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唐德宗李适是中晚唐时期最矛盾的皇帝?

为什么说唐德宗李适是中晚唐时期最矛盾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859 更新时间:2024/1/15 12:01:1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适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805年,大唐贞元二十一年,在长安城的宫殿之中,唐德宗李适躺在病榻之上奄奄一息。历史上在唐德宗生命的最后几天时间里,唐德宗并没有表现出对大唐江山的眷恋,而是希望能够在临死之前能够在看到自己的儿子李诵也就是后来的唐顺宗一眼,援引史料的记载则是“德宗弥留,思见太子,涕咽久之”在这之后不久,唐德宗便彻底撒手人寰,但中晚唐时期的历史困局,却并没有随着唐德宗的离世而远去,反而愈演愈烈。

历史上的唐德宗,在位共二十七年的时间。而正是在这二十七年的时间里,唐朝内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唐朝此后百年的历史,可以说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纵观记载着唐德宗在位时期的史料,便能发现,德宗李适留给后世的始终都是一个矛盾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唐德宗李适,为何会是中晚唐时期最为矛盾的皇帝?

首先,唐德宗李适最大的矛盾点,正是在其一生的前明后暗上面。继位之初的唐德宗李适,率先做的就是罢黜四方贡品,释放宫中鹰犬,孜孜以求治,朝堂之上俨然刮起了一股“贞观之风”。但到了其在位的后期,也就是在“奉天之难”过后。唐德宗却开始逐渐亲近宦官,并提拔宦官。在敛财方面,唐德宗的表现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一时间上行下效,唐朝的吏治就此败坏了下去。而也就是以上这些情况,成为了唐德宗在位时期最为矛盾的地方。

实际上唐德宗在位时期,出现这样的情况,刨除唐德宗性格方面的原因,更多的解释应该在发生于德宗一朝的“奉天之难”上面。因为,唐德宗治理朝政前明后暗的分水岭,正是“奉天之难”。因为,自“奉天之难”之后,唐德宗认清了两件事情。一来,要想维持住局面,必须要有财政方面的支持,因为不论是征讨河朔的失利,还是泾原兵士的哗变,归根结底都在钱粮上面。

而第二件事就是重用宦官,德宗继位初期实际上所采取的是疏远宦官亲近朝臣的策略,但在“泾原兵变”之中,朝中大臣的表现却让德宗大失所望。以至于,自这之后唐德宗开始认为家奴要远比朝臣更为可靠,并命宦官掌管神策军,从而为日后的宦官乱政埋下了伏笔。

由此可见,发生于德宗一朝后期的吏治败坏与宦官乱政,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主要原因就在于唐德宗在“奉天之难”中观念的改变。这样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就使得唐德宗的一生显得矛盾起来。并且,正如《新唐书》所记载的一样,唐德宗这个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猜忌刻薄”,并从来容得下不同意见,这无疑加剧了其在位后期唐朝内部的混乱。

当然,唐德宗所以能够称得上最为矛盾,不仅在自身的前明后暗上。唐德宗的自身矛盾,所体现的地方则是在方方面面。历史上的唐德宗继位之初“视民如伤”,但在征讨藩镇缺乏军费的时候,又命酷吏长安商贾索取军费,一时间搞得长安商贾家破人亡。而同样也是在唐德宗时期,唐朝对藩镇打击的力度最猛,但对其姑息也最为严重。然而更令人觉得矛盾的是唐德宗在位后期积攒的财富,同时也为宪宗一朝削藩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可见,唐德宗这位处在中晚唐历史拐点的皇帝,要远比他的儿子和他的父亲要复杂要矛盾的多。

历史就是这样,深挖唐德宗在位的二十七年我们能够发现,唐德宗李适的一生充满着矛盾。纵观中晚唐时期的历史,能够做到如此矛盾地步的皇帝,估计也就只有唐德宗一个人了。以至于,其在位的二十七年时间,对此后唐王朝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标签: 李适唐朝

更多文章

  • 唐诗送李中丞之襄州如何赏析,刘长卿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诗,送李中丞之襄州

