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马之战一场深入敌后的斩首行动,关羽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白马之战一场深入敌后的斩首行动,关羽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232 更新时间:2024/1/16 19:55:20

公元199年6月,袁绍率领大军南下进攻曹操,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拉开序幕。

当时曹操占据黄河以南的兖州、豫州和徐州等,而袁绍则占据黄河以北的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等,虽然他们的边界线沿着黄河绵延好几千里长,但主要争夺的战略要点,却显然非常明确。

曹操当时的军政中心在河南许昌,而袁绍的军政中心在河北邺城,袁绍如果想彻底消灭曹操,必然要率领大军进攻许昌,但要进攻许昌,首先必须要渡过黄河,而在黄河的南岸,有一座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叫做官渡,它是许昌的门户。

袁绍如果想在黄河南岸站稳脚跟,必须要突破官渡。

同理,如果曹操想彻底消灭袁绍,必然要率领大军渡过黄河进攻邺城,但黄河北岸也有一座非常重要的军事据点叫做黎阳,它是邺城的门户。

如果曹操想在黄河北岸站稳脚跟,必须要攻破黎阳。

如果袁绍攻破官渡,那曹操就只能退守许昌;相反,若曹操攻破黎阳,那袁绍就只能乖乖退守邺城,也正是因为这两座城市的重要性,所以大战一开始,曹操就亲率大军来到官渡坐镇,而袁绍也早已进军黎阳城。

这两座城市,相距大约在100公里,搁到我们现在,差不多就是1个多小时的车程。

基于曹操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能够在官渡附近和袁绍展开决战,因为官渡靠近曹操的军政中心许昌,这样曹操在后勤上就更具备优势,而袁绍不仅需要把后勤补给线延长100多公里,还需要渡过黄河远离自己的军政中心邺城,这样在后勤上会显得非常不利。

基于袁绍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能够在黎阳附近与曹操展开决战,道理是一样的。

但问题是,这场战争是袁绍主动挑起来的,是他来进攻曹操,所以曹操没有理由主动跑到黄河北岸的黎阳城去作战。相反,只能是袁绍主动跑到黄河南岸的官渡来作战。

可问题是,袁绍虽然很想进攻曹操,但他也不是傻子,更不会傻兮兮的直奔官渡。

原因很简单,人家曹操早已经在官渡严阵以待,在那个地方决战,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袁绍必须想办法把曹操引诱到黎阳附近来决战。

在这种背景下,袁绍就派手下大将颜良率军进攻白马。

当时的白马是曹操用来拱卫官渡的一所军事据点,虽然它在黄河南岸,但它距离黎阳却只有区区20多公里路,换而言之,白马距离黎阳要更近许多。如果能把曹操引诱到这个地方决战,显然是对袁绍非常有利。

当听到袁绍派人进攻白马时,曹操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派兵救援;二是不派兵援救。

如果曹操派兵援救白马,那袁绍就可以实施围城打援的计划。

换句话说,等曹操派兵向白马增援后,袁绍也可以立马派兵向白马增援,如果曹操还想继续救,那就不得不再派兵来援救,这样一来二往,双方的主力部队就会陆续来到白马附近汇集,这样双方就可以围绕白马展开决战,这显然对曹操非常不利。

如果曹操不派兵援救白马,那袁绍肯定可以轻而易举将白马给拿下,这样曹操不仅损失了一个军事据点,更重要的是,袁绍就可以趁机渡过黄河,并在黄河南岸站稳脚跟,这对曹操也是非常的不利。

在当时的情况下,袁绍的这一招应该算是非常的毒辣,曹操不管怎么做貌似都是个输。

这个时候,荀攸告诉曹操,我们可以声东击西。

换句话说,白马肯定是必须救的,但前提是不能让袁绍知道我们要去救,或者说,即便袁绍知道我们要求救援白马,但也必须让他的后援部队在短时间内也无法赶过去。

当然,荀攸作为曹操阵营中最顶级的谋士之一,肯定不是简简单单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或想法,他给曹操拟定的,肯定是一套详细并可以落地的作战方案。

在这种背景下,当颜良率军大军进攻白马时,袁绍惊奇的发现,曹操非但没有派兵增援白马的迹象,反而开始大举进攻延津,一副要渡过黄河直捣自己后方的模样。

这就类似于中国象棋中,袁绍本打算吃掉曹操的卒,结果曹操置之不理,直接就把车越过河来将袁绍的军,总而言之,你想吃我的卒就大胆吃,老子现在要去将你的军。

这个时候的袁绍,也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对曹操的行动置之不理;二是派兵拦截曹操。

如果袁绍选择置之不理,那曹操就很有可能越过黄河,把袁绍的后方搅得鸡犬不宁,这样袁绍就会被搞得非常被动,从而不得不全面收缩战线以防止被将军,如果这样的话,那袁绍的这次进攻就变相宣告失败。

