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黑马陆逊:竟如何置刘备三兄弟于死地?

三国黑马陆逊:竟如何置刘备三兄弟于死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565 更新时间:2024/1/23 15:58:09

陆逊任三军统帅后,又火烧刘备连营。这两次战役,先后直接将关羽和刘备置于死地,间接导致张飞的死亡。可以说,刘关张哥仨的死亡都与陆逊有关。受作者立场倾向影响明显的读者,不会对陆逊有太好印象,虽然大家不能不佩服他的胆识与谋略。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陆逊是个不大不小、难说好坏的角色:他似乎不属于曹操、董卓、袁绍、刘备、孙权那样居于重大历史事件最前沿、直接决定历史走向的显赫 人物,也没有关、张、赵、马、黄以及吕布、典韦、许褚等武将那样叱咤疆场的段子;谋略方面,司马懿和周瑜、鲁肃因曾作为书中头号人物诸葛亮的直接对手或盟 友,也比他引人瞩目,各有其妇孺皆知的华彩乐章。陆逊的星光亮度,顶多和荀彧、郭嘉、吕蒙等比肩。不计第三十八回仅被提及名字,他在书中正式出场,是先后作为关羽和刘备的对立面:先是为吕蒙出谋麻痹关羽,最后收复荆州;后又亲任三军统帅,火烧刘备连营。这两次战役,先后直接将关羽和刘备置于死地,间接导致张飞的死亡。可以说,刘关张哥仨的死亡都与陆逊有关。受作者立场倾向影响明显的读者,不会对陆逊有太好印象,虽然大家不能不佩服他的胆识与谋略。

网络配图

而翻开《三国志》,却可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陆逊居然在《吴书》中独占一卷!①要知道,在全书中享有独占一卷待遇的人物,除了皇上或“准皇上”曹操、曹 丕、曹叡、刘备、刘禅、孙权,只有诸葛亮和陆逊。②也就是说,《三国志》认为陆逊与诸葛亮是同一级别人物,远高于其他人等。

小陆如此被重视,并非浪得虚名。他实在是《三国》中最大一匹黑马。

大 家知道,所谓“黑马”,是指一直不被注意而实力超群、关键时刻脱颖而出的人物。陆逊正是如此。如果说诸葛亮、庞统没出山以前就名声远扬,陆逊却是出山乃至 建功以后还没引起足够注意:本来收复荆州就是他出的奇谋,但刘备大军压境,孙权忧虑无帅可用时,并未马上想起他来;阚泽推荐他之后,张昭、顾雍步骘等人 还不以为然,出面阻止;他任主帅后,韩当周泰等老将仍然不服,试图鼓动大家抗命。陆逊先后战胜关羽、刘备,恰恰也正是利用了自己的没有名气、缺乏威望。 如果说关羽斩颜良文丑凭的是赫赫名气的震慑作用,诸葛亮赢得刘备青睐、得展骥足离不开先期“炒作”,陆逊的首建奇功与之刚好相反。正如吕蒙所说:孙权若用 名气大的人,敌人必然小心谨慎,妙计就使不成了。

网络配图

但是,不论有意“逞强”还是故意“示弱”,若想取胜都需有出众实力作基础。试想,倘若关羽 大刀耍得不好,仅靠虚假炒作制造泡沫,一旦交手,颜良、文丑在躲过几招、稳定情绪之后,发现对方不过尔尔,老关必为对方刀下之鬼。诸葛亮如果仅会吹牛皮, 刘备重用他之后他指挥得一塌糊涂,除了火烧驴肉就会火烧自己,刘备很快就会炒他鱿鱼。陆逊若无实力,不能运筹帷幄、临变不惊,没有两把刷子,在蜀军强大攻 势面前,吴兵就会军心涣散,一溃千里。事实上,关羽、诸葛亮也会示弱:关公偶使“拖刀计”、孔明常用诈败法,都是暂时示弱。陆逊关键时刻也会“逞强”:面 对试图抗命的部下,他先申明:“主公重用我,是因为我有比你们强的地方!”然后把脸一沉:“违令者斩!”

黑马能脱颖而出,除了自身实力,还 需要有机遇,关键时刻有人帮着说话。对于陆逊来说,吕蒙、阚泽就是识马的伯乐。他们推荐陆逊的时候,没有过多个人私利的打算,没顾虑将来陆逊会不会风头压 过自己、能不能知恩图报。陆逊本人也是不计个人恩怨推荐贤才的人:早年陆逊率部平山贼时,会稽太守淳于式曾打过他的小报告。而当陆逊回京向孙权汇报工作 时,却称赞淳于式并不“蠢于事”,是个好官。孙权不解地问:“他打你小报告,你却推荐他,咋回事呢?”陆逊回答:“他打我小报告其实是为当地百姓着想,我 如果反过来说他坏话,那不合适。”此事给孙权留下了很好印象。即使在今天看来,评价一个同事不以其对己有恩而过誉,亦不因其于己有怨而贬损,也实属难得, 特别是在上司面前。

