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稹为亡妻韦丛写下多少悼亡诗?蕴含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

元稹为亡妻韦丛写下多少悼亡诗?蕴含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41 更新时间:2023/12/24 12:57:52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代时期官员,也是文学家,他与白居易交好,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创造了“元和体”。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知道一下元稹的悼亡诗吧。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三十一岁的元稹升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剑南东川。第一次得到朝廷重用的他意气风发,一心想要报效国家,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冤狱,得到民众的广泛赞誉。但是,这些举动触犯了朝中的权贵以及藩镇集团,所以,元稹回朝后就受到了排挤,被派遣“分务东台”,东台就是东都洛阳的御史台。

仕途受挫的同时,噩耗传来,相濡以沫的妻子韦丛病逝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常常夜不能寐。而且,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却因职责所在,忙于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事务,无法亲自到场。他只能写好一篇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

妻子的去世,对元稹的打击很大。伤痛难以排遣,他陆续写下了许多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三首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年)。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贫苦生活,抒发了对妻子的抱憾之情。首联用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来指韦氏,用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比喻自己。出身名门的妻子下嫁自己,结果却是“百事乖”,成婚七年,一直生活艰苦。中间两联描绘贫苦的生活细节,满是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没有衣服替换,要翻遍箱笼去搜寻;没钱买酒,还有靠她拔下头上金钗。只有野菜充饥,她也甘之如饴;没有柴烧,她就把老槐树飘落的枯叶当作薪炊。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无限的抱憾:而今自己俸禄已高,却不能和爱妻共享富贵,只能靠斋祭来寄托哀思。

第二首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伊人已逝,遗物犹在。睹物思人,悲伤难抑,只好把她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她做过的针线还在,但又怎能忍心打开。看到她昔日的婢仆,也不禁平添了一股哀怜之情。白日触景伤情,夜晚梦魂相寻,妻子苦了一辈子,活着没有享过福,只能在梦境中给她送点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生离死别,人所难免。可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对于他们这对患难夫妻来说,永诀的滋味,更为悲哀。

第三首首联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然后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善良,却终身无子,或许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的《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又有什么作用,只能是白费笔墨。诗人寄希望于死后同穴,或是来生再做夫妻。但是后事难料,来生更是虚无缥缈,难以指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只能用永远的思念,用终夜“开眼”来报答他了。

这三首诗写得情真意切,确为千古名作。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第。时任太子少保的韦夏卿却很赏识他的才华,把年方二十的小女儿韦丛嫁给了他。两人婚后非常恩爱,感情很好。韦丛出身富贵,下嫁给一个穷书生,却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地关心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困也是淡然处之。她贤惠端庄,通晓诗文,不好富贵,不慕虚荣。所以元稹总是无法忘记这个和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嫡妻子。

元稹可能是古代诗人里给妻子写诗最多的一位了,韦丛的离世,他一直有着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离思五首》也是一组著名的悼亡诗: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前三首回忆妻子的美丽以及夫妻恩爱的闺房之乐,第四首用巧妙的比喻写出对妻子的挚爱,妻子死后,就再也没有能使他动情的女子了。清朝的秦朝钎在《消寒诗话》里说元稹:“悼亡而曰‘半缘君’,亦可见其性情之薄也。”其实,“修道”正是失去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感情寄托,“修道”也是“缘君”,“半缘君”的说法更见沉痛。第五首回忆昔日在百花齐放春天,诗人摘下了洁白的梨花送给妻子。而如今,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也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

标签: 元稹唐朝

更多文章

  •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韦丛病逝后,他写下哪些创作?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稹,唐朝

    说到元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元稹,大唐诗人,北魏宗室后裔,诗文兼擅,尤其写得一手好情诗,与李义山可相提而并论。所谓“情致曲尽,入人肝脾”,可见他说的情话也是让人缠绵悱恻,最让人心头一颤的则是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情意绵绵,深情款

  • 《赠阙下裴舍人》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

    《赠阙下裴舍人》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此诗以其用景色隐含的请求提携之意,和不落窠臼的恭维手段而闻名。前半部分以写景为主,但融情于景;后半部分以抒情为主,但思与景谐。诗人含蓄地赞颂了裴舍人,并委婉地陈述了自己的心事。全诗未有一句是明写作者自己之情,却在景色和感情的描写中点明了自己的想法,富丽精工,又不

  • 《归雁》的作者是谁?表达了钱起怎么样的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

    《归雁》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该诗以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归雁潇湘何事等闲回⑴?水碧沙明两岸苔⑵。二十五弦弹夜月⑶,不胜清怨却飞来⑷。词语注释⑴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泛指湖南地区。等闲:随随便便,轻易。⑵苔:

  • 婕妤怨 (皇甫冉诗作),原文翻译及诗词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

    这首诗以一个失宠宫妃的眼光和口吻,描写她见到一个新得宠的宫妃的得意场面后,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婕妤怨作者:皇甫冉朝代:唐朝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注解婕妤:这里指班婕妤,班固的姑姑。曾得到汉成帝的宠幸。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失宠,自请到长信宫侍奉太后。建章:宫名。昭阳:汉文帝所居之

  • 唐彦谦字茂业生平简介,唐朝官员、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

  • 《春草》唐朝唐彦谦创作的诗作,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草》

    《春草》是唐朝唐彦谦创作的诗作。唐 - 唐彦谦- 春草随梦入池塘,无心在金谷。青风自年年,吹遍天涯绿。春草 唐彦谦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1.托:依赖。2.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春草生兮萋萋”,“山中兮不可久留”。春草催人归家,所以称之为“无情物”。(解说

  • 唐代诗人唐彦谦《垂柳》,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

    《垂柳》是由唐代诗人唐彦谦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垂柳》是一首咏物诗,体物曲尽其妙,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也含蓄蕴藉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垂柳绊惹春风别有情(1),世间谁敢斗轻盈(2)?楚王江畔无端种(3),饿损纤腰学不成(4)。作品注释⑴惹:将垂柳拟人化,绊惹:撩逗。⑵斗:竞争,比赛。⑶楚王:楚灵

  • 李群玉生平经历和诗歌成就“诗笔妍丽 才力遒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群玉

    唐代诗人李群玉生于公元808年,卒于公元862年,是澧州人。在诗人辈出的唐代年间,唐代诗人李群玉仍在诗歌领域占有一席很重要的地位,足以看出李群玉的诗情文采。在《湖南通志》一书中,记载了李群玉的生平经历和诗歌成就,原话是“诗笔妍丽,才力遒健”。李群玉画像虽然只有简短的八个字,但是从中体现了世人对李群玉

  • 唐代诗人李群玉 解析李群玉绿腰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群玉

    唐代诗人李群玉生于公元808年,卒于公元862年,是澧州人。在诗人辈出的唐代年间,唐代诗人李群玉仍在诗歌领域占有一席很重要的地位,足以看出李群玉的诗情文采。在《湖南通志》一书中,记载了李群玉的生平经历和诗歌成就,原话是“诗笔妍丽,才力遒健”。李群玉画像虽然只有简短的八个字,但是从中体现了世人对李群玉

  • 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的鱼玄机为何打死绿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鱼玄机

    鱼玄机是唐代有名的女诗人,在当时,她与薛涛,李冶和刘采春曾经被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鱼玄机小小年纪,便已经名声在外,曾吸引当时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温庭筠前来慕名结识,鱼玄机确实也不负众望,凭借出口成章的《江边柳》这首诗,而得到了温庭筠的赏识和喜爱,并收其为徒弟。所以说,鱼玄机被后世称为“一代才女”,这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