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样都是造反 李渊造反第二年就称帝了朱元璋为何缓称王

同样都是造反 李渊造反第二年就称帝了朱元璋为何缓称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12 更新时间:2024/1/31 10:59:2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渊和朱元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逼关中。当时,隋炀帝杨广远在江都,所以关内的隋军力量十分薄弱。于是在同年十一月,李渊就攻入了长安。但是攻入长安之后,李渊并没有马上称帝,而是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

不过,李渊都攻进长安,拥立隋恭帝,自然不是李渊造反的目的。这只不过是做戏给世人看的罢了,在古人看来,就算是木已成舟,也得讲个面子、弄个排场、仪式,才算圆满。

好比宋武帝刘裕,在位极人臣之后,才找机会杀掉了晋安帝,再立个傀儡司马德文,等到一切准备就绪,让百官拥立,再推辞三次,方可即位称帝。李渊的情况也相当的类似,李渊先立个傀儡皇帝,明摆着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做有不少的好处,可以缓和对立矛盾,可以给李渊争取政治资本和时间。

然后呢, 李渊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用皇帝的命令给自己封官,什么官大封什么官。总之,除了没有皇帝的这个头衔,其他该有的不该有的都有。

一年后,江都事变爆发。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掉,李渊这才逼迫杨侑禅让,建唐称帝。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元朝末年的朱元璋。跟李渊比起来,朱元璋的称帝之路就困难得多。

公元1356年,朱元璋就占领了应天(南京),但就算是此时,离朱元璋正式登基称帝还有十二年的时间。公元1358年,朱元璋进攻婺源,久攻不下,当时朱升给朱元璋的建议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为什么李渊就可以迅速称帝,而朱元璋却要缓称王呢?

第一,两个人的出身起点不同。李渊本来就是世家贵族,李渊的祖父是西魏的八大柱国之一,李渊更是七岁的时候就袭了唐国公的爵位,而且不仅如此,李渊更是堂堂正正的皇亲国戚。隋炀帝杨广是李渊的亲表弟,而杨坚的独孤皇后更是李渊的亲姨妈。

这就代表了李渊可以调动的资源和势力是巨大的,可以说他本来就是站在高处成功的人。而朱元璋不一样,

朱元璋是平民百姓出身,受地主欺压、受官员剥削,父母兄弟相继惨死,朱元璋的少年经历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两个人的起点,可以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所以说,李渊自身本来就拥有那么大的实力,那么根深叶茂的家族,尚且还需要做足准备。而朱元璋作为一个出身不高,没有什么实力的人面对更加艰难、复杂的局面更是需要隐忍。

第二,朱元璋面临的困难比李渊多得多。李渊起兵之前,他就得到了突厥始毕可汗的支持,起兵之后,他的军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倒不是说这支军队是一个很强势的军队,而是在于李渊自身的号召力,是十分强大的。

但朱元璋不一样,即使他攻下了应天,他也只是一个小角色。当时任何一个人,张士诚、陈友谅,随便一个拎出来都比他强。更何况当时元朝还存在,所以面对如此复杂局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广积粮,缓称王。粮食是一切战争的基础,没有饭吃根本打不了仗,不知多少战争都是输在了粮草问题上。

而且当时的天下英雄都在观望,如果当时谁要是称王了,那么就绝对会变成出头鸟,各大势力会联合起来把这只“鸟”吞掉。

所以呀,朱元璋当时是别无选择的选择。

标签: 李渊朱元璋

更多文章

  • 李渊因为一夜风流而造反 李渊是如何七年就平定天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渊,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渊造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夜风流,对于一个人来说,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最多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然而那要看对象是谁了,中国历史上就曾发生过因为“一夜风流”而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而这一事件的男主角便是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因为她风流对象错了,既

  • 李渊为何要起兵反隋?居然是被自己的儿子坑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朝,李渊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的时候,各地的反隋起义接连不断,似乎全国只剩下太原这块净土:窦建德占据河北,杜伏威占领历阳,窦建德称王,梁师都拥有据郡,刘武周杀进汾阳,势头最猛的当属李密,拿下洛阳附近的兴洛仓。李渊正在太原蛰伏,此时他的儿子李世民却给李渊来了个“仙人跳”。李世民指使裴寂宴请李渊在晋阳宫中饮

