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19岁坐拥江东,为什么他们子孙不能固守领土?

孙权19岁坐拥江东,为什么他们子孙不能固守领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743 更新时间:2024/2/15 15:34:56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1为何后世子孙大都早逝,不能固守领土?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孙权,是三国时期比较传奇的人物。他创造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曾以数万之众破曹操于赤壁,但其十万雄师也曾被八百士卒所吞没;在其执政期间历次防御战中几无败绩,但数次北伐其功绩却乏善可陈;他曾在关云长“威震华夏”时兵不血刃径取荆州,也曾在大破蜀军后主动向刘备送和书。他像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政治家的几种特征同时在他身上体现。

相对于同时期的对手曹操、刘备,孙权是幸运的。他19岁时即从其兄孙策的手中继承了江东大片领土,而曹操却直至54岁时才碾压群雄统一北方,刘备59岁时才侥幸占领汉中成就汉室基业。可以说,孙权的早期基础是整个三国时期最为优越的。

但孙权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其丰厚的家底,也依赖于孙权自身的努力——就如其大臣赵咨所说的那样:“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但就是这聪明、仁智、雄略之主晚年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并为东吴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孙权赐死四子孙霸。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孙权三子孙和为孙峻(孙和之侄)所杀,终年29岁。老子杀儿子,侄子杀叔叔,这种人伦巨变在东吴后期不胜枚举,本来一个相对稳定、极具可能统一三国的王朝为何频频手足相残、祸起萧墙呢?这一切还要从赤乌四年(公元241年)说起。

赤乌四年(公元241年)正月,天降大雪,雪深三尺,鸟兽冻死大半,在古人眼里这可不是什么吉兆。果不其然,同年五月,太子孙登去世。孙登是孙权的长子,是孙权费尽心力培养的接班人,他谦虚恭谨、礼贤下士、乐善好施、恭行孝悌,其品行备受世人称赞。但天妒英才,仅33岁便早逝。孙登的去世意味着太子一位的空缺,究竟立谁为太子成为了晚年困扰孙权的一块心病。

孙权有7个儿子: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这七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英年早逝。但其原因既有天灾,亦有人祸。这七人除了孙虑与帝位没有什么牵连,其余六子无不深陷其中。

这几个儿子究竟立谁?其实孙权自己心里也没数,只能慢慢观察。自古以来中国立嗣的传统便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经过审核三子孙和便是最佳人选。这不仅是因为孙和的两个哥哥已经去世,孙和自然也就成为“长子”;更为关键的原因在于其母王夫人备受孙权喜爱。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孙和被册立为太子。

本来这件事可以到此为止;但“奇葩”的孙权又做了一系列荒唐的举动:于册立太子的同年8月立孙霸为鲁王,册立为王并不要紧,孙权却命二子同处一宫且“礼秩如一”;这对于孙权而然,并不认为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都是自己的儿子,我喜欢谁就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父爱。

但这对于传统士大夫无疑却是一个挑战:长幼有分,正统有别,宠秩有异,嫡庶有差。这是士大夫们长期以来的政治信条,任何君主也不能随意改变,许多历史与经验告诉他们:任何破坏这种局面的统治者,后世之君都不会获得好下场,袁绍、刘表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大臣的反复劝诫下,醒悟的孙权却又下了一道昏聩的命令:命二子“分宫别僚”。

孙权的本意本是想敷衍众大臣,假装有所区分,但他忘记了,他的行为对于鲁王孙霸及朝廷而言散发了另外一种信号:别灰心、别丧气,争取皇位还有希望。自此导致的后果是二子有隙、群臣相分,一部分大臣效忠太子孙和,而另一部分则依附于鲁王孙霸。后面的情况自然而然我们可以猜到,两党相争,互相诋毁、谩骂,为争皇位而不择手段。

孙权发现这种情况后大吃一惊,为了缓解局面,火速借口二子应专心学习,责令二人断绝与宾客的往来。但这也遭到了大臣的反对,督军使者羊道向孙权上疏,称此举“使四方礼敬不复得通,远近悚然,大小失望”,并建议“犹宜补察,密加斟酌,不使远近得容异言”。在孙权犹豫不决之时,一位女子改变了整个东吴的历史性进程——她就是孙鲁班

孙鲁班是孙权的长女,她的母亲步夫人也是孙权宠爱的嫔妃之一。步夫人生性宽厚,不但容忍丈夫纳妃增妾,还主动帮助寻觅嫔妃充实后宫,凭借这一点她长期受到孙权喜爱,几度想立其为后,但都由于群臣推荐王夫人(孙和之母)的缘故而作罢,但孙鲁班却认为是王夫人教唆的缘故,仇恨的种子自此生根。步夫人去世后,被追赠为皇后。孙鲁班对此并不满意,故当孙权要立王夫人为后时,孙鲁班百般阻挠、不断诋毁,孙权只得暂缓作罢。当出现两党之争时,孙鲁班认为自己复仇的机会到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孙和便栽在了她的手中。

一天,孙权病重在床,派遣太子孙和去长沙桓王孙策庙祭祀祈祷。太子妃的叔父张休在庙附近居住,便邀请太子顺便来家坐坐。孙鲁班派人监视,因而向孙权报告说:“太子不在庙中,只去了嫔妃家商议事情。”又说:“王夫人看到陛下病重卧床,而有喜色。”孙权大怒,认为其母子居心不良,急于抢班夺权,不久王夫人便在忧虑中含恨而逝,太子所受的宠爱也随之衰落。

