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年悬案: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到底如何?

千年悬案: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到底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698 更新时间:2024/2/17 2:55:25

导读: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智者诸葛亮为其效力。《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两者的关系:刘备对于智者诸葛亮十分的信任,凡是军政大事无不请诸葛亮出谋划策,而刘备对其也是言听计从。那么,历史上,刘备与这个量的关系真的如此吗?

网络配图

刘备于207年“三顾茅庐”,请出雄才大略的诸葛亮为其效力。据史料记载,此二人一见如故,刘备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人自然认为此君臣二人是“鱼水”关系。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讲述的鱼水关系吗?古今学者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根据各种史料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史料显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未必如此。

第一,从三顾茅庐后到白帝城托孤前,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并非像《三国演义》中写的那样亲密无间,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也并非是第一人。因为在夺取西川的战争中,刘备只是让诸葛亮守住荆州,以庞统法正作为主要谋士,辅佐自己西取巴蜀,后来才调诸葛亮率兵入川。

第二,在夺取汉中的战争中,法正为谋士,诸葛亮却只是留在后方做点儿后勤工作而已,在此战役中,诸葛亮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参谋作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法正的排名也在诸葛亮之前。

网络配图

第三,众所周知,刘备对二弟关羽是非常信任的,而且把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他,但是最终却导致了惨败的局面。如果刘备当时把关羽调入川中,而把诸葛亮和赵云留在荆州的话,那可能又会是另一种结局了。

第四,当关羽失掉荆州后,刘备举兵伐吴,也没有把诸葛亮带在身边,而且刘备并没有理会诸葛亮的意见。蜀军被火烧连营、一败涂地之后,诸葛亮感叹地说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从话语中足以见得刘备对法正才算称得上是言听计从,而诸葛亮则还是略逊一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一些学者们认为是由两点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因为刘备和诸葛亮在战略思想上经常会有分歧。诸葛亮始终坚持自己在《隆中对》中的基本战略方针:跨有荆、益两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东结孙吴,北伐曹操,这样才能兴复汉室。而且其中维护孙刘的联盟,才是最关键的地方。但刘备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机会主义者,他缺乏一定的战略思想,只想割据一方,能够称王称帝足矣,对诸葛亮的联吴想法不太重视,以致发生了夷陵之战。第二点便是刘备对诸葛亮不是很信任,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在吴国身居要职,并且作为吴国的使臣来讨过荆州。面对这种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刘备在任用人才时,也不会忽视掉的吧?

大思想家王夫之(1619~1692)在其史学名着《读通鉴论》中对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也有过非常深刻的分析,他写道,诸葛公之心是一定要存汉的,一定要灭曹的。不交结东吴则要受东吴的牵制难以兴起北伐之师。而先主的心志则与此不同了。先主开始时想自强,后来则想自立为王,这种雄心不改,便与关羽合拍了。所以他信任诸葛亮不如信任关羽,而且不如孙权之信任子瑜(诸葛瑾),怀疑诸葛亮与东吴的交谊太深,而且还怀疑他与子瑜相勾结……

网络配图

而白帝托孤事件,刘备允诺诸葛亮可以取刘禅而代之,应该说也只能是一种无奈之举罢了。在刘备去世的前后阶段,蜀中益州的土着和刘备所带入蜀的荆、襄旧部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后主刘禅又是平庸之主,很难处理好蜀国大臣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刘备最为信任的法正、庞统都已死,刘备所能够依赖的人就只有诸葛亮一人了。而且当时刘备白帝托孤的对象,并非只有诸葛亮一人,他还让益州大族李严同受遗诏。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中国早已妇孺皆知,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更成为了后来君臣效仿的楷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鱼水关系,只是《三国演义》中留给后人的一种表面印象而已。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并不是十分的友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

    大家对于诸葛亮与刘备都很熟悉,但是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如,《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么完美吗?两者的配合完美无缺!其实,不然,历史中的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并不是十分的友好,起码在刚开始的时候,的确如此。咱们从《三国志》中,可以一探究竟!网络配图第一、从三顾茅庐后到白帝城托孤前,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也