如果袁绍选择派兵拦截曹操,曹操显然是不敢再继续停留,但问题是,曹操是不是真的要去进攻延津,谁也不知道。如果曹操只是声东击西虚晃一枪,袁绍却傻乎乎的把大军派了过去,那白马之围搞不好会被曹操给破解。

不过,相比于后方被捣,区区白马还是不那么重要一些,所以袁绍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派兵到延津拦截曹操。

当然,袁绍之所以敢这样做,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即便曹操是声东击西,袁绍把大军派往延津,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也很难破解白马之围。

原因很简单,延津距离白马只有不到40公里的路程,搁到我们现在跑高速的话,也就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

古代虽然交通不便,但如果快马加鞭,顶破天也就半天的时间,更何况曹操半路上再折回白马,也是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留给曹操的救援的时间可能只有区区几个时辰而已。

所以退一万步说,即便袁绍被曹操给骗了,但袁绍仍然可以快速将部队调回白马,只要颜良能够撑住一天甚至半天时间,曹操仍然是无力回天。

在这种背景下,袁绍自然敢毫不犹豫的派遣大军前去拦截曹操。

按照正常的情况,袁绍的决定可以说是非常正确的,但遗憾的是,袁绍明显低估了两件事情:一是曹操的行军速度;二是关羽的战斗力。

当成功将袁绍的大军吸引到延津时,曹操的部队以以迅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奔向白马,而等到颜良发现曹军时,关羽距离白马,已经只有区区五公里。

这速度快的,简直不要不要。

当时的颜良估计有一种懵逼的感觉,更要命的是,他现在向总部求援,甚至是构建防御体系,都已经完全来不及了,仓促之间,他只能率领本部人马和关羽作战。

在当时的情况下,关羽的兵力和颜良相比,不管是人数还是战斗力,肯定都处于优势地位,因为曹操要以最快速度击败颜良,就必须派给关羽足够多的士兵,至少要比颜良多,否则凭什么一举击溃颜良。

换句话说,如果颜良的在白马拥有兵力上的优势,那他即便再饭桶,也是可以坚守一段时间的。

当然,为了保证行军速度,关羽的士兵虽然比颜良多,但也不会多太多,因为人数太多的话,行军速度必然会大打折扣,在这种背景下,配给关羽的士兵,那就必须是精锐中的精锐。

现在,按照正在的发展轨迹,颜良肯定是必败无疑,但问题是,虽然颜良毫无胜算,可并不代表他会立马就失败,如果他能够坚持一天甚至半天时间,袁绍的援军自然会纷纷赶过来,到时候失败的恐怕就是关羽。

而正常情况下,坚持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颜良来说,毕竟他也是久经沙场的当世名将,而他麾下的士兵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

所以说,想快速解决掉颜良,那是难之又难的。

但是,关羽不愧为关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操与荀攸在制订这个作战计划时,就知道,这场战役的关键,就是前线指挥官能不能以最快速度解决掉颜良。如果不能的话,那这场作战计划,就等于宣告失败。

所以,在面对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时,曹操手下的优秀将领,那是又激动又心虚又害怕,因为面对这种充满挑战作战任务,谁的心里也会打鼓的。

最后,关羽果断站出来接了这个任务,而关羽也没有让曹操失望,更没有让天下人失望。

虽然此前关羽跟着刘备那是一再兵败跑路,不仅没有打过什么漂亮的战役,甚至还被曹操给俘虏,但这并不妨碍关羽是当时公认的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因为关羽虽然不断打败仗,但在当时的背景下,以刘备和关羽的那点家底,能把仗打成这样,已经是非常了不起。换句话说,如果换做其他人处在关羽的位置上,恐怕只会败得更惨,败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这也就是为什么关羽兵败被俘后,曹操对关羽尽情拉拢和优待,而曹操手下的大将,却没有一个敢不服关羽的。

而事实也证明,关羽绝对就是传说中的万人敌。

面对白马之围这场大家都没有底的艰巨任务,关羽却以最完美的方式将他收尾。

换句话说,当时曹操给关羽的命令,可能只是在半天时间里将颜良给击退即可,这样就算是完成任务,但结果却是,关羽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将颜良给击退,不仅如此,他还将颜良的部队给一锅端了,甚至主帅颜良,都被关羽给一刀砍了脑袋。

这场战役的结果,已经远远超出所有的人的意料,以至于当这场战役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发自肺腑认为关羽是这场战役中功劳最大的人,而面对曹操送给关羽的超豪华的嘉奖,也没有一个人发出异议。

换而言之,关羽在白马之战的表现实在太牛逼了,至少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让曹操阵营的将领都觉得,让自己处于关羽的位置上,肯定不如关羽干得漂亮,甚至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都是个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当白马之战结束后,关羽决定离开曹操投奔刘备,大家也不觉得关羽有丝毫对不起曹操的地方,而关羽自己也觉得已经还了曹操的恩情,甚至是曹操都无话可说。

标签: 关羽汉朝

更多文章

  • 白马之战,为何秒杀颜良是关羽而非张辽?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白马之战,汉朝

