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说说辽圣宗耶律隆绪和萧太后的故事 因为他们辽国才强大起来的

说说辽圣宗耶律隆绪和萧太后的故事 因为他们辽国才强大起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378 更新时间:2023/12/30 16:33:33

很多人都不了解辽国萧太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一共经历了九代帝王,统治了两百零九年的时间。这其中,辽圣宗耶律隆绪是辽国的第六位皇帝,契丹名是文殊奴,同时,也是辽国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在其统治期间,他与萧太后共同创造了辽国的鼎盛局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位皇帝。

梁王耶律隆绪在12岁的时候继承皇位,但是,由于当时还很小,所以,便由其生母,也就是太后萧绰实际把握朝政。当耶律隆绪长大成人之后,开始亲自执政,更进行了多方面的政治改革,不断完善统治,让辽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对于国内的统治,他重人才,识人才,用人才,并加深对于汉文化的学习,不断从汉文化当中吸取对自己统治有用的方式和方法。

同时,他也没有民族偏见,重用汉族人才,让其国内的统治更加稳定。在众多汉族官员的辅佐之下,他将原来的奴隶制度进行了改革,并提升了奴隶的地位,让他们得到了类似于平民一般的待遇。此外,他通过多项变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反对酷刑和贪污腐败,稳定了统治环境。在对外事务的处理上,他南征北战开疆扩土,先后两次攻打高丽,并建立起著名的“澶渊之盟”。

由此可以看出,辽圣宗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君王,他在位期间是辽国国土最为广阔的时期,他大胆变法,任用贤能,改革奴隶制度,缓解社会矛盾,还废除了兄弟连坐法,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是首次。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权益,让辽国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因此,他更是被辽人称为“小舜”。可见,其在国内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之高,算是一位具有实干能力的帝王。

这里,我们再来介绍一下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兄弟姐妹。

辽圣宗耶律隆绪出生于公元971年,其生母正是萧绰。据史书记载,辽景宗一共有八个子女,辽圣宗是皇长子,此外,他还有七个兄弟姐妹。

二儿子是秦晋国王耶律隆庆,曾多次带兵攻打宋朝,在1016年病故,被追封为皇台弟;

三子是齐国王耶律隆祐,又叫隆裕,其母也是萧绰,耶律隆裕崇尚道教,有生之年修建了数百间道观,在辽圣宗亲征高丽之时,留守京城;

四子是耶律药师奴,又名耶律韩八,早年夭折,葬于王子院,在史料中对于他的记载不多。

辽景宗的长女耶律观音女,是辽圣宗的姐姐,先后被封为魏国公主、吴国公主、卫国公主、魏国公主,嫁给了北府宰相萧排押,在公元1017年去世;

三女耶律延寿女,嫁于东京留守萧恒德,在公元997年病逝,年仅21年,被追封为越国公主。这个三女儿性情稳重,温柔,萧太后对其非常喜爱,而且她也不会恃宠而骄,所以,非常得人心;

小女儿耶律淑哥,她的母亲是渤海妃,没有公主封号,先嫁于都尉卢俊,不过后来因为感情不和而分开,后来嫁给了萧神奴。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辽圣宗的母亲。

辽圣宗母亲萧绰,可以说是一位传奇的女人。萧绰小名燕燕,原姓拔里氏,萧氏是得于耶律阿保机的赐姓。萧绰从小就与众不同,生得聪明伶俐,而且做事有始有终,非常有毅力,拥有坚韧不拔的个性,所以,备受其父亲的喜爱。后来辽景宗登基,萧绰进宫没多久就被封为了贵妃,再后来,又成为了皇后。

萧绰的政治才能了得,多年来一直协助辽景宗治理国家,在萧绰的辅助下,辽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盛,政治和经济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辽景宗驾崩之后,他的儿子耶律隆绪继承皇位,皇后萧氏便成为了太后,同时奉旨摄政,协助年幼的皇帝处理国事。

萧太后执政时,对原来的一些弊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还曾领兵与宋军作战并取得了胜利,自此,让辽国走上了鼎盛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女性摄政的事例不在少数,其中,有的祸国殃民,有的则具有很好的政治头脑,对于治国理政也很有一套,对于国家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萧太后就属于后者。

可以说,正是由于萧绰的励精图治,才让辽国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并让辽圣宗亲政的时候,可以在一个非常稳定的政治环境下,继续发挥自己的治国才能。

可以说,萧太后的英明管理,为后来辽圣宗的盛世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说说萧太后与韩德让的关系。

据传,韩德让和萧太后有过一段特殊关系,就是所谓的“有辟阳之幸”。萧绰少年曾许配韩德让,还未来得及结婚,就被景宗选为妃子。《宋朝事实类苑》记载萧绰曾说:“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从这只能说明萧太后有与韩德让交好的意愿,并没有说与韩德让成了亲

也有人对此事表示质疑,疑点在于两人最开始时年龄与地位差距较大。所以,也有人认为此事是宋人对萧太后的污蔑。此外《宋朝事实类苑》还记载萧绰毒杀了韩德让的原配妻子李氏,甚至,楚王耶律隆祐是韩德让的儿子,但是没有一个出使过辽朝的宋朝使臣确认过这些事情的真实性。

参考资料:

