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平顶山历史名将之四:唐朝中兴名将马燧

平顶山历史名将之四:唐朝中兴名将马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759 更新时间:2023/12/28 18:44:10

马燧生逢乱世,历经安史之乱和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在平定军阀叛乱战中立下了不世功勋,成为唐德宗时和李晟、浑瑊齐名的三大名将。

马燧是河南省郏县人,祖父、父亲都是唐朝官员。他仪表不凡,身高1.9米,沉着勇敢多智谋,博览各种书籍,尤其擅长兵法。年轻时和哥哥一起读书时,有一天扔下书本叹息说:"国家将有难了,英雄应立功于世,平定天下,怎能辛辛苦苦当儒生呢!"。就开始改学兵法谋略。

安史之乱爆发后,马燧追随泽潞节度使李抱玉从县尉做起,因功一再升迁。776年五月,汴州大将李灵耀反叛,占据州城,切断漕运,马燧和李忠臣一起打败李灵耀,收复汴州。779年,在马燧53岁时,升任河东节度使,成为一方诸侯。

781年,割据河北的魏博节度使田悦造反,率兵三万包围了邢州,自己到临洺,筑两重城墙,隔绝内外,阻挡救兵。邢州守将李洪、临洺守将张伾固守城池。唐代宗下诏命马燧率步、骑兵两万和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行营兵马使李晟会合援救临洺。

同年十一月,马燧的军队到达邯郸,田悦派使者来到马燧的军营,希望议和,马燧就杀了试着示众,并派兵击溃了田悦的一支部队,射死了将领成炫之。随后,马燧又杀死了田悦的大将杨朝光和卢子昌,斩首五千余级,活捉八百多人。田悦亲率全军来会战。马燧率接战,田悦军大败,斩首一万余级,活捉九百人,田悦连夜逃走,邢州之围解除。

782年正月,田悦向淄青、恒冀节度使求救,淄青节度使李纳派大将卫俊率军一万名救援田悦,恒冀节度使李惟岳也派兵三千名来救援。田悦召集被打散的士兵两万多人,在洹水筑堡垒,淄青军队驻扎在他的东边,恒冀军队驻扎在他的西边,互相呼应。马燧率各军进军驻扎在邺县,和增援的河阳节度使李秡兵汇合。

唐军驻扎在漳河边。田悦派将领王光进率兵守长桥,筑城墙固守,唐军不能过河。马燧就在下游将几百辆军车,用铁锁相连,横断河水,填上装土的口袋挡住水,水略微变浅了,各军都过了河。这时唐军粮少,田悦坚守不出战,想等唐军粮尽。马燧命各军带十天粮食,进驻仓口,和田悦隔洹水对峙。

李抱真和李秡问道:"粮食少却深入敌区,是为什么?"马燧说:"粮食少利于速战,兵法说要善于调动敌人,不受敌人摆布。现田悦和淄青、恒州三支军队互相呼应,用意是不出战,待我军粮尽,如分兵攻他们左、右军,军队少不一定能攻破,田悦还会来救援,这样前后都受敌。兵法说进攻敌人必救处,敌人一定会出战。我要让各军打败会合的敌军。"

马燧于是造三座桥过洹水,每天挑战,田悦不敢出战。恒州军因兵少,怕被马燧歼灭,移军与田悦会合。田悦认为马燧明天还会挑战,就埋伏一万军队,想伏击马燧。马燧就命各军都半夜吃饭,鸡叫前击鼓吹号,悄悄出兵沿洹水直奔魏州,发令说:"听到敌军追来,就停下来列阵。"又命一百名骑兵击鼓吹号,都留在后边,又准备柴草火种,等军队都走了,停止击鼓吹号躲在一边,看到田悦军都过了河,就把桥烧掉。唐军走了十几里路,田悦就带领淄青、恒州步、骑兵四万多人过桥跟随追来,顺风放火,击鼓呐喊前进。马燧就坐下,命令军队不动,派人除掉百步见方地上的草和荆棘列阵。

马燧走出阵前,召募有勇力的五千多人,分别排在前边,等待敌军来。等田悦兵到,火熄了人也直喘气,体力下降,马燧就出兵进攻他们,田悦军大败。当时神策、昭义、河阳军都略退却,河东军战胜后,各军回军战斗,合击又大败敌军,追到洹水边,田悦军逃到桥头,桥已烧掉。田悦军乱了,有的跳到水里,被杀头两万多颗,杀死了他的大将孙晋卿、安墨啜,活捉了三千多人,淹死的不计其数。淄青兵几乎死光了,死人相叠三十多里地。

田悦部下纷纷投降马燧。但是田悦又得到了军阀朱滔、王武俊军的救援,后又勾结李纳、李希烈,想颠覆唐朝,黄河南北混乱,盗贼横行,马燧等虽然效忠唐朝,最终没能平定叛乱。

后来马燧又平定河中军阀李怀光的叛乱。浑瑊从此佩服马燧,私下对部将说:"我曾认为马燧用兵和我差不多,但奇怪他能多次地打败田悦;现看他用兵判断,我比他差得远!"

