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蜀国亡后,姜维使用一险计,让五胡乱华提前了30年,致晋朝灭亡!

蜀国亡后,姜维使用一险计,让五胡乱华提前了30年,致晋朝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73 更新时间:2024/1/18 22:36:07

蜀国亡后,姜维使用一险计,让五胡乱华提前了30年,致晋朝灭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最终让立国40余年的蜀汉政权就此灭亡。当时,蜀汉虽然溃败,但战力犹存,其中大将军姜维带领数万兵马驻扎于剑阁,正与魏将钟会激烈交锋。为了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为了复兴蜀国,姜维使用了一个风险极高的计谋。虽然这个计谋并没有达到他预想的结果,然而却最终引发了一场连锁反应,而连锁的结果正是“五胡乱华”。

自诸葛亮北伐以来,攻占曹魏的陇右地区,一直是蜀汉政权的夙愿。之后,蜀汉的军事行动,几乎全部都是围绕着攻占陇右来展开的。诸葛亮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事,并九伐中原,最终都没有成功。为了抵御姜维的进攻,曹魏任命邓艾为征西将军、陇右都督,两人正是才能相若、旗鼓相当,将彼此视为夙敌。

在陇右,散布着众多游牧民族,他们有羌人,有氐人,也有鲜卑人,而这些胡人正是蜀汉与曹魏争夺的对象。在治理陇右期间,邓艾广布恩信,以公平的法律绥抚诸族,最终博得了胡人们的恩戴。在讨伐蜀汉时,邓艾带领5000多名羌胡勇士翻越崇山峻岭,冒着生命危险偷渡阴平,并在成都平原击杀诸葛瞻,最终迫使蜀主刘禅投降。邓艾与其手下的羌胡勇士,夺取了灭蜀的第一功。然而邓艾的功勋,却遭到了另一名大将钟会的嫉恨。

在钟会看来,若不是自己拖住了姜维,邓艾根本不可能进入剑阁。而且邓艾出身平民,身份自然不能和出身豪族的自己相比。因此,钟会对于自己屈居于邓艾之下感到非常耻辱。而聪明的姜维,很快便发现了这一点。因此,姜维施展诈降之计,假意投降了钟会,并暗中篡夺野心膨胀的钟会造反。

姜维对钟会说:“如果你想学刘备,成为川蜀之主,邓艾必须除掉!”钟会对此深以为然,于是询问姜维具体实施方案。最终,姜维为钟会制定了反间计,他向司马昭上书,诬陷邓艾造反。同时卫瓘、胡烈和师纂等魏国大将也上书说邓艾所作悖逆,于是正月初一朝廷下令用囚车押送邓艾回京。司马昭怕邓艾不服命令,命令钟会进军成都,监军卫瓘打前阵,拿着司马昭手书押邓艾进囚车。不久后,卫瓘指使部下杀害了邓艾父子,一代名将就在钟会与姜维的密谋中死于非命。然而好景不长,姜维的计策并没有全部成功,魏国兵将并不愿随钟会造反,于是他们在卫瓘的带领下发动兵变,杀死钟会,夷灭姜维三族。

姜维的计策虽然失败了,然而却“种豆得瓜”,引发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后果。由于邓艾被杀,他手下的羌胡兵将都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原本,羌胡士兵们以为自己立下大功,就算不能被封为王侯,至少也能得一大笔钱,现在好了,竟然连一文钱都没赚到。回到陇右后,这些羌胡兵众便起了反心。有个叫段灼的官员看出了这些羌胡的危险,于是向已经代魏称帝的晋武帝司马炎上书,要求立即大赏羌胡,平复他们的愤怒情绪。然而司马炎不仅不听,反而将段灼流放至边境。不仅如此,司马炎还派武将胡烈镇守凉州,以残酷的手段压制各族胡人,最终制造了秃发树机能这个怪胎。

秃发树机能,原本是鲜卑秃发部的酋长,他不满于胡烈的暴力统治政策,于是联合羌、氐、南匈奴等族,悍然发动叛乱,并在一场战斗中阵斩胡烈。此时,距离邓艾被杀不过七年。如果邓艾不死,在陇右、凉州颇具威望的他一定能迅速平抚叛乱。然而可惜的是,邓艾被杀了。

之后,秃发树机能席卷整个凉州,诸葛亮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竟然让一个胡人做到了。随后,司马炎屡次派出大将攻打秃发树机能,却屡次遭遇惨败,多名大将被杀,西晋的虚弱,从这时已经看出了端倪。而在秃发树机能的势力里,鲜卑、羌、氐、羯、匈奴等未来“乱华”的“五胡”俱在军中,可谓是“五胡乱华”的预演。而这,整整把五胡乱华提前了30年,

公元279年,凉州全境沦陷,堂堂晋朝竟然束手无策,司马炎临朝哀叹:“谁能为朕击破此胡!”最终,邓艾的旧部马隆临危受命,带领3000精锐深入凉州。面对秃发树机能,马隆效仿诸葛亮布下了八阵,击溃了秃发树机能,并将之斩杀于乱军之中。

