三国志》没有明确记载这次曹军的兵力有多少,记载曹军40万的是《建康实录》和《江表传》。

《建康实录.太祖卷》时操以步兵号四十万,列营出濡须口,权以七万当之。

《江表传》曹公出濡须,号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权率众七万应之,使宁领三千人为前部督。

这个应该就是孙吴一方的自夸了,或者是当时曹操虚张声势,吓唬孙权,说自己率军40万,和之前赤壁之战是,称自己率军80万是一个套路,往多了说,能吓唬对方一下就吓唬对方一下,如果真的是40万大军,那必然是多路大军南下,曹操会将40万军队布置在濡须口?脑子锈到了?

让曹操率军南征的原因,是孙权逐渐展露出的野心。

《三国志.吴主传》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

孙权改迁治所,迁到了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这就是赤裸裸的暗示了,孙权要北上扩张啊,而且孙权为了保障建业的安全,开始修建濡须坞,为的就是遏制曹军通过濡须口进入长江,突破吴军的防线,所以曹操此次进攻濡须坞,试一次试探性进攻,能打下濡须最好,打不下来也不要紧,也能告诉孙权,我随时可以再来,孙吴必须在濡须口一下布置重兵防守。

所以合肥之战和濡须之战,战情紧张程度完全不同。

第二点,甘宁不上张辽,在于个人才能的差距,准确的讲,甘宁是将,而张辽是帅。

甘宁更多的是在一次战役的局部战役中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而张辽则跟多的是统领全局,可以说,甘宁是战术执行者,张辽是战术制定者,从两人官职上也能看出来,张辽后来一度迁升,征东将军,前将军,而甘宁呢?最高的官职是折冲将军,折冲将军虽然在杂号将军中地位较高,但是那也杂号将军啊,并不是高级武将官职,这也能看出两人在能力上多少差着层级,在实际的交战中也能看的出来。

《三国志.甘宁传》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

《三国志.张辽传》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

甘宁是被孙权命令,出击挫败曹军锐气的,而张辽则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了曹操原来定下的,死守城池,不得与吴军交战的战术,主动出击,打了孙权一个措手不及,如果说当时甘宁在未得到孙权的命令,会不会偷袭曹营呢?个人认为未必,还是那句话,

甘宁是将才,而非帅才,当初甘宁投降孙权之初,孙去接受不了甘宁的脾性,而且有时还不停命令,加上甘宁曾经在黄祖手下混过,导致孙权想要弃用甘宁,但是吕蒙及时劝谏。

《三国志·吕蒙传》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这也可见甘宁作为一个猛打猛冲的武将还是很称职的,尤其是在东吴的阵营里很缺乏。

第三点原因是,两人在战役中的表现,对战局的影响差距太大,甘宁只是挫败了曹军锐气,张辽的表现则决定了战局走向。

《三国志.甘宁传》权特赐米酒众殽,宁乃料赐手下百馀人食。食毕,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至二更时,衔枚出斫敌。敌惊动,遂退。

甘宁率百余精骑突入曹军营寨,应该是曹军的前线部队,这个时候甘宁的勇猛就展现出来了,也的确引起了曹军一定的骚乱,曹军因此退却,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大晚上的被偷袭,难以知晓敌方实力,但是此战甘宁战果如何呢?

《建康实录.太祖卷》使甘宁夜突入操营,斩数级而还,操军大骇,军中鼓噪。

甘宁自己斩杀了数名曹军,想必战果不大,不然会不会有如此不明确的记载,所以说,个人觉的,甘宁支持挫败了曹军的气势,击退了曹军的先锋部队,而不是击溃。

相比之下,张辽则是战果颇丰,打的孙权都心惊胆战,不说最后张辽的追击,就说在合肥城下,张辽第一次主动出击,张辽率800精锐突袭孙权大营,夸张点说就像旅游一样,完全视吴军如无物,吴军一众将领则是被打的丢盔弃甲。

《三国志.陈武传》建安二十年,从击合肥,奋命战死。权哀之,自临其葬。

《三国志.潘璋传》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三国志.贺齐传》时城中出战,徐盛被创失矛,(贺)齐中兵拒击,得盛所失。

《三国志.张辽传》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孙权手下猛将陈武战死,徐盛连兵器都丢了,吴军将士则处于混乱之中,张辽更是直接杀到孙权附近,当时甘宁应该还未抵达合肥城下,张辽抓住的就是吴军尚未在合肥城下集结的时机奇袭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孙权的兵力肯定是要远远多于张辽这支奇袭部队的,但是被张辽打的几乎无还手之力,这还是孙吴这一方的记载,可能实际情况要更糟糕。

和甘宁挫败曹军士气不同,张辽这次袭营,可不仅仅是挫败了吴军士气,更是重创了吴军,对于吴军来说更嘲讽的是,当张辽完成任务从吴军大营杀出来后,有一部分曹军被困于吴军的包围中,张辽又带兵杀回去将这些曹军救了出来,如果说之前吴军还气势汹汹的话,在被张辽袭营后

,恐怕已经没心思打了。

第四点原因是,甘宁并未凭一己之力击退曹军,张辽则是完美完成了坚守合肥的任务。

上面说了,甘宁并未对曹军实力形成重创,那么曹操为何会退军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曹军水师太过弱势,濡须之战,曹军步骑的优势被地形所限制,多是山地河流,曹操想要打赢必须依靠强大的水师,可是不巧的是,曹操没有。

《三国志.武帝纪》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

《三国志.吴主传》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双方记载还是有所出入的,到底是谁赢了呢?当然是孙权,不然曹操拿下濡须口还会退军,要知道战后曹操是准备迁徙百姓的,“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馀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这完全不像是打赢了的曹操会做的事情。

