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谁提出了“琴棋书画”的概念?张彦远还是辩机?

谁提出了“琴棋书画”的概念?张彦远还是辩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000 更新时间:2023/12/25 18:46:27

琴棋书画,即古时所谓“四艺”(也称书房四艺、文人四艺)者也。其中,琴指古琴,代表民族传统音乐;棋,特指围棋,而非象棋或其它棋类;书,指书法,而非书籍;画即绘画,特指国画,即水墨丹青,而非油画、水彩画或其它画种。至于琴、棋、书、画四者的排列顺序,我认为从汉语语法角度讲,四者属并列关系,原则上是不分排名先后和地位高低的。如果硬要拷问“如此排列的依据是啥?”那么,我认为是以其产生的时间先后为序的。古琴产生于上古时代,最晚也不晚于舜时代。发明者是谁,说法不一:有说伏羲氏者,有说神农氏者,也有说尧舜者。而琴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始于春秋时代,在春秋早期的《诗经》中就多次出现有关琴瑟的歌咏。棋的历史之悠久,不亚于琴,目前学界较为公认的说法是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代。棋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春秋时代的《左传》一书。最晚在春秋时代前期,围棋就已在上流社会十分流行,战国时代已传入民间百姓并出现享誉千载的围棋高手弈秋。至于书、画的产生,则是秦汉之后的事情。秦代发明了毛笔,才有了此后的书、画。所以,按产生时间之先后,作琴棋书画之排序,还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那么,究竟是谁做出了琴棋书画的排序呢?换言之,历史上第一个把琴、棋、书、画四者并列组合为一个艺术概念的人到底是谁呢?一种流行甚广的说法是唐代的张彦远。他在其书法理论著作《法书要录》卷三中评价初唐高僧辩才时写道:“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由此,琴棋书画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概念被首次提出并世代相传,成为此后一千多年间文人士大夫终生追求的艺术修养科目和衡量一个人艺术修养的标准。实话实说,过去我也曾相信了这种说法并写进了《围棋简史》一书。后来,我认真地做了一番考证(所谓考证,无非是找出《法书要录》卷三看看而已)。结果发现,上述的这种说法竟然是错误的。必须指出,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琴棋书画”这一概念、对琴棋书画做出如此排序的人,并不是中晚唐时期的张彦远,而是初唐时期的何延之。何延之在其《兰亭记》一文中,记述了唐太宗李世民搜求王羲之《兰亭序》书法真迹的过程。其中写到辩才和尚时,何延之做了“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的评价。过了二百年后,张彦远编撰《法书要录》一书时,把何延之的《兰亭记》收入该书第三卷。注意:是收入,是转载,而非原创。所以,“琴棋书画”这一概念的原创者是何延之,并不是张彦远。但是,张彦远的贡献也必须肯定,功不可没。假如张彦远编撰《法书要录》一书时没有把《兰亭记》收入,则《兰亭记》这篇孤文恐怕早就失传了。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兰亭记》被收入了《法书要录》中,它才依托了《法书要录》一书在当时的轰动效应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而流传至今,也才使得琴棋书画这一概念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有人说,围棋的生母是中国,而养母是日本。借用这个语式,不妨说,“琴棋书画”概念的生母是何延之,而养母是张彦远。

