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被后世史家称“昏懦”?

揭秘: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被后世史家称“昏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47 更新时间:2024/3/21 9:42:07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治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高宗为何被后世史家称“昏懦”: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

有人认为李治并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评价,只是因为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防范武则天式的改朝换代再次出现,因而不遗余力地丑化武则天,连带着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在这个丑化的过程中,以宋代史学家如司马光等人发挥的作用为大,这又与宋代曾有多位太后深入参政的政治现实相关。

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

那么,究竟是他本身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懦弱了?答案应该是后者,有几点可以证明。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已经跟武则天发生了不正当关系。那时候武则天是庶母,是母子关系。如果二人暧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至少要被废掉太子之位。他敢做这件事,可见他不胆小。

其二,唐高宗继位之初,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大权,唐高宗不服,要夺权。当时唐高宗的势力还无法与长孙无忌相抗衡,但是他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夺了权,最后把长孙无忌贬至外地,致其自杀而亡。

其三,从高宗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他的功绩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包括他的父亲。

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暂停了对辽东(高句丽)的战争及土木工程的营造。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众地方官询问百姓疾苦,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

也很善于听从劝谏。有一次,他出外打猎遇雨,就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言外之意,是不应出来打猎游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评。显庆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征询如何能够减轻百姓负担。大臣来济指出: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高宗虚心采纳。这种虚心求谏的政治作风与太宗如出一脉。

高宗对于法律建设也十分重视。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并称),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长孙无忌等大臣修订而成的。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高宗时期的军事成就也不容忽视,唐朝在这一时期灭亡了东西两个大敌:西突厥与高句丽,也顺带压制了一下日本的气焰,换来了中日千年和平。单从征伐高句丽的战果来说,太宗李世民曾亲征却徒劳无功,而后来高宗先后派大将苏定方、李绩(即李世绩)、刘仁轨以及薛仁贵经略辽东,最后兵围平壤,灭了高句丽,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显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从高宗对于长生之术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来说,比起乃父太宗也胜出一筹。太宗最终由服食丹药而死,而高宗身体状况虽一直不佳,却能够客观坦然地面对。他对于胡僧的长生药从不迷信,认为“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他对于御医的治疗都能够积极配合,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也不介意。另外,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行世。”单就这种对生死的科学态度来看,说他“昏懦”就很不客观公平。

高宗在处置危及皇权和皇位的事件时,也不见昏懦。最有代表性的是发生在永徽三年(652年)的宗室谋反案。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与驸马房遗爱(房玄龄之子)、巴陵公主的驸马柴令武、高祖李渊的女儿丹阳公主的驸马薛万彻、高祖六子荆王元景等人勾结在一起,阴谋发动政变,欲推举自称有做皇帝征兆的荆王元景为帝。事情败露以后,高宗立即命长孙无忌负责调查,房遗爱称太宗三子,即李治同父异母的哥哥吴王恪是主谋。高宗果断下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斩首,赐荆王元景、吴王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自尽,吴王恪之弟被废为庶人,房遗爱之弟遭贬,薛万彻之弟被流放。另有一大批有牵连的人,如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江夏王李道宗等人被流贬。其中,虽然有长孙无忌趁机专权,打击异己的情况,毕竟是假手皇帝。观一叶而知秋,看高宗处理这件事情的手段,恐怕不太可能容忍武则天“专作威福”吧?而这样的铁腕作风,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昏懦”挂钩。

综观高宗执政时期,国力在增强,到永徽三年(652年),全国人口就从贞观时期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此外,民族关系在改善,疆域在拓展,这个被认为是唐朝最弱的皇帝,拥有唐朝最大的版图。这样的人能说弱吗?

退一步说,对于一个守成之君,能够继续执行被证明是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沿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开拓前进,怎么能够给他一个“昏懦”的评价呢?

被称“昏懦”是因为女皇武则天

李治被冠以昏懦的主要原因就是委政于武则天。显然,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此事绝难以被以男性为主的文臣武将们接受。历史学家们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十足的野心家,整个唐高宗时代基本被武则天的阴谋所笼罩。为了说明武则天的强势,就必须把李治描写成一个很懦弱的皇帝。

那么,高宗为什么把政事委托给武则天?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他的身体状况不佳,晚年“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患有类似今天的高血压、青光眼之类的疾病,不能不倚靠他人处理国政;二是因为武则天自身素质高,而且与高宗在许多政事处理上观点相同,从而取得了高宗的信任。再说,唐朝世风开放,女性参政的阻碍相对较弱,所以高宗委政于她并不稀奇。也就是说,武则天参与朝政应该是出于高宗的意愿,并非如历史上评价的

