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分析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什么不带军师

分析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什么不带军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67 更新时间:2024/1/17 12:35:53

历史上的夷陵之战,从公元221年7元持续到公元222年8月,以东吴大败蜀汉结局,是三国时期里刘备对东吴孙权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一次通过积极防御,化解敌军先天优势而最终取胜的成功战例,是影响三国时期历史进程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夷陵之战双方行军图

这场战役的发生动机,是刘备为报东吴杀关羽之仇,公元219年,东吴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被吕蒙所杀,荆州转归为东吴属地,至此,东吴和蜀汉结仇,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也即位做了皇帝,他便想到,要替关羽报仇,决定兴兵讨伐东吴。这个攻打东吴的动机,历史上也颇有争议,还有人认为不过是刘备想借替关羽报仇而重新夺取对蜀汉至为重要的荆州。

战役的双方投入兵力大致相同,蜀汉大军5万,由刘备亲率,东吴孙权指派新秀将领陆逊率军五万迎击,在战争还未打响之前,东吴孙权便派人求和,在共同敌人曹魏虎视眈眈之下,两方交战无异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可刘备铁了心要打,孙权只有积极备战迎敌。

在战争的前期,刘备率领的蜀军步步紧逼,已经驻扎到长江西岸,军心振奋,气势正盛,而东吴一方,陆逊通过观察蜀汉大军,认为此时不宜直接迎战,而应该先挫其锐气,等待时机再两军开战,这是陆逊判断精准

,后期果不其然,等待蜀汉大军,军心涣散,战备松懈之时,火烧连营四百里,大败蜀军。而陆逊经此一战,名满天下,流传百世。蜀汉则是重伤元气,战役结束的第二年,刘备便归西了,可叹可叹。

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多少

夷陵之战是以蜀汉刘备攻打东吴孙权,最终蜀汉刘备大败的经典战例,为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后,是一场以积极防御,以逸待劳,最后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夷陵之战 双方行军图

在双方的兵力投入上,真实的历史人数并没能经过演义的那样夸大,经后人考据,双方兵力相差不大,为了突显夷陵之战的反转效果,很多人夸张了蜀汉的兵力,说有20万之从,而东吴只有7万左右,从而显现夷陵之战,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在后人的考证下

,当时蜀汉刘备自已亲率了4万人的兵力,然后还联络了西南少数部族蛮夷,共一万人左右的兵力,合计才五万人左右,而东吴方面,也只有五万人左右,两军实力其实相差不大。

但是这场战役并不是人数起决定性作用的,作为主动攻击的一方,蜀军前期的军心振奋,来势汹汹,锐不可挡,这样的气势对速战速决类的战役很是受用,只可惜,东吴派出的陆逊,英明果断,通过分析敌我双方实力,结合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并没有采取正面迎敌的策略。而是避其锋芒,诱敌深入,坚守不出,挫其锐气,在开始战争过了大半年后,双方才有交战。而到此时,蜀军已是长途跋涉,军心早已涣散,更可惜的是他们的将领刘备并没有陆逊一样的军事才能,败局已定,几乎全军覆灭。

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不带军师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夷陵之战,从公元221年的7月持续到222年8月,主动进攻的蜀汉大军由国主刘备亲率,东吴被动应战,在陆逊的指挥下,诱敌深入,以逸待劳,最后扭转战局,大败刘备,让蜀汉元气大伤。

夷陵之战 刘备连营及逃亡图

当时刘备以报东吴擒杀关羽之仇,攻打东吴夺取荆州,遭到了蜀汉大臣们的强烈反对,还有谏臣苦劝无效,被刘备训斥下狱,丞相诸葛亮也有劝谏,赵云也附议,意思是说,兄弟之仇是私仇,而曹操窃取国家才是公仇,曹魏是蜀汉和东吴的共同敌人,在公仇未报的情况下,先报私仇,是不合大体的,也不是一个君主应该有的胸怀,但是刘备不听,一心怒气要给结义兄弟报仇,不管蜀汉刚刚立国不久,百姓未安,家国未平,这未他攻打东吴失败埋下了伏笔。

