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昭烈帝刘备是靠什么让诸葛亮为他卖命

解密:昭烈帝刘备是靠什么让诸葛亮为他卖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31 更新时间:2024/1/17 6:43:00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最受人瞧不起,无论是曹操评价的“沛郡小辈, 妄称 ’皇叔’, 全无信义,

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也……”还是“织席贩履小儿”的“大耳贼”,就可以看得到刘备先生在三国诸雄的人望如何了!刘备能从 ”织席贩履” 的一介布衣,

最终成为蜀国的皇帝, 不能说是一无是处,细读三国,不难看出刘备立足,多靠的就是他的用人之道和领导艺术。

刘备的请人艺术,最著名的当数“三顾茅庐”这一节了。说实在的,刘备先生确实没有什么识人之才,从对庞统的态度,以及对马超的态度不难看出这一点。但是在“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的问题上,却显示对人才的另一面。

其一,从态度上来看,刘备先生能够三顾茅庐,而且一次比一次态度恭谨,甚至恭谨到那种有点做作的地步,尤其对诸葛亮身边的家人、朋友、亲属、仆童等的态度,让人看到甚至有点肉麻的感觉,就连他三弟张飞同志都有点看不下去了,觉得他做的有点过了,而不时地出言不逊,倒是读过《春秋》的关老爷似乎看出点猫腻来,一改那种瞧不起知识分子的态度,反而劝起张飞来。实实在在体现出“请人首在恭,态度必须敬”的请人前提。

其二,从行动上来看,刘备先生也充分显现出来“一谦,二拍,三高帽”的请人技巧。首先说“谦”,也就是谦虚。通过司马徽、徐庶的推荐和介绍,刘备已充分了解到诸葛亮的习惯和性格,知道诸葛亮是个自命清高,狂妄自大的年轻知识分子,而这样的知识分子往往好为人师,喜欢高人一头,所以在请诸葛亮出山的问题上,先把自己的地位摆正,而不再张嘴比先言“汉室宗室”自抬身份,而是持弟子礼来博取诸葛亮的好感。其实刘备心里也给明镜似的,知道诸葛亮不会不知道他的,也是非常了解这种知识分子的心态的。

第二说“拍”,就是拍马屁。刘备通过了解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当然会通过那方面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溜须拍马。刘备心里会说,你诸葛先生不是才自比管仲、乐毅这两个治国之能臣吗,我干脆拍马拍到家,直接称呼你具有姜子牙、张子房两位开国能臣,一下子就拍得诸葛亮晕晕乎乎的,于是不光很快在家里等着了,而且认真准备了“隆中对”这样好的面试答卷,与刘备先生一拍即合,迅速成交。第三说“高帽”,自然就是“戴高帽子”了。

刘备最会给诸葛亮戴高帽子了,先不说“白帝城托孤”一顶高帽子直接把诸葛亮一家子都用死算完,就说在请诸葛亮出山的这几句话吧,就可见这顶帽子的高度。例如在二顾茅庐时给诸葛亮写的那封信中,提到“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不光给诸葛亮戴上姜子牙、张良这样的大帽子,而且直接上升到天下、社稷的高度!在诸葛亮谦虚自己“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的时候,刘备又直接给诸葛亮戴上“抱经世奇才”、“以天下苍生为念”等大帽子,直接把诸葛亮这样聪明的人拍的忘记了矜持,主动地提出自己“三分天下”的想法,更有甚者生怕刘备听不懂,连准备好的地图都拿出来,不能不说刘备先生的高明之处了。

其三,从当事人身上来看,不难看出“稳、准、狠”的特点来。稳,主要是说像刘备这样请人的主,心态要稳,任凭什么考验和意外的发生,丝毫不能干扰他的心态,尤其是要讲明的一点就是脸皮厚是心态好的关键。准,就是说看人、看事要准,最起码要一样看清对方的特点,尤其是弱点,只有抓住对方的弱点,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直接拿下。狠,不是对人发狠,而是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的意思。就像人家刘备一看诸葛亮被忽悠动了,根本不会给诸葛亮再思考得失的机会,根本不留什么反悔的余地,直接把人带走,这才是真正的“短平快”、高效率呢!

