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最聪明的儿子李治,就因为李世民四个字惹来杀身之祸

李世民最聪明的儿子李治,就因为李世民四个字惹来杀身之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2 更新时间:2024/1/26 15:50:28

贞观十七年,对于李世民来说是非常痛苦难熬的一年。这一年,他的股肱之臣魏征薨殁。这一年,他的亲儿子齐王李佑起兵造反。李佑兵变被俘之后,被父皇贬为庶人赐死。这一年,他辛辛苦苦培养的太子李承乾阴谋造反,还没发动就被李世民团灭了。李承乾谋反一案,牵扯到了李世民的亲弟弟李元昌和凌烟阁功臣侯君集,李元昌和侯君集因此被赐死。李世民的嫡次子魏王李泰,因为阴谋夺嫡,也被李世民贬斥,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在一系列的打击之下,李世民感到心力交瘁,他这个时候已经不是那个昔日意气风发的秦王了,他现在想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在死后保全子孙。李世民想来想去,决定立晋王李治为太子。李治这个人,在他的两个嫡亲哥哥争夺太子之位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他却优哉游哉的当着逍遥王爷,根本就没有争天下的表现。李世民认为李治“性仁懦”,立他为太子,将来他登基称帝之后,会放过他的兄弟们。

李世民在决定立李治为太子之后,怕朝中老臣们不服,就把大唐军方代表人物李绩、官方代表人物宰相房玄龄、关陇贵族代表人物长孙无忌召集到宫中商议太子人选的问题。这次会议的经过,被记载在《新唐书.长孙无忌传》里。据《新唐书》记载,李世民先是痛斥李佑、李承乾、李泰、李元昌四个亲人,然后说我不想活了。李世民说完这话,然后拔出佩刀就要自尽。(因曰:“我三子一弟,未知所立,吾心亡聊。”即投床,取佩刀自向)

李世民要自杀,吓得在场的三位老臣赶紧冲上去,老哥仨一顿忙活,总算把李世民的刀抢下来了。李世民自杀的举动,本来就是做戏,但是也把在场的老哥仨和李治吓坏了。三位老臣和李治赶紧说:“只要陛下不自杀,你想干啥我们都答应。”

李世民自杀,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伤害0.5,他这么辛苦演苦情戏,要的就是这效果。李世民看着不吓得够呛的老哥仨,斩钉截铁的说出了五个字:“我欲立晋王!”

《新唐书》记载这件事情的原文,李世民就说了五个字。李世民为了扶李治上位,都演了自杀苦情戏了,三位老臣有谁敢不服啊?于是乎,立李治为太子就这么定下来了。

太子是国本,立太子的事情不是一句话就能搞定的。李世民在决定立李治为太子之后,还得让礼部择吉日举行册封太子仪式。就在李治等到册封太子大典的这段时间里,李世民后悔了,他想立吴王李恪为太子(帝初以晋王为太子,又欲立恪。)。

关于“帝初以晋王为太子,又欲立恪”这句话,历史上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李治还在等待册封为太子时候,李世民反悔了。有人认为是李治被李世民册封为太子之后,李世民反悔了。这个话题,我比较相信李治等待被册封为太子的时候,李世民反悔的说法。

李世民想要立李恪为太子,就必须得取得老臣们的支持,尤其是关陇贵族代表人物长孙无忌的支持。据《新唐书.太宗诸子传》记载,李世民想立李恪为太子,就去和长孙无忌商量,他亲口对长孙无忌夸李恪“英武类我”。古代的皇帝,立太子的时候,一般都会考虑“深孝朕躬”的儿子,李世民想立“英武类我”的李恪为太子,也是人之常情。

李世民立李恪,对于他来说没什么损失,反正李恪和李治都是他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哥俩谁当太子李世民都是他的父皇。长孙无忌就不一样了,李治是长孙皇后亲生的,李治将来登基称帝了,长孙无忌就是大唐元舅。李恪是杨氏所出,李恪要是登基称帝了

长孙家族就得靠边站了。在李世民提出立李恪为太子之后,长孙无忌也是斩钉截铁的说:“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

李世民用“英武类我”为理由想立李恪为储君,这件事情因为长孙无忌的反对而告终。据《新唐书》记载,这件事情之后,让长孙无忌对李恪很讨厌(故无忌常恶之)。等到李治登基称帝之后,李恪的处境就十分艰难了。房遗爱谋反案发之后,长孙无忌抓住这个机会,诬陷吴王李恪谋反。李恪是处处小心谨慎,可以说是夹着尾巴做人,但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他被长孙无忌诬陷谋反,因此被李治下诏赐死。

李世民在演了苦情戏立李治为太子之后,就不应该举棋不定,又整出一场欲立李恪的连场戏。如果李世民没有用“英武类我”的那四个大字评价李恪,以李恪在李治登基称帝夹着尾巴做人的表现,就不会招来长孙无忌的诬陷,就不会卷入房遗爱谋反案。在我看来,李恪是李世民最聪明的儿子,他惨遭赐死,皆因李世民说出“英武类我”四个字引起的。