【《辽史》、《契丹国志》、《宋朝事实类苑》】

标签: 辽国萧太后

更多文章

  • 耶律隆绪:辽朝第六位皇帝,在位期间使契丹达到鼎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耶律隆绪,辽朝

    耶律隆绪(公元972年1月16日~1031年6月25日),辽朝第六位皇帝(983年—1031年),契丹名文殊奴。景宗耶律贤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亨四年(982年)嗣位为皇帝,改元统和,改国号契丹。母承天皇太后萧绰奉遗诏摄政。室昉、韩德让及耶律斜轸、耶律休

  • 揭秘大梁爱国将领王彦章如何实现在三日内破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彦章

    大梁王彦章出生于公元863年,死于公元923年,终年61岁。大梁王彦章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后梁将领,大梁王彦章表字贤明,世人多称他为王贤明。大梁王彦章一生之中英勇善战,保家卫国,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是后梁王朝中鲜有的忠贞爱国的将领。大梁王彦章的一生叱咤沙场,为后梁作出了巨大的政治贡献,但是最终后

  • 李存孝与大梁王彦章是如何不打不相识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存孝与大梁王彦章

    大梁王彦章出生于公元863年,死于公元923年,终年61岁。大梁王彦章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后梁将领,大梁王彦章表字贤明,世人多称他为王贤明。大梁王彦章一生之中英勇善战,保家卫国,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是后梁王朝中鲜有的忠贞爱国的将领。大梁王彦章的一生叱咤沙场,为后梁作出了巨大的政治贡献,但是最终后

  • 北宋开国功臣王彦升简介 王彦章吃党项人耳朵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北宋,王彦升

    王彦升(917年-974年),字光烈,蜀地(在今四川)人,后迁洛阳,北宋开国功臣。王彦升早年曾先后效力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任东班承旨、内殿直、护圣指挥使、龙捷右第九军都虞候、铁骑右第二军都校。他随周世宗征南唐、伐契丹,累立战功,改任散员都指挥使。建隆元年(960年),王彦升参与陈桥兵变,拥立

  • 晋朝奇闻:东晋著名妻管严王衍对付悍妻有奇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东晋,严王衍

    晋时王衍,是典型的妻管严。世人怕老婆无非三种情况。其一,老婆是美女,自己偏不是帅哥,心里万分疼惜,不忍拂逆老婆之意,一如灰太狼,其二,老夫少妻,生怕收不住老婆的心,所以百依百顺。其三,老婆家里有权有势,东风压倒了西风,日久天长,自然就成了妻管严。三种情况里,第三种最可悲。而王衍就是这第三种情况。那王

  • 揭秘:五代十国前蜀后主王衍的生平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衍

    前蜀后主王衍生平立为太子,王衍的父亲王建共生十一子,分别是卫王王宗仁、简王王元膺,赵王王宗纪,豳王王宗辂,韩王王宗智,莒王王宗特,信王王宗杰,鲁王王宗鼎,兴王王宗泽,薛王王宗平和王衍,王衍在王建诸子中排行最小。王衍初封郑王,因其母徐氏得宠而被立为皇太子。开设崇贤府,设置官属,后来更名天策府。王衍长得

  • 前蜀后主王衍只用几年时间就将国家败光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衍

    前蜀高祖王建晚年,逐渐昏庸奢侈。太子王元膺与大臣唐袭相互倾轧攻杀,“窝里斗”的结局是双双丧命。不得已,王建立幼子郑王王宗衍为太子。本来王宗衍于王建十一个儿子中年纪最小,因其母徐贤妃最有宠,故得立为皇太子。王宗衍继位后,更原名“宗衍”为“衍”,尊其母徐氏为皇太后,尊其姨母(也是王建的妃子)为皇太妃。这

  • 史上最妻管严:东晋王衍竟有一妙招对付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衍

    晋时王衍,是典型的妻管严。世人怕老婆无非三种情况。其一,老婆是美女,自己偏不是帅哥,心里万分疼惜,不忍拂逆老婆之意,一如灰太狼,其二,老夫少妻,生怕收不住老婆的心,所以百依百顺。其三,老婆家里有权有势,东风压倒了西风,日久天长,自然就成了妻管严。三种情况里,第三种最可悲。而王衍就是这第三种情况。那王

  • 西晋第一美男子王衍不贪恋财物,却是最误天下苍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衍,晋朝

    王衍(256—311),西晋大臣,字夷甫,是“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堂弟,曾经担任过中书令、尚书令、司徒、司空与太尉等职。他端庄清秀,有着一双纤纤玉手。据《世说新语》记载:“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其手如白玉,拿着佛尘时人们都分辨不清玉手与玉柄了。他不像他的堂哥王戎有个向他撒娇“亲卿爱卿,是以

  • 王承衍:北宋大臣,昭庆公主的驸马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承衍,宋朝

    王承衍(947年-998年 ),字希甫。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北宋大臣、外戚,秦王王审琦之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婿,尚昭庆公主。官至护国军节度、加检校太尉,封燕国公。卒年五十二,追赠中书令,谥号"恭肃"。王承衍幼而端谨善骄射,晓音律,颇涉学艺又好吟咏。父王审琦镇海、寿春时,王承衍皆被署以雅职。开宝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