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诸葛亮为何没有阻止刘备伐吴 三个原因势在必行

揭秘诸葛亮为何没有阻止刘备伐吴 三个原因势在必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6 更新时间:2024/2/18 7:13:28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阻止刘备伐吴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因为陈寿在《三国志》里没有记载诸葛亮对刘备出兵讨伐孙吴一事的态度,加上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有“结好孙权”之语,以及诸葛亮在实际主持蜀汉政权时期始终坚持蜀吴联盟,后世史家多认为诸葛亮是反对刘备讨伐孙吴的决定。

实际上,陈寿的《三国志》记载一向文字简约,对于刘备讨伐孙吴的决定,只明确记载了反对的意见,反而没有写赞同的意见。所以,有可能诸葛亮其实是赞成刘备讨伐孙吴的,只是陈寿为了节约文字,而没有记载下来。

而且,仔细考察蜀汉政权和诸葛亮本人的政治诉求,对于刘备讨伐孙吴的决定,诸葛亮不但没有反对的道理,反而有不少赞同的理由。

三个原因,伐吴势在必行

1.刘备必须安抚蜀汉政权内部荆州集团士人。

蜀汉政权内部主要分为三个派系:关羽张飞赵云等早期追随刘备的元老集团;刘备投奔刘表之后,以诸葛亮等为首的荆州集团;刘备入川之后,以法正为首的益州集团。

其中,元老集团和荆州集团在刘备麾下共事时间较长,融合度比较高,加上元老集团成员不断凋零,后期合并吸收进荆州集团了。但益州集团加入较晚,又曾是被征服的对象,因此和荆州集团、元老集团相对来说不太融洽。

益州一向有很强的主客矛盾问题,这在刘焉刘璋父子统治时代就存在的。刘备的蜀汉政权是从荆州征服益州的,蜀汉政权内部高官多是荆州集团成员,因此益州集团一向也是把蜀汉看做是外来政权对益州本地的压迫。刘备治蜀时大力提拔法正等益州集团士人,就是为了平衡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元老集团则充当稳定器和润滑剂。

孙吴袭杀关羽夺取荆州,对于蜀汉政权来说不只是丧失大将和土地的问题,还引起了政权内部派系失衡的严重问题。

关羽张飞等人相继去世,导致元老集团的瓦解。荆州集团原本在蜀汉政权内部地位和实力都高于益州集团,但在失去荆州老家根据地之后,在益州彻底沦为飘萍无根的客兵。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益州集团又有排外的传统,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的矛盾将会激化,连带着也会破坏蜀汉政权的统治基础。

因此,刘备讨伐孙吴夺回荆州是必然之举,否则就会失去荆州集团的支持。史籍记载,参加讨伐孙吴的蜀汉将领中,除了王甫、李朝、程畿三人是益州籍,剩余的马良、马谡、冯习、张南、傅彤、向宠刘巴杨仪廖化等都是荆州籍。而诸葛亮作为荆州集团的领袖,对于讨伐孙吴夺回荆州的决定必然是支持的。

诸葛亮反对讨伐孙吴,那才叫不智之举。以丞相之名反对刘备的决定,导致君臣意见相左,这是政权内部重大裂痕;反对讨伐孙吴夺回荆州,诸葛亮自己在荆州集团内也无处容身;反对开战虽然迎合益州集团的利益,但是益州集团也不会因此而认同诸葛亮这个荆州客将。所以,诸葛亮如果反对伐吴,最后反而落个里外不是人。

2.《隆中对》的战略规划,要求必须夺还荆州。

刘备的蜀汉政权以统一天下复兴汉室为最高纲领。诸葛亮作刘备的谋主,为其作出了《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可以说,《隆中对》就是蜀汉政权的最高国家战略规划,蜀汉政权的一切军政决策都是围绕如何实现《隆中对》的战略规划来进行的。

《隆中对》的战略规划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跨有荆、益”,必须据有荆益两州,然后等待时机、积蓄力量,“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其实是一个兵分两路的钳形攻势,刘备本人率领军从益州汉中进攻关中,荆州的关羽则进攻中原地区。刘备在夺取益州之后,已经在稳步扎实地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落实北伐的各项准备。

但是这时孙吴方面采取行动干扰了这一过程。孙吴方面以刘备夺得益州为由,要索回借给刘备的荆州。其实孙权只是借给南郡的一部分,桂阳、长沙、零陵、武陵4郡是刘备自己攻取的,江夏郡大部分是刘琦镇守,刘琦病故后才归属刘备。但孙吴方面狮子大开口要整个荆州。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和孙吴矛盾激化,孙权派鲁肃、甘宁、吕蒙攻下了荆州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孙刘矛盾大大激化,刘备立即回师荆州,准备与孙权开战。