    虽然刘备麾下大将关羽的威名,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他一生中,最拿的出手的战绩,仅有一战。说到此处,可能有很多人想到了襄樊之战时,他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其实不然,这一战之初,庞德将其射伤,使他的军队忌惮不已;这一战的结果,则是他被徐晃正面击败,若非天降大雨,汉水泛滥,他可能无法取得这样的战

  • 白马之战关羽一刀秒杀颜良之前,为何要倒提青龙刀?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白马之战,汉朝

    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是袁绍和曹操官渡决战之前的两场前哨战,这两场大战袁绍损失惨重,他手下两名最勇猛的大将颜良和文丑都死于这两场大战中,特别是颜良在白马之战前半段时候大展雄威,以强悍的武力震慑得曹操麾下“众将栗然”,最后还是关羽出马在千军万马中一刀秒杀颜良而回。关羽一刀秒杀颜良,《三国志》中描写得比较简

  • 仓亭之战中赵云保护刘备突围,关羽和张飞去干什么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仓亭之战,汉朝

    仓亭之战,刘备被曹操打的落花流水,几次陷入重围,有性命之忧,多亏赵云出面相救,才得以化险为夷,那么,问题是,刘备被围,危急时刻,为何是赵云保护刘备突围,关羽和张飞怎么不见了?按理来说,关羽和张飞是刘备兄弟,兄弟三人应该同舟共济,同心协力,生死与共才对,但是,刘备几次遇险,都是赵云出手相救,赵云不仅力

  • 古墓出土偃月刀,影响了人们对关羽看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

    刀,是冷兵器之王,早在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用石片发明了最简易的刀具,到了青铜时代之后,各种金属刀具开始广为流传,在战场上,刀也是最常用的兵器之一,例如三国时代的关羽,凭借一把青龙偃月刀,威震一个时代。然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贵州出土了一把偃月刀,因为重量十分诡异,有学者研究发现:这影响了人们对

  • 关羽全力攻打曹操,为什么没有留意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三国

    在公元217年的春天之时,孙权派了都尉徐详去出使曹营,向曹操请求归降,这使得江东和曹操之间敌对的紧张关系缓解了很多,因此孙权当时便把注意力从曹操那边转向了处于长江上游的刘备身上。在当时,在孙权手下的重臣鲁肃去世了,因此联刘派势力大损,而当时关羽对江东咄咄逼人的气势,也使得孙权大为恼怒。而在孙权手下的

  • 关羽为何败走麦城?诸葛亮早就料到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三国

    公元219年,关羽在高调打败于禁之后不久,后方江陵等地失守,自己也在不久之后,被东吴俘获。孙权因为从前和关羽联姻被拒,所以心中暗恨,于是不但砍下了他的头颅,还把他进献给曹操。那么,明明一开始很顺利,不但围困樊城,更打败了于禁增援的军团,这个时候甚至整个华夏都在看好关羽的将来,为何关羽的局军团突然之间

  •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斩杀了庞德,为后来埋下了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三国

    庞德在樊城之战中,落于水而被关羽军队擒获。关羽其实是爱惜庞德的勇猛的,就劝说他归降蜀汉,而且他的堂兄庞柔在蜀汉为官,旧主马超也在蜀汉,大家可以一同为臣。可是庞德性烈如火,拒不投降。不投降也就罢了,可是庞德还口出秽言,大声喝骂,于是关羽斩杀了庞德。两国交战,本是国事,兵败被擒,不降即杀,也是很正常的事

  • 他武艺高于关羽,一生未有败绩,为何不受重用?刘备道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

    《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流水平,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情节,也有着诸如后人称为“智绝”的诸葛亮和“武圣”关羽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一些三国的读者在反复阅读之后会发现,蜀国有这么一个将领,武艺绝对不在关羽之下,但却始终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人就是赵

  • 关羽刀下,到底都斩过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关羽

    《三国演义》里,关羽刀下的亡魂不少,他有一句吓唬人的口头禅:“你比颜良文丑如何?”再加上立卧蚕眉,横丹凤眼,青龙偃月刀寒光闪烁,对面挡路的听了,立时屁滚尿流:不敢!不敢!作为对比,鲁智深当日野猪林救了林冲,要威慑董超薛霸,也只说“你两颗脑袋,比这松树如何”,然后一禅杖打折了松树。关羽一比,就小气了一

  • 五虎上将,此人死后也成神,比关羽管的宽,阴阳两界都能管 !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五虎将,关羽

    东汉末年是一个政权混乱,诸侯割据,群雄四起的时代。因为君主的荒淫无度软弱无能最终导致大好的江山社稷被玩弄于臣子的手中。当然董卓这种鼠目寸光之辈也不会把玩权势。最终的三足鼎立倒是成了让人津津乐道的一段历史往事。三国时期,有人为了伸张正义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有人趁机招兵买马自立门户,更有人妄想匡扶汉室。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