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肃宗为什么要杀建宁王李倓?原因是什么?

唐肃宗为什么要杀建宁王李倓?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7 更新时间:2024/1/17 16:59:40

唐肃宗为什么要杀建宁王李倓,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可谓是最完美的帝王。然而在他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污点,那就是玄武门之变。为了争夺皇位,李世民带兵发动政变,杀死了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同时,他还派尉迟恭冲入宫廷,逼迫唐高祖李渊将皇位传给自己。就这样,李世民踏着兄弟们的血泊坐上了龙椅,同时也给这个龙椅烙上了一个血色的印记。

从唐太宗开始,唐朝皇位继承就没有正常过,皇帝提防太子夺权,太子又要防着自己兄弟觊觎他的皇位。因此,宫廷内一片乌烟瘴气,内斗不断,而唐肃宗李亨就曾是这种血腥斗争的受害者,他的父亲唐玄宗是个为了权力,丝毫不顾及父子亲情之人,他曾于一日之内剥夺三个儿子的继承权,甚至将废太子李瑛杀害。随着兄长们相继被废杀,李亨“幸运”地登上了太子之位。虽然他循规蹈矩、尽量不犯错,但父皇却仍对他不放心,甚至专门扶植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作为他的政敌,想方设法地派人敲打他、侮辱他,让他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

虽然安史之乱对于唐朝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对李亨来说,却是一个救命稻草。他利用唐玄宗逃亡西蜀的机会,在灵武登上皇位,是为唐肃宗,从此成为大唐帝国新的主宰,也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核心力量。在平叛战斗中,唐肃宗的第三个儿子建宁王李倓异军突起,立下了很多功劳。

据史书记载,李倓年少英武、善骑射,不仅饱读诗书,而且足智多谋。安史之乱时,李倓看清了形势,建议唐肃宗立即聚集军队、联络地方将领,为他登上皇位赚取政治资本。如果没有李倓的建议,李亨恐怕也不会那么轻易地将皇位从唐玄宗手中夺过来。后来,李倓亲自统领卫队,打仗常带领数百骑兵冲锋在前,所向无敌,并多次击溃安史叛军。在许多人看来,李倓简直是秦王李世民再世,毕竟两人都是少年英雄、英明果决,而且都射得一手好箭。

看着建宁王李倓不断立功,唐肃宗既欣慰又忧虑。自己儿子英明神勇,自然值得骄傲,但可惜的是他并不是太子,真正的太子是他的嫡长子——广宁王李豫。从宗法的角度看,李豫要比李倓更正统。他的父亲唐玄宗曾亲口说过,李豫就是你和我继承人。但从才能的角度看,李倓又远胜于李豫。李豫和李倓的关系,就像是曾经的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样,玄武门的阴影开始在唐肃宗眼里浮现。在他看来,如今天下大乱,容不得再次出现玄武门之变,否则大唐帝国或许就真的完蛋了。

为了调和李豫与李倓,唐肃宗听从谋士李泌的建议,将李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让他多多积攒功劳,好不被他的弟弟比下去。即便如此,唐肃宗对李倓还是很不放心,而这一点也被许多投机小人看在了眼里,也最终造成了李倓这个“李世民第二”的悲剧。

唐肃宗身边有两个亲信——妃子张良娣与宦官李辅国,两人与李倓关系很不和睦。在李倓看来,张良娣和李辅国经常干贪赃枉法之事,因此他经常和李泌谋划,想将两个害群之马搞掉。然而没想到的是,张良娣和李辅国却狼狈为奸,准备先下手为强。他们联合起来向唐肃宗进谗言,说李倓没有当上天下兵马大元帅,整天怏怏不乐。两个小人的谗言很奏效,一直怀疑、恐惧李倓的唐肃宗很快中计,他立即颁下旨意,将李倓赐死了。

李倓死后,唐肃宗整天生活在自责与后悔之中,清醒过来的他明白,自己的三儿子是无辜的。而太子李豫更是悲痛欲绝,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弟弟根本不想和自己争皇位,而且还非常尊重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弟弟。他一说起李倓,便呜咽哭泣不止。其后,李豫和李泌屡次向唐肃宗进谏,要求为李倓平反。

后来唐肃宗在李泌的劝说下,最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一边哭泣一边说:“事已如此,已经无法补救了!”

虽然李倓死了,但是唐朝并没有摆脱兄弟相残的诅咒。张良娣因与太子不和,打算拥立唐肃宗次子越王李係为帝。太子李俶与李辅国合作,当着病重的唐肃宗的面,杀死张良娣与李係,唐肃宗惊惧而死。就这样,李豫终于为自己的弟弟报了仇。

李豫继位后,首先将李倓追封为齐王。后来,他嫌自己弟弟封号不够高,决定追封他为承天皇帝。哥哥追封弟弟为皇帝,真是亘古未有之事。其后,李豫亲自为李倓发丧,将他葬在了顺陵。送葬队伍走到了城门,灵车怎么也走不动,唐代宗李豫对李泌说:我兄弟是不是有什么放不下的事?你去祭奠一下,让我兄弟知道我心里是懂他的。

