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时期重臣岑文本:谦谨孝悌的李恪党核心

唐太宗时期重臣岑文本:谦谨孝悌的李恪党核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77 更新时间:2023/12/28 13:10:35

岑文本(公元595年-公元645年),字景仁,唐朝宰相,南阳棘阳人。祖父名善方,仕萧察,吏部尚书。父名之象,隋末为邯郸令。曾被人诬陷。岑聪慧敏捷,博通经史。他善于文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60卷,已散佚。《全唐文》录存其文20篇,《全唐诗》录存其诗4首。

早年经历

岑文本十四岁时到司隶为父诉冤,辞情激昂恳切,召对明辩。其父冤狱得以昭雪。文本“由是知名”。

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箫铣在荆州称帝,聘任岑文本为中书侍郎,负责起草文告。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军围荆州,文本劝箫铣投降。河间王李孝恭平定荆州,军中将士都想大肆抢掠,文本劝李孝恭说:“自从隋朝无道,群四海延颈盼望好的君主,现在箫氏君臣、江陵父老,决计投降者,实希望去危就安。王爷一定要纵兵抢掠,诚非鄙州从苦难中获得重生之意,也怕长江、岭南的人,向化之心受到沮丧。”李孝恭认为说得很对,立即下令禁止抢掠。于是江陵城中井然有序,秋毫无犯。南方各州县闻讯,皆望风归顺。文本先后被任用为荆州别驾、行台考功郎中。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岑文本被任命为秘书郎。先后上《藉田颂》、《三元颂》,文辞甚美,才名大震。后由李靖推荐,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初,武德中,诏诰及军国大事的文稿皆出于颜师古之手,而岑文本才思敏捷超过他。中书侍郎颜师古被免职后,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机密文件。公元637年(贞观十年),他参与撰写的《周史》完成,被封为江陵县子。该书的史论多出自岑文本之手。

上书言事

公元638年(贞观十一年),岑文本上书说:

臣闻创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世,有始有终,所以隆其基。今天虽亿兆人民平安无事,四方安宁,既承篷乱之后,又接凋敝之余,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垦避犹少。覆盖之恩显奇,而疮痍尚未恢复;德教之风普及,而资产屡空。就以古人种树打比喻,年代久远,则枝叶繁茂;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给它培植厚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动它,必定枯槁。今天的百姓,颇类于此。常加葆养,则日渐繁衍生息;突然征发徭役,则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故帝舜说:“可爱非君,可畏非人。”孔安国解释说:“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人叛之,故可畏。”孔夫子说:“君犹舟,人犹水,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就是古代贤明君王,虽休勿休,日慎一日的道理所在。

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为念。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颐神养性,省打猎游玩之娱;去奢侈节俭,减工役之费。秀静园内,而不求辟土;把弓箭收藏起来,但不要忘记武备。

当时,魏王泰宠冠诸王,大修第宅,岑文本以为奢侈之风不可长,便上疏极力说明节俭的重要意义,对魏王泰的奢侈挥霍要有所抑制。太宗称赞他的意见,遂赐帛三百段。贞观十七年,加银青光禄大夫。

谦谨孝悌

岑文本虽然官高禄厚,但他却认为自己仍是一介书生,侍奉老母以孝闻名,抚育弟侄恩义甚诚。唐太宗称赞他“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当时,晋王李治新立为皇太子,许多名士兼任东宫官职,唐太宗也想让岑文本兼任东宫一个官职,但他一再拜谢说:“臣以平庸之才,早已超过了本分,守此一职,犹惧不能胜任,岂能再忝东宫的官职,以速遭时谤。臣请一心侍奉陛下,不愿再希望东宫的恩惠。”太宗只好作罢,但要他每隔五日去东宫一次,皇太子以宾友之礼待他。贞观十八年,被任命为中书令。一般人升官则喜,他却面带忧色。他的母亲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 “非勋非旧,过度承受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朋好友听说他升了官,都前来庆贺,他却说:“今受吊,不受贺”。有人劝他多置些田产,他叹道:“南方一平民,徒步人关,往日的希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罢了。而无汗马之劳,只因文墨致位中书令,这也到了极点了。承受俸禄之重,使我恐惧已经很多了,怎么还能再谈置买田产呢?”

岑文本在中央重要岗位上任职,担负重任,赏赐丰饶,凡有财物出入,都让他的弟弟岑文昭管理,他一无所问。文昭当时任校书郎,多交结轻薄之徒,唐太宗听说了很不高兴,曾从容地对文本说:“卿弟过多交结,恐累卿,朕将出之为外官,如何?”岑文本回答说:“臣弟幼年丧父,老母特别专念,不想让他连宿两夜离开其左右。若今外出,母必忧愁憔悴,倘若没有这个弟弟,也就没有老母了。”他一边说一边流泪抽泣。太宗同情他的爱母之心,没有把他的弟弟调出京都。只召见岑文昭严加诫约,终无过失。

病卒辽东

唐太宗将伐辽东,所有的谋划,都委托岑文本办理。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岑文本从太宗征辽东,因其“受委既深,神情顿竭,言辞举措,颇异于平常”。唐太宗见了十分担心,对左右说:“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能与我一同返回。”及至幽州(今北京市),得了暴病,太宗亲自前往探视,流着眼泪安抚他。不久病卒,享年五十一岁,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宪,陪葬昭陵。