“专作威福”。

另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自从麟德元年(664年),高宗处置了宰相上官仪以后,每逢上朝,武则天都垂帘于后。无论政事大小,高宗都会与她商议,中外谓之“二圣”。从高宗上元元年(674年)起,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而此时距高宗撒手人寰还有约十年,可见,这种帝后同尊的政治格局是在高宗思维清晰之时确立的。

高宗虽然委托政事于武则天,但不是完全放任。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一直亲自处理国政,即使到了弘道元年(683年)三月,即临死前的几个月,仍然关注朝廷宰相的任职状况,并罢免了欺凌舅家的宰相李义琰。与此同时,他还常常命令皇太子监国,代他处理国政,而不是完全依赖武则天一个人。所以,在高宗活着的时候,不存在武后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的情况。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断定,说唐高宗是个窝囊废是政治的需要,是后世史官的曲意刻画。

标签: 李治唐朝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生前有那么多的妃子 死后李治是怎么对待这些小妈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治,李世民

    你真的了解李治和他的小妈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高祖次子也。通过玄武门之变后夺得了政权,杀了太子,逼得自己的父亲做了太上皇。唐太宗在位几十年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他驾崩了之后有名份的妃子留下了十五个,还有其她无名无地位的后宫佳人不计其数。唐高宗犯难了这

  • 李治对武则天到底有多宠爱 自己甚至连权力都给了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治,武则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治和武则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中国古代,生于帝王之家,本就没有什么选择爱情的机会,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权利而斗争,婚姻不过是为了政治斗争而选择的强强联合。对生于皇室而言,皇室的爱情也是具有很高的功利性,有时是为了牵制权利,有时是为了稳定朝纲,有时还是为了稳固边

  • 武则天先嫁李世民后又嫁李治 两人究竟谁对武则天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男人

    对武则天男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野史之所以总是拿武则天大做文章主要是因为古代封建社会看不惯她这种先后嫁给两人的行径,她明明先嫁给了李世民,又嫁给了李世民的儿子,在古人看来,这是有违人伦道德的,所以野史中很多人杜撰各种与武则天有关的黑料,而目的就是抹黑武则天

  • 武则天为什么还对自己的亲姐姐下手 原来亲姐姐和李治竟然有私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则天害死亲姐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我国古代,男子的地位要远高于女子的。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唐朝时期出现过我国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位女皇帝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她非常有野心也有能力,很多人觉得她非常冷酷无情而且手段残忍。其实武则天最开始

  • 李治是怎么死的?与武则天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治,武则天

    李治是怎么死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唐高宗李治,他在历史上的事迹,很多其实都被武则天掩盖住了,毕竟武则天可是唯一正统的女皇,两千年多就只有这样一个人,自然也就足够吸引人去关注了,以至于对李治有些忽略。武则天为人工于心计,手段也是狠毒,后来李治虽然患病,但是武则天的一些表现

  • 长孙无忌辅佐李治坐稳皇位,李治为什么要逼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孙无忌,唐朝

    你们知道长孙无忌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想到了曾经跟自己南征北战的功臣们,命令大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绘制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它们皆真人大小,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功勋大小来排名,排名第一的是长孙无忌。然而,谁也没想到,

  • 唐高宗李治真的是一个懦弱的皇帝吗 你所看到只是表面现象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治,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高宗李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其实,在大家的眼里,可能多数人觉得唐高宗李治一个懦弱的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是他的父亲和媳妇都太强了,所以,才显得李治非常的没用。说到他父亲,大家都知道,那可是有名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而他的媳妇呢?那可是历史上唯一

  • 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王皇后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皇后,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宫斗,尤其是后宫斗争,是封建社会皇宫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后宫有千百个女子,明争暗斗更加激烈。女人的嫉妒心极强,都想独享君王恩宠,为达到目的,用尽手段,往往制造出骇人的血腥惨案。唐朝后宫之中,皇后作为皇帝

  • 李治身为皇帝为什么不敢废掉武则天 李治到底有什么顾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治,武则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治夫妇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武则天在成为皇后之前,一心钻营权术,游走在权力场当中,为了那至高无上的凤冠,她可以阿谀奉承,可以委曲求全,直到斗倒了王皇后、萧淑妃,武则天逐步成为后宫的主宰。等到武则天坐稳了皇后的宝座,她权柄越伸越长,甚至可以干预高宗李

  • 历史上的张士贵是个什么样的人?蒙李世民,骗尉迟恭,烧薛礼,还要杀李治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士贵,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士贵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今天我们说的是评书演义《薛仁贵征东》中的一位奸将,既然是评书演义,就不是真实历史,在历史上,这位没这么奸,也没这么坏,死得也没这么惨。因为评书演义要放大薛仁贵,得有一个人来反衬,结果就让他当了一回反面人物。这位蒙李世民,骗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