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平定河北先后花了八年时间 刘备和孙权等人到底在做什么

曹操平定河北先后花了八年时间 刘备和孙权等人到底在做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847 更新时间:2024/2/15 15:28:2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平河北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公元200年,袁绍大举南下,官渡之战爆发。当年11月,袁绍粮道被截,败回河北。

这场战役被冠以重要的历史地位,但事实上,作为胜利的一方,即使次年再次在仓亭打败袁军,曹操也并不能进军河北一步,而袁绍也很快就稳住了阵脚,河北稳如泰山。

直到202年,承受不了失败的袁绍病死,袁绍诸子相争,胜利的天平才真正向着曹操一方倾斜。

即使如此,202年-208年正月,曹操还是五次远征河北,多次出兵在半年以上,才将幽并青冀四州大体平定。

不仅如此,202年-207年间,曹操地盘上,先后有205年的赵犊/霍奴叛乱、武安尹楷叛乱、东海管承叛乱等等。可以说,曹操这几年是忙得不亦乐乎。

但曹操并不是常年领大军在外,每次出兵都有数月的间隙,而且曹操极力避免久攻不下的情况,战役超过5个月一般曹操就撤兵了,可见曹操也知道后方危险,在极力防备着什么。

但即使如此,第三次攻占邺城之战、远征乌桓之战还是持续了近一年之久。而这是曹操一生最危险的时候之一,一旦后方遇袭,后方不堪设想。

而环顾当时的天下,群雄虎视,特别后来的三国创建者刘备、孙权,以及荆州的刘表距离中原最近。

那么,在曹操多次远征河北的这6年时间里,南方的刘表、刘备、孙权等人在忙什么,为何没有趁曹操后方空虚,攻占曹操的中原大本营呢?

刘表的猜忌

190年,刘表单骑入荆州。在理顺了当地士族的关系之后,刘表娶蔡氏,以大族蒯越、蒯良为谋主,以蔡瑁为将,很快就控制了荆襄八郡。196年,又收南阳张绣为北部屏障抵抗曹操,自己在荆州养精蓄锐。

所以,相对来说,刘表是最有实力和机会,在曹操北征之时偷袭曹操后方的。

但是刘表似乎的确没有这个想法。枭雄张绣南来投靠,刘表以其镇南阳;张绣投降后,刘备又从袁绍处南来,刘表又以其镇新野。

从他这一举动,几乎可以判断他无心图谋曹操,因而将他们安置在远离荆州本土的北部小城。刘表的目的,他们既不能成势威胁刘表自己,又能在荆州以北,成为抵御曹操的屏障。

事实也的确如此,官渡之战时,袁绍请刘表相助,刘表表面答应,却按兵不动,坐观成败。因此,曹操在远征邺城之战时,就曾说刘表是“自守之贼,宜为后图”。

并且,在第三次邺城之战前,公元203年8月,曹操虚晃一枪,象征性的攻打了一次刘表,军队到达西平,而这一枪就把刘表给唬住了,整个邺城之战刘表都无所动作。

当然了,刘表虽然没有野心,但他手下却不缺战略大才。先是从事韩嵩、别驾刘先劝说刘表,如果曹操一旦平定北方,刘表必然难以阻挡,不如趁早“乘其弊”或者投降,观望是没有出路的。

为此,刘表派遣韩嵩去刺探曹操虚实。不想曹操却利用汉献帝在手,反而将韩嵩给拿下了。于是,韩嵩又作为曹操的间谍被派往刘表处。刘表为此想杀了韩嵩,却又顾虑重重,最终没有下手。

大约自此开始,刘表意识到,自己没有枭雄之资,连荆州都镇不住,又怎么能图人家曹操?所以,后来曹操远征乌桓之时,不管刘备怎么劝,刘表也安坐荆州,不听刘备。

有心无力的刘备

如果说刘表是无心图谋的话,那么刘备在官渡之战前,就已经和曹操水火不容了。

徐州败后,刘备不得已投靠曹操,却参加了汉献帝的衣带诏事件,后来事发,其余诸人都已伏诛,唯有刘备重新占据了徐州脱离了曹操的掌控。

所以,从200年-208年,刘备事实上也在不断的给曹操找麻烦。

官渡之战前,曹操冒着巨大的危险亲征刘备,刘备虽有数万人之中,但很快就被曹操击败,关羽投降曹操,刘备逃往袁绍处;

