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天下第一赑屃”正定巨型赑屃 传说是节度使安重荣下令建造

“天下第一赑屃”正定巨型赑屃 传说是节度使安重荣下令建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16 更新时间:2024/1/5 1:37:38

被人称为正定巨型赑屃的这件文物出土于2000年6月,准确地讲它是一尊巨大的赑屃碑座。赑屃长8.4米,残宽3.2米,高2.6米,残重达107吨。在它出土之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石碑是邯郸市大名县的《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也称为《五礼记碑》,碑身高6.45米,宽3.3米,厚1米,赑屃碑座高2.2米,重61吨多。正定出土的巨型赑屃比五礼记碑碑座大几乎一倍,称的上是“天下第一赑屃”,出土时轰动了全国。

巨型赑屃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这件大赑屃出土于正定府前街的建筑工地上,不久被移置开元寺内。赑屃体态丰满,头略抬,颈前伸,仅头颈部就长2.5米。它大圆眼睛,两只小耳朵向后抿着,鼻头宽、鼻孔圆,两只尖牙外露,大嘴紧闭,给人的感觉不是凶猛,反而有些憨态可掬。赑屃的脖子、腿上刻划了几条褶皱,以表现其肌肤的肥硕;浑圆的腹部雕刻的浅纹向两侧突出,以显示其驮碑所承受的重压。

赑屃是一种虚构出来的动物,传说龙有九子,赑屃为其一,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因此人们雕刻它来驮载石碑。正定县保存的碑刻众多,那些赑屃碑座,其造型在不同时代亦有不同风格。文物界评价开元寺内这件五代时期的赑屃,雕饰手法简洁明快,造型生动逼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赑屃碑座。

游人可能很少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它背部驼峰的右侧面,有一方高60厘米、宽98厘米的线刻画平面。画面上边部被凿去,但主体仍在。根据后人的临摹,画面正中间是一头威武雄壮的卷毛雄狮,狮子背上端坐一人,应该是画中的主人公,他方圆大脸,短胡子,体健肌丰,腹部鼓起,穿一件圆领长袍,左手捧一个杯子,右手自然地垂放在腿上,目视前方。他的坐骑狮子,脖子上戴着项圈,背上搭着有牡丹花纹的鞍垫,垫上又有莲花式坐垫,狮子的脚踩在圆形踏垫上,富贵耀眼、气派丰凡。狮子右后方有一人,双手用力拉住狮子的缰绳。画中主人的左后方侍立着若干人,有手托果盘的,有托壶的,有执碗的,有执物的。主人的前方,有若干伎乐者,或吹笛,或打鼓,或舞蹈,动感十足,气氛热烈。业界认为,这幅线刻画在有限的空间里刻绘了14个人物形象,布局严谨,主体突出,线条舒展流畅,显示了五代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格,是一幅难得的线刻画艺术作品。

巨型赑屃座上是谁的石碑

与巨型赑屃同时出土的,有若干块残碑及碑帽,据正定县文物部门推算,碑身找到了约三分之一,碑首找到了约二分之一,其余残块可能压在附近住宅之下,暂时无法发掘。根据县里与这块碑年代较接近的“李宝臣纪功碑”的制作比例,再结合宋代《营造法式》中规定的制作比例,推算巨碑高度(连碑座)达14到15米,宽度在3.6米之内,厚度也有将近1米。假如保存齐全,这将是全国最大的一块石碑。

如此大的一块碑,却在碑身、碑首及碑座上残留多处凿痕,明显属人为破坏。那么,巨碑为谁而立?又因何把它凿毁?当时,正定县文保所的刘友恒、郭玲娣所长,都给学者梁勇打电话,请他帮助考证巨碑主人。

梁勇首先想到的是成德军节度使王镕。他统治真定38年,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建造这样的巨碑。但巨碑上有“明宗皇帝”的称呼,还有“上在此北京日”字样。明宗皇帝就是李嗣源,他公元926年到933年在位。而王镕是公元883-921年在真定当节度使。也就是说,王镕被杀5年之后,才有了明宗皇帝即位。所以,如果是王镕刻的碑,不可能有明宗皇帝和“此北京”的字样。看来王镕不在这个时间段之内。

梁勇第二个想到的人是卖国贼赵延寿。这个人是幽州刺史赵德钧的干儿子,后唐明宗的女婿,真定人。是他出卖了平山老乡、后唐末帝李从珂,投降契丹。后来当了辽朝大丞相、南朝总管,改真定为中京,欲谋在真定称帝。但是,仔细分析,碑文上的地名、官职,好像和他都不搭界。而且他在真定想当皇帝,仅仅闹了三五天,就被辽世宗灭了,所以他没有机会建造这么大的巨碑。

