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嗣源是怎么治理国家的?又一位没解决继承问题的皇帝

李嗣源是怎么治理国家的?又一位没解决继承问题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45 更新时间:2024/2/10 17:28:1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嗣源是怎么治理国家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河东集团的早期人员构成中,李嗣源并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当时的一线人物有周德威、李存孝、李嗣昭李存信、史建瑭、安金全等人。虽然李嗣源出道较早,但李嗣源在当时不显山露水,谁都没有想到,把赫赫“唐光武”李存勖挤下历史舞台的,就是这个看上去平淡无奇的李嗣源。

李嗣源在五代十国的帝王中是最特殊的一个。不说别的,光是他姓什么这个问题,直到一百五十多年后编撰《新五代史》的欧阳修都不知道李嗣源到底姓什么,只知道他在叫李嗣源之前有个胡名叫邈吉烈,而他的父亲则留下了一个汉族名字——霓。唯一能确定的是李嗣源的民族,他是沙陀人。

李嗣源曾单骑直犯梁朝虎将之首葛从周,江湖人称“李横冲”。李嗣源“篡位”则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李存勖猜忌功臣逼出来的。李嗣源因念及养父李克用的养育之恩,一直隐忍而已。虽然李克用有一堆干儿子,但与李嗣源却是名正言顺的养父子关系,感情要近于李存孝、李存信等。也正因为如此,李存勖更加猜忌李嗣源,毕竟养子和亲生儿子的区别并不大,李嗣源更有条件威胁到李存勖的皇位。好在李嗣源在朝中人际关系非常好,很多大员都暗中帮了李嗣源一把,他才躲过大劫。

同光四年二月,魏博发生叛乱,形势对李存勖来说已是非常危急,但他依然不肯派李嗣源去讨伐乱兵,因为他担心李嗣源会趁机掌控兵权。直至万不得已,李存勖才勉强让李嗣源带兵。不过李存勖很快就后悔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李嗣源在军中的威望远在李存勖之上,这不是李嗣源有意控制军权的问题,而是军队在李嗣源、李存勖二人中必择一主。李嗣源在军中的威望远超李嗣源,胜利的天平已不可避免地向李嗣源倾斜。叛兵和准备攻城的李嗣源谈条件:我们本不想反,是李存勖逼我们反的,只要李嗣源愿意起兵,他们就愿意听李嗣源的。

现在的形势已经很明朗了,李存勖自我毁灭,天下无主,李嗣源如果不动手,天下早晚属于他人。李嗣源不是什么圣人,面对诱惑不动心。再者他也知道李存勖猜忌自己,如不自保,早晚也会死在猜忌之下。所以面对乱兵要挟,李嗣源其实是动了心的。只不过李嗣源也是演技派,为了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李嗣源先是流了一通鼻涕,说什么我必将归藩待罪,以求皇帝宽恕。然后就打着铲除奸臣李绍荣的旗号,率大军乘麾南下,找李存勖要说法去了。

虽然李存勖的灭亡是李嗣源造成的,但李存勖如果不是自己花样作死,李嗣源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踢掉李存勖。不过同样是面对旧主,李嗣源对李存勖可谓恩至义尽,他还知道面对诸军哭鼻子,说皇帝是受了那伙太监、戏子的蛊惑才有今日,并厚葬李存勖,谥庄宗。唐同光四年(926年)四月二十日,大唐监国李嗣源在洛阳宫中称帝,开创了属于李嗣源自己的时代。

李嗣源目不识丁,但他极具政治头脑,有大臣劝他另起国名,以示在政治上与乱政而亡的李存勖政权决裂。李嗣源拒绝了这个建议,理由是他不能负太祖(李克用)三十年养育之恩。实际上,李嗣源知道,一旦更换国号,他自己就成了无根之木,毕竟他和李克用父子有着根本脱不开的关系,天下人也将视他为忘恩负义之人。李嗣源时代,地方藩镇的军事实力非常强,一旦有强藩指责李嗣源忘恩负义,李嗣源在政治上就会非常被动。李嗣源不但不改国号,甚至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李姓,并承认李存勖政权的合法性,为自己的执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阻力。

客观来讲,李嗣源取代李存勖,无疑是当时百姓的福音。李存勖称帝只有四年,却弄得四海鼎沸、万民嗟怨、藩镇作乱,中原地区存在着随时崩盘的巨大危险。是李嗣源及时出现,修改了李存勖时期一些荒唐残暴的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老百姓有饭吃,稳定了民心,让本来岌岌可危的中原局势再次稳定下来,出现了五代史上罕见的小康盛世。

李嗣源上台后,实行了几项政策,使他的统治更加稳固,百姓更加尊敬。诛杀在李存勖时代祸国殃民的太监集团,并释放了李存勖之前搜掠进宫的无数美女,并发给还乡费,任其择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被放回家的女人中,有一位柴姓宫嫔,她带着李嗣源发给她的巨额遣散费回到家乡邢州,嫁给了一个兵头子,这个兵头子名叫郭威,而这位柴姓宫嫔有个侄子,名叫柴荣

