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丕称帝的时候,孙权投降曹魏出于哪些考虑?

曹丕称帝的时候,孙权投降曹魏出于哪些考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316 更新时间:2024/1/18 5:00:13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这一年曹魏发生重大的变故。年初时,英才盖世的曹操突然离世。这年冬天,曹丕继承父位,三国中率先称帝。这一年简直就是巨星的坟墓,曹丕称帝正式开“三国鼎立”的局面,同时又是新老交替、更新换代的时刻。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之后,天下大乱、诸侯割据,进入了合久必分的阶段。到了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诸侯混战,弱小的军阀相继灭亡,中原大地上只剩三家能打的,天下进入分久必合的阶段。

三国鼎立,三家围绕着鸡胸、鸡腹展开了更加惨烈的争斗,决赛开始了,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到底谁能拔得头筹、率先突围呢?由秦末汉初至东汉末年,三百年时间的洗礼,皇权帝统思想深入人心。曹丕率先称帝不仅是为了加强北方的统治,也向吴、蜀传达出了明确的信号,曹魏是一定会灭掉你们一统天下的。

消息一出果然震动南方,东汉政权正式灭亡。刘备一生追求匡扶汉室、安汉兴刘受到了打击。他绝不会容许曹丕的篡汉行径,早年诸葛亮访吴就对孙权说过:“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恰巧这时汉献帝去世的谣言传到成都,刘备一怒之下也称帝了。

摆在孙权面前的貌似只有一条路,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既然中原地区出现了两个皇权,孙权称帝貌似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虽说自己的实力不如曹魏,可东吴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又经过赤壁之战、濡须口之役重创魏军。曹操在世时东吴已经是曹魏的心病,是曹操想啃却啃不动的骨头。今天曹操已死,孙权还会怕了曹丕小儿不成?依靠长江天险、训练水师继续抵御曹魏就是了,曹丕始终是要来进攻东吴的,直接称帝和他撕破脸不更好?

人人都说孙权是个守成之君,他无法像父、兄一样开疆拓土。实际上孙权是一个有大志的野心家,他无时无刻不想有所突破。继位之初,为了稳定江东,孙权稳扎稳打。从建安十二年开始,东吴由守转攻开疆拓土。

先是经由西征黄祖获得了大量人口,两年后的209年又借赤壁之战胜利的余威,由周瑜领兵击败曹仁夺取了荆州南郡;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又攻克皖城;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战中又派吕蒙袭取了南郡、江陵。

此消彼长之下,东吴达到鼎盛。处于弱势的蜀汉都敢和曹魏对着干,而孙权此时却又怂了。他非但没有称帝,反而向曹丕称臣。这样的话,孙权不就是承认曹魏政权的合法性,而自己偏安东吴是乱臣贼子吗?

曹丕势大,他称帝理所当然;刘备汉室宗亲,打着祖宗旗号对抗曹魏,因而称帝也未尝不可;孙权就比较尴尬了,早先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自己如果这时候称帝,不正是祸水东引吗?称臣曹丕正是明智之举。

曹丕当然不可能放着孙权不管任由孙权做大,三国之中但凡有点儿智商的都能看出孙权称臣仅仅是缓兵之计,但这时候称臣恰恰是获得了一块“免死金牌”。曹丕要是这时候向称臣的孙权发动进攻会落下个势力小人之名,寒了人心,以后谁还敢归附投降曹魏?

先前几年与曹操相拒濡须口,孙权占据上风。而后孙权又主动向老曹提出休战,因为孙权知道曹魏势大,不能一时图之。果然,以后的合肥会战,张辽八百破十万,威震逍遥津,令孙权颜面扫地,更让他不敢贸然和魏军开战。

眼下,在孙权看来,曹丕、刘备称帝,他们双方水火不容。而我方的大都督吕蒙刚刚去世,东吴又需要进行人事调整,来应付即将到来的挑战。这时候假意投降曹魏,既可以暗自筹划军备,又能坐观魏、蜀两国争斗,说不定可以趁机从中取利,孙权何乐而不为呢?

曹丕马上敕封孙权为吴王,此举惹恼了刘备。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向东吴用兵,为了给关羽报仇,也为了能够重新夺回荆州这一战略要地。刘备东进,孙权万万没想到。自己虽然能成功抵御蜀汉,但此举必定会使吴、蜀两国元气大伤,到时候如何抗魏?夷陵之战刘备惨败,但是孙权马上就派人去往成都与刘备求和。再次促成吴蜀联盟,安定西南、共抗曹魏。魏国实在是阴险,表面接受孙权的臣谏,实际上又暗自调兵对付东吴。东吴南越之地又爆发了叛乱,内忧外患下孙权更不可能顶个皇帝的虚衔找打,他需要先稳住局面。

黄武三年(公元224年),吴、蜀交好,吴蜀联盟又一次达成。曹丕感到上了孙权的当,第二次东征孙权,但还是无功而返。曹丕望着长江滚滚江水叹息道:“彼有人焉,未可图也。”孙权趁机休养生息,他对民众施德缓刑,宽赋息调。黄武六年(公元227年),诸葛亮作《出师表》名动天下,蜀汉开始北攻曹魏。这同时也给了孙权机会,一年后,孙权封儿子孙虑为建昌侯,驻守东安郡;陆逊石亭大败曹休,东吴局势维稳。

此时东吴摆脱了内忧外患的局面,民力有了很大提升。孙权早有称帝野心,这时候他再也不用掩藏,孙权时常感叹天下未定,若徒守江东,修崇宽政,兵自足用,复用多为?