梁勇接下来想到的第三个人叫麻达。他是契丹人,辽世宗委任的中京留后,中京,就是真定。他在真定杀人如麻,残暴如兽,会不会是他在这里刻立一块巨碑以标新立异呢?而且因为他残暴,真定军民被迫起义,要杀了他,结果他逃跑了。会不会是爱国军民为了发泄对他的仇恨,把他的碑砸毁掩埋呢?可是,这块残碑的碑文造型没有任何契丹的特色,反而有些辱骂蛮夷“伪庭”的语言。因此,这个中京留守麻达也不是这个碑的主人。

梁勇想到的最后一个人,是安重荣

安重荣,一个仍未讲完的故事

安重荣何许人也?他是后晋石敬瑭时期的成德军节度使。他目睹后梁、后唐、后晋帝王都是由藩镇节度使起家夺取皇位,因此常说“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这句话让他在历史上很出名。公元941年腊月,安重荣拥兵南下,要推翻石敬瑭的“伪庭”。石敬瑭急忙派大将杜重威出兵镇压,安重荣兵败被诛,其碑被砸毁则在理所当然之中。碑文中出现的“胜州刺史”官职、“**军节度使、镇深等州观察处置……”等字样,都与安重荣的官职经历吻合。碑文中的“伪庭失德、群盗挺(埏)起”等字样,也符合安重荣反抗“伪庭”、抗击契丹的情节。

封建社会的史书将安重荣定性为谋反的叛臣。他为自己立的巨碑,比成德军首任节度使李宝臣的纪功碑还要高大,这也让一些人觉得其霸气外露,目空一切。不过,当代正定文化圈的人,在细读史书之后大声疾呼:不应将安重荣视为反面人物,而应将其视为民族英雄。

安重荣反契丹的态度十分明显、不惧张扬。《资治通鉴》有述:“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耻于向契丹称臣,每见契丹使者,必然岔开两腿坐着,谩骂使者,使者经过他的辖境,有时竟暗中派人杀掉。契丹为此责备皇帝,皇帝常常替他道歉谢过。”有一次,安重荣把契丹使者名叫拽刺的抓了起来,并派出骑兵掠夺幽州南境,把军队驻扎在博野县,向石敬瑭上表声称:吐谷浑和东、西突厥等部族不堪契丹欺凌,率众归附,情愿自备人马,与晋军共击契丹。上表有好几千字,大体上都是斥责石敬瑭“父事”契丹,竭尽中国所有向贪得无厌的胡虏献媚。安重荣不光向石敬瑭上表,还把这个意思写成书信,送达朝廷权贵和各藩镇,说已经调兵遣将,誓与契丹决战。

此外,安重荣率饥民南下,不像“造反”,更像“请愿”。历史上那些反叛成功的人一般都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固守自己的城池,搜罗精兵强将,预先储备物资;一定有一些自己的铁杆亲信,他们一定要占据要害部门,一定用在关键时候;一定预先在自己营垒里做好宣传工作,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在朝廷那里做好充分的伪装,等等。但是,以上原则安重荣都不符合。他离开自己的城池,主动暴露在无险可守的开阔地带;他带着一群毫无战斗力的饥民;他没有精兵强将,他的士兵竟然一触即溃,刚一开战部将就卷旗投降了;是年镇州发生大蝗旱,他应当没有足够的物资;此前他毫不伪装自己的行为,还向各地节度使们大肆宣扬。

安重荣是契丹痛恨的对象,此前契丹主“数欲亲讨重荣”,直到收到朝廷送来的安重荣头颅才作罢。正定县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樊志勇认为,安重荣反的是契丹入侵,反的是石敬瑭卖国,虽败犹荣,他的民族气节,值得后世景仰。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这样评价他:“事虽逆而名正者,安重荣也……”

标签: 后唐安重荣

更多文章

  • 安重荣对石敬瑭:同为节度使,为何你能称帝我却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重荣,石敬瑭,南唐,后晋

    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朔州人,是个行伍出身的武夫,此人性情粗鲁莽撞,是个十足暴虐的统治者。安重荣有个部下名叫贾章,有一回惹怒了他,将被杀害。贾章一家三十口有二十八口死于战乱,仅剩下一个年幼的女儿。她向安重荣叩头哭诉,希望免去父亲一死,但安重荣却置之不理。贾章的女儿见救不了父亲,自己一个人又活不下去,