秃发树机能之乱虽然被平定,然而由他引发的火种仍然存在。此事,各族胡人散布于关中,人口几乎占去了那里的一半。这些人像虎狼一般窥伺着中原,只等晋朝发生内乱,便会揭竿而起,最终虎噬华人。最终,这些胡人等到了机会,西晋因八王之乱耗尽了国力,刘渊、石勒、李雄等胡人趁势而起,最终使中原陆沉。而此时,再也没有像马隆这样的悍将来拯救危局。从邓艾被杀开始,历史的多米诺骨牌已经开始相继倒下;姜维的计谋,成为推动这一历史的进程的第一枚骨牌。

标签: 三国

更多文章

  • 蜀汉名将姜维墓在哪里?姜维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姜维

    蜀汉名将姜维墓在哪里?姜维是怎么死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蜀汉名将姜维墓位于甘谷县六峰镇姜家庄村南将军岭靴子坪上,墓地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于1997年被甘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传,为了蜀汉万古基业,姜维兵变失败惨遭杀害。尸体暴露于荒野不得

  • 赵云的实力真的有被高估吗 他和姜维谁更厉害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云,三国

    还不知道:赵云的实力真的有被高估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云被称为常胜将军,一生都没有打过败仗,但是仔细看看赵云的阅历,实际上赵云也没指挥过什么大的战役。赢的也只是一些虾兵蟹将,根据赵云的性格他更加适合单人作战,不过单人的话姜维和赵云相比谁会更厉害一些呢?

  • 蜀国灭亡真的是因为姜维吗 事实证明真的不能怪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蜀国,姜维

    还不知道:蜀国灭亡真的是因为姜维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从刘备去世之后,蜀国便开始逐渐一蹶不振,刘禅继位,天生无能,甚至还搞出来“乐不思蜀”的笑话。诸葛先生不想先帝刘备的事业从此消灭,于是率领大军,开始北伐,怎奈数次失利,最终身体不堪负重,最终累死在了北

  • 如果姜维和魏延联手的话 他们能打败钟会和邓艾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延,姜维

    魏延和姜维联手会怎么样,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钟会与邓艾,都是三国后期曹魏的名将,二人联手攻灭了蜀国,单就这一项功绩,他们都是魏国的大功臣,但他们的贡献当然远不止此。然而,当时蜀国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只剩下一个姜维,还在做最后的反抗,想要翻盘。那么,如果魏延

  • 姜维母亲被挟持做人质,姜维转投诸葛亮家人怎么办?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诸葛亮,姜维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三国姜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姜维是蜀汉后期一员大将,不过他早年并非蜀汉将领,而是魏国人士。诸葛亮看准姜维是个人才,便设计将他归降,姜维为人忠诚孝顺,诸葛亮为了拿下姜维,还特意事先将他母亲接走,这番做法彻底让姜维折服。不过历史上这一幕并没有发生过,姜维没

  • 蜀汉大将姜维是忠臣还是祸国害民的匹夫?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维,三国

    你真的了解姜维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蜀汉大将军:姜维段谷之战,姜维被邓艾打得大败,部属星散流离,死伤数万人。侯和之战,姜维率军反攻,又再次失利,未达到战略目的。蜀汉满朝文武,无论重臣如诸葛瞻、董厥;还是元老宿将如张翼、廖化,皆对姜维屡次北伐无功,“军旅数出,百姓雕瘁”“好战

  • 诸葛瞻为什么后悔没有除掉姜维?诸葛瞻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诸葛瞻,姜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瞻的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亮老来得子,诸葛瞻出生时,诸葛亮已经46岁了。诸葛亮在临终前作《诫子书》给诸葛瞻。诸葛亮病死后,诸葛瞻袭爵武乡侯。诸葛瞻长大后去了,后主刘禅的女儿为妻,成了刘禅的女婿,蜀汉的驸马。因为蜀汉

  • 姜维带兵打仗不比诸葛亮差 为什么遇到邓艾总是打不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维,邓艾

    姜维为什么打不过邓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诸葛亮最后两次北伐时碰到司马懿结果都输了,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北伐的重任,但是姜维总是打不过邓艾,难道魏国将领真的就克制蜀国么?其实姜维在带兵打仗这方面不比诸葛亮差,但是为什么遇到邓艾总是打不赢呢?邓艾

  • 诸葛亮、姜维究竟为何而战?蜀汉北伐是一种情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诸葛亮,姜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姜维究竟为何而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去打仗?六出祁山和九伐中原都是折腾?是这样吗?如果诸葛亮和姜维不去惹人,把蜀汉缩在壳里当乌龟,这样国家就可以岁月静好吗?一、魏国的统一战略事实上,强者的世界中,统一就是王道。如果蜀国不能恢复汉业,魏国

  • 姜维北伐为何4战4败?姜维比邓艾究竟败在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姜维,邓艾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北伐为何4战4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从董卓乱京之后汉室威严尽失,天下诸侯开始拥兵自重,相互间的斗智斗勇让人看得大快淋漓,他们相互兼并也爆发出很多经典战役,同时也诞生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谋臣武将,比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但当这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