李泌开了一个大型追悼会,撰文写了两首挽联以悼念李倓,并于会上阐述了李倓的过往经历与志向,认定李倓是有功于国家的大功臣。如此一番后,灵车才能继续往前走,看见的人都为此落泪。

标签: 唐肃宗唐朝

更多文章

  • 唐代在生平简介 唐代宗李豫大唐第一多情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代宗,李豫,唐朝,皇帝

    安史之乱将沉浸在太平繁华美梦中的大唐猛然拉下神坛,老朽没落的唐玄宗在无奈失落中死去,悲愤的唐肃宗苦苦支撑了六年也一命呜呼,这爷俩将一个超级大乱摊子扔给了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762年),专权的宦官李辅国杀死了张皇后,肃宗也受惊吓而死,李俶于肃宗灵柩前依其遗诏即位,改名豫,时年36岁,是为唐代宗。唐代

  • 唐代宗李豫是怎样收复两京的?唐代宗李豫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代宗,李豫,唐朝

    禄山之乱,京城陷贼,从肃宗搜兵灵武,为天下兵马元帅。公元757年(至德二年)盛夏过后,肃宗加紧了对安史叛军总攻的准备与部署。这年闰八月二十三日,肃宗犒赏三军,总攻长安、收复京师的战斗就要打响了。九月十七日,唐朝大军正副元帅广平王、郭子仪为中军,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回纥兵马由叶护率领作为机动队

  • 唐代宗是怎样登上皇位的?唐代宗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代宗,唐朝

    唐代宗李豫(727~779)唐朝第九代皇帝。唐肃宗长子。初名□,后改名豫。唐玄宗诸孙百余人,李□最长,颇为玄宗钟爱,立为嫡皇孙。年十五时,封广平王。安史之乱爆发,从肃宗至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至德二载(757)肃宗以□为天下兵马元帅,以讨安史。李□与郭子仪等率唐军,在回纥援助下,先后攻克长安、洛阳

  • 唐代宗为什么要将爱女下嫁给郭子仪做儿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代宗

    郭子仪唐朝华州郑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网络配图后

  • 揭秘古代鲜有的至情志性帝王唐代宗李豫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代宗李豫

    从历史数据中可以看到,李豫是个至情志性、重情重意的人。他对祖父和父亲尽儿孙之道、行仁孝;他手足情深,对建宁李倓之死一直难以忘怀;对儿女钟爱有加,不似其他之王室;因为他经历过战乱,熟知百姓疾苦,因而能够体恤百姓;他对人臣也很宽容豁达,《打金枝》就是很好的一个案例,当郭子仪老将军战战兢兢将自己的儿子郭暧

  • 大唐第一多情皇帝唐代宗李豫之后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大唐第一多情皇帝唐代宗李豫

    李豫是大唐王朝的的第九位皇帝。论起当时的辈份,他是唐玄宗的孙子,唐肃宗的儿子。李豫,初名俶,开始的时候曾经因为作战有功,而被封为广平王。唐玄宗在位时期,在因安史之乱导致的马嵬坡事变中,三十岁的唐代宗李豫由于手中握有兵权,而被封为“兵马大元帅”,并且下旨由他带领军队平定叛乱,收复沦陷的都城。可以说,唐

  • 古代最痴情帝王之唐代宗李豫 竟苦寻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代宗

    古代最痴情帝王之唐代宗李豫,多么痴情的一个人,后宫佳丽三千,用以形容皇帝的妃嫔之多,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这样。偏偏就有一位皇帝偏爱自己的结发之妻,他就是唐代宗李豫。在经过安史之乱后,李豫与皇后(也就是结发之妻)失散。但李豫并没有接着选立别人,而是遍寻皇后的足迹,终究还是没有找到。这正是弱水三千,只取一

  • 被宦官扶上位的唐代宗为何反将“功臣”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代宗

    李辅国(704年―762年),唐肃宗时当权宦官,唐代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唐肃宗即位后,被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并改名为辅国。网络配图宝应元年(762),肃宗病危。张皇后欲谋立越

  • 历史上唐代宗的皇后沈珍珠究竟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皇后沈珍珠

    历史上的沈珍珠有两种显赫有名的身份,一个是被天下人所熟知的皇后身份,而另一个便是吴兴才女的身份。但就是这样一位才华和美貌兼得的才女,她的一生却是极其的充满坎坷和不顺,虽然她可能得到了唐代宗的爱和心,但她却终究不是陪唐代宗享受荣华富贵之人。历史上的沈珍珠在没入宫之前,由于饱读诗书,能作诗弹琴,再加上相

  • 唐代宗李豫趣谈:唐代宗与独孤皇后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代宗

    唐代宗李豫是唐肃宗的长子,也是唐朝第八位皇帝,于762-779年在位。唐代宗和独孤皇后有着怎样的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呢?唐代宗李豫简介网络配图李豫于726年出生于东都,从小聪明好学,祖父唐玄宗十分喜欢他。李豫在安史之乱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先后首付了长安和洛阳两京,平叛安禄山的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