  •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五代时后晋军事将领安重荣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五代十国,后晋

    安重荣,生年不详,卒于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小字铁胡,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人。五代时后晋军事将领。安重荣出身累世勋阀。祖父安从义曾任利州(今四川广元)刺史,父亲安全官至振武(治所在单于都护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马步军都指挥使。安重荣臂力过人,能骑善射,曾担任后唐振武巡边指挥使。后唐清泰二年(

  • 名家画作欣赏,五代十国画家黄居寀《山鹧棘雀图》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画家,黄居寀

    本幅构图之重心,大致居于画幅中央,与北宋山水画之中轴式构图相似,荆棘、蕨、竹、飞鸟平布画幅,颇有图案式的布局意味。按,唐花鸟画仍具浓厚的图案意味,未脱尽图案的装饰意义,如唐高昌古墓《花鸟屏式壁画》,六屏构图格式如出一辙:近处坡石小草与山禽(或水鸟),禽鸟之后耸立一株花卉,画幅上方有飞鸟、云彩。本幅构

  • 黄家富贵,黄居寀作品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黄居寀,画家

    人物简介:黄居寀(933-993后),字伯鸾,成都(今属四川)人,五代十国名画家黄筌季子。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其园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过乃父,与父同仕后蜀,为翰林待诏。尝合作殿廷墙壁,宫闱屏幛,不可胜记。到了宋代,黄居寀仍任翰林待诏,尤得太宗看重,授光

  • “墨分千层”的观点是谁提出的?蔡茂友黄居寀水墨荷花对比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黄居寀

    蔡茂友,1963年出生于江西九江瑞昌市。1982年于瑞昌二中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书法师从启功先生和秦永龙老师,绘画拜崔如琢先生为师。蔡茂友提出了“墨分千层”的艺术观点,并独创了“墨分千层”的水墨画法。他的水墨荷花多为洁白,源自唐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称颂,到宋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 黄居寀是谁?五代十国名画家黄筌季子黄居寀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黄居寀

    黄居寀 cǎi (933年—993年后)〔五代〕字伯鸾,成都(今属四川)人,五代十国名画家黄筌季子。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其园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过乃父,与父同仕后蜀,为翰林待诏。尝合作殿廷墙壁,宫闱屏幛,不可胜记。竹石锦鸠图卷绢本,设色,纵23.6厘米

  • 从和尚摇身一变成为吴越国第一猛将 顾全武是如何成为两浙第一名将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五代十国,吴越国

    佛教最早始于古印度,在东汉永平十年传入中国,被中原政权所认可。随后汉朝皇帝延请印度高僧进入中国传法,教化百姓,并建立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作为佛教传播的基地。有了官方寺庙后,必然要有传播佛教文化的僧人,就是我们俗称的和尚。然而在梵语里,并不是所有的僧人都能称之为和尚,和尚的本意是指那些得道的或者有资历

  • 谁后世称之为“野逸派宗师”?五代野逸派花鸟画大师徐熙作品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五代十国,徐熙

    徐熙 ,五代南唐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作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因不屑于踏入仕途,终生置于画院之外,故后人称他“江南处士”或“江南布衣”。一生未进皇家画院,耳目所习皆为江湖田野,山果渊鱼,所画题材,多为花竹林木、菜蔬药苗、蒲藻虾鱼。他画翎毛,多为凫雁鹭鸶等野禽,骨贵清秀,后世称之为“野逸派

  • 黄筌和徐熙之间有关系吗?"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五代十国,黄筌,徐熙

    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评价来概括二家的不同艺术风格. 1.师承关系不同,黄筌师承唐代的刁光胤等所谓的"正统派".徐熙师承关系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 2.题材不同,黄筌多取材于宫中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徐熙善画自然中的题材. 3.表现技法不同,黄筌妙在赋色,用笔极

  • “徐熙画派”又称“徐派”,“徐熙画派”的形成及后世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唐,五代十国,徐熙

    徐熙画派又称”徐家野逸“,简称”徐派“。中国著名的画派之一,也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代表画家为南唐的徐熙。徐氏为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自心自性自悟自得的花鸟画家,以其天才的杰出表现,画风影响了五代江南地域画家的艺术追求,别创野逸一格,由此形成徐熙画派,对后世花鸟画影响颇深。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