李嗣源还禁止藩镇除了法定节日之外向朝廷纳贡,让地方没有理由搜刮百姓,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取消了地方对过往客商乱设名目收费,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发展。此外,他还恢复农业生产,开放铁禁。以前官府不允许百姓私造农具,而由官府制造卖给农民。李嗣源考虑到此政策不便农民,下诏解铁禁,允许农民打造农具和其他生产生活用品。

这一系列措施直接改变了当时的百姓生活,使得政治稳定下来,经济也有所发展。

李嗣源控制的区域极大,北至长城,南达淮河,东临大海,西及秦岭,是当时公认的最强。但就是这个表面上风光无限的天下最强者,心中总会升腾起一丝不安与焦躁。

李嗣源这种不安来源于他的家庭,准确的说,自己的儿子都太普通,李嗣源在为究竟由谁来继承自己的皇位发愁。李嗣源总共有四个亲生儿子——李从璟、李从荣、李从厚、李从益。如果不是那场李嗣源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他根本不必为继承人发愁,因为他的长子“骁勇善战、谦退谨敕”的李从璟在奉李存勖之命,去魏州劝其父李嗣源的过程中,于卫州被元行钦杀害。

李从益年龄太小,而且生母是个无名宫人,李嗣源不可能立他为嗣。真正有资格竞争皇位的,只有同母的皇次子李从荣和皇三子李从厚。在李嗣源当皇帝后,他首先考虑的继承人,并不是以序当立的李从荣,而是老三李从厚。五代没有立皇太子的习惯,但凡当上首都市长的皇族,基本都是能当上皇帝的。十四岁的李从厚就被封为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李嗣源这是要保三皇子坐江山的节奏。

关于李嗣源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李从厚,史料没有记载,推测一下,应该就是李从厚生性淳厚稳重,非常像李嗣源本人。李嗣源经过反复权衡,决定立李从厚而疏远李从荣。所以李从厚留在洛阳当“皇太子”,而李从荣则被发配到天雄军当邺都留守去了。李从荣虽然不悦,可只要父亲不改变主意,他一点翻盘的机会也没有。但谁都没有想到,一场意外的婚姻,却突然改变了李从厚与李从荣的命运,李从荣竟然不可思议地咸鱼大翻生,挤掉了李从厚。

李嗣源本来是想为李从厚娶安重诲的女儿,枢密使孔循为了能当上皇帝岳父,他挖坑骗安重诲跳了进去,说你是二号皇帝,不宜与皇家走得太近。安重诲便拒绝了李嗣源的提亲,但没想到孔循却偷偷摸摸把自己的儿女嫁了过去。安重诲无端被孔循耍了,就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把孔循踢出中枢。安重诲担心李从厚一旦当上皇帝,那么孔王妃就是皇后,孔循又得骑到自己头上。在安重诲一系列见不得光的运作下,天成四年四月,李嗣源突然解除李从厚“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的职务。而李从厚被废后,能接盘的也只能是李从荣,所以李从荣极其幸运地叼到了“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的肉饼,成为实际上的皇太子。

如果是个聪明人,在被实际确认为太子之后,即位之前,应该夹着尾巴做人,先把老皇帝熬死,再暴露自己的本性也不晚。但可惜的是,李从荣刚得势,就到处张扬,把官场人得罪了个遍。

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初八,李嗣源突然发病,昏迷不醒。李从荣立刻进宫打探情况,以为自己的老爹快要不行了。当他离开内殿后,突然听到宫里一片哭声,这更加让李从荣认为父亲已死,潇洒的回府准备当皇帝去了。

但让李从荣没有想到的是,李嗣源根本就没有死,他刚刚离宫,李嗣源就醒了过来。而因为李从荣早就把宫里的太监宫女得罪个遍了,这就导致没有人愿意给李从荣通风报信。因为不是本文主要内容,就一笔带过了,而且这里面掺杂了太多复杂得政治关系,写上万字都够了,总之结果就是,李从荣被他爹下令斩首了。

虽然李嗣源知道李从荣之死的背后有一股势力在暗中在操控,但此时的李嗣源已行将就木,无力再反击什么人了。不过值得李嗣源欣慰的是,天下终究还是他子孙的。就在李从荣被杀的第二天,李嗣源就立刻派孟汉琼火速去邺都,召李从厚回洛阳继位。十一月二十一日,孟汉琼飞驰邺都,见李从厚。李从厚当天就从邺都出发东进。二十九日,李从厚风尘仆仆地赶到洛阳宫,但他父亲在二十六日就已驾崩了。很快,李嗣源的庙号就由宰相们拟定出来——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虽然南宋陈栎曾经高度评价过李嗣源,认为“周世宗第一,唐明宗第二,周太祖第三”,但激进的史学家王夫之对李嗣源的评价却非常低,王夫之认为李嗣源的七年小康并没有推动历史的发展,甚至还导致后蜀孟知祥的独立,后唐帝国被生生割掉一大块疆土。而李嗣源治家不力,宠溺儿子,处事不明,最终导致祸起萧墙,自己也被活活气死。