可是不久后,曹操击破益州北部汉中郡的张鲁,威胁到益州的存亡,刘备便和孙权修和,即以湘水为界,用自己的江夏郡换孙权占据的零陵郡,并把已经被孙权占领的长沙郡、桂阳郡划给了孙权。此后,孙权便占据了荆州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刘备让关羽镇守南郡、零陵郡、武陵郡,这就是湘水划界。

对于刘备来说,这个平分荆州的方案已经是对孙吴友好退让的底线了。保有荆州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使得《隆中对》的钳形攻势在荆州仍旧具备战略支点。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汉政权达到军事上的极盛。刘备在汉中与曹操作战获胜,关羽在樊城水淹七军。而这恰恰也正是《隆中对》里“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初步胜利。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年晚些时候孙吴袭击关羽夺取荆州,蜀汉政权是有希望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规划,展开北伐复兴汉室的。

因此,是关羽兵败将近两年之后,刘备兴兵讨伐孙吴夺回荆州,完全是因为《隆中对》战略规划里不能没有荆州这个战略支点。夺回荆州是必然的战略之举,否则统一天下复兴汉室就会落空。

诸葛亮作为《隆中对》战略规划的总设计师,当然是最清楚荆州这个战略支点的重要性。对于刘备讨伐孙吴的决定,他只可能支持不可能反对。

3.讨伐孙吴的背盟,也是蜀汉政权表明正统的需要。

刘备在决定兴兵讨伐孙吴的时候,蜀汉政权内部对此是有不同意见的。益州集团当然是反对的,但是元老集团里的赵云也表达的反对。《三国志·赵云传》记载: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按赵云的看法,曹魏是国贼,是蜀汉政权的最大敌人。蜀汉既然以汉室正统继承人自居,当然应该先讨伐国贼,不应该先去攻打孙吴。赵云的看法也是后世许多人的看法,这个看法不算错。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刘备讨伐孙吴也是在表明蜀汉政权自居正统。

公元220年十月,在孙吴袭击关羽夺取荆州的第二年,曹丕代汉称帝建立曹魏。过了几个月,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蜀汉对曹魏奉行的是“汉贼不两立”的政策,两家是死敌。而这时候孙权干了什么呢?曹丕称帝后,孙权便遣使称臣,曹丕也就顺势封孙权为吴王。而孙权此前的官爵,是曹操上表汉献帝任命的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

换言之,孙权向曹丕称臣,是接受曹魏的册封而舍弃了汉朝的官爵,相当于孙权承认曹魏的正统地位。这是自居正统的蜀汉政权不能接受的。孙权向曹丕称臣,也就成了曹魏的一部分,自然也是国贼之一。从大义名分上说,刘备讨伐孙吴也是在讨伐国贼,并没有什么不当之处。

况且,孙吴原本和蜀汉是友好联盟。蜀汉出于维持两家结盟共抗曹操的目的,妥协退让平分了荆州。结果,孙吴背弃盟约夺取整个荆州,有违信义。刘备讨伐孙吴,既是符合蜀汉自居汉朝正统的大义名分,也符合惩罚背信弃义盟友的道义。

诸葛亮虽然一直主张结好孙权,建立蜀吴联盟,但是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向来是主张“汉贼不两立”十分坚定,因此,讨伐孙吴的行动,符合诸葛亮一贯的政治纲领。

刘备伐吴很有可能是以战促和

最后,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刘备讨伐孙吴似乎并不像一般人想的那样,是举倾国之兵要灭亡孙吴。

从夷陵之战的过程看,刘备在221年秋天出兵,半年后在猇亭驻扎,然后在此地停留了四个多月没有继续东进,最后在这里被击溃。

而且,刘备讨伐孙吴仅仅带领了4万多士兵,主力部队多数留在益州。而孙吴军队在极盛时有30万,降晋是有23万,那么夷陵之战时最少不会低于10万。刘备只带4万多士兵,怎么可能灭吴?

从刘备出兵的情况看,讨伐孙吴的目的应该不是灭亡,也没有这个能力。伐吴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夺回荆州,至少是恢复之前与孙吴平分荆州的状态,保证《隆中对》里荆州这个战略支点的存在。同时,也是为了震慑孙吴,以战促和,逼迫其恢复蜀吴联盟,这也符合《隆中对》里“结好孙权”的战略规划。

因此,诸葛亮对于这种有限用兵是不会反对的。

从讨伐孙吴的结果看,恢复荆州这个战略支点的目的没有成功,但恢复蜀吴联盟的目的在战场上没有实现,在战后却实现了。

222年,曹丕三路攻打孙吴。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蜀、吴两国重新通好。这是刘备生前就已经接受的。

在刘备亡故之后,诸葛亮主政派遣邓芝修好于吴,蜀吴联盟重新建立,这次的联盟依然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孙吴“遂绝魏,专与汉连和”。(《资治通鉴·魏纪二》)

