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惠卿本是王安石最亲密的战友,为何在最关键的时候背后捅刀子?

吕惠卿本是王安石最亲密的战友,为何在最关键的时候背后捅刀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916 更新时间:2023/12/15 12:41:43

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第二次罢相,离开汴京(开封),去江宁府(南京)开始了十年隐退生活。这并非王安石所愿,然而事已不可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如今只剩下了宋神宗一个人在苦苦支撑。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最终连神宗也在苦闷与悲愤中薨逝,新法则被全部废止。一生心血尽付东流,第二年,王安石也便追随神宗而去了。

据说王安石在南京闲居时,常常自己在书房里写三个字:福建子。一遍一遍,力透纸背。这是他平生最痛恨的一个人:吕惠卿

“安石既退处金陵,往往写‘福建子’三字,盖深悔为惠卿所误也。”(《宋史纪事本末卷八》)

吕惠卿,福建泉州人,他曾经是王安石最信任的左右手,最亲密的战友,变法的得力干将,然而事实证明,他还是个地地道道的投机分子、阴谋家、篡权者。

熙宁元年(1068),宋神宗继位的第二年。王安石奉诏越次入对,就此铺开了一场千古变法大局。吕惠卿则在早年由欧阳修介绍,结识了王安石,和王安石非常投机。变法开始后,他进入王安石变法团队的核心,渐渐地成为了二号人物。

变法的过程艰难异常。先是王安石和司马光那场著名的朝堂辩论,王安石说,通过经济手段可以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嗤之以鼻。

变法实行后,司马光、韩琦等人又连翻上书攻击新法的种种弊端,恰好又在河北发生了王广廉推行新苗法时强配扰民的事件,神宗皇帝因此也产生了怀疑,说了句:

“朕始谓(青苗法)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命不可不审!”(《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王安石一气之下不干了,闹起了辞职。这时候,是吕惠卿站出来,坚决维护了变法。

他先和司马光在朝堂上展开了激辩,逐条驳斥了司马光的反对理由。后又发动监司、郡守向皇帝陈述其中利害,接着自己又“从容白帝下诏,言终不以史违法之故,为之废法”。最后,又动员朝臣上书极力挽留王安石,坚定了神宗的信心,使得新法得以继续推行下去。

事后,连王安石也不无庆幸的说:

“法之初行,议论纷纷,独惠卿与布终始不易,余人则一出焉一入焉尔!”

——《宋史·曾布传》

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这些新法推出的种种举措,吕惠卿几乎都全程参与了具体内容的讨论和制定。王安石对他是事无大小,事事相商,倚为最心腹的干将。在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时,他便推荐了吕惠卿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作为他的继承人来继续推行变法。

吕惠卿的确坚决贯彻了变法主张,然而此时的他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干掉王安石,自己做变法派的新领袖。在王安石把后背交给他时,他走上去捅了老领导一刀。

先是上书弹劾王安石,接着又曝光了和王安石的私人信件往来,“凡可以害安石者无所不用其智”,甚至公然诽谤王安石“尽弃所学,隆尚纵横之末数,方命矫令,罔上要君”(放弃学问,崇尚权谋,违背诏令,欺骗和要挟君主),这种搞法,非但改革派傻眼,连守旧派也是目瞪口呆。

终于,王安石出离愤怒了。

熙宁八年(1075)二月,王安石再度拜相。十月,吕惠卿出知陈州,从此至死都再也没有回到汴京。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在《成功的改革与失败的改革》中说,一旦变法从经济变法转化为政治斗争,变法就凶多吉少了。没错,王安石变法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理想让位于权谋,变法变成了政治,从这个角度来说失败是必然的。

不过,吕惠卿作为曾经的变法派旗手,叫得最起劲,干得最卖力,才华也极高。虽然后来背叛了恩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安石的“猪队友”。因为他虽坑了王安石,却推进了王安石变法。如果非要说他是猪队友,那么他也绝不是一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猪,而是一头有着野心的凶猪,在人最虚弱的时候露出狰狞的獠牙。

标签: 宋朝吕惠卿王安石

更多文章

  • 吕惠卿和王安石是什么关系?北宋宰相吕惠卿人物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 吕惠卿,王安石

    吕惠卿(1032年-1111年),字吉甫,号恩祖,汉族,泉州南安水头镇朴里人,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为推动变法做出了许多贡献。和王安石情同师徒,后因事生恨;宦途起伏不定,后半生一直在朝外辗转,历任翰林学士、知军器监、参知政事、知太原府等职。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因和王