官渡之战相持,刘备眼看袁绍败局已定,便脱离袁绍前往汝南招兵买马。官渡之战后,曹操再次南征刘备,刘备这时仅有数千乌合之众,自知不能敌,便提前联络刘表作为落脚点;

刘备来到刘表处,刘表给刘备增添了兵力,让他驻守新野。还没等刘备再找曹操的麻烦,夏侯惇的追兵就到了,刘备在博望坡设伏,打败夏侯惇和于禁,但自身实力实在太过弱小,无力追赶。

虽然刘表待刘备很是殷勤,但对常怀野心的刘备却并不信任。因此,当刘备屡次劝说刘表北征曹操,刘表都置之不理,刘备也只能徒叹奈何。

整个赤壁之战前,刘备都处于自身难保的境地,大约一直都只有数千人的部队,难以对曹操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虽然说,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来了战略大师诸葛亮,但此时曹操已经快要平定河北,马上就要兵向荆州了。

所以,这8年间,刘备一直都想有所作为,但前期处处碰壁、被曹操多次打败,后期又实力所限、且不得刘表信任,只能是有心无力了。

孙权在忙什么?

刘表没野心,刘备没实力,那么,既有野心,又有实力的孙权呢?

答案是,没时间。

孙权的哥哥孙策倒是想偷袭许昌,把汉献帝抢过来,但就在官渡之战的当年,公元200年5月,孙策遇刺身亡,年仅18岁的孙权嗣位江东。

此时,孙策其实只在表面上征服了江东六郡,当地势力并未完全服从(未有君臣之固),偏远的山越等更是没有影响到(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孙权年轻,贸然上位,更是危机四伏。

这就是为什么,孙策死后,孙权还在那哭呢,张昭赶紧劝他,别哭了,再哭你们家的基业都没了,孙权赶紧擦干眼泪检阅军队。

但是孙权的威胁还是一个接一个的来了。

首先,江东的北部屏障庐江太守李术,公然表示不服从孙权;其次,孙氏内部,孙权的堂兄、交州刺史、庐陵太守孙辅暗中联络曹操;孙静之子、中郎将孙暠率兵进逼会稽。

所以,200年-202年的孙权,是忙的不亦乐乎的。不过好歹,孙权的能力不错,运气也不差。李术很快兵败被杀;孙辅的信被孙权截获,进而幽禁;孙暠则被富春县长虞翻劝退。

但这说明,整个江东内部是不稳定的,不仅是地方势力,更有孙氏内部不服孙权。因此,孙权一方面延揽人才为己所用,稳定江东局势;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对山越的征服工作。

等到江东稍稍稳定,公元203年,孙权便率领江东大军征讨荆州的江夏太守黄祖。

至于为何是黄祖而不是曹操,或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曹操强大而黄祖弱小,可以先拿黄祖试试水,而与曹操硬拼却胜算不大;其次,荆州方面杀了孙权的父亲孙坚,为父报仇的名义可以团结孙氏内部提高自己的威信。

但首次征讨却无疾而终,原因是山越又开始骚乱。

于是,孙权退兵,分别以吕范、程普、太史慈、韩当、周泰、吕蒙等人平定鄱阳、乐安、海昏、剧县等地的山越骚乱;

205年,孙权又以贺齐征讨上饶的山越骚乱,分置建平县。208年,孙权又令贺齐讨黟、歙县两地的山越,分置新都郡。

可见,203年-208年这几年,孙权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平定山越势力,稳固江东内部,并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对外扩张上面。

等到内部平定,207年、208年,孙权又先后两次征伐黄祖,终于攻克江夏,杀死黄祖,为父报仇。

而此时,曹操已平定河北。就在当年,曹操开玄武池训练水军,不久之后,曹操就把兵峰转向了荆州。

所以,这8年时间,孙权看似没有作为,实际上是在收拾江东烂摊子,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曹操。

切看看孙权这几年忙成什么样子了:先是平定孙策之死造成的一系列变故,后又平定盘踞江东的山越势力,看似讨伐黄祖最没作用,但对于年轻的孙权来说,这却是稳固自己在江东和孙氏内部威望的必要之举。

综合来说,我们可以这么说,曹操平定河北的8年间,刘表是坐拥荆州,被曹操利用西平之征、韩嵩之叛给威慑住了不敢有所动作。

而刘备和孙权,则是趁着曹操平定河北,镀金的镀金,稳定内部的稳定内部,否则208年他们有没有时间凑出实力打败曹操都未可知。所以,他们俩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