贞元五年(789年)九月,马燧和太尉李晟在延英殿被接见,唐代宗嘉奖他们的大功,都在凌烟阁上画了像,列在开国元勋之后。

贞元十一年(795年)八月,马燧去世,享年七十岁。其墓今在郏县城南关,据说上世纪已被盗。

标签: 马燧,唐朝

更多文章

  • 浑瑊—对唐朝有再造之功的胡族英雄,却因一失误差点坑死唐皇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浑瑊,平凉劫盟

    唐朝的发展轨迹是一条抛物线,特别是在天宝年之后,唐朝迅速走向衰落,皇权威严不再。安史之乱以及随之而来的各路藩镇造反搅得天翻地覆,其中涌现出了大批枭雄良将。他们驰骋沙场,演绎出一幕幕流芳百世的佳话。在安史之乱前后,其中一位异族将领表现突出,为唐朝的续命做出极大贡献,堪称再造唐朝的英雄,他就是铁勒人浑瑊

  • 浑瑊简介 唐朝时期名将左金吾卫大将军浑瑊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浑瑊,唐朝,唐朝名将

    浑瑊(736~800),中国唐朝名将。本名进,铁勒族浑部,,匈奴族,皋兰州(今宁夏青铜峡南)人。浑释之(朔方军军官,716-764)之子。先世为匈奴铁勒族浑部,世代为将领。十余岁入朔方军,在唐代宗时期,浑瑊跟从郭子仪击退吐蕃贵族的侵扰,升至左金吾卫大将军。曾任中郎将、左厢兵马使、大都护、节度使、左金

  • 最伟大的宦官张承业:唐朝版荀彧只为兴复唐室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张承业,后唐,

    张承业(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继元,同州(今陕西大荔)人,唐末五代宦官。张承业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乾宁三年(896年),出任河东监军,加左监门卫将军。他执法严明,得到晋王李克用器重,并接受遗命辅佐李存勖。唐朝灭亡后,张承业拒绝李存勖的加官进爵,仍旧担任唐朝官职。在

  • 张承业简介 五代时期宦官河东监军张承业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承业,五代,宦官

    张承业(846-922年),唐末五代间宦官。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位蒲城县东南)人。字继元,原姓康。唐僖宗时为宦官。昭宗时使晋,为河东监军,执法严明,晋王李克用甚重之。唐亡后仕晋,仍为监军。克用病革,承业受启命,辅幼主存勖兄事之,晋与梁战斗十余年,军国大事均委之。凡所以蓄积金粟,收市兵马,讲课农桑而

  • 张仁愿简介 唐朝名将武则天殿中侍御史张仁愿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仁愿,唐朝,唐朝名将

    张仁愿(-714年),本名仁亶,华州下邽(今渭南市临渭区下吉镇)人,唐朝名将。武则天时期任殿中侍御史、检校幽州都督。706年,任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707年,任朔方军总管,大败东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并沿黄河北岸筑三受降城,向北拓地三百余里。708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

  • 被吐蕃俘虏却当上宾!因王孝杰长得像吐蕃他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孝杰,吐蕃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充满了计谋诡辩,勾心斗角,读起来让人沉重不已。可是,在历史的字里行间,总有一二历史片段,能够娱乐大众,让大家会心一笑,轻松一下。下面的这位唐代名将王孝杰先生的事情就足以娱乐大家一把。女人靠相貌获得财富、权势并不出奇;男人靠相貌获得财富和权势也属平常。可是,一位战败被俘的唐代将领,仅

  • 唐初宿将王孝杰:和《神探狄仁杰》中不一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神探狄仁杰,王孝杰,东硖石谷,

    《神探狄仁杰》系列中有一个角色一直伴随着大家,那就是大将军王孝杰,兵困东硖石谷,最终带着一千人逃回,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王孝杰的确是沙场宿将,却在这一场战斗中以身殉国,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真正的王孝杰。王孝杰(?-公元697年),京兆新丰(今陕西潼关东北)人,唐朝名将。少年时便从军入伍,四处征战。屡

  • 王孝杰简介 唐朝名将大将军耿国公王孝杰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孝杰,唐朝,唐朝名将

    王孝杰(?-公元697年),京兆新丰(今陕西潼关东北)人,唐朝名将。少年时便从军入伍,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公元692年,任武威道总管,与阿史那忠节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设安西都护于龟兹。于公元697年,任清边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契丹可汗孙万荣,在东

  • 静乐公主简介 唐武宗女儿静乐公主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静乐公主,唐朝公主

    静乐公主(?—?),唐武宗李炎之女,母不详。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四月获封,逝世于唐懿宗咸通年间。相关史料《新唐书 列传第八》武宗七女。昌乐公主。寿春公主。长宁公主,薨大中时。延庆公主。静乐公主,薨咸通时。乐温公主。永清公主,薨咸通时。

  • 明神宗三女静乐公主朱轩妫简介 静乐公主生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神宗,静乐公主,朱轩妫,明朝公主

    静乐公主(1584年7月8日-1585年11月12日),名朱轩妫,明神宗朱翊钧第三女,母荣妃王氏。荣妃王氏(?-1591年),父王文锦,锦衣卫指挥佥事。万历十年(1582年)选美入宫的“九嫔”之一,初封安嫔,万历十二年六月一日,生皇三女静乐公主朱轩妫,七月,晋封为荣妃;八月七日,行册封礼。次年,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