孙权对太子的不满引来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大臣们纷纷上书为太子辩解。丞相陆逊为了强调太子的正统地位接连三次上书,言辞激切,还要亲往京师,当面陈述嫡庶的大义;太常顾谭也引用西汉时期淮南王、戚夫人惨死的遭遇来陈述嫡庶的差异。此时的孙权已经听不进去任何意见,他认为一切为太子的辩护都是图谋不轨、变相逼宫。

但当孙权怨恨太子时,孙霸的一些行为也招致孙权不满。孙霸的党羽成天毁谤太子,虽然孙权晚年立嗣糊涂,但做君主的基本辨别能力还是有的,在核实了有关情况后,晚年的孙权凭借着立嗣的问题展开了对东吴政局的大洗牌、大清算。一场杀戮悄然到来。

太子孙和被废,迁徙至长沙;鲁王孙霸赐死;陆逊“愤恚致卒”,顾谭撤职流放;朱据降职赐死;吾粲下狱处死……

这场杀戮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孙权的后世子孙,之后,孙和为孙峻所杀;太平三年(公元258年),孙废除孙亮帝位;永安三年(260年),孙休赐死孙亮;建衡二年(270年),孙皓(孙奋之侄)赐死孙奋……直至天纪四年(280年),晋灭东吴,三分归一。

陈寿在《三国志》中曾对孙权有一番评论,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这番评论可称一语中的。

标签: 孙权三国

更多文章

  • 东吴孙权夺得荆州,为什么还要杀掉已经被擒住的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三国

    当年东吴已夺得荆州,关羽也被生擒,为什么孙权还是要杀关羽呢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当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关羽从荆州出兵,攻打襄樊。他利用天时地利,引汉水淹曹魏七军,于阵前斩杀庞德,逼得于禁投降。只可惜后来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南部的南郡敦化武陵与零陵三郡,曹操也派

  • 孙权的奇耻:玩了一辈子鹰,竟被家雀儿啄瞎眼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三国

    “玩了一辈子鹰,竟被家雀儿啄瞎眼”一世枭雄孙权的平生奇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权(生卒年:182年—252年5月21日。在位年:229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孙吴政权的建立者。他承袭了父亲孙坚、哥哥孙策艰辛创立的基业,在张

  • 孙权提出和刘备议和 为什么他就是没有答应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刘备

    刘备为什么不答应孙权的议和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关羽死后,刘备亲率几十万蜀军讨伐孙权,为自己的兄弟的报仇。而孙权却提出了议和,愿意归还荆州,并许诺了其他条件,刘备断然拒绝,这是出资何种原因呢?刘备和孙权矛盾由来已久,实刘备和孙权的矛盾从赤壁

  • 刘备和孙权既然已经联手了 为什么最后的关系会破裂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刘备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权和刘备联手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读过历史的小伙伴们都会发现,孙权和刘备两个人是结盟了的,为什么在后期的时候,这个联盟的关系就破裂了呢?有人说这个关系的破裂还跟他有关。这个人就是关羽。若是这样说的话,可能就会让我们有一个疑问,关于这是

  • 刘备两人联手击败曹操 为什么孙权没有除掉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刘备

    孙权和刘备最后为什么没有除掉对方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出现过很多因为利益而达成的联盟,尤其是在时局不稳的动乱时代。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这个联盟是三国的,当时刘备和孙权为了共同对付曹军,而达成了联盟,他们联手在赤壁打败了曹操。

  • 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孙权为何背弃盟约屠刀挥向盟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关羽,孙权

    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孙权为何背弃盟约屠刀挥向盟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入川,取代刘璋主持益州大局。不久之后又召诸葛亮携大量荆州系文臣武将入蜀,对益州、汉中和西南夷地区深入经营。当诸葛亮协助刘备管理益州事务的时候,关羽被独自留在荆州。当时的荆州被曹操、孙权和刘备

  • 孙权为何如此忘恩负义?称帝后无视孙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东吴黄龙元年(229),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史称吴大帝。登上帝位后,孙权当然是先大肆封赏,对于东吴的奠基人孙坚、孙策以及自己的母亲,孙权都进行了追封。据《三国志》记载:"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讨逆

  • 为什么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 而不是孙策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东吴

    对孙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吴黄龙元年(229),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史称吴大帝。登上帝位后,孙权当然是先大肆封赏,对于东吴的奠基人孙坚、孙策以及自己的母亲,孙权都进行了追封。据《三国志》记载:"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讨逆将军策为长

  • 孙权称帝后为什么只追封孙坚?孙策在他心中是什么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孙权

    孙权称帝后为什么只追封孙坚?孙策在他心中是什么位置?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吴黄龙元年(229),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史称吴大帝。登上帝位后,孙权当然是先大肆封赏,对于东吴的奠基人孙坚、孙策以及自己的母亲,孙权都进行了追封。据《三国志》记载:"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

  • 孙权比不上曹操和刘备 为什么他还能成为大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孙权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三分魏、蜀、吴!而开创三国格局的三大雄主,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位雄主,都堪称百年难遇的人物。所谓盖棺定论,曹操死后的谥号是武皇帝,被人们称为是魏武帝!一个“武”字,道出了曹操最突出的成就,所谓魏武挥鞭,一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