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为什么会选择李严做托孤大臣 原因出在这一层关系身上

刘备为什么会选择李严做托孤大臣 原因出在这一层关系身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864 更新时间:2023/12/16 5:32:20

还不知道:刘备为什么会选择李严做托孤大臣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刘备白帝城托孤,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这一过程花费了不少文笔:刘备如何苦口婆心地告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如何千叮万嘱地向孔明托付蜀汉大业,孔明又如何声泪俱下地表述自己鞠躬尽瘁的决心,堪称古代君臣关系的楷模。然而,相较于《三国演义》,正真历史上的白帝城托孤,可能并没有演义里那么简单,还充斥着各种复杂士族集团的利益关系。刘备除了托孤给诸葛亮,还有一个经常被后人遗忘的角色——李严。

说到士族集团,就不得不说说刘备的第一块领地——荆州。刘备当年投靠刘表时,身旁就有一位荆州的大“关系户”——诸葛亮。据《襄阳耆旧记》记载,在荆州襄阳一地,蔡氏家族的势力最盛的一支。有一名士名叫蔡讽,他的长女嫁给了黄承彦,也就是诸葛亮的岳父;他的次女嫁给了荆州牧刘表;他的儿子是汉末名将蔡瑁。诸葛亮本身就好结交当世名士,又和刘表家族多少沾上了亲戚关系,不过《三国演义》中似乎没有去特别刻画诸葛亮和刘表的来往。如此可见,孔明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似乎是自谦之词。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一方面,他急需要一位谋士为他出谋划策,还有一方面,就是需要一个人来帮助他在荆州立足。在荆州寄刘表篱下,以及赤壁之战后,领荆州牧占领零陵、桂阳、长沙等郡的日子里(刘备“借”荆州,《三国志》记载只借了荆州南郡的一部分),刘备招纳了很多谋臣名将,比如庞统、杨仪黄忠、魏延等人,也因此形成了逐渐荆州的士族势力。

后来,益州牧刘璋法正张松的建议下,迎刘备入进益州。不料,引狼入室,刘备反目,与刘璋开战。建安十九年五月,刘备围攻成都,刘璋为百姓安危而请降,从而益州各郡皆归刘备所有。孙权想巩固自己在南方的势力,既不想看着留守荆州的关羽势力做大,又想将刘备赶出荆州,确保东吴的安全。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与曹操的大军南北夹击,吕蒙突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从此,刘备集团永远失去了荆州,而荆州士族势力,失去了原有的领地,只能待在益州这一块。而益州也有自己的士族势力,代表人物即是李严。

李严是南阳人,早期投奔于刘表,后曹操击败刘表后,西奔至蜀,一直在刘璋手下效命,直到刘备攻蜀,李严在绵竹抵挡不住刘备,便投降。刘备在益州算是外来户,为了站稳脚跟,就要拉拢益州势力,当然要提拔、重用益州的原有势力人员,而李严不仅有政治能力,还有军事才能,《三国志·李严传》有载:“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于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仅以五千人就击败了数万盗贼,可见是位将才。因此,他就成了益州士族的首选,仕途上屡次迁升,平步青云。

还有一人也得到重用,便是法正,法正多次为刘备献奇谋,《三国志》作者陈寿赞其可比曹操帐下程昱、郭嘉。从益州士族选托孤重臣,他绝对是一位有力的竞争者,可惜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刘备为其伤感哭泣多日。

所以,在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和李严作为两个士族的代表人物得到了重用,既是照顾这两个士族的固有势力,更是使双方势力相互制衡。刘备在世时,双方士族敬重刘备,不会产生太大的摩擦,而刘备逝世后,士族之间便会明争暗斗,相互掐架。李严要求诸葛亮给他划出巴州五郡,想自己开府和诸葛亮的势力对抗,诸葛亮自然不会同意。而后李严又在军中故作传言,说司马懿以高官厚禄来诱惑他,诸葛亮得知李严用意,便加封李严为骠骑将军。诸葛亮一直以大局为重,不愿与李严闹翻,处处依着李严。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李严押运粮草,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诸葛亮只好退兵。李严闻诸葛亮退兵,故作惊呼道:“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此举意在“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但是他又上表后主说道:“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诸葛亮见其前后不一,推卸过失,终于忍无可忍,向后主上表弹劾曰:“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

大意是说“以前只是认为李平(公元230年,李严改名为李平)本性不过是为了得到一些荣誉、利益而已,哪料到他竟然存有颠倒是非之心,以致如此。如果这种情况再延迟下去,将导致祸败”,于是将李严贬为平民。

