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陈叔达是什么身份?他的为官之路是什么样的

唐朝宰相陈叔达是什么身份?他的为官之路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645 更新时间:2023/12/8 19:01:35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唐朝宰相陈叔达是什么身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贞观六年十一月,李世民突然下旨,升遂州都督陈叔达为礼部尚书,陈叔达是陈朝宣帝的第十七子,后来投奔唐朝,被李渊任命为宰相(侍中)。李世民登基6年后,突然任命陈叔达为礼部尚书,礼部乃六部之首,陈叔达获此重用,惊讶之余,连忙入朝谢恩。

事情要从10天前说起,唐朝贞观六年十一月初二,北方游牧民族铁勒族的可汗契苾何力率领整个部落6000多户民众投奔唐朝,从此之后,契苾何力成为唐朝最著名的外族名将。对于契苾何力的投奔,李世民自然十分欣喜,打算封他为左领军将军,并且让将铁勒部落安置在甘州、凉州一带,成为大唐的国民。不仅如此,李世民还邀请契苾何力来长安,打算盛情款待一番。

按照常理,契苾何力是外族投奔而来,对唐朝统治西域有重大意义,接待仪式不可马虎。于是,李世民提前让礼部、吏部、兵部三个部门共同准备接待契苾何力,以礼部为首。但礼部尚书唐俭刚刚被调任民部尚书,李世民需要物色一个优秀的礼部尚书,于是他想到了陈叔达。为什么选陈叔达呢,因为李世民一会想找机会报答陈叔达,一直没找到机会。

陈叔达是一位命途坎坷之人,他出生陈朝皇族,陈朝后主陈叔宝是陈叔达的兄长。隋朝灭陈之时,陈叔达年仅11岁,随兄长归降隋朝,长大后在隋朝为官,但不受重用。隋朝末年,李渊起兵反隋,陈叔达献城投降李渊,武德四年,李渊拜陈叔达为侍中(相当于宰相)。《旧唐书》评价陈叔达:

叔达明辩,善容止,每有敷奏,莫不属目。

即:陈叔达思维明辨有条理,每次他奏事,其他官员都十分瞩目。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夸奖他的前辈陈叔达:

“掌书王命,故一朝言语,焕成文章。”——《全唐文》

可见,陈叔达的才华的确出众。

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镇守长安,次子李世民则领兵四处征战,几年下来,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宋金刚,功劳甚高,李渊赏无可赏,只得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与此同时,李建成身居太子之位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便联合齐王李元吉向李渊进谗,李渊相信了他们的话,打算废黜秦王李世民。

正在此时,陈叔达劝说:

“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

陈叔达的意思是说:秦王李世民为唐朝立下大功,不能轻易废黜。况且他性格刚硬,若轻易贬斥,恐怕他受不了这个打击,会染下重病。

李渊觉得陈叔达之言有理,便没有怪罪李世民。事情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对陈叔达感激万分。

当年六月,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被杀。事后,李世民的心腹将领尉迟恭手持兵器进入内宫,向李渊禀报“太子、齐王作乱,已被秦王诛杀”,李渊惊魂未定,这时陈叔达给了李渊一个台阶,陈叔达说:

“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陈叔达的意思有三点:

第一,李建成和李元吉本来就无功于天下,而且嫉妒李世民的功劳,多次谋害李世民,他们的死,是罪有应得。

第二,李世民诛杀逆贼,是大功一件。

第三,今日的李世民已经羽翼丰满,深得民心,你(李渊)不如把军国大事托付给他,以后就不会再次发生骨肉相残之事了。

可以说,在得知李世民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李渊肯定是震惊的,但陈叔达的这番话,给了李渊台阶下,李渊因此才立李世民为太子,将皇位提前禅让给李世民。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李世民得以登基,那些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秦王府旧臣自然居首功,但在他们之外,陈叔达先避免了李渊废黜李世民,又建议李渊把皇位传给李世民,陈叔达也同样功不可没。

李世民登基后,本想立即重用陈叔达,没想到陈叔达的命运却一波三折。

贞观元年,李世民加封陈叔达为光禄大夫,但很不巧,陈叔达性格耿直,在朝堂上和萧瑀公开辩论。萧瑀也是皇族出身(南梁明帝第七子),两人互不相让,头脑一热,二人竟然在朝堂上拳脚相向,打成一片,影响非常恶劣,李世民一怒之下将二人同时贬黜。

之后,李世民又要重用陈叔达,陈叔达的母亲病逝,陈叔达需要丁忧三年。

贞观三年,陈叔达丁忧期满,李世民授他为遂州都督,陈叔达又因为生病耽搁,未能前去赴任。

直到贞观六年,因为契苾何力投降唐朝,李世民终于找到机会升任陈叔达为礼部尚书。陈叔达入宫谢恩后,李世民告诉陈叔达:

“武德时,危难潜构,知公有谠言,今之此拜,有以相答。”

李世民的意思是说,6年前,我逢危难,你为我说好话,我一直想找机会报答你,如今升你为礼部尚书。

结果,陈叔达的回答很高明,陈叔达说:

“此不独为陛下,社稷计耳。”

我当时不是为了陛下你,只是为了江山社稷而已。

俗话说,马屁拍得好,生活无烦恼。陈叔达的话让李世民非常受用,后来陈叔达因涉及家族纠纷,被御史弹劾,李世民也没有怪罪陈叔达,陈叔达得以安度晚年。

标签: 陈叔达唐朝

更多文章

  • 陈叔达生平简介 陈叔达人物评价及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叔达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陈叔达是陈宣帝第十七子,容止出众,颇有才学,十余岁时便能即兴赋诗,援笔立成。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后主继位。陈叔达被封为义阳王,后历任侍中、丹阳尹、都官尚书。历仕隋唐开皇九年(589年),隋军灭陈。陈叔达随陈后主出降,被迁入长安,但却未得任用。大业年间,陈叔达被拜为内史舍人,后外

  • 张文瓘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出身于名门清河张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文瓘,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文瓘(60

  • 张文瓘生平简介 张文瓘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文瓘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隋朝大业末年时,迁居魏州昌乐县(今河南南乐县) 。张文瓘自幼丧父,他孝顺母亲,尊敬兄长,以孝友闻名。唐朝贞观年间,张文瓘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补任并州参军,深受长史李勣的器重。他在高宗年间,升任水部员外郎,但因与兄长张文琮(时任户部侍郎)同在尚书省为官,不合制度,被外放为云阳县令。担

  • 屈突通简介 隋唐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屈突通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屈突通,隋唐,唐朝名将

    蒋国忠公屈突通(557-628),长安人,隋唐时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大业年间曾平定杨玄感叛乱,数次镇压农民起义。隋炀帝南巡江都,委其镇守长安。高祖起兵入关,屈突通坚守潼关,兵败被俘,后降唐,任兵部尚书,封蒋国公。后随李世民平定王世

  • 隋唐英雄常将军是谁?常何简介 常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唐英雄,常何

    在电视剧《隋唐英雄》中,有一个常将军,常将军有一个美女女儿常依云。这个常将军就是常何。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常将军这个人吗?常将军常何有何资料,他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常将军常何真的有女儿吗?电视剧《隋唐英雄》中,常将军常何是李世民的支持者。李世民来宫门迎接齐王,常将军常何急忙来迎接李世民。这时常将军的女

  • 李世民如何霸占了李元吉的妻子?李世民杀弟夺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唐朝,李元吉,杨妃

    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诛杀。事后李世民又将建成、元吉的十个儿子无论长幼全部处死,另外他竟然把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女眷则投入自己的宫中,其中有一位女性不仅深得李世民的宠爱,还差一点被立为皇后,这是一段被刻意尘封的历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女

  • 揭秘:隋唐英雄李元吉是谁?李元吉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元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

    隋唐英雄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个儿子,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喜好美女、心肠歹毒。最奇特的是,李元吉的儿子被李世民杀了,老婆齐王妃杨珪媚被李世民霸占了,李世民跟杨珪媚生下的儿子李明,被过继到了李元吉的名下。如此,咱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这个历史吧!隋唐英雄李元吉资料简介:姓名:李元吉别名:李劼、李三胡朝

  • 李元吉的妻子是谁?齐王妃杨氏转嫁李世民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元吉,李世民,唐朝

    李元吉(603年—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第四子,名劼,小字三胡,窦皇后所生。李元吉的妃子中最著名的恐怕要属齐王妃杨氏了,齐王妃杨氏,全名杨珪媚。史料中对于杨珪媚的记载并不多所以现在关于杨氏的很多说法都无法考证,只是网友们根据一些情况的推测。史料《旧唐书》后妃传中没有记载杨氏的生平,仅有“杨氏

  • 李焘简介 唐朝宗室曹王李明之后李焘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焘,唐朝,僧生平

    李焘简介:李焘(公元1115年-1184年),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人,唐朝宗室曹王李明之后。生于宋徽宗政和五年,卒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年七十岁。李焘(1544年-1625年)字右临,号斗野,河源县城镇上城古狮李屋人。李焘出生贫寒,其祖父景显公世居曾田,幼年时痛丧父

  • 唐朝四大贤相之姚崇:文武双全开创又一个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姚崇,文武双全,开元,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