标签: 岑文本唐朝李恪

更多文章

  • 岑文本简介 唐朝时期宰相吏部尚书岑文本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岑文本,唐朝,唐朝宰相

    岑文本(公元595年-公元645年),字景仁,唐朝宰相,南阳棘阳人。祖父名善方,仕萧察,吏部尚书。父名之象,隋末为邯郸令。曾被人诬陷。岑聪慧敏捷,博通经史。他善于文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60卷,已散佚。《全唐文》录存其文20篇,《全唐诗》录存其诗4首。岑文本十四岁时到司隶为父诉冤,辞情激昂

  • 天师钟馗之钟馗嫁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钟馗,嫁妹

    终南进士钟馗进京赴试,误入鬼窟而毁容。金殿上皇帝见其丑陋,因而落第。钟馗羞归故里,触阶而死(死后被玉帝封为斩祟之神),遗体被同窗学友杜平葬埋。钟馗为报埋骨之恩,将小妹嫁与杜平,并亲率众小鬼送往杜家。《嫁妹》是北昆老艺人有“活钟馗”之称的侯玉山(1893—1996)代表作,也是京剧武净乃至武生常演的戏

  • 驱鬼神灵钟馗:传说因考试不第死而成神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钟馗,成神

    钟馗是民众信仰中一位驱鬼辟邪的神灵,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钟馗为什么能够成神。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补笔谈》中提到皇宫收藏的一幅吴道子所画钟馗像。此像有唐人题记云:唐玄宗患疟疾,久治不愈。梦见一个蓝衣大鬼捉拿一个盗窃皇宫的穿绛色短裤的小鬼,并吞吃了事。玄宗问大鬼是何人,大鬼回答:“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

  • 万寿公主简介 唐宣宗女儿万寿公主驸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万寿公主,唐朝公主,

    万寿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宣宗李忱的长女。她的生母元昭皇后晁氏,丈夫为状元郑颢。与唐宣宗之后的唐懿宗为同胞姐弟。万寿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宣宗李忱的长女。她的生母元昭皇后晁氏,会昌六年(846年)五月廿三日,她获封号万寿公主。在宰相白敏中的推荐下,万寿公主下嫁出身

  • 唐宣宗为爱女万寿公主选驸马:驸马为何誓死不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宣宗,万寿公主,唐朝

    公主生于帝王之家,贵为金枝玉叶,自古以来,便是广大男同胞们垂涎的对象。她们不仅拥有我见犹怜的花容月貌,还往往代表着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和一日千里的仕途大道。正因为公主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所以无数青年才俊对驸马这个位置都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渴望。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公主们也不会一直是喷香的饽饽,比如在唐朝的历

  • 唐代著名人物颜令宾怎么死的 对颜令宾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颜令宾

    颜令宾是唐代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她的身份却有些特殊,是青楼中的名妓。颜令宾不仅能够唱歌跳舞,而且在诗词方面也表现的非常的有才华,精通从古至今的名人事迹。在和她交谈的时候总是会被他幽默风趣的谈吐所感染。最重要的是在颜令宾的身上并没有妓女庸俗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如莲花一般圣洁,关于她的生平和一些事迹

  • 青楼名妓颜令宾最后到底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颜令宾

    颜令宾怎么死的在一个春夏之交的夜晚,年轻貌美的颜令宾死了!这让很多达官显贵和那些文人名士,很哀伤,也很感慨,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一向身体很好的颜令宾,也没能逃脱这个魔咒。颜令宾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她的死会让这些人感到哀伤?那么?颜令宾又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他杀?一时之间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颜令宾图

  • 揭秘唐朝盛世青楼名妓颜令宾是怎样的绝色美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名妓,颜令宾

    唐代青楼里的娼妓一般可分成三等,等级是按接客的对象而论的。上等妓女以接待达官贵族、名人雅士为主;中等的则投向富商巨贾、中小官吏的怀抱;下等的则无论行业身份,只要肯出钱,一律笑脸相迎。这上等里面还有上等,那就是所谓的“都知”了。在唐僖宗乾符年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一般的朝廷官员反而无权无势。这些人整

  • 因为做了一桩媒,唐朝宰相白敏中结了个死敌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白敏中

    郑颢心情大好,看天格外蓝,看水分外绿,想到马上将娶到在梦中萦绕多年的情人,嘴角挂起甜甜的笑。他有一位青梅竹马的女友,名叫卢氏,他们还在一起骑竹马、唱儿歌时,郑颢就已暗下决心,有朝一日功成名就,一定要娶她为妻。有了这个目标,郑灏读书就像加了油,842年,竟然一举高飞,中了大唐的状元。金榜题了名,仕途也

  • 古代谁的谥号是“丑”,白敏中做了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白敏中

    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王侯大臣们去世以后,朝廷会根据这个人生前的作为,给出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称号,即谥号。像商纣王的谥号就是“纣”,周厉王为君残暴为“厉”,而被世人称颂的有德行的君主的谥号则是“惠”、“德”等等。唐懿宗李凗在位时期,宰相白敏中就被定了一个“丑”的谥号,此人生前并无暴行,为何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