    送李中丞之襄州 ,唐代刘长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此诗抒发作者对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

  • 《鹿鼎记》中李淑桐的演技如何?舞蹈功底成为加分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鹿鼎记》

    近日,由马进执导,申捷编剧,张一山、唐艺昕领衔主演,李淑桐出演的经典古装武侠轻喜剧《鹿鼎记》火热开播,该剧改编自金庸同名小说《鹿鼎记》,主要讲述了出身市井的痞赖少年韦小宝因机缘巧合闯入江湖和皇宫,从此凭借超凡智慧周旋于武林门派和朝堂官场之间,并一路向上攀升的反转传奇故事。《鹿鼎记》作为金庸的武侠代表

  • 马殷:年龄最大的开国君主,75岁才登基为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马殷,五代十国

    对马殷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严格来说,只能称为最年长的开国君主,因为这位开国君主一生都奉中原朝代为正统,自己只称王不称帝,这种现象在五代十国时期很常见。这位中国年龄最大的开国君主,就是五代十国的南楚武穆王马殷,以75岁高龄登基称王。公元852年,马殷出生在一

  • 从木匠混到了开国国君,马殷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马殷,五代十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马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末年,由黄巢之乱引发了天下大乱,进入五代十国混乱局面,各种势力都想分一杯羹。这个时代不分出身,只要有能力,有头脑,在战场上肯拼命,屌丝逆袭是分分钟的事。这个时代充满着各种机遇,五代十国中,当上楚国皇帝的马殷,正是抓住

  • 马殷:南楚开国国君,一位被皇位耽误的木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马殷,五代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马殷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五代十国中,除了一些负面典型之外,也有几位相当有实力的枭雄级人物。比如本文要介绍的这一位,他的出身非常低微,也没有什么文化,从一个低微的兵卒起步,靠着马背上的战功,一点点升迁,一点点打下了一片天地,最终成了一国之君。按照这样的情

  • 慕容延钊跟赵匡胤是什么关系?他真的是赵匡胤的兄弟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慕容延钊,宋朝

    你们知道慕容延钊被逼辞了军职,带病也得上战场,他真的是赵匡胤的兄弟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赵匡胤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于他的那些兄弟们,可他却在稳定下来之后,对这些人挨个下了手。慕容延钊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出身军人世家,从年轻时起就非常的勇猛干练。他一开始是郭威的部下,后来跟

  • 慕容延钊和赵匡胤是真的兄弟吗 这两君臣的关系到底好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慕容延钊,赵匡胤

    还不知道:慕容延钊和赵匡胤是真的兄弟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匡胤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于他的那些兄弟们,可他却在稳定下来之后,对这些人挨个下了手。慕容延钊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出身军人世家,从年轻时起就非常的勇猛干练。他一开始是郭威的部下,后来

  • 恪妃石氏是什么人?可称第一汉妃,在宫中可以穿汉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恪妃石氏,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恪妃石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通过研究发现,在满清早期的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后宫几乎都是满蒙女子,从未出现过汉人出身的妃子。清朝入关后,为了稳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大清后宫第一次出现了汉人妃子,而且这个女子还是康熙的母妃,她究竟是谁呢?明朝万历年间,有一

  • 王全斌带3万人灭掉一国,百官却上奏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全斌,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全斌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此人就是王全斌,一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他出身将门,年少从军,先后为五代中除后梁外的几个王朝效力。王全斌真正崭露头角是在后周时期,他跟随雄心勃勃的柴荣东征西讨,立下不少战功,成长为一名猛将。北宋时期,王全斌又参与了潞州

  • 一代名士钱谦益为什么在柳如是面前一文不值?钱谦益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钱谦益

    一代名士钱谦益为什么在柳如是面前一文不值?钱谦益做了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天下动乱,大浪淘沙的时代,人的心灵最容易受到冲击,也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本来面目。1644年中国社会处于震荡,就像是波涛汹涌的海潮,江南名士钱谦益和名妓柳如是这对老夫少妻,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各自露出了自己的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