  • 曹操驾崩刘备病故:孙权为这一天已等了30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权

    孙权熬死了曹操,熬死了刘备,天下的威胁已经解除,于是他才堂而皇之地“顺应天命” ,宣布称帝。网络配图一曹丕于 220 年代汉称帝,刘备于次年宣布称帝。而孙权从 211 年起, 一直以曹氏所封吴王的身份统治江东,直到 229 年,孙权方才称帝。及其称帝时,刘备已死 6 年, 曹丕也死了 3 年。为什么

  • 三国拼爹时代刘备出身贫寒,为何能混入上层圈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

    汉末三国时代,是一个士族时代,一个拼爹的时代。混的有点成就的军阀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官二代,刘焉、刘表、袁术、袁绍、曹操哪个没点根子,放眼三国只有吕布和刘备两个穷屌丝。吕布没有爹拼所以不断认干爹,借力上位。而刘备同样没有爹拼,就是个卖草鞋的草根。那么刘备靠的是什么能够发迹,能和袁绍曹操这些二世祖一块玩?

  • 留关羽镇荆州:是蜀国刘备生平的最大失误啊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

    一件事情的好与坏,其结果如何显然是最有力的判断依据。关羽镇守荆州期间遇到的第一个大挑战就是孙权方面对荆州的领土要求,但这位受任“董督荆州事”的“万人敌”却没能阻止东吴袭取三郡的军事行动,刘备与孙权两大集团在荆州的第一次较量以刘备方的全面妥协告终,其直接结果是刘备让出了湘水以东的长沙、桂阳。之后刘备拿

  • 诸葛亮主动害死此人是另有计谋?刘备深表痛惜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

    话说刘备投奔荆州刺史刘表后,暂时安定于荆州,而当时膝下无子,机缘巧合之下收了罗侯寇氏之子为养子,而此养子正是最后被诸葛亮主动害死的刘封,诸葛亮为何有如此想法,难道早有计谋?年仅二十余岁的刘封,武力过人,公元211年时随张翼德和赵子龙等将攻打益州,有着所过之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美名,随后官至副军中郎

  • 诸葛亮出山只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在人杰辈出的三国时期,许多韬略雄才的文臣将士受到各个君主的任用之后出人头地。网络配图 诸葛亮出生于官宦世家,并且有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的才华,不论是北边的曹操、南边的孙权还是身边的刘表都愿意把他招揽旗下,那么诸葛亮为何选择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刘备呢?这得从诸葛亮的志向分析,纵使他在南阳耕种时,也时常把

  • 刘备墓中诡异现象:陪葬品竟被诅咒致人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墓

    很长一段时间来,成都、新津、彭山等地口耳相传着一句民间谚语:“要看刘备墓,西出新津三十五”。一位自称发现者的读者大抖猛抖:他按这句民间谚语,在彭山真正找到了一座当地人称作“皇坟山”的地方,规模宏大,自有一番王者气概。而令人惊奇的是其所处方位与距离和谚语所云刚好合拍。网络配图刘备墓真的惊现彭山?!联想

  • 和刘备最有默契的蜀汉名将:其实并非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

    刘备手下很有多名将,比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人,他们对刘备都是言听计从,不过和刘备最为默契的当属张飞。就像李逵和宋江。也许有人会说,那张飞脾气粗暴,喜欢酗酒,他和刘备有什么交集,且听江湖给你一一到来:网络配图其一,张飞虽然粗鲁,但是能急刘备之所急。刘备遇到麻烦,张飞第一个跳出来,比如鞭打都邮,很挫

  • 真实的三国 :刘备不是皇叔 张飞脸不黑也没貂蝉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

    汉献帝要比刘备大了整整五辈,刘备之所以成为“皇叔”,估计还是罗贯中在写作时为了烘托刘备厚德而杜撰的。事实上,孙权在三国时期的历史贡献其实并不小。成都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沈伯俊说,三国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真正读过《三国志》的人却寥寥无几。三国其实并非我们所以为的那样。孙权的历史贡献超过刘备网络配图由于

  • 诸葛亮为什么会放弃曹操孙权而选择了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他与荆州上层人物的关系非常亲密。他的岳父黄承彦是刘表的连襟,蔡瑁的妹夫。刘表的原配妇人逝世以后,迎娶了荆州豪族蔡讽的小女儿。而蔡讽的大女儿,正是黄承彦的老婆。此外,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荆州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德公对当时的显学——评论人才,也是很有研究。人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