称帝时机已到,黄龙元年四月(公元229年),孙权在南郊称帝。继而,孙权正式开始了“联蜀抗魏”的道路。

标签: 三国孙权

更多文章

  • 陆逊堪称是东吴的社稷之臣 最后为何会被孙权所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陆逊,孙权

    很多人都不了解陆逊被杀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245年3月,东吴的上大将军、丞相陆逊愤懑而死。陆逊之死与孙权有直接关系,孙权一直派人责骂陆逊,结果“逊愤恚致卒”。甚至在陆逊死后,孙权还派人向陆逊之子陆抗问罪。陆逊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在夷陵之战中击破刘备,后来又在石亭之战中大破曹休

  • 孙权和刘备都没有打起来 刘备为什么就主动割地求和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孙权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备割地求和的故事,欢迎关注哦。219年,关羽率军攻打襄阳、樊城之际,孙权派吕蒙等人偷袭荆州,结果导致关羽被杀。人们对于这件事非常熟悉,其实在此之前,孙权还曾经偷袭过一次荆州地区。刘备闻讯,亲率大军前往救援,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可是最后仗却没有

  • 孙权凭什么称帝?孙权为何不被很多人喜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权,孙权称帝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孙权?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和各势力的一把手对比,曹操统一中原也没称帝,留给儿子称帝,自己至死也是汉臣。刘备在东汉灭亡后,以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及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去称帝。而孙权称帝,凭什么?就凭拥有江东和部分荆州?对比王二代,刘禅不会弄死诸葛亮的儿子,而孙权对

  • 孙权第一次偷袭荆州时,刘备为何主动割地求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权,曹操,刘备,三国

    孙权第一次偷袭荆州,刘备为何主动割地求和?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219年,关羽率军攻打襄阳、樊城之际,孙权派吕蒙等人偷袭荆州,结果导致关羽被杀。人们对于这件事非常熟悉,其实在此之前,孙权还曾经偷袭过一次荆州地区。刘备闻讯,亲率大军前往救援,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可是

  • 回顾孙权的一生,你是否真的读懂了孙权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权,吴国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孙权的故事。宋宁宗嘉泰三年,在家赋闲了八年之久的辛弃疾,再一次被朝廷启用。此时,他已年过六旬,鬓白如霜。当得知朝廷准备对金国用兵时,老态龙钟的辛弃疾似乎一瞬间变得容光焕发。北固亭下,江水悠悠,放

  • 孙权最疼爱的女儿孙鲁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鲁班,孙权,吴国

    说到孙鲁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孙权统治后期,东吴政局动荡不安,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了东吴的衰败。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女人的作用非常明显,她出于个人目的,在孙权面前搬弄是非,导致太子孙和被废,引发了东吴的内乱,许多大臣也因她的诬陷而死,此人就是

  • 陆逊是东吴的社稷之臣,孙权为何对他一点都不好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陆逊,东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陆逊的故事。245年3月,东吴的上大将军、丞相陆逊愤懑而死。陆逊之死与孙权有直接关系,孙权一直派人责骂陆逊,结果“逊愤恚致卒”。甚至在陆逊死后,孙权还派人向陆逊之子陆抗问罪。陆逊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在夷陵之战中击破刘备,后来又在

  • 南郡的战略位置十分关键,孙权为何会将其借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孙权,三国

    赤壁之战后,孙权夺取荆州南郡,他为何将其借给刘备?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组成的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战后,孙权乘胜派周瑜进军,经过一年多的战斗,终于击败曹仁,夺取了以江陵为中心的南郡大部分地区。南郡是整个荆州最发达的地区,人口众多、经

  • 孙权多次叮嘱不能杀关羽 吕蒙为什么还是亲手杀了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蒙,关羽

    还不知道:吕蒙杀关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关羽是死在东吴大将吕蒙之手,当年孙权在授予吕蒙偷袭荆州的权力之后,再三叮嘱他,占据荆州即可,千万不要杀死关羽,因为关羽是刘备的手足兄弟,孙权用偷袭的方式拿回荆州还好说,要是杀了关羽,必然会引来刘

  • 曹操平定北方的八年时间里,刘备孙权在干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三国

    你了解曹操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官渡之战作为三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战役之一,它的胜负直接决定了北方地区的最终归属权,然而从官渡之战爆发,一直到曹操平定整个北方,前后一共八年,此时的刘备、刘表、孙权等诸侯却没有趁势北伐,实在是一件让人不解的事。这个事还得从刘备坐镇徐州时候讲起,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