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乱世第一的谋士?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乱世第一的谋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634 更新时间:2024/1/16 17:47:59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人物。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易中天《品三国》:郭嘉和诸葛亮:谁是三国乱世第一谋士?

网络配图

事实上,郭嘉和诸葛亮不但作为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各自阵营的分量也都一样。刘备得到诸葛亮以后的说法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以后的说法则是:“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刘备临终前,是托孤于诸葛亮的;而曹操对郭嘉,也曾“欲以后事属之”。只不过因为郭嘉英年早逝,我们没能看到那一天。也由于同样的原因,郭嘉这颗将星不像诸葛亮那样璀璨明亮。诸葛亮从二十六岁出山,到五十四岁病故,为刘备集团服务了二十八年,而且还有十一年时间是大权独揽;郭嘉为曹操集团服务却一共只有十一年,而且职务不过军师祭酒(参谋)。两人施展才华的条件,真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尽管只有短短十一年,郭嘉却留下了辉煌的业绩。郭嘉在曹操军中时,曹操可谓凯歌高唱捷报频传,成功地统一了北方。郭嘉一去世,曹操的军事成就便显得乏善可陈。用周泽雄先生的话说,也就对付了马腾韩遂几个“草寇型军阀”。对付孙权、刘备这两大“枭雄”,就有点力不从心,在赤壁还差一点就被烧得焦头烂额。当然,刘备反败为胜,并不仅仅因为有了诸葛亮;曹操事业受阻,也并非仅仅因为没了郭嘉。我们不可以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但郭嘉的去世,对于曹操确实是重大损失。因此,曹操败退赤壁时,曾仰天长叹,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这句话到了《三国演义》那里,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场面:曹操华容道脱身回到南郡,曹仁设宴压惊,众谋士也都在座。曹操忽然仰天大恸。众谋士说,丞相遇难时全无惧怯,现在安全回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可以重整军队报仇雪恨,怎么反倒痛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接着便捶胸大哭说:“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于是“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网络配图

曹操的这一声叹息或者说捶胸大哭被毛宗岗父子批得狗血喷头,而且把这一哭和宛城之战哭典韦联系起来了。战宛城的故事,我们在《鬼使神差》那一集(第八集)讲过,就是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由于曹操自己的失误,刚刚投降十几天的张绣,采用谋士贾诩的计谋突然反叛。猝不及防的曹操靠着典韦奋不顾身拼力死战才逃得性命,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却均在战斗中身亡。事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痛哭流涕。在《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曹操是这样哭的:“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于是他身边的那些将士都十分感动(众皆感叹)。

这真可谓“曹操版”的“刘备摔孩子”了。刘备摔孩子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赵云在长坂坡救回阿斗后,刘备把那孩子往地上一扔,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惊得赵云扑翻在地,哭着说非肝脑涂地不可。你看,曹操是不哭爱子哭爱将,刘备是不疼爱子疼爱将,结果都让将士们感激涕零,真是异曲同工。

同样,哭典韦和哭郭嘉也有得一比。毛批说,曹操以前哭典韦,后来哭郭嘉。哭典韦之哭,是为了感动众将士;哭郭嘉之哭,是为了羞愧众谋士。“前之哭胜似赏,后之哭胜似打”,真想不到奸雄的眼泪,居然“既可作钱帛用,又可作挺仗用”。于是毛宗岗父子冷笑一声说:“奸雄之奸,真是奸得可笑。”

这个批语当然很精彩,只可惜曹操哭典韦的话,哭郭嘉的场面,和“刘备摔孩子”一样,都是小说家言。没错,为典韦治丧时,曹操确实亲临哭祭,但没有说过“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的话。曹操也确实说过“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话,但并没有捶胸大哭。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在什么场合说的,有没有众谋士在座就更不知道。那个场面是罗贯中的演义,靠不住的。也就是说,毛宗岗父子批的是小说中的曹操,不是历史上的曹操。

网络配图

历史上的曹操并不可笑。他的叹息,也未必是为了“愧众谋士”。事实上,曹操赤壁失利,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责任并不在谋士。何况曹操的谋士也并不无能。比如孙刘的联盟,就早已有人料定,这个人就是程昱。曹操在夺取荆州以后继续顺江东下,也有人反对,这个人就是贾诩。可惜“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可见,曹操的谋士是尽责的,也是称职的,他怎么会借口怀念郭嘉来“愧众谋士”?

