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拓跋晃生平简介 景穆皇帝拓跋晃是怎么死的

拓跋晃生平简介 景穆皇帝拓跋晃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768 更新时间:2023/12/31 8:08:55

拓跋晃(428年—451年7月29日),鲜卑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长子,母夫人贺氏,北魏宗室。

延和元年(432年),拓跋晃被立为皇太子。太武帝率军攻打北燕时,命拓跋晃留守处理尚书省事务。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攻打北凉,拓跋晃留京总理朝政,由宜都王穆寿辅佐。不久随太武帝攻打柔然。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太武帝下诏灭佛,平素喜好佛法的拓跋晃在这一问题上与父亲产生极大矛盾。屡次劝谏却未得听从,只得设法保全很多和尚不被杀害。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因被太武帝宠臣宗爱陷害使得东宫大批官员被杀,忧虑而死,时年仅二十四岁。追谥为景穆太子,葬于金陵。正平二年(452年),其子文成帝拓跋浚即位,追尊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拓跋晃生平简介

自幼聪慧

拓跋晃,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长子,母夫人贺氏(后追封为敬哀皇后),生于神麚元年(428年)。

延和元年(432年)正月初一日,拓跋晃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五岁。 同年六月十七日,太武帝亲自率军攻打北燕,命皇太子拓跋晃总领尚书事务。[3-4]

拓跋晃自幼聪慧,记忆力很强,过耳不忘。拓跋晃年长后,喜好阅读经史著作,都精通要领。太武帝认为他十分奇特。

主持朝政

太延五年(439年)六月,太武帝准备攻打北凉,命令侍中、宜都王穆寿辅佐太子拓跋晃,主持朝政 ,裁决日常事务,朝廷内外都要遵从。

八月,太武帝出兵讨伐北凉,李顺等人都说北凉都城姑臧没有水草,不能出兵,太子拓跋晃对此有些疑虑。等到太武帝到达姑臧,就诏令拓跋晃说:“姑臧城西门外边,有源源涌出的泉水,一直与北门外的泉水相接,水流之大,就象一条河。除供灌溉农田外,其余都顺着沟渠流到沙漠之中,因此这一带没有干田燥地。特意敕书告诉你,以解除你的疑虑。”

拓跋晃对宫臣说:“李顺等人做为臣子的不真实到这种程度,哪是忠诚呢?我起初听说李顺等人的话有些疑问,只是皇帝已决意出兵。李顺等人几乎误了国家的大事,他们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皇帝。”

随征柔然

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拓跋晃随从太武帝征讨柔然。魏军来到鹿浑谷,正好与柔然君主敕连可汗相遇。拓跋晃对太武帝说:“柔然军没想到我们的大部队突然到此,我们该趁他们没有防备时立刻进攻。”尚书令刘洁(《资治通鉴》作刘絜)却竭力劝阻,他认为:“柔然军营中尘土很大,他们的人一定很多,到平地去与他们交战,恐怕会被柔然军队包围,不如等到各路大军会集到这里之后再攻打。”拓跋晃说:“柔然军营尘土飞扬,是因为柔然士卒惊慌失措到处乱跑所造成的,不然,怎么会在军营上空有如此多的尘土呢!”太武帝为此也将信将疑,没有马上攻打。柔然部队趁机逃走,太武帝追到石水,没有追上而返回。不久,俘获了柔然的侦察骑兵说:“柔然国没有发觉魏兵的到来,所以当得知魏军已到时,整个军营慌作一团,敕连可汗赶快率将士向北而逃,跑了六七天,知道后面没有追赶的魏军,才开始缓步行进。”太武帝听后非常后悔。从此以后,每遇军队或国家大事,太武帝都要和拓跋晃商量。

太武灭佛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太武帝下诏灭佛。拓跋晃平素就喜欢佛法,他多次劝谏太武帝,但太武帝不听。他只好拖延时间,慢慢将诏书发下去,这就使远近寺院的和尚事先得到消息,各自想办法脱身,许多和尚都逃走躲藏起来,幸免于难。

拓跋晃是怎么死的

忧虑去世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八月,南朝宋攻打北魏的滑台。九月,太武帝率领军队南去援助滑台,命令太子拓跋晃屯驻漠南,以防备柔然的进攻。

当初,拓跋晃代替太武帝监管国政,曾经下令命有关官员督促京郊内的民众,使没有牛的家庭以人力牛力相交换,垦田锄地。有牛的家庭给无牛家庭一人种田二十二亩,无牛家庭以耘锄七亩为报偿,以此为等级,至于给小孩、老人无牛的家庭种田七亩,小孩、老人以锄田二亩为报偿。都以五个人的下贫家庭为标准。各自列出家庭人数,所督促耕种的面积,明确地设立账簿项目。所耕种的人在地头标出姓名,以明辨播种养殖的功效。又禁止饮酒、杂戏、弃农经商的人。垦田数额大为增加。

