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禹锡:朝廷流放的浪子 又是时代高亢的歌者

刘禹锡:朝廷流放的浪子 又是时代高亢的歌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768 更新时间:2023/12/14 4:37:39

他一生被贬达23年,身处逆境,却达人知命,笑看人生;他是朝廷流放的浪子,但又是时代高亢的歌者;他用自己傲视忧患的气概,抒发出一腔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他以豁达的心胸,不屈的意志,创作出一篇篇讥讽权贵的诗,展示着自己的铮铮风骨。他,就是刘禹锡

(图)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

大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持续半年多,被看作昙花一现的“永贞革新”失败。紧接着,新继位的唐宪宗对参与革新的朝廷官员进行拉网式打击,就这样,厄运降临到了刘禹锡的头上。

九月十三日,当时任屯田员外郎的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广东省西北部)刺史。十一月,朝议谓刘禹锡等人贬太轻。于是,十一月十四日,再贬刘禹锡为朗州(湖南常德)司马。刘禹锡时年34岁。

但刘禹锡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屈的坚强,一种豁达的乐观。“我本山东人,生平多慷慨”、“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朝廷可以贬他的官职,但贬不掉他的才气;可以把他流放几千里,但茫茫长路磨不掉他坚毅高洁的人格。在朗州期间,他以诗为伴,以文为友,《新唐书·刘禹锡传》记载,“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在困境中,刘禹锡常常表现出豁达的心态。他说:“浮生谁至百年,倏尔衰暮。富贵穷愁,实其常分,胡为叹惋?”在他眼中,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必过于叹惋。他虽身处偏僻之地,但并没有悲观消沉,相反,迸发出的却是一种汹涌奔腾的生命活力和面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他站在朗州的大地上,引吭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在朗州一去便是十年。期间,他一边吟诗作文,一边乐观地等待时机,“故态复还,宝心再起。即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耻?感利钝之有时兮,寄雄心于瞪视。”44岁时,他终于等来了回到长安的机会。

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被召回京城。

按理说,一位贬谪官员经过十年的磨砺,定会变得谨小慎微,明白了随波逐流,知道了老成持重。但刚直不屈的刘禹锡却不这样,他就是看不惯那些靠阿谀奉承后来居上的朝廷新贵。他在长安玄都观看花之后,提笔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在刘禹锡眼中,那些靠投机取巧、趋炎附势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们,不过是自己十年前被排挤出去以后被提拔起来的而已。此诗一出,刘禹锡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

815年,刚到长安不久的刘禹锡,由于那首看花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而再次被贬,外放播州(贵州遵义)刺史。因御史中丞裴度求情,又改贬连州(广东省西北部)刺史,后又任夔州(今属四川省)、和州(今属安徽省)刺史,这一去,又是漫长的13年。其中,连州5年,夔州5年,和州3年。

(图)《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但再次被贬的刘禹锡依旧豁达乐观,用他那不屈的精神与壮丽的诗篇与命运抗争。时间的洗礼,岁月的磨炼,为他成为文学大家奠定了深厚基础,并形成了他不屈的战斗性格。他一边体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一边吟唱“石坚不老,水流不腐”等诗篇以自勉,而千古传诵的《陋室铭》便作于任和州刺史期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依旧以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行走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实在太长,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难以承受,但刘禹锡没有向命运低头。他虽然历经“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但依然乐观向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种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令人肃然起敬。

827年,在外贬谪达23年的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用为主客郎中,时年56岁。

刘禹锡至京师后,于828年3月再次来到长安玄都观。想到14年前自己因在此作诗而被权贵诽谤遭贬,诗人热血沸腾,不能自已,又挥笔写下一首《再游玄都观》,其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为表自己心志,让人们了解重写此诗的经过,刘禹锡还在这首诗的前面写了一篇小序。其文云:“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图)刘禹锡雕像

历经危难气节不移的刘禹锡,在被贬多年之后依然重提旧事,就是用诗文向那些权贵宣战,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自己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前度刘郎今又来”,显示了他的不屈和乐观;“以俟后游”,就是做好再次被贬再次题诗的准备,其铮铮风骨令人敬叹。

有人说你死不悔改,其实那是本性难移;有人说你执迷不悟,其实那是坚毅不屈。刘禹锡,就如大海之波浪,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

刘禹锡,你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壮丽的诗篇,还有逆境人生的铮铮风骨。

标签: 刘禹锡唐宪宗

更多文章

  • 刘禹锡被认为有宰相之才 为何因桃花诗两次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禹锡,唐朝诗人