标签: 李嗣源五代十国

更多文章

  • 李存勖为什么会输给李嗣源?败给了自己的手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存勖,五代十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李存勖的文章。李存勖继王位,内有李存颢、李存实不服,外有朱温称帝十万大军兵围潞州,李存勖谨记父命,先借张承业、李存璋之力,抢先除掉意欲谋反的李克宁、李存颢、李存实等人。李存勖召回周德威,梁军错以为晋有内祸,不敢再举兵来援,哪知没过几日,李存勖亲带兵马,从太原发

  • 李嗣源为什么你能成为十三太保之首?他是什么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嗣源,五代十国

    李嗣源为什么你能成为十三太保之首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五代是一个混乱又群雄迭起的时代,所谓时势造英雄,李嗣源就是其中一个。李嗣源是沙陀族人,自幼骁勇善骑射,十三岁就在首领李国昌(李克用之父)军中。后来,得到李克用的欣赏,被收为义子,成为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之首。8

  • 后唐明宗李嗣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看看他的传奇之帝王生涯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嗣源,五代十国

    你真的了解李嗣源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之前的文章中,嘿小鼬跟大家聊到李嗣源戎马半生,自小就跟随李克用南征北讨,继而又辅佐其子李存勖。那时已经是后唐皇帝的李存勖,曾经对李嗣源说过“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之。”只是这天下究竟会不会像李存勖口中所说的那样可以和李嗣源共

  • 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妃子——王淑妃,她的一生都有过哪些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淑妃,后唐

    大家好,说起王淑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这句话若是放在皇帝的深宫后苑里,那就可以说成是“不想当皇后的妃子不是好妃子”。古往今来,后宫佳丽皆以荣登皇后宝座为荣,可在五代十国时期,偏偏就有一位奇特的美女,长有倾国倾城之姿,腹有指点江山之才,却两次拒绝登上皇

  • 十三太保之首,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嗣源,后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李嗣源的故事。李克用是沙陀人,赐姓李,率部镇压黄巢,论功居首。此时各地皆军阀割据,北方主要的两大势力就是李克用和朱温的后梁相持。李克用喜收义子,计十三人称十三太保,俱是勇猛善战者,其中李嗣源位首,即大太保。李嗣源在李克用麾下屡

  • 刘龑是谁?中国史上最“风流”的开国皇帝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帝,刘龑,五代十国

    “风流天子垂衣坐,越国夫人迎辇回。础柱四围香气涌,错疑手握楚云来。”(《十国宫词》)“珠殿才兴又玉堂,风流天子五蛮方。芙蓉甘菊呼鸾道,无复龙川歌舞冈。”(《十国宫词》)“镂柱香藏廿四仙,南薰殿暖袅炉烟。尧乾汤湿浑间事,赢得风流一代传。”(《清闲供》)诗中提到的这位“风流天子”,就是五代十国时南汉的开

  • 揭秘: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早年经历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成长经历在耶律阿保机出生时,契丹的贵族阶层正在为争夺联盟首领之位而打得不可开交,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被杀,父亲和叔叔伯伯们也逃离出去,躲了起来,祖母对于这时出生的阿保机非常喜爱,但又担心他被仇人加害,因此常将他藏在别处的帐内,不让他见外人,阿保机自幼聪敏,才智过人。崭露头角耶律阿保机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怎样平定内乱壮大家族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宋朝

    906年(唐天祐三年)十二月,痕德堇可汗卒,遗命推选阿保机为汗,按照传统制度,可汗之位要三年改选一次,阿保机的目标是像中原的皇帝一样建立终身制和世袭制,所以在他任可汗满三年时不肯交出大权,凭借他的实力和威望继续坐在可汗的宝座上,向皇帝的目标努力。907年(梁开平元年)为契丹大首领,以皇族承遥辇氏九帐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怎么样统一部落登基称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宋朝

    统一部落本部落的反对势力消除后,契丹其他七个部落的反对势力仍旧存在,他们以恢复旧的可汗选举制度为旗号,强迫阿保机退让可汗之位,阿保机只好先交出旗鼓,答应退位,然后以退为进,设下了计谋。他对众人说:“我在可汗之位九年,下属有很多汉人,我想自己领一部治理汉城,可以吗?”众人都同意了,到了那里,阿保机率领

  • 耶律阿保机是怎样出征渤海的?又是怎样去世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耶律阿保机,宋朝

    出征渤海926年(天显元年),为向东发展势力,阿保机又东征渤海国,渤海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区域性的民族政权,政治和文化都在北方各民族之上,素有“海东盛国”之称,但当时的国力已经下降,阿保机集中全部兵力攻下了渤海国的西部重镇扶余城(今吉林农安),然后又围攻首都忽汗城(今黑龙江牡丹江东京城),国王率领几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