刘备请人的这一套,并不能算高明,因为有些话对司马徽、崔州平等人也讲过,可是最终只有诸葛亮入彀,也就说明了请人艺术的针对性和特异性,只有活学活用,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而不是简单的“吹捧、拍马”。

标签: 刘备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武神赵子龙第32集剧情介绍:赵云决心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武神赵子龙,赵云,刘备,

    夏侯轻衣托公孙宝月将她亲手做的战袍转交给赵子龙,子龙看到战袍之后,心中感慨万千。当时他离开夏侯府,并未得到轻衣完全的理解和信任。宝月为此愤愤不平,再次邀请子龙与她回幽州。子龙并不愿意和宝月回幽州,但也并不想让宝月太过伤心,便选择了不告而别。子龙带着柳慎和赵拾妹,以及李飞燕一起上路,准备去投靠刘备。途

  • 揭秘:三国中刘备为何一定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刘备,诸葛亮

    据史书记载,在今天隆中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凉亭,名叫“抱膝亭”。由于尚未发现值得辅佐的明主,诸葛亮一直显得很茫然,每当早晨和傍晚,他都独自一人,在山林之中抱膝长啸。当这位读书人倍感苦闷的时候,后来那个最赏识他、最可以发挥他才智的人——刘备,其实就在距离隆中不远的新野县城里。当时,他也苦闷极了。刘备一生

  • 解密:刘备为什么要选择用关羽来镇守要地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关羽,荆州,

    刘备为什么要用关羽镇守荆州?站在今天的角度和已知历史的情境下,刘备下的这步棋无疑是个昏招。毕竟历史在那里摆着,关羽不仅丢了他大哥的荆州,还丢了自己的卿卿性命。但问题是,我们现代人这样质疑刘备,有些说话不腰疼,刘备不会相面,更没有预知未来的超能力,从刘备当时的人才储备来看,刘备用关羽镇守荆州,似乎别无

  • 解密:刘备为何在白门楼要诱导曹操杀死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曹操,吕布,

    《三国演义》中“白门楼吕布殒命”这一段落很是精彩,也很耐人寻味。吕布下邳兵败被俘,被曹操军士五花大绑推到了白门楼,上面坐着的是刚刚大获全胜的曹操和刘备,当然这场战役的胜利与刘备并无多大关系,其实就徐州归曹氏来说,刘备也是个失败者。因为徐州原本是他刘备的,只不过他是由于情势所迫主动地归顺了曹操,被曹操

  • 张裕:刘备不顾诸葛亮求情一定要杀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三国,名士,

    没分寸感的“聪明人”,在哪里都很难有好下场,你还没法怪人家领导不识货。兰花是好东西,可是长得不是地方,挡了人家的道儿,那能不给锄掉吗?三国时代有一段时间,蜀汉和东吴关系比较紧张时候,大臣伊籍奉命出使东吴。见了孙权,照例行了拜见之礼,孙权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寒暄说:“老伊啊,侍奉无道之君,辛苦了。”当面骂

  • 刘备弃之的谋士陈群 缘何成为曹魏的托孤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三国,陈群

    207年,刘备在荆州求访名士,亲自拜见司马徽。司马徽对他说:“你手下的谋士都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对此十分信服,亲自前往隆中,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人们认为刘备前期难成霸业的原因之一是手下没有一位经天纬地之才的谋士,实则不然,其实在刘备创业初期,曾

  • 张天师竟是曹操粉丝: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天师,曹操

    215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讨伐汉中,当大军抵达阳平关时,割据汉中的张鲁无法抵抗,逃往巴中。刚刚占领益州不久的刘备闻讯后,立即派黄权为护军率部前往巴中迎接。功曹阎圃劝张鲁北降曹操:“赞以大事,宜附讬;不然,西结刘备以归之。”张鲁勃然作色道:“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于是率部投降曹操。有读者可能会

  • 真实的三国历史;刘备为何不看好诸葛亮军事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刘备,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从此以后,刘备用兵打仗处处倚靠着这位神奇的军师而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诸葛亮也被认为是三国时期最会打仗的人。然而,历史的真相却是:刘备在打仗方面不信任诸葛亮,诸葛亮在刘备在世之时,仅仅是负责打仗的后援工作。《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最后借来

  • 刘备将自己的坐骑的卢送给庞统 竟是要他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庞统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是说一人一马刚好匹配,举世无双。三国中,刘备和的卢是一对绝配,他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的卢马,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古人认为这种马妨主。 语出伯乐《相马经》:“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 《马政论》曰:“颡上有白毛谓之的卢。”又曰:

  • 揭秘:三国历史上刘备集团得益州失荆州的利与弊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历史,刘备

    公元219年,刘备集团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此时,该集团拥有益州、荆州(三郡)和汉中郡,并有刘封孟达占领的上墉、房陵等三郡与益州的关羽势力相联。刘备集团势力达到顶点。不料,公元219年底,关羽北伐失败,本人被俘遭害,荆州军队瓦解。接着,刘封、孟达占领下的上墉、房陵等三郡地盘也被曹魏势力夺去。从此,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