曹操俘获公孙阳应该是真的,但是曹军无法对抗东吴的水师啊。

《三国志.吴主传》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

这才是曹操退军的原因,水师实力差距太大,怎么打?难道送人头吗?曹操能做的就是班师,继续训练水师,以待时机再战,不然这个时候强行和孙权开战,其结果只能是第二次赤壁之战,曹操当然知道其中利害,别忘了当时刘备还在偷着忙发育哪,真要是和孙权围绕着濡须发生长时间的对峙,刘备没准就在曹操后方搞些动作了。所以说曹操退军并不是因为甘宁的劫营而退军,而是鉴于东吴水师强大而退军。

相比之下,张辽则控制了整个合肥之战的走向。

《三国志.张辽传》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三国志.甘宁传》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

孙权围攻合肥十多天没有进展,加上部队发生疫情,只能撤退,张辽则抓住了战机,趁机追击了留在最后的孙权,险些让孙权命丧于乱军中。甘宁可是没有同样表现的。

当然这里也是要给孙权正名的,在这次合肥之战中,只是张辽第一次袭营时,吴军打的丢脸,城池久攻不下也可以理解,合肥是一座坚城,加上疫情爆发,吴军就退却了,要注意的是,张辽虽然此战打的非常出彩,但是说张辽800破十万是太扯了,主力吴军是自己撤的,孙权只是自己负责殿后被张辽抓住了战机,孙权被张辽追击的时候,身边只有一千多亲卫,加上几位将领的私兵,此时面对张辽率军追击自然是打不过的,所以也不要太过嘲讽孙权。

总的来说,甘宁的百骑劫曹营和张辽的800精锐袭吴军只是表面上看着有可比性,但是实际情况则是完全不同的,张辽的表现也是太过亮眼,相比之下,甘宁的战果只能算是一次小胜了,并不能对战局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甘宁的名气也就无法和张辽相比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吴主传》《三国志.张辽传》《三国志.甘宁传》《三国志·吕蒙传》《三国志.陈武传》《三国志.潘璋传》《三国志.贺齐传》《建康实录.太祖卷》《江表传》

标签: 三国

更多文章

  • 地位极高却不受信任,张辽的一生有多悲催?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辽,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张辽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比如说郭嘉、司马懿等等。这些人对曹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为曹魏建功立业的。曹魏的武将阵营中,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单单从曹操的儿子来说,几乎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三国志中,作者陈寿出现了“时之良将,

  • 吕布和张辽都是降将 为什么两人的结局完全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辽,吕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辽入曹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而吕布便是其中之一。而在演义中,吕布更是有"三国第一猛将"之称,民间更是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而吕布真正的出名,还要从虎牢关独战十八路诸侯开始。而纵观史书,吕布此人"生得气宇轩昂,威风

  • 高顺和张辽是什么样的人?曹操为什么要留张辽杀高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高顺,张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曹操为什么要留张辽杀高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鲁伯被捕后,鲁伯的部将张辽变成了曹操,但与吕布部将一样,高顺也被砍了,那么原因是什么呢?今天的小编辑会带你去弄清楚。吕布首先,在《三国演义》里面,高顺和张辽是誓死的,但在历史上没有,陈宫和高

  • 吕蒙张辽赵云三人实力如何?谁是最厉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蒙,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吕蒙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子兵法 计篇》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说的是,为将领应具备的能力。且把吕蒙、张辽、赵云的战斗履历做一对比,看看谁的综合能力更胜一筹吧。一、先说,吕蒙。吕蒙出身行阵,后在东吴,官至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可见其综合实力非同

  • 张郃和张辽都是降将,为什么曹操给他们的待遇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张郃,张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曹操给张郃和张辽的待遇不一样?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存在,也即魏蜀吴三国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将领中,姜维、王平、夏侯霸等人都是出自曹魏的降将。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曹操麾下的武将中,也有不少都是降将出身中。特别是在曹魏五子良将

  • 吕布兵败下邳曹操俘获四名大将,为什么高顺被杀张辽得以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高顺,张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高顺被杀张辽得以重用?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口吕布殒命”记载了一个为后人乐道的故事:吕布兵败下邳,曹操抓到了吕布、陈宫、高顺、张辽四人,四人对被抓的态度和最终结局非常不同:吕布乞饶被杀;陈宫骂曹操被杀;高顺沉默被杀;张辽

  • 张辽再哪些人手下当过值?张辽为何会投靠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张辽,吕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名将张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张辽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为曹魏的创建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张辽以前是吕布麾下的将领,吕布灭亡后才归顺了曹操。更鲜为人知的是,张辽早年还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部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张辽出生于并州雁门郡马邑县(今山西省朔州市)

  • 张辽止啼的典故是怎么出现的 张辽和关羽相比究竟谁胜谁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辽,曹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魏将领张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唐代设立武庙时,以姜尚为武成王,历代良将十人为十哲坐侍两边,名将六十四人配享。在三国人物中,诸葛亮以十哲身份进入武庙,而张辽、关羽、周瑜、陆逊、张飞等人则名列六十四将。张辽得以进入武庙,其主要功绩是镇守魏国扬州,多次击退东

  • 张辽好歹是五子良将之一,为何栽在一小兵身上?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辽,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张辽,字文远,(169-222年),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人。张辽在青年时长得十分健硕,并且从小就是学武出身的,练出了一身优异的武功。他在青年的时候就做过官,年青的那时候就在郡里出任了武职官员,上任期内,他由于表

  • 张辽真的是被丁奉所射杀的吗 丁奉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丁奉,张辽

    你真的了解丁奉之死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魏是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曹魏之所以能够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肯定是离不开曹操的唯才是举,当初的曹操发布了求贤令,这让天下的人才纷纷投靠曹魏。正因如此,才奠定了曹魏三国实力最强的根基。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