那么,曹操又为什么要叹息呢?实际上曹操是在叹自己命苦,过早失去了郭嘉。《三国志·郭嘉传》说:“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也就是说,如果郭嘉还活着,事情就不会这样了。

标签: 郭嘉

更多文章

  • 三国智谋郭嘉和诸葛亮: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嘉

    诸葛亮和郭嘉,是三国历史上最着名的谋士。诸葛亮是以他的三篇文章和辅佐蜀汉大业闻名的。郭嘉则是以他的十胜论和三次大的战略决策闻名于世的。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有人说是诸葛亮。然而,尽管只有短短十一年,郭嘉却留下了辉煌的业绩。郭嘉在曹操军中时,曹操可谓凯歌高唱捷报频传,成功地统一了北方。郭嘉一去世,曹操的

  • 此人智比郭嘉帮助曹操起家 为何却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戏志才

    曹操在三国时期叱咤风云,扫平北方诸侯,可谓是一代英杰。除了其英明的领导外,还多亏身边围绕的一群智力超群的谋士。今天我们说的这个人,是跟随曹操最早的一批人,是真正帮助曹操建立基业的那批人中的一员。网络配图他叫戏志才。提起这个名字,大家都不会又太多印象,即便是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都是不多的。但是,此人真是

  • 郭嘉为什么叫鬼才 三国时期鬼才郭嘉是哪国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时期鬼才郭嘉是哪国谋士

    郭嘉是曹操早期的智囊团的核心人物,这个人有超凡的战略眼光,并且观察能力也是特别的强。因为郭嘉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计划经常会提出特别重要的建议,所以对于曹操来说郭嘉就是智慧之士。在曹操击垮吕布和袁绍等几个实力比较强大的对手之中,郭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郭嘉一直被世人称为鬼才,因为他的计谋非常的出其

  • 鬼才郭嘉临终奇计 郭嘉为何劝曹操杀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嘉

    军师联盟鬼才郭嘉临终奇计,郭嘉为何劝曹操杀司马懿?军师联盟中,鬼才郭嘉,作为曹操肱骨之臣,深得曹操信任,当是时,鬼才郭嘉与司马懿尝有一面,立断司马懿非池中之物。彼时,曹操北有大敌,袁绍盘踞河北,虎狼之势,郭嘉力主曹操破敌,建安七年,袁绍死,子袁谭、袁尚遁,郭嘉不追,言此二子须臾自缚,果不其然,皆如郭

  • 三国荀彧与郭嘉谁更厉害?荀彧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荀彧

    军师联盟荀彧与郭嘉谁更厉害?荀彧是怎么死的?军师联盟中,曹操身边有两位重要谋臣,一个是鬼才郭嘉,另外一个是王佐之才荀彧,很多朋友都有疑问,荀彧和郭嘉两人,谁会更厉害一点?郭嘉英年早逝,荀彧一直活跃在曹操身边,直至晚年,荀彧结局如何?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荀彧,颍川人士,东汉末年,颍川士族政治集团的影

  • 三国鬼才郭嘉怎么死的 郭嘉死亡背后有何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鬼才郭嘉怎么死的

    郭嘉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鬼才,他是我国三国时期的人,他在年少的时候就预言东汉末年天下一定会大乱,后来他在20岁时隐居结交了很多英雄豪杰。在21岁时郭嘉去见袁绍得到了袁绍的认可,并做了袁绍的谋士。在建安元年的时候曹操很器重的一位谋士去世了,他希望能再找到一位能帮助他建功立业的谋士,这时郭嘉的好友将郭嘉推

  • 细思极恐!这才是郭嘉竟成三国第一谋士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提起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总会首先想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火烧赤壁、空城计等众人皆知的事迹,都让他的智慧形象,婶婶的烙在你我的脑海里。但是,在三国演义众多的谋士之中,郭嘉绝对是一个牛B的人物,他丝毫不逊于诸葛亮。在粉丝们心里,郭嘉才是真正的第一谋士。网络配图那么,郭嘉能够成为第一谋士的秘

  • 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竟是他?比郭嘉还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贾诩

    玩过三国杀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被称为毒士的卡牌,卡牌的主人名字叫做贾诩。每次玩三国杀,笔者都感到好奇,在三国演义之中贾诩好像并不是特别出名,可是为啥称他为毒士。带着这个疑问,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贾诩。网络配图贾诩,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士)。和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是老乡,都是西凉人,所以大家都

  •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郭嘉的结局是什么 有感情戏却以悲剧收场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机密

    王阳明的古装扮相风流倜傥,潇洒中又带着孤傲,眼神里都是智谋和看穿一切的不屑,非常符合“七语玄机谋功论、三分逍遥觞中悠”的祭酒大人!《三国机密》讲述了一段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以“刘关张”为主线的三国历史,也不同于此前热播的《军师联盟》里以大军师司马懿如何辅佐曹丕登上帝位的传奇。《三国机密》构思巧妙的描绘了

  • 这两个人是曹操成就霸业的关键人物其地位不低于郭嘉和荀彧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曹操

    《孙子兵法 作战篇》开篇提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军队在出征之前,将帅要提前准备好作战物资以备战时所需,只有在保障军用物资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发起战争。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