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诸葛亮为何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

揭秘诸葛亮为何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84 更新时间:2024/1/30 14:04:44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相信有很多人都看过了,而三国演义中蜀国大将魏延貌似最具争议的一个人物。诸葛亮坚称魏延有反骨,出祁山的时候,魏延建议子午谷出奇兵不被采纳,诸葛亮死后,还要设计杀死魏延,这都是什么原因呢?诸葛亮为什么这么做?

谈到《三国演义》,为魏延打抱不平的人就不少,尤其是为诸葛亮首出岐山不用魏延从子午谷出奇兵致胜的妙计而感到惋惜,议者无不谓诸葛亮保守,以致引用《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作结论:“治戎为长,奇谋为短”以致六出岐山劳而无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网络配图

大约是从众心理作怪,我也一致以为诸葛亮保守,循规蹈矩才未接受魏延的奇谋妙策,以致功亏一篑。而今因为经历多了,从心理深处考察,却疑窦生起,觉得诸葛亮未必是因为保守心理而拒用魏延妙计,恐怕是他潜意识作怪拒绝了魏延。

首先《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不乏奇谋妙策亦不惧风险,赤壁大战前夕,他独居东吴,还安慰刘备说:“身居虎口,安若泰山”。他草船借箭、空城退敌等等都是不畏风险的奇谋杰作,以致鲁迅也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岂是保守之人?

依愚近见,诸葛亮不用魏延计谋主要原因并非是保守,而是因人废计,是因为他不喜欢魏延,所以在潜意识里不知不觉排挤魏延,他不愿意看到魏延成大功,如果这条计策是赵云姜维王平等人提出来的,诸葛亮可能就会另当别论了。

而这都是潜意识造成的,诸葛亮也知道这种成功乃是蜀国的成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诸葛亮的成功,所以诸葛亮说了一条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魏延:什么你不要小看魏国无人呀?我“依法进兵,何愁不胜”等等。

诸葛亮不喜欢魏延也和潜意识有关,或曰和第六感觉有关,他对魏延的排斥偏见来自于关羽(本自然段是我引用别人的观点)。诸葛亮对关羽颇有成见而又难以制约,而关羽和魏延十分相像,都是身高九尺,都是红脸膛,使用的兵器都是大刀,关羽字云长,魏延字文长,此二人皆不尊重诸葛领导,关羽要去取长沙,诸葛亮告诫他长沙有个老将叫黄忠,有百步穿杨的本领,要关羽多带兵马,而关羽偏偏只带500个小兵去取长沙。

网络配图

此次诸葛亮亲率30万大军出岐山取中原,而魏延又要求只带5000人马就可以取西安、咸阳以西之地,后来还发牢骚说连洛阳都可以拿下。试问,一个不被领导喜欢的人提出这种妙计会受到欢迎吗?而和关羽极为相似的魏延不知不觉成了替罪羊。

刘备入川,在涪城损兵折将,丧了庞统,形势危急!急调诸葛亮火速率大军增援,诸葛亮则安排张飞率一路大军从旱路进兵增援,自己则和赵云率一路大军从水路进兵增援刘备,这种安排显然是反常的,不合情理的。张飞性格暴躁,多次“醉后驾驶”,闯祸多多,不宜独担大任,而赵云文武双全,做事精细,适合担此大任,诸葛亮和张飞一文一武,最佳搭配,一起进兵岂不合适?为何诸葛亮不顾大局,作此安排?就是潜意识上觉得张飞不好使唤,而赵云得心应手,乐得许多轻松。

如此说来,不用魏延的奇谋,作为决策方的诸葛亮负有主要责任,而作为下属,建议人魏延是不是就无法做得更好呢?

不是,诸葛亮虽然对魏延充满成见,魏延仍有可能让诸葛亮采纳自己的意见,魏延在诸葛亮手下仍然是有发挥空间的。

蜀汉后期,人才稀缺,魏延无疑是蜀汉的栋梁之才,无论情感如何,诸葛亮也不得不重用魏延。所以魏延才有机会斩王双,死张郃立下许多汗马功劳。如果魏延能揣测诸葛亮的心理,少发牢骚,减少摩擦,尽量形成一种合力,发挥空间还会更大,甚至出现根本变化也未可知,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斯大林手下曾有一个高级参谋人员,他不仅有很多奇谋妙策,而且深知斯大林的性格和为人。在高级军事会议上,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往往先说一通条理清晰而又明显错误的看法和意见,到后半部分的时候才说奇谋妙策。但他说这一部分的时候又没有逻辑顺序,七零八乱的,等到会议最后阶段斯大林作总结和决定的时候,首先就把这个高级参谋的意见骂得狗血淋头,然后将其后面的精华部分经过整理变成自己的意见,文从字顺,条理清晰的发表出来,树立了自己高大英明的形象,如果魏延能和这位高级参谋一样吃透诸葛亮的心思,三国纷争的结局就可能改写。

网络配图

战国的时候,秦王安排大将王翦率兵灭楚,王翦要求率60万大军方能灭楚,秦王不乐意。全国的兵马都要带走啊?于是另派大将率兵伐楚,结果大败而归,秦王又重新请王翦出兵,王翦仍坚持要60万大军才行,秦王只得同意了,,出兵之日亲自送别到霸上,岂知王翦要求秦王赏赐给他很多良田大宅,秦王答应后才正式出发,走到武关后又先后派五批使者回咸阳向秦王讨封良田,有人觉得王翦很贪,很过分,王翦说:秦王想得太多而又不相信人,现在把全国的人们交给我指挥,我如果不这样做来表示自己没有野心,就可能引起大王的猜疑而不放心了。

斯大林的高级参谋和王翦都是极其善于处理好上级关系的,惜乎魏延则无此才能!