标签: 曹操河北

更多文章

  • 孙权到底算不算英雄?他都有哪些个人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孙权

    三国的历史就像一个游乐场,你来我往,你争我抢,连绵不断的战争就像山脉一样连绵起伏一直延续到了西晋才算是有个像样的统一,但是谁又知道,正是这样的一个时代造就了数不尽的英雄人物留在的史册中,出现在了现在的历史课本中,记忆中曹操对所有人的欣赏,他的评价中有两句话,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都清楚,一句是:“方

  • 在夷陵之战中获胜的孙权,为什么要跟刘备求和?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三国

    说到孙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在三国中,想必最让人刻骨铭心的一段,是关羽因为他的高傲和目中无人,最终丢了麦城不说,还失去了荆州,导致最后被吕蒙所杀。但,同样这也成为了一段佳话,夷陵、赤壁以及官渡在历史上并称为“三大战役”。对于这三大战役,都有个共同点,也对当时各个诸侯的力量对比和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乃至

  • 曹操和刘备去世后,孙权为什么到最后也没有能够实现全国的统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东吴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孙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要说历史上最著名的时期,那就非三国时期莫属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古代书籍里描写最多的时期,每个君王都有统一中国的野心,但是却势均力敌,无法真正做到一统江山,三个国家更是势如水火。每个人都学习了历史,所以熟知其发展历程,而在三国时

  • 孙权晚年性情大变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因为老糊涂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三国

    你们知道孙权晚年性情大变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其实在三国君主当中,性格最复杂的一位要属曹操,毕竟曹老板需要面对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是最多的,所以他必须要有不同的面孔来对待不同的人。可是除了曹老板以外,还有一位君主,到了晚年的时候,变化也是非常吓人的,这位君主就是孙权。作为东吴的

  • 曹操刘备死后孙权又活了30年,为何政绩上却没什么建树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孙权

    公元223年,刘备曹操先后病逝,作为三国三大掌门人之一的孙权却又活了近三十年。那么在三十年间,孙权为何没能一统三国呢?当时的东吴既没有内部权力之争,也没有外患,为何孙权却不借此机会攻打蜀国或者魏国呢?孙权的能力时毋庸置疑的,他年仅十九岁就站上了东吴领袖的位置,靠着自己聪睿的识人用人能力逐渐掌握了大权

  • 宋代古文赏析之孙权劝学,该篇古文描绘了什么场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代,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宋代司马光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

  • 孙权为什么没有趁着刘备或者曹操去世的时候攻打蜀国或者魏国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东吴

    对孙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3年,刘备曹操先后病逝,作为三国三大掌门人之一的孙权却又活了近三十年。那么在三十年间,孙权为何没能一统三国呢?当时的东吴既没有内部权力之争,也没有外患,为何孙权却不借此机会攻打蜀国或者魏国呢?孙权的能力时毋庸置疑的,他年仅

  • 张昭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何孙权不喜欢张昭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张昭

    提起张昭,估计大家都首先想到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舌战群儒,把东吴的众多文人儒士说得哑口无言,这才同意孙刘联合,共抗曹军。而事实上,历史上的张昭的确是劝降派的。赤壁之战爆发之前,曹操曾写信给孙权,言辞之间充满威胁恐吓之意,孙权急忙召集众大臣商议。其中周瑜,鲁肃是主战派,张昭等人则是主降派。张昭主降是有原

  • 蜀吴开战前孙权曾经求和,为何会被刘备拒绝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刘备

    关羽被吕蒙所斩,张飞被叛军所害,荆州三郡尽失,所有的衰事全和孙吴有关系,上一秒还在天上的刘备,这一秒瞬间如坠冰窟,适逢曹魏政权交替,曹丕篡汉,内部反叛不止,其实趁此机会蜀吴两国采取行动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必能形成里应外合之势,但是刘备选择利用魏国自乱的机会,讨伐东吴,刘备也自知此策为下下签,可这口气刘

  • 美人计:貂蝉为什么被说成是史上最早的女间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貂蝉,古代美女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貂蝉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闭月”就是讲她。貂蝉也是女间谍的鼻祖之一,她亲身实践了美人计和连环计。自黄巾农民起义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军阀割据混战,朝中董卓杀死皇帝,另立陈留王,只手遮天。东汉大臣王允于是以貂蝉为工具使用连环计对付董卓,使本已混乱不堪的政治局面更加混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