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李隆基发动政变会成功太子李重俊却失败?

为何李隆基发动政变会成功太子李重俊却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95 更新时间:2024/3/16 22:48:59

太子李重俊本来并不是太子,只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三个儿子,而且还是庶出,所以当初只是封了义兴郡王、卫王这些头衔。要不是因为他的大哥李重润不识时务,竟敢非议武则天和面首的宫闱之事,被武则天下令杖击而死,二哥李重福又遭到陷害被流放到了外地,他当上太子的可能性实在是比较小的。后来李重俊的妹妹安乐公主也痴心妄想竟然想当皇太女,然后想效法武氏有朝一日能当上女皇,但结果可想而知,她未能如愿以偿。就这样,李重俊时来运转,几年后被立为了太子。

网络配图

太子李重俊是个聪明果断的人,但是当时也没有贤能的老师去教导他,所以他的行为举止就难免有失大体。再加上他是庶出,所以中宗的皇后韦氏以及安乐公主都很瞧不起他,还经常羞辱他,称他为奴才。对此,李重俊自然非常气愤,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空架子,没有什么尊严,他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在他当上太子的第二年,他联合了几位将军发动了兵变。兵变刚开始进行得非常顺利,后来却在关键时刻因为缺乏斗争经验,而且力量众寡悬殊,所以导致军队临阵倒戈,最后李重俊败走终南山。一路上,李重俊的部下不听号令,只有几个人愿意继续追随他。后来在树林里的休息的时候,李重俊被身边的亲信所杀。子李重俊死后,谥号为节愍。

李重俊是唐中宗时期的皇太子,但就是这位曾看似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太子殿下,最终却选择用发动政变的方式来得到皇位,致使李重俊政变的缘由是什么?最终结果又如何呢?重俊政变的重要原因大致分为三个,第一,他并不是韦后的亲生儿子,所以不得韦后的欢心,而安乐公主则不同,她从小就是被李显和韦后捧在手心上的,后来更是直接参与朝政,从而有了想要做储君的念头,对李重俊的态度从来都是轻视的,这让李重俊对安乐公主充满了怨恨,而韦后想要名正言顺的把持朝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除去李重俊这个皇太子,所以对李重俊而言韦后的存在也是他的一大威胁;第二,中宗皇帝昏庸无道,导致朝中的权利大都掌握在武氏一族的手上,以武三思为首的武氏一族其实对这位太子并不尊重,甚至有想要废掉他的想法,这对李重俊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第三,上官婉儿,她的存在也是李重俊太子之位上的一道阻力,上官婉儿是韦后一方的人,在中宗即位后被封昭仪,深得帝后的信任,但是上官婉儿在给中宗写诏书的时候常常向中宗推荐武氏族人打压排挤李氏一族,不但如此,她还多次劝韦后效仿武则天,这让李重俊对她很是憎恨。在种种原因的逼迫下,李重俊政变最终得以实施,但是以失败结尾,李重俊的这场政变被称为‘景龙政变’。

网络配图

唐朝中宗皇帝李显早些时候,有着一次被废、两次被立、两次登基的特殊经历,他一生有四个儿子,李重俊是李显的第三个儿子。那么他的母亲到底是谁?李重俊是谁的儿子呢?关于他的母亲,在史书上只有一句“后宫某氏”的记载,所以只能得出他是一名婢女所生的,那名婢女甚至连个姓氏都没有留下,看得出她的身份非常低微,而且去世的很早。李重俊是谁的儿子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清晰明了了。于李重俊不是韦皇后的亲生儿子,因此在宫中并不受宠,而他被封为太子后,更是成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的眼中钉,李重俊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成为了太子,但是因为没有老师的教导,所以在行为举止方面并不像其他皇子一样规范,再加上他的父皇李显性情软弱,给了韦氏母女滋生欲望和野心的机会,韦后想要走武则天的后路成为女皇,安乐公主则是想要成为皇太女,这个时候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阻碍,就是太子李重俊,所以这个时候李重俊的处境其实是很危险的,虽然李重俊曾多次受到韦氏母女的羞辱,但大都忍下来了,然而在得知韦氏母女想要一起将他拉下太子之位后,李重俊终于忍不下去了,他决定要先下手为强,举兵造反,永除后患,却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死在了自己的亲信手中。

从封王到被封太子再到最后被杀,其实过程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甚至在死后,还被他的父亲李显割下头颅去到被杀的臣子棺前祭奠,不可谓不荒唐,连作为帝王子嗣最后的尊严都没有,他的父皇李显最终则是被韦后和安乐公主联合毒杀。李重俊和李隆基都是唐朝皇室宗亲,而且都曾经登上过皇太子的宝座,并发动过政变,差别就是李重俊最后失败被杀,而李隆基则是凯旋而归,除此之外,两个人还是堂兄弟关系。李重俊和李隆基两人的父亲都是皇帝,李重俊是中宗李显的儿子,李隆基的父亲则是睿宗李旦,而李显和李旦又都是高宗李治的儿子,虽然是堂兄弟,但是两个人在各自出生的时候却都是当朝皇子,只不过之后的命运不相同而已,李重俊出生后虽然并不怎么受宠,但身份从始至终都是大唐皇子,之后皇太子,李隆基则不同,在他五岁的时候,就由武则天做主将他过继给了已经逝世的李宏,至少名义上他不就再是李旦的儿子了,而且两位堂兄弟之间有着共同的敌人,当时掌权的韦氏母女。

