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梁朱温篡唐建立后梁 五代十国时代开始

后梁朱温篡唐建立后梁 五代十国时代开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854 更新时间:2024/1/11 1:51:25

乾符四年(877年)朱温参加黄巢起义,屡立战功,很快升为大将。大齐政权建立后,任同州防御使,率军攻打河中。由于屡战屡败,怕受到谴责,于是叛变降唐,投归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唐僖宗任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

中和三年(883年)又被授以宣武军节度使,随后击败黄巢,龙纪元年(889年)斩黄巢余部秦宗权,被封为东平王。天复元年(901年)封为梁王。黄巢覆亡后,唐帝国已名存实亡,各方节度使形成拥兵自重的局面,其中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镇海节度使钱镠、淮南节度副大使杨行密等人势力最大,史载“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镇废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

朱温肖像

天复元年(901年)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宰相崔胤乃召朱全忠救驾。韩全诲不得已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朱全忠进攻凤翔,凤翔食尽待援。天复三年(903年),节度使李茂贞杀宦官韩全诲等七十余人,与朱全忠和解,护送昭宗出城,昭宗又回到长安。崔胤指责宦官“大则构扇藩镇,倾危国家;小则卖官鬻爵,蠹害朝政”,不久朱全忠尽杀宦官数百人,废神策军,完全控制皇室。被封为梁王。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杀宰相崔胤,逼迫昭宗迁都洛阳,八月壬寅夜,指使朱友恭、氏叔琮等人杀昭宗,另立其子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宗。天祐二年(905年),在亲信李振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一夕杀尽杀宰相裴枢、崔远等朝臣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祸”。

朱全忠为藩镇节度使时,用法苛严,大军交战时,如大将战死,所部士卒则一律斩首,称“跋队斩”,自是战无不胜。而且士卒逃匿州郡,不归者甚众,为防士卒逃亡,朱全忠命军士纹面以记军号。

开平元年(907年6月3日)废唐哀帝,自行称帝,改名为晃,建都开封,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后人称为后梁太祖。封李柷为济阴王,次年又杀李柷,自此唐朝结束289年的统治,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纷乱时期。

朱全忠在位时颇重视农业发展,下令两税之外不得妄有科配;但因连年战事,民不聊生,开平四年(910年)发生柏乡之战,与晋王李存勖矛盾加剧。晚年宫廷内陷入权力斗争,皇后张氏临终前劝他:“君人中英杰,妾无他虑,惟‘戒杀远色’四字,请君留意。”朱温生性残暴,杀人如草芥。夫人在世时尚能劝止,死后却大肆淫乱,甚至乱伦,包括儿媳都得入宫侍寝。乾化二年(912年)被三子朱友圭刺杀,享年61岁,在位6年。

黄巢最初参加了王仙芝起义,后来王仙芝战死,黄巢便成为起义首领,率领起义军南征北战。

当时的唐朝皇帝唐僖宗继位不久,是一个地道的昏君。喜欢声色犬马,擅长斗鸡打,特别是打球技艺超群,自以为是球场上的状元。他昏庸到让人以打球来赌西川节度使的地步,他还与亲王斗鹅,一只鹅赌资高达五十万钱。

有一次,在京城地区发生蝗灾,地方官报告说:“这些蝗虫不吃皇家庄稼,都吓得抱着荆棘自尽了。”而唐僖宗对这些谎言却深信不疑,对民间疾苦、旱涝灾害不闻不问。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后,虽知道调兵镇压,但是终归无法阻止祖宗传下来的江山社稷走向覆灭。

黄巢是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世代贩盐为生,喜好击剑骑射。早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中举,王仙芝起义军攻克曹州时,黄巢聚众响应。起义军在中原取得重大胜利后震动了唐朝廷,唐朝廷又重新调兵镇压。起义军则分兵对抗,攻占了今湖北、河南、安徽的一些地区,唐朝廷极为恐慌,害怕江南漕运被起义军掌握,断了江南粮食的来源。于是使人招降王仙芝。王仙芝经不起诱惑,竟欲投降,遭到将士反对。

黄巢知道后痛斥王仙芝,还将他痛打一顿,破坏了唐朝廷的诱降阴谋。

后来,黄巢起义军打到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大败唐军,朱温也就在这一年参加了黄巢起义军,追随黄巢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最终成为黄巢手下的一员大将。

黄巢起义给朱温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崭露才干的机会。第二年,起义军转入两浙地区,攻克杭州,后又进军福建,再克广州,此后又北伐,最终攻克东都洛阳,然后乘胜破潼关,攻入唐都城长安。在长安建“大齐”政权,这时的朱温已是东南面行营先锋使,驻守在东渭桥(今西安东北),并招降了唐夏州节度使诸葛爽。

后来又奉命转战河南一带,攻占了邓州(今河南邓州),从而阻断了唐军由荆襄北攻起义军的道路,使“大齐”政权东南面局势稳定下来。朱温得胜回长安时,黄巢还亲自到灞上犒赏三军。接着,黄巢又调朱温到长安西面,抗击纠集起来的唐朝军队,朱温又获大胜,然后挥师击败了唐将李孝昌等军。不久,朱温受命任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并攻下了同州,经过短短的五年的南征北战,三十而立的朱三已经成了“大齐”政权的功臣,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员大将,但是顺心的朱温很快又陷入了困境。