  •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为何让人感叹造物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雱

    王雱是王安石的儿子,据说聪敏异常,自幼就表现的与很多人不同,聪明好学,人们见了无不称奇。王雱虽然聪明敏锐,但是也脆弱敏感,这样的性格特征最终导致了王雱的“心疾”难愈,最终导致了英年早逝,仅仅三十三岁就离开了人世,让其父王安石白发人送黑发人,晚年凄苦。下面做一下王雱简介。1044年,王雱生于北宋临川县

  • 王安石为什么选择让王雱妻子嫁作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安石

    王雱是王安石的儿子,据说聪敏异常,自幼就表现的与很多人不同,聪明好学,人们见了无不称奇。王雱虽然聪明敏锐,但是也脆弱敏感,这样的性格特征最终导致了王雱的“心疾”难愈,最终导致了英年早逝,仅仅三十三岁就离开了人世,让其父王安石白发人送黑发人,晚年凄苦。下面做一下王雱简介。王雱画像1044年,王雱生于北

  • 王安石为什么选择让儿子王雱妻子嫁作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安石

    王雱是王安石的儿子,据说聪敏异常,自幼就表现的与很多人不同,聪明好学,人们见了无不称奇。王雱虽然聪明敏锐,但是也脆弱敏感,这样的性格特征最终导致了王雱的“心疾”难愈,最终导致了英年早逝,仅仅三十三岁就离开了人世,让其父王安石白发人送黑发人,晚年凄苦。下面做一下王雱简介。1044年,王雱生于北宋临川县

  • 真德秀到底是何许人也 南宋朱子学者,人称“小朱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真德秀,南宋

    还不知道:真德秀到底是何许人也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真德秀(1178-1235年),字景元、景希、希元,号西山,世称西山先生福建浦城长乐里(今浦城县仙阳镇)人。是南宋著名的朱子学者,政治家、理学家,人称“小朱子”,深受敬重,在两宋“浦城七宰相”中最负盛名真

  • 魏了翁有做出什么成就 魏了翁主要成就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尤袤,真德秀,陆九渊,南宋

    主要成就思想魏了翁推崇朱熹理学,又和陆九渊接近。南宋后期,学派变为门户,诗派变为江湖,了翁独穷经学古,与真德秀齐名。认为“河图与洛书,发挥道数无遗余”(《四川茶马牛宝章大季修杨子墨池以书索题咏》)。他肯定河图洛书的存在,坚信先天图古已有之,绝非邵雍私意,说:“先天一图停停当当,愈玩愈有味,此决是古来

  • 南宋魏了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魏了翁相关作品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何乔新,黄宗羲

    人物评价何乔新:自金有蒙古之难,中原豪杰并起,而争请命于宋。李全、张林以山东来归,严实、彭义斌以河北来归,计其将卒不啻百余万。使宋得壮猷宿望如崔与之、魏了翁者,建阃淮甸,抚之以恩威,驭之以纪律,画疆理以处之,择将帅以统之,岂惟可以保淮而固江耶?复汴洛之旧都,吊祖宗之遗民,盖可坐致矣。薛应旗:宋哲宗之

  • 魏了翁生平做过的事情有哪些 南宋大臣魏了翁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熹,南宋,嘉熙,宋理宗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大臣。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1211年),擢潼川路

  • 北宋种家名将种师中 又一个因猪队友而战死沙场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朝,种师中

    种师中(1059年—1126年),京兆府人,字端孺,北宋末年名将。其祖父种世衡、伯父种谔、兄长种师道皆为北宋名将。种师中长于军中,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金兵入侵,他率兵进入京勤王,后奉命救援太原,因友军失约未至,陷入重围,力战而亡。诏赠少师,谥曰庄愍。人物生平戍守西北种(Chóng)师中的祖父是种家军的

  • 南宋抗金名将:秦钜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钜,南宋

    秦钜(?-1221年),字子野,是南宋的抗金名将,浙江临安人,奸臣秦桧养子秦熺后代。宋宁宗时,任蕲州通判。嘉定十四年,金军南侵,进攻蕲州。秦钜与郡守李诚之率众英勇抗敌,终因寡不敌众,蹈火自焚。宋宁宗特赠钜五官、秘阁修撰,封义烈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为他在蕲州城建了庙,皇上还亲自为其庙赐额,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