网络配图

李重发动兵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韦氏母女的压迫,而李隆基也是在得知韦氏母女有自立为皇的打算后发动的政变,只是前者因为部下的临阵倒戈,最终以失败结尾,后者则是因为准备充足,所以才能成功将韦氏母女杀死,值得一提的是,两次叛乱发生的时间差仅仅只有三年。重俊和李隆基有着相似的出身背景、早年经历,就连性格也都是一样的刚断果决,但两人最终结果却是完全相反。

标签: 政变

更多文章

  • 唐玄宗李隆基竟是拥有最多宫女的好色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隆基

    宫女,指在宫中供役使的女子。早期的宫女,大多来源于女奴隶、女俘及罪犯的妻子等。此后,历代宫女中,有一部分开始从民间“选美”、“采女”中选出。“选美”就像科举考试一样,有一套严格的规矩。参选女子必须是良家,即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这些人家的女子叫良家子。历代都规定宫女取自良家子。网络配图我们已经知

  • 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一定要杀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玄宗

    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于旗下。上官婉儿与韦后同时被杀。韦后被杀

  • 唐朝第一美女安乐公主为何命丧李隆基刀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第一美女安乐公主

    孟凡善良敦厚、颇具慧根,在机缘下入宫当了宫女。而安乐公主是武则天的孙女,自小便受到众人的宠爱。虽然在过度的宠爱下性格骄纵、霸道,但是其内心还是天真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安乐公主和孟凡的姐妹情。安乐公主喜欢孟凡的率真、善良,所以两人交好。后来安乐公主受到刺激,性格、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相信唯有掌握权

  • 唐玄宗传位之谜:唐玄宗李隆基为何退位当太上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玄宗

    唐玄宗死后谁继位 唐玄宗李隆基传位给了谁?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是唐朝中期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一直以来颇受人们关注。玄宗的交出政权,肃宗的接受政权,在这一交接过程中,至今留有许多谜团还没有被解开。这其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有意传位?网络配图唐肃宗李亨是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从小聪敏强

  • 唐玄宗李隆基早期英明晚年沉迷美色变得昏庸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玄宗李隆基

    在唐朝的历史上,仔细数来,也就只有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和唐玄宗李隆基能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在前两者统治的时期国家基本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动乱。基本都是国泰民安,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只有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时期,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并存。唐朝由繁荣又一次开始向衰败转变。唐玄宗李隆基是唐

  • 唐明皇李隆基开创盛世但是晚年生活却很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隆基

    李隆基是唐朝的皇帝,他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唐朝空前繁荣;也是他宠信奸佞,使唐朝出现了中衰的迹象。那么,这样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帝王,他的晚年又是怎么样的呢?李隆基的晚年是十分凄惨的,他在一片灰暗和绝望之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网络配图李隆基在铲除太平公主,掌握实权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选贤任能,提拔贤

  • 李瑁和杨玉环成亲多年无子是因为李隆基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瑁和杨玉环

    寿王李瑁是唐玄宗的儿子,其排位为18位,他的母亲是唐玄宗曾经非常宠爱的武惠妃。他出生在开元7年,在他之前,他的母亲已经生育了三个孩子,但是这三个孩子最终都早年夭折。因此当他出生的时候,皇家很是重视这件事情,不敢将其交给母亲武惠妃来抚养,只能将其交给唐玄宗的大哥大嫂来抚养。直到李瑁7岁的时候,他才被接

  • 扒灰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皇后及妃子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扒灰皇帝唐玄宗

    李隆基作为一代帝王,有数不清的绝色佳人等着他去宠信,等着他去发现。那么,李隆基又有多少皇后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李隆基的皇后有哪些。在李隆基的女人中,获得了皇后封号的共有三人:王皇后、武惠妃和杨贵嫔。在这三个女人中,王皇后是李隆基的原配妻子。王皇后的先祖乃是梁朝的王神念,其父乃是王仁皎。在

  • 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竟是戏剧梨园的始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隆基

    唐玄宗不仅是唐朝史上出色的帝王,更是尤为精通音律的帝王。但是你知道唐玄宗为何是戏剧梨园的始祖吗?唐玄宗又与音乐有何渊源呢?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好好看一看吧!古来音乐素有雅俗之分,所谓雅乐一般是用在国家祭祀、宗庙、朝会等隆重的庆典活动中,发挥一定的政治功能。而俗乐则主要是供人欣赏、娱乐的。二者使

  • 安史之乱中的李隆基:竟仓惶出逃向百姓讨饭吃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隆基

    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进逼长安。年逾古稀的李隆基,未及通知朝中百官,于十三日凌晨带着杨贵妃姐妹、部分皇亲国戚、朝廷近臣及亲信宦官,在几千禁军护卫下,打开禁苑西门——延秋门,仓皇逃亡了。这个年迈的皇帝,危急之际,曾经的良知似乎苏醒了。逃亡途中,杨国忠要焚毁国库,李隆基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