标签: 李世民,李治

更多文章

  • 罗艺为什么会在李世民登基之后造反,是为李建成报仇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罗艺

    对于熟悉《隋唐演义》、《说唐》、《兴唐传》等等古典小说及其延伸文艺作品的朋友们来说,罗艺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在小说中,罗艺是罗成的父亲,秦叔宝的姑父,隋朝北平王,开国功臣之一,基本是个正面人物。罗艺在真实的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他的形象可不怎么正面。罗艺此人刚愎固执,不讲仁义,但比较会打仗,在隋末成长

  • 单雄信最后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李世民不肯放过单雄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单雄信

    公元618年,瓦岗寨兵败而散。单雄信投向了曾经的大敌王世充麾下。获得后者之女爱慕之后,成为了郑国的驸马。公元620年,李唐将统一中原的铁蹄踏向了东都洛阳。而引兵相抗者,正是与李唐有着深仇大恨之人单雄信。在这次战争期间,单雄信差点就要了李世民的性命。有一日,李世明策马行在御果园,不料碰上了单雄信。正所

  • 猛将被李世民赐死,死前吃下一块肉,百年后后人间接为其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单雄信

    李世民能够坐稳唐朝江山少不了文人武士的帮助,其中二十四功臣就是功劳最大的几位,一直受到李世民的感激。李世民虽然掌握大权,但还是对一些人不放心,单雄信就是其中一个。单雄信被李世民赐死前,曾经遵照之前的约定吃掉恩人徐世勣的一块肉,然后英勇赴死。单雄信是隋末唐初的一员虎将,勇猛过人,擅长骑术,经常骑着马用

  • 盘点李世民的儿子们,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

    自古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宗法制度,尽管规定了嫡长传世等一套办法,但它却无法保证皇位的和平过渡。觊觎皇位,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相互残杀,这是许多皇室后代死于非命的重要原因。"骄侈"二字,更是促使这些人堕落的重要原因。封建制度规定了这些"龙种"的特殊地位。 李世民可谓是家喻户晓,电视剧总是被翻拍,一代明君的

  • 李世民不仅割下李建成的头,还干了件大事,史书根本没写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一场豪赌,在玄武门事件之前,曾有人上报皇帝,说是金星出现在了秦地的分野之上,秦王有帝王之气,李渊这个时候就有点慌了。古人都是非常迷信的,皇帝也不例外,要知道李建成是太子,李渊摆明了要传位给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于是乎李渊将李世民喊来,给他暗示了一番,要剥夺李世民的所有权利防止他篡

  • 李世民继位前势力很强,为什么李渊的嫔妃还想害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

    “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这是《资治通鉴·唐纪七》开头的一句话。这个“上”指的是唐高祖李渊,这话说的是,李渊这个人越老越风流,越老越“年轻”,宠幸了很多嫔妃,生了二十个儿子。司马光笔锋一转写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些小皇子的母亲,争相结交年长的皇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两棵大树,自然

  • 历史上李世民登基后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唐朝

    历史上有上百位皇帝,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这方面知识的人,通常所知晓的皇帝也就在10个左右,如果能说的出事迹的那就更少了,在这里就讲到一个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唐太祖李世民。下面请跟小编一起看看李世民登基后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吧。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跟窦皇后的儿子,他还有几个兄弟,大哥李建成,二弟李元霸,三弟李元

  •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到底得了什么病 为什么武则天却十分喜欢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李世民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每天都是大鱼大肉的吃,加上压力大缺乏锻炼,不少人身上都有高血压的症状,因此大家都说这个病是富贵病。在中国古代,平民百姓饭都吃不上,因此也就不可能得上高血压,这种病那可是达官显贵的专利啊!比如说唐朝的皇帝们几乎都有这种病,开国皇帝李渊以及唐太宗李世民都有高血压,这对于他

  • 李世民称帝后,为什么罗艺第一个举起了反叛的大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唐朝

    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都知道,罗艺是隋朝末年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在此之前,罗艺是隋炀帝位于涿郡的行宫——临朔宫的镇守将军。因不满隋炀帝的暴政,而响应其他地方的农民起义军,举起了反抗隋王朝统治的大旗,并且占据了军事要地——幽州。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罗艺于武德元年十二月,主动前来投奔李渊,被封燕王

  • 唐朝最厉害的人,如果没死,李世民都当不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

    你知道唐朝最厉害的人是谁吗?唐太宗?武则天?魏征?狄仁杰?统统不是。没有这个人,唐朝所有的神话都不会存在。那么,是开国皇帝李渊?也不是。没有他的儿女们,李渊也不会成事。李渊的儿女里面,最厉害的是谁?不是李世民。在这个人面前,李世民都只能称小弟。真的,因为她是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01/箭道/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