诸葛亮主政时期与孙吴重修旧好,并不等于他就反对刘备之前对孙吴的讨伐。孙吴背盟称臣于曹魏,不单从地缘角度威胁蜀汉生存,从大义名分上讲也是背弃汉朝。

因此,诸葛亮与孙吴的重修旧好,最终也是以孙吴不能以曹魏为正统作为前提条件。否则,蜀汉的自居正统就无法自圆其说了。

所以,综上所述,诸葛亮对于刘备讨伐孙吴一事,应该是赞成的。至于,刘备没有带诸葛亮一起去,应该是君臣分工所致。当时的益州也不够太平,需要信得过的心腹镇守。诸葛亮就被赋予了这个重任。

标签: 诸葛亮刘备

更多文章

  • 曹操的五子良将对战刘备的五虎上将,谁能胜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五虎上将

    曹操的五子良将对战刘备的五虎上将,谁能胜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曹操的五子良将与刘备的五虎上将谁更厉害?关张赵马黄是陈寿先生三国志.蜀书中单独列传的著名猛将,也是三国演义中非常典型的英雄形象。张辽徐晃张郃乐进于禁则是曹魏阵营的拔尖人材。究竟哪一方更强,历来各人都有自己偶像,以

  • 诸葛亮为什么被称为“卧龙”?诸葛亮是怎么帮刘备建立蜀汉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为什么被称为“卧龙”?诸葛亮是怎么帮刘备建立蜀汉的?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文:象哥历史新说 文章独家发布在百家号平台,如需转载请注明!诸葛亮,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因为他的父母早逝,导致了诸葛亮家境不是很好,他从小跟随他的叔父转任各地,但是汉朝已经腐朽,黎民百姓的生活苦

  • 当初刘备一穷二白 为什么他的叔叔还要支持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刘备

    刘备的叔叔为什么要支持他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了解刘备,大部分是从三国演义当中,才对这样的一个人物比较了解,其实刘备虽然说自己是刘邦的后人,但是对于刘邦来说,到了三国这个时代,他的后人可以说遍布天下,不知有多少人冒充刘邦的后人。虽然冒充

  • 刘备的仁德为什么被传颂了千年?刘备是怎么以身作则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刘备

    刘备的仁德为什么被传颂了千年?刘备是怎么以身作则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因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而声名鹊起,后成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即汉昭烈帝,史书上多称其为先主。关于刘备的评价,历史上有许多。辛弃疾曾说“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 蜀汉到底是什么灭亡的 是刘备造成的还是刘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蜀汉,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蜀汉灭亡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为何不是刘备?蜀国是三国中第一个被灭亡的,且亡得不但稀里糊涂,还憋屈异常。那么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 只能怪刘禅吗?有句话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其实就是强调“栽树人”的重要。对于一个王朝来言,同样如此。故而就又产生了另

  • 相对于刘备和曹操来说 孙权手下的“五虎上将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权五虎上将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都知道刘备手下的文臣武将和曹操比数量就差了一大截,但是刘备手下个个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其中刘备的五虎将可以说是三国武将组合之最,为了抗衡五虎将,其实曹操手下也有五子良将,也可谓英勇无比,那么孙权有吗?我们都知道曹操

  • 刘备三顾茅庐去找诸葛亮 前两次的时候他都在干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诸葛亮

    还不知道:三顾茅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话说《三国演义》,刘备投靠荆州刘表后,军马驻扎在新野。在新上任的军师徐庶的指挥下,刘备军马轻松的战败曹仁的三万大军,并且轻易的巩取了樊城。这是刘备集团多年以来,打的最漂亮的一仗。刘备也由此,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人才对于

  • 刘备借荆州最后还了吗 还了最后还损失了一员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荆州

    刘备借荆州最后还了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让世人感觉刘备借东西不还,是个不守信之人。但是历史上确实如此吗?今天小编给大家一下关于荆州的,曹操、孙权、刘备的争夺战。208年,曹操在北方打的差不多的时候,

  • 孙权在曹操刘备死之后,为什么还是没有一统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三国

    曹操刘备死后,为何孙权还是不能一统三国?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到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我想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是大家最为熟知的,其中曹操成名最早,他一统中原北方,横扫天下诸侯,包括像袁绍,袁术,这样实力出众的诸侯,吕布这样武力一绝的猛将,都被曹公所征服

  • 刘备看走眼的三个人,以貌取人错过堪比“诸葛亮”的一位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庞统

    刘备看走眼的三个人,以貌取人错过堪比“诸葛亮”的一位人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想必现在大家都喜欢看三国演义,对于许多三国迷来说,将其三国可能比罗贯中都要详细,而小编对于三国的认识,三国在创业者手中就是一部成功的创业手册,在军事家手中就是一部宝贵的兵书,在帝王手中就是则变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