《三国志·李严传》记载:“平常兾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大意是说,李严一直以为诸葛亮会为他官复原职,如果后人上任,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在公元234年,听闻诸葛亮的死讯,李严也激愤而死。

纵观李严一生,他的做法,主要还是为了限制诸葛亮荆州士族的壮大,以及为自己谋求私利,让益州士族能与之抗衡。李严原是一位能文能武的重臣,可惜权力一直被打压,不能和诸葛亮搞好关系,未有机会施展拳脚,最终失败。如果他能主动率领益州士族和荆州士族示好,齐心为蜀汉,不知道蜀汉会不会是另一个结局。

标签: 刘备李严

更多文章

  • 汉献帝禅位依旧想恢复汉室 为什么他不去找刘备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献帝,刘备

    还不知道:汉献帝禅位为什么不去找刘备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汉室失去了权力,各地诸侯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武装政权,黄巾起义爆发之后,朝廷为了挽救颓势,不得不承认各地诸侯的合法地位,从此诸侯争夺天下的局面被再次打开,汉室也沦为了诸侯的工具。当时

  • 占据巴蜀就能夺得天下 为什么刘备却没有能夺得天下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巴蜀

    刘备占据巴蜀为什么没有能夺得天下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蜀汉占据益州巴蜀之地,当年西汉的建立者刘邦就是占据巴蜀之地,以此为根据地与项羽争天下,最终将其击败,为何蜀汉没能夺得天下?总结来说蜀汉尽失天时、地利、人和。失天时,三国

  • 严颜归顺刘备后为什么销声匿迹 没有留下千古功绩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严颜,刘备

    严颜归顺刘备后为何并无建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严颜,大家潜意识想到蜀汉另一位老将黄忠。这两位老将,年龄相当,老当益壮,六七十岁还在战场厮杀。然而,他们两位在投奔刘备后,黄忠屡建奇功,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另一位严颜,却销声匿迹,没有什么流传千

  • 揭秘:为什么刘备、曹操都想杀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吕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吕布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01.曹操和刘备又一次走到了一起“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敌得过千军万马,惹不起人情世故。英雄相逢,本当在谈笑之间,然而人生聚散,其实是缘分也是取舍。利益决定着人们的进退。因为他们利益复杂,所以他们的人际也更加复杂。曹操和刘

  • 夏侯渊真的一点本事都没有吗 为什么刘备瞧不起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夏侯渊

    还不知道:刘备为什么瞧不起夏侯渊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诸侯争霸、纷乱割据时期刘备作为诸侯割据、三足鼎立的一方,前半生都在四处漂泊、看他人脸色行事。直到陶谦去世后,把徐州托付给他,刘备这才有了安顿自己的地方。所以正是刘备的漂泊和看他人行事,才教会刘备

  • 孙权偷袭荆州早有预兆,可是刘备关羽没有引起重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史上,有很多次重要的大战,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汉中之战等等,都非常精彩,而有一场大战,真打起来,精彩程度也不比这几场大战差多少,双方一度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候,大战一触即发,然而,最终却没有打起来,这是怎么

  • 刘备如果统一天下,会先除掉身边两个人,你能猜出是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

    刘备如果统一天下,会先除掉身边两个人,你能猜出是谁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相信读过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虽然曹操此人雄才大略,但缺点也不少。比如多疑、滥杀等。再看刘备,因为罗贯中在小说中的描述,几近圣人,每每有不平不义之事,总是劝张飞、关羽一忍了之,且更是将其手下众将的地

  • 马超和赵云到底谁的武艺更高?虽未交手,刘备说出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

    马超和赵云到底谁的武艺更高?虽未交手,刘备说出答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路诸侯互相讨伐,扩大自己的领地,都希望自己能够一统天下。但是在这一时期之中,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场面,是诸侯之间的抢地盘?,还是百万将士的正面厮杀?其实都不是,真正好看的地方在武将

  • 刘备看人有多准?一番交谈挑出的将领就坐镇南中,让夷人臣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

    刘备看人有多准?一番交谈挑出的将领就坐镇南中,让夷人臣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222年,刘备亲率大军东征孙吴时,在夷陵一带被陆逊以逸待劳,火烧连营七百里而大败而归。由于刘备败得太快,此前又放弃了水路并进的战略,导致在北岸的蜀将黄权被东吴大军拦住退路,无奈之下,黄权只

  • 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为何庙号是“烈祖”,而不是“太祖”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

    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为何庙号是“烈祖”,而不是“太祖”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周朝到秦朝,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汉朝时期逐渐恢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