标签: 朱温

更多文章

  • 解析后梁朱温的养子朱友文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温

    朱友文,本名叫康勤,字德明,是朱温的养子。朱友文幼年时候就风姿美好,十分好学,善于谈论,他的诗歌也写得非常好,朱温十分喜欢他。朱友文跟随朱温征战,征赋聚敛以供应军队的需要。朱友文父亲——朱温再朱温兼任四镇节度使的时候,他任用朱友文担任为度支盐铁制置使。开平元年,也就是907年,朱温称帝,建立了后梁,

  • 朱温品行不端为何称帝后是儿子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温

    朱温灭唐讲述的是朱温推翻政权,自己建立后梁政权并且称帝的事情。朱温灭唐是朱温的计划之一,野心膨胀的朱温,并不想身为臣子,在朱温和他谋士的计划下,朱温最终推翻了唐朝统治。那么,就来细说一下朱温灭唐的始末。朱温灭唐早年间,朱温加入黄巢起义军队,因屡立战功,很快就成为黄巢军中一员大将。大齐政权建立后,朱温

  • 梁太祖朱温与独眼龙李克用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梁太祖朱温,李克用

    朱温生于公元852年,卒于公元912年,是五代十国后梁的开国皇帝,人称梁太祖。那么朱温简介是什么呢?朱温是安徽砀山人,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朱温出生时,家中出现了红光,邻居以为朱温家着火了,便提水前来灭火。邻居刚到时,便听到朱温呱呱坠地大声哭泣。朱温出生后,一介书生的父亲无力供养三个儿子,每

  •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的亲儿子朱友文的结局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友文

    朱友文,本名叫康勤,字德明,是朱温的养子。朱友文幼年时候就风姿美好,十分好学,善于谈论,他的诗歌也写得非常好,朱温十分喜欢他。朱友文跟随朱温征战,征赋聚敛以供应军队的需要。朱友文父亲——朱温再朱温兼任四镇节度使的时候,他任用朱友文担任为度支盐铁制置使。开平元年,也就是907年,朱温称帝,建立了后梁,

  • 防御使朱温为什么要杀朝中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温

    朱温起家-参加起义朱温(852—912),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早年参加唐末黄巢起义军,降唐后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建后梁称帝,改名朱晃,庙号太祖。朱温于唐大中六年(852)十月二十一日生于砀山午沟里。“家世为儒,祖信,父诚,皆以教授为业”。长兄全昱,二兄存,朱温排行三。幼年丧父,家贫,其母王氏就带着

  • 朱温登基仪式上为何被嫡亲大哥痛骂?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温登基仪式

    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温(又名朱全忠)在装模作样上演了一幕大臣劝进、接受唐朝皇帝(哀帝)自愿禅让的闹剧后,登上皇位,改元开平,建都汴梁,立国号梁,史称后梁,称他为后梁太祖[注: 后梁太祖后梁太祖朱温在治理国家方面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这应该肯定。但朱温的滥杀无辜,荒淫无耻也是历史上极为突出

  • 揭秘朱温登基仪式上为何被嫡亲大哥痛骂?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温

    核心提示:这名汉子指着朱温的鼻子厉声喝道:“朱三,你不过是砀山的一名百姓,一个无赖,你当什么天子!大唐皇帝重用你为四镇节度使,他有什么辜负你的?而你要灭他唐家三百年社稷,你是在害国害人,也是在害我们家族,总有一天,会被族灭,大祸将要临头,还喝什么庆贺酒,真是岂有此理!”网络配图唐天佑四年(公元907

  • 流氓皇帝朱温与结发妻子张惠间的爱情佳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流氓皇帝朱温

    历史上,朱温是位残暴、暴戾之人,但是他对自己的结发妻子却有十足的耐心与温柔。后来,朱温张惠的爱情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朱温一生征战沙场,最终还是为张惠倾心。说起朱温、张惠的故事,还得从朱温小时候开始说起。朱温父亲去世的早,为了家中三兄弟的生计,朱温母亲便带着朱温三兄弟来到了刘

  • 唐朝末帝唐哀宗李祝是怎么被朱温拉下马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哀宗李祝

    唐哀帝李柷是唐昭宗第九子,景福元年九月三日生于大内。初名李祚,乾宁四年封辉王,是唐朝最后的一个皇帝,从小颠沛流离,在腥风血雨、惶惶不安中过日子。他是唐昭宗的第九个儿子。唐哀帝登基的背景天佑元年,唐昭宗被朱温谋杀时,朱温立13岁的辉王李祚为皇太子,当天又矫皇后命太子于柩前即位,是为唐哀帝。他即位的那天

  • 朱温出世生异像 竟和朱元璋相差不了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温

    我们现在所要讲的事情都从公元852年(唐朝大中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那个夜晚开始,一个乡村私塾教师朱诚(史书上说他的先祖是舜的司徒虎的后代,但我怀疑这有往脸上贴金的嫌疑)的妻子王氏(王氏事迹不详,只知她嫁与后梁烈祖及生朱全昱、朱存、朱温。朱温称帝后追上王氏谥号为文惠皇后)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