后人推测,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战争动机大家都反对,当时蜀汉有名望的大臣都有异议,刘备不免恼火,把反对的大臣打发到别处去了,赵云在后方督办粮草,张飞是和刘备同仇敌忾的,结果一心想要报仇,加紧操练士兵,让本来颇有怨言的下属,心生恨意,刺杀张飞,投奔到东吴去了,张飞的死又给刘备心里添了把火。刘备无人可选,无人可带,只能带支持自己的将领出征,而军师人选,诸葛亮已表明反对意见,而且他还要驻守成都,事关重大,并不是合适人选,至于法正,却也在出征前逝世,挑无可挑,没有合适的军师随军,而刘备自己不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将领,这也是导致战争失利的重要原因。

标签: 夷陵之战

更多文章

  • 孙权的简介 为什么他要放走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权

    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

  • 揭秘:刘备为何要赐死干儿子刘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封,刘备

    刘封是蜀汉昭烈帝刘备义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 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

  • 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看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

    刘备之所以不信任诸葛亮,主要是由于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看好。诸葛亮用兵谨慎,不出奇招、险招。刘备求功心切,不欣赏这样的谋士。所以刘备把他定位为相才,而不是帅才。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从此以后,刘备用兵打仗处处倚靠着这位神奇的军师而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诸葛亮也被认为是三

  • 谁才是枭雄刘备的真正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

    东汉末年刘备是个很有名气的人物,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小的时候,一无所有。近似于乞丐,刘备的父亲死的早,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不过刘备最后能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靠的是朋友的力量。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所谓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刘备(资料图)刘备的朋友到底有多少?早先,刘备曾在叔父刘元起的资

  • 三国一位谋士比诸葛亮还厉害被刘备追逐十三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刘巴

    在很多人心中,三国第一谋士当属诸葛亮无疑,然而却有一人连诸葛亮都对他推崇备至,自叹不如。诸葛亮曾说过:“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是谁有这么大的能力?此人便是刘巴。刘巴(?-公元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三国时期名士。但他最出名的确是“讨厌刘备”

  • 让刘备成为三国正统的人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

    一个人是释道安,还有“半个人”是谁呢?叫习凿齿,并不是说他水平只有释道安的一半,而是他脚患病,瘸着走路,是个残疾人,所以称他“半个”。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口才好、反应快。如果参加辩论赛,一定做主辩,拿个优秀辩手奖。网络配图习凿齿有几次精彩辩论习凿齿从小有志气,写了一手好文章,做过桓温的秘书,而且是首席

  • 历史也爱开玩笑:刘备怎么没统一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

    “仁德”是刘备的一大法宝,所以在自己最初一无所有时,先是认识了结义的两个好兄弟,后来又感动了军师诸葛亮。并且这一技能也为自己迎来了很多有识之士,当然最重要的是刘备用“仁德之术”笼络了民心。所以日子也算是顺风顺水,大有出人头地的趋势。按这个剧情发展下去,刘备既是皇室后裔,又有仁德爱民之胸怀。身边也不缺

  • 三国时期:吕布收了袁术的钱却为何要帮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布

    袁术为了进攻刘备,曾经邀请吕布联手,并且答应给吕布提供钱粮。但是当吕布出兵之后,袁术却耍赖不给钱粮,搞的吕布很窝火。第二次袁术再次邀请吕布出兵,并且先把一百万斤粮食给了吕布,按照道理,吕布这次已经收到钱粮了,应该主动出兵了。可这次吕布却没有出兵,对袁术的态度,由热衷变成了冷淡。 吕布的态度为什么前后

  • 揭秘刘备一生中错过的最优秀的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

    刘备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遗憾错过了很多优秀人才,比如陈登、徐庶等。其中最遗憾的,是错过了田豫这位优秀将领。田豫是幽州人,刘备投奔公孙瓒时,两人相交、相识。当时田豫还不到20岁,但刘备却非常欣赏他的能力。之后田豫和关羽、张飞、赵云等一起辅佐刘备。后来刘备被陶谦举荐为豫州刺史。田豫本想与刘备一起共成大事

  • 曹操刘备同样遭遇失败为何结局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

    曹操一生赢过很多次,重大的如官渡之战;也输过很多次,著名的如赤壁之战。可他老人家心理素质极好,尤其是逆商极高,不论面对多大的风浪,总能毫不气馁,坦然处之,然后从头再来。所以,他的成就也就最大。网络配图就拿赤壁之战来说,曹操的战舰和军营全部着火,二十万大军死的死,伤的伤,败得一塌糊涂,不仅统一江南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