魏延真的很冤,我也因为他对诸葛亮一肚子意见。但是诸葛亮也因为关羽、张飞憋了一肚子气呢,还要尽量去表扬他们。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魏延为什么造反? 揭秘三国魏延造反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延,魏延造反,三国

    导读:诸葛亮打仗喜欢把每个人当棋子使,让你干啥就干啥,别问为什么,魏延能自己思考,每有意见和诸葛不符就顶撞,诸葛估计烦他了。至于最后反叛,是被杨仪小人陷害的,政治上的夺权,根本没有叛变。网络配图魏延是个将才。但做事急功近利,向诸葛献计出子午谷出长安就是个例子,这个地方地势险要,这样冒进的打法完全是拿

  • 火烧葫芦谷:诸葛亮竟然想烧死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

    导读:小时候看《三国演义》诸葛亮一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知道赚了自己多少眼泪。话说诸葛亮火烧葫芦谷,司马懿自知难逃一死,正待放弃逃生,忽见天降大雨,诸葛亮见之发此感叹。然则,在其他版本的《三国演义》中火烧葫芦谷并非如此简单了,这件事竟然充满着诸葛亮的算计……网络配图“火烧葫芦谷,魏延宰马藏马腹

  • 魏延:三国第一悲剧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

    导读:魏延可以说是三国第一悲剧人物,空有武艺却一生不被重用。他两投刘备,忠心可鉴却被诸葛亮认为“脑生反骨”,落得个一生凄凉的下场。网络配图魏延在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空有一身好武艺,一生颠沛游离,保了三个主人,没有一个信任他。刘备对魏延稍好些,又碰上个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诸葛亮

  • 历史探秘:诸葛亮为何死后要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

    导读:诸葛亮杀魏延,在《三国演义》中颇为离奇。诸葛亮说魏延生有反骨,日后必反,因此他留下锦囊妙计,击杀魏延。那么诸葛亮为何要杀魏延?仅仅只是因为这个虚无缥缈的“反骨”?网络配图“谋反”过程回放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是马谡被斩,然后是李严被废,接下来的

  • 三国秘史:魏延比赵云更适合做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

    导读:读三国,品人物,大家对赵云的评价远比魏延来的高。魏延最后反了蜀,赵云确是一生忠于蜀国。很多人看不起魏延,魏延在三国演义中的功绩也比赵云小,然而魏延是真的没有才能吗?他和赵云想比,真的不适合做大将吗?都是蜀汉名将,小说中赵云很牛,贵为蜀汉五虎将,又是刘备的盟兄弟,人称四千岁。叫桃园三结义,后续赵

  • 解密三国:魏延是不是诸葛亮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

    导读:三国战乱时期,魏延到底是不是诸葛亮所杀,也成为了一大谜团。其实连诸葛亮都不会想到,在其死后会被杨仪暗算了一计,以此来杀害蜀国上将魏延。网络配图诸葛亮没想到死后会被杨议算了一计三国大浪淘沙,淘尽无数英雄,然最终尘埃落定时,英雄苦泪,唏嘘之间,令人无法自已。诸葛亮,三国时期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之一,机

  • 诸葛亮为何不喜欢魏延?他俩有何纠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是刘备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他的许多计策让刘备受益匪浅,一路追随下来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在刘备死后,将自己的半壁江山和自己的儿子都托付给诸葛亮,可见他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和可以信任的。而魏延

  • 魏延之死:魏延是因犯了什么罪而被夷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

  • 三国魏延之死真相诸葛亮设计诛杀魏延确有其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诸葛亮

    解读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都了解魏延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魏延因为勇武被诸葛亮重用,因为脑后长有反骨被诸葛亮设计诛杀,换句话说魏延就是蜀汉集团内部最大的反派。而事实上,魏延是死的最冤的人,关于这一点已经有很多学者产生共鸣,这些学者一致认为魏延没有反叛之心,《三国演义》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但在魏延的死亡过

  • 三国魏延之死真相 诸葛亮设计诛杀魏延确有其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诸葛亮

    解读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都了解魏延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魏延因为勇武被诸葛亮重用,因为脑后长有反骨被诸葛亮设计诛杀,换句话说魏延就是蜀汉集团内部最大的反派。而事实上,魏延是死的最冤的人,关于这一点已经有很多学者产生共鸣,这些学者一致认为魏延没有反叛之心,《三国演义》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但在魏延的死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