  • 隋末各地起义接连不断,李渊为什么能够平定这个乱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渊,唐朝

    说到李渊,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的时候,各地的反隋起义接连不断,似乎全国只剩下太原这块净土:窦建德占据河北,杜伏威占领历阳,窦建德称王,梁师都拥有据郡,刘武周杀进汾阳,势头最猛的当属李密,拿下洛阳附近的兴洛仓。李渊正在太原蛰

  • 李世民后宫中姓杨的妃嫔都有哪几位?杨妃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妃嫔,杨妃,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中究竟有几位姓杨的妃子?《隋唐英雄》中的如意公主是否确有其人?巢王妃杨氏是不是曾经真的距离皇后之位仅一步之遥?根据史书的记载,唐太宗的后宫中有三位姓杨的嫔妃,分别是杨贵妃、杨妃和杨婕妤。不过总有人弄不清这三位杨氏嫔妃谁是谁,甚至有时还会误以为这三人是同一个人。那么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

  • 李世民的杨妃是怎么死的?杨妃什么时候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杨妃,唐朝

    杨妃,隋末唐初人,祖籍弘农华阴,名讳不详,生卒年不详。隋炀帝杨广之女,唐太宗李世民内官“四妃”之一,徽号未载,安葬地亦不明。唐太宗三子吴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生母。史书对其本人的正面记载甚少,仅有寥寥数字,但其记载于其子吴王李恪的立传之上;且从上下文可断,李恪因为乃母出身贵胄,而被唐廷上下瞩目。李世民

  • 被李世民和历史扭曲的太子李建成:还原其真面目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建成,

    李建成,身系嫡长子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他继承皇位,无可争议。史学者何木风说:“他是大唐第一位太子,也是被历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作为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在唐帝国未成时所立功勋是卓著的。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建成,就很难成为唐高祖。也就是说,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后来的唐帝国。大唐创业之初,他立下

  • 李世民怎么死的?唐太宗李世民死的时候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武则天

    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盛唐开国之君唐太宗李世民仅仅活了50岁,享国23年,介绍李世民的文章比较通用的说法是因患痢疾而死,不过也有史家经考证,认为李世民的真正死因乃是服食丹药所致,太宗“服胡僧药,遂致暴疾不救”,此说也有一些间接的史料为证,何况唐承魏晋之风,服食丹药很流行,诸多唐帝均有此好。李世民服丹当

  • 揭秘李世民欲杀武媚娘遭高人阻止 背后有何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武则天,李淳风

    话说武则天出生不久,当地人都传,唐三代后,“武代李兴”,此话很快就传到了李世民那里,开始李世民是深信不疑,但当时的唐朝处于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局面,便也慢慢的淡忘了“武代李兴”的谣言。贞观二十二年,太白星显现异时天象,李世民想起民间传言不免有些心惊,于是他便秘密地把太史令李淳风召到宫里,商量对策。李

  • 唐太宗姓名之谜:太宗李世民是否叫过大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太宗,李世民,大野世民,

    这个问题,要从衣冠南渡开始说起。一般人对待西晋永嘉之乱,汉人衣冠南渡的事情上都有个误区,就是北方人只往南方迁徙,一说永嘉之乱,第一反应就是北人往南边跑,这个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事实上,晋人的迁徙,是分东北、西北和南方三个方向的。西晋自八王之乱开始,战乱迭起,天灾不断,老百姓怎么生活呢?大致分为两种人,

  • 解密:建议李世民戒奢以俭的魏征竟然家财亿万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征,土豪,李世民,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唐代谏臣魏征对唐太宗的提醒,他的妻子裴氏曾用“征平生俭素”评价自己的老。他这样做,是真没钱还是假装穷?唐代官员工资不高,可是魏征生财有道。从《资治通鉴》、新旧《唐书》、《贞观政要》、《魏郑公谏录》等可靠的历史资料中发现,魏征因为进谏有功,前前后后得到的赏赐有十余次,少则百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