    古代诗人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纯洁善良,王勃不是,李白不是,元稹不是,刘禹锡也不是。说什么刘禹锡得到重用可以振兴祖国,但昏庸无能的皇帝任人唯亲,不可能重用他……这就属于受迫害妄想了。刘禹锡的才华自然不消多说,白居易称之为“诗豪”,便足以为其才学定性。唐顺宗是个病秧子,朝政托付给了王叔文,刘禹锡就是王叔

  • 虞世南简介 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虞世南,唐朝,唐朝书法家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隋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俭人物生平 谏举大计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俭

    谏举大计唐俭,祖父唐邕,任北齐尚书左仆射。父亲唐鉴,隋戎州刺史,与唐高祖友善,曾同掌禁卫。因此唐俭素与李世民交游,同在太原。唐俭爽直豪迈,不循规矩,但侍奉亲人以孝闻名。他见隋朝政局渐乱,便暗地劝说李世民建立大计。唐高祖曾招访过他,唐俭说:“您长相有日角龙廷,姓氏又合乎图谶,久系天下人望。如果外招豪杰

  • 黄君汉:隋末唐初名将,在唐初统一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君汉,隋末

    黄君汉(581年~632年),字景云,东郡胙城县人,隋末唐初名将,汴州刺史黄察之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江夏黄氏,英勇善战。大业八年(612年),应召从征高句丽,颇有功勋。起家立信县尉,迁越骑校尉、东郡司马。参加瓦岗起义,授河内总管。兵败归顺唐朝,

  • 凡人了不起的举动,黄君汉帮助翟让,推翻大隋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黄君汉

    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都是与民同乐,更是自强不息。而一些英雄也正是在那些贵人看不起的小民的提醒下,从此振奋,成就了一代伟业。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黄君汉吧。他不过是一名小小的狱吏却帮助瓦岗军领袖――翟让顿然醒悟。翟让当初狱中已精神消沉,黄君

  • 哭笑不得!秦怀玉竟是被祖传黄金砸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怀玉

    秦怀玉为唐初名将秦琼之子,由秦琼的正室张氏所生。秦怀玉从小练武,习得了双锏及长枪的套路,在唐初诸将的后辈中属于一流。唐高祖李渊爱慕其才华,将尚未成年的秦怀玉封为右千牛卫中郎将。武德四年,李世民率军东征,一举歼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劲敌。网络配图王世充被俘后,李渊赦免了他的死罪,而是将他遣往蜀中。途中

  • 隋唐英雄3第57集剧情介绍 秦怀玉哭丧棒打败敌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唐英雄3

    隋唐英雄3第57集精彩剧情:葛舒闻在城外叫阵,宝凤也叫罗通出来,可是大唐挂了免战牌。宝凤提议趁机攻城,葛舒闻就跟狼主商议。狼主却想要活捉李世民,可李镇宗现在没有任何动静,所以他们可以尽快行事,否则夜长梦多。皇上对宝凤兄妹投靠了渤梁很奇怪,程咬金却觉得两个小虾米不足挂齿。李镇宗得知翡翠在天仙谷里,知道

  • 隋唐英雄3屠炉公主嫁给谁了?屠炉公主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屠炉公主,隋唐英雄

    隋唐英雄3屠炉公主是谁?《说唐后传》里的人物,西番国丞相屠封之女,乃黄龙岭守将。因她能知善略,会提兵调将,善识八卦阵,兵书、战册尽皆通透,气力又狠、武艺又精、才高貌美,所以西番国的赤壁宝康王将她过继为公主。贞观三年(629年),西番国与唐朝交恶,李世民发兵亲征西番国。屠炉公主利用唐军过于深入,设计围

  • 屠炉公主怎么死的?历史上有屠炉公主这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唐,突厥,古代公主

    东突厥屠炉公主死在哪里?随着电视剧《隋唐英雄3》在湖南卫视的热播,潘时七在剧中饰演的屠炉公主备受大家的关注。剧中的屠炉公主是北漠公主,宝康王义女,铁牛的义妹。历史上真有屠炉公主这个人吗?《说唐后传》里的人物,西番国丞相屠封之女,乃黄龙岭守将。因她能知三略,会提兵调将,善识八卦阵,兵书、战册尽皆通透。

  • 岑参《灭胡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灭胡曲,岑参

    古诗《灭胡曲》年代:唐作者:岑参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作品赏析【注解】:⑴都护:此处指封常清。⑵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⑶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2]译文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敌人被消灭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