拓跋晃为政精明,洞察细微。中常侍宗爱却是个性格阴险暴躁的人,有很多违法行为,因此,拓跋晃很讨厌他。给事中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很受拓跋晃的宠信,都掌握不少权力,都跟宗爱不能和睦相处。宗爱恐怕自己会被仇尼道盛等检举揭发,于是编假话向太武帝控告二人有罪,太武帝非常气愤,下令将仇尼道盛等绑到街市上斩首示众,东宫内的官员们有很多被牵连进去,也都被斩首,太武帝为此非常气愤。六月十五日,拓跋晃因忧虑过度生病,在东宫逝世,时年二十四岁。

六月十九日,拓跋晃的遗体被安葬在金陵,谥号景穆太子。太武帝后来慢慢知道拓跋晃并没有犯法,因此感到非常后悔。

正平二年(452年),拓跋晃的儿子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追遵拓跋晃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标签: 拓跋晃皇帝北魏

更多文章

  • 拓跋濬怎么读 拓跋濬的生平简介 拓跋濬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拓跋濬,皇帝,北魏

    拓跋濬怎么读拓跋濬tuò bájùn拓跋濬(440年―465年),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恭皇后闾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宦官宗爱弑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同年十月,宗爱又弑杀拓跋余,尚书陆丽等拥立拓跋濬即位,是为文成帝。文成帝即位之后,便诛杀宗

  •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简介 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魏皇帝,南北朝皇帝,文成帝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年-465年),庙号高宗,字乌雷直勤,北魏太武帝(即世祖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晃长子,北魏孝文帝的祖父。452年,宗爱暗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再弑之,殿中尚书源贺等拥立拓跋濬即位为文成帝,杀宗爱。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长

  • 拓跋弘简介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拓跋弘,皇帝,北魏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文成帝拓跋濬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465年―471年在位。太安二年(456年),拓跋弘成为太子。和平六年(465年),继承皇位。拓跋弘崇文重教,兴学轻赋,喜玄好佛。皇兴三年(469年),将襁褓之中的长子拓跋宏立为太子。皇兴五年(471年),拓跋弘传位

  •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拓跋弘,乙浑,冯太后

    三岁封储,十二岁登基,十四岁生子,十八岁禅位,二十三岁暴卒。这一连串的人生数字,清晰直白地勾勒出了少年天子拓跋弘辉煌而又悲愤的一生。拓跋弘是不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最年轻的父亲,小编没有作过专门考证;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也是中国皇帝中一位极其伟大的父亲,却是毋庸置疑的。拓跋弘(454—476)

  •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简介 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北朝皇帝,北魏皇帝,献文帝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在位465年-471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是文成帝拓跋濬长子。456年被立为太子,465年继位。他崇文重教,兴学轻赋,喜玄好佛。469年就将襁褓中的长子立为太子。皇兴五年(471年)传位於太子拓跋宏,自为太上皇,专心信佛。476年,由于杀了嫡母冯太后宠爱的

  • 宣武帝元恪的政治贡献 元恪在政治上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元恪,皇帝,北魏,南北朝北魏,南北朝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北魏孝文帝元宏次子,母文昭皇后高照容 ,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八位皇帝,499年—515年在位。太和七年(483年),元恪出生于平城宫。太和二十一年(497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去世,元恪即位,是为宣武帝。延昌四年(515年),元恪去世,

  • 北魏宣武帝元恪简介 元恪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恪,皇帝,北魏,南北朝北魏,南北朝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北魏孝文帝元宏次子,母文昭皇后高照容 ,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八位皇帝,499年—515年在位。太和七年(483年),元恪出生于平城宫。太和二十一年(497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去世,元恪即位,是为宣武帝。延昌四年(515年),元恪去世,

  • 北魏宣武帝元恪简介 扩展北魏使国势盛极一时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北朝皇帝,北魏皇帝,北魏宣武帝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孝文帝元宏次子,母高氏。太和七年(483年)闰四月,生于平城宫。二十一年(497年)正月甲午,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十二即位,在位16年。死于延昌四年(515年)春正月,终年33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生平事迹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元宏病死,

  • 元愉有多少兄弟姐妹 元愉的兄弟姐妹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愉,皇帝,北魏,南北朝北魏,南北朝

    元愉(488年-508年),字宣德 ,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三子,宣武帝元恪异母弟,母袁贵人 ,北魏宗室。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受封京兆王,历任都督、徐州刺史、护军将军、中书监、冀州刺史。永平元年(508年)八月,元愉在冀州谋反称帝。同年九月,元愉兵败被擒,自杀而死(一说是高肇派人杀死),时年二十一岁

  • 文景皇帝元愉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元愉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愉,皇帝,北魏,南北朝北魏,南北朝

    元愉(488年-508年),字宣德 ,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三子,宣武帝元恪异母弟,母袁贵人 ,北魏宗室。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受封京兆王,历任都督、徐州刺史、护军将军、中书监、冀州刺史。永平元年(508年)八月,元愉在冀州谋反称帝。同年九月,元愉兵败被擒,自杀而死(一说是高肇派人杀死),时年二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