网络配图

后来,陆逊又指挥吴军大败魏国大司马曹休,并屡次为孙权出谋划策,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深得主公赏识。他的地位一再上 升:从偏将军到镇西将军、辅国将军、大将军、右都护,最后代替顾雍做了丞相。孙权对他充分信任,格外倚重:不只遇大事都和他商量,还让人刻了一枚自己的印 章,放在陆逊家里。每次给刘禅或诸葛亮写信,发信前都先让陆逊看一遍,看看措辞轻重是否得当;若有不妥,陆逊就直接改在上面,盖上大印粘上信封就发出去。 孙权相信陆逊不会在信上乱改,或添上一笔“刘禅是小狗”之类。大破曹休后,大军路过武昌时,孙权让人给陆逊撑起自己的御盖出入殿门。这样的待遇,好像以前 周瑜、鲁肃也没享受过啊!

标签: 陆逊

更多文章

  • 吕蒙临死时为何荐朱然而不荐功劳更大的陆逊?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蒙

    据史记载,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观此,我心里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吕蒙不推荐陆逊呢?是朱然更有潜质?是陆逊之才不及朱然?是出于朱然与孙权有发小之谊的考虑?还是另有隐情?另外,吕蒙去世前不久,荆州之战前,为什么

  • 陆逊几千人火烧连营刘备70几万大军,烧死了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陆逊

    历史上的夷陵之战参战人数并没有这么多人,蜀军并非七十万人,而是约五万。吴军也不是二十万人差不多也是五万人。最后刘备才带着残兵败将突围,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 。战争结果是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很大影响,不过为

  • 陆逊火烧连营700里后嚣张无比,诸葛亮一阵法却直接被吓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火烧连营

    关于诸葛亮,无论是在《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之中,后人都对其一生的事迹有着极崇高的评价,而诗圣杜甫在评价诸葛亮时,还写下过这样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前一句的意思大家想必都很明白,不过对于后一句中的“八阵图”,了解的人就几乎寥寥无几了。那么,八阵图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是如何成为诸葛亮的成

  • 八卦阵厉害吗 东吴的第一高人陆逊差点就栽倒那里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诸葛亮

    人们常说“兵者,诡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常常打的敌人落荒而逃,古代人的智慧往往是不可衡量的,他们的发明和创造拿到这现代来说,都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在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有些事情也是我们不能够所达到的,最终成为了未解之谜。今天我们要谈到的就是古时候人们打仗时,为了追求胜利常常会用到一些策略和

  • 孙权登基后,他为什么要整死陆逊?两人结过仇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权,三国

    孙权为何一定要逼死陆逊?此事竟让东吴帝国寿命缩短百年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孙权自哥哥孙策手中接过江东基业之后,奋斗数年,与曹操刘备斗智斗法,虽然最后成功建立了吴国,但个中辛酸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明白。由于早年间经历的苦难,孙权年老之后开始多疑多思,陆逊之死就跟他有

  • 为什么说陆逊是蜀国的克星?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陆逊,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陆逊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19年七月,驻守在荆州的关羽,奉了大哥刘备的命令,挥师北上,以此完成统一中原大业,史称襄樊之战。自关羽大兵压境的消息传到中原,魏国境内的大小官员无不胆寒,他们知道关羽绝非凡人,当年他过五关斩六将带给魏国的创伤至今仍在,昔日还有张

  • 孙权晚年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暴君 看看陆逊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孙权

    孙权为人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家都知道,陆逊第一次被人们所认识是他在一次大战中赢了刘玄德,使得刘军大伤。可是他在成功之后心情并不是很愉快,后来才知道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自己的顶头上司跟以前不一样了。后期的君主跟当年刚登上皇位的他不再一样,还

  • 陆逊为何不消灭曹魏 反而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陆逊,三国

    还不知道:陆逊为何不消灭曹魏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刘备阵营有着主角光环的加持,用在他们身上的笔墨自然是更为用心,但是演义小说毕竟夹杂着情感倾向与艺术加工的成分,很多人物没有进行过多赘述,而他们的光芒却并没有就此被掩盖,陆逊就是这样的能

  • 孙权后期为何对陆逊那么残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陆逊,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陆逊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陆逊是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东吴的第四位大都督。他曾协助吕蒙袭击荆州,后来又火烧八百里连营,大败刘备七十万大军。毫不夸张地说,陆逊是一个文武全才,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为东吴政权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但是陆

  • 陆逊为何不敢北伐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吴,三国

    还不知道:陆逊为何不敢北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国作为东汉末年最强的三个国家之一,在蜀国崛起之后一直和蜀国相互合作抵抗魏国,然而在东吴和蜀国撕破脸之后,东吴却还是一直老老实实低守着江东,陆逊作为厉害的将领之一,一直没有北伐,东吴并没有主动出击攻打蜀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