那么,张彦远是何许人也?张彦远(约812—约877)字爱宾,唐代河东猗氏(今山西永济)人。出身于三代宰相之家:其高祖张嘉贞是唐玄宗时宰相,曾祖张延赏是唐德宗时宰相,祖父张弘靖是唐宪宗时宰相,故有“三相张家”之称。有关张彦远的生平,在唐代典籍中记载甚少;宋代编撰的《宣和画谱》中虽有《张彦远传》,但也文字简略。据相关资料印证推算,他生于唐宪宗元和末年,卒于唐僖宗乾符初年,大约活了65岁左右,正值中唐后期、晚唐前期,历经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数朝。他在大约36岁时任左补阙祠部员外郎,50岁左右升迁舒州刺史,60多岁官至大理寺卿(唐代最高刑法官员,从三品)。张彦远自幼博览全书,艺术修养全面,尤其工书擅画且精于鉴赏。为官之余,他写了两部传世名著:一部是成书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的《历代名画记》十卷。该书分作论述和史传两部分,是历史上第一部美术史专著。“书画同源”之说,即张彦远在该书中的首创。另一部是《法书要录》十卷,该书编入东汉至唐宪宗元和(806—820)年间的书法理论著作39种(其中有的只存篇目而无正文,故实有34种),并著录了大量古代书法名迹,是研究中国书法史和书法理论的重要文献。该书第三卷收入了初唐何延之所著《兰亭记》一文,文中讲到了辩才和尚。

下面就说说辩才和尚。辩才,初唐著名高僧。本姓袁,是南朝梁司空袁昂的玄孙,出家于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永欣寺,师从王羲之第七代孙智永禅师。据《兰亭记》记述,智永禅师寿近百岁,临终前把祖传的《兰亭序》真迹传给了弟子辩才和尚。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诏令全国搜尽了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唯缺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后来得知在辩才处,但辩才诡称已丢失于战乱中拒不交出。于是,宰相房玄龄推荐梁元帝曾孙、时任监察御史的萧翼前往永欣寺索取。萧翼扮作山东书生,进寺后通过观壁画、下围棋、弹古琴、论书法,迅速骗取了辩才的好感和信任。时机成熟后,萧翼将随身带来的二王杂帖(即王羲之、王献之的法帖)故意在辩才面前显摆,诱导辩才从房梁上的暗龛中取出了《兰亭序》真迹。萧翼看后,诡称这是假货(当然说得头头是道了)。辩才不觉中计,竟以为真的是假货,就把《兰亭序》信手扔在了案头。某日,萧翼趁辩才和尚外出做法事时进入其禅房,盗走了《兰亭序》真迹。当萧翼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再次出现在辩才面前时,辩才差点儿气死。何延之《兰亭记》是这样写的:“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当时辩才已八十来岁,由此一病不起,第二年就圆寂了。据何延之自述,以上情节是他在唐高宗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到越州一带访查时亲自从辩才和尚的弟子元素那里听来的,后来写成 《兰亭记》一文。根据《兰亭记》的记述,与何延之同时代的初唐著名画家阎立本,画了一幅名画即《萧翼赚兰亭图》。该画今有宋人摹本传世(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可以想见,“琴棋书画皆得其妙”的辩才和尚肯定是在极度的懊恼悔恨中去世的。但是,多亏这位高僧的多才多艺为何延之提供了首创“琴棋书画”概念的素材,也多亏了张彦远把何延之的说法收入了《法书要录》中,后世人乃至今天的我们才能够时不时地把“琴棋书画”挂在嘴边并且回味着那段颇具戏剧色彩而又凄美动人的故事。

标签: 琴棋书画辩机张彦远

更多文章

  • 唐朝第一法师罗公远,活了两百年茂如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

    唐玄宗平生好神仙方技,时常征召一些全国各地会奇术异法的妖人到宫里来,像什么一行和尚、罗公远、不空、邢和璞、师夜光、叶法善等等,不胜枚举。除了因为《推背图》名流千古的袁天罡师徒,最有名的当属唐朝第一法师——罗公远了!这罗公远究竟是何方神仙?罗公远,又名思远,乃是晋朝时四川彭县人,也就是说唐朝时罗公远至

  • 帝王荒唐事:唐玄宗竟向道士罗公远学隐身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罗公远

    文章摘自《唐朝的黑夜》 作者:魏风华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罗公远是鄂州人,唐朝时著名的魔法师,此人虽一把年纪,但面容却如十六七岁的少年。据史上记载:罗公远身怀奇技,唐玄宗曾求其施法,让自己到月亮上走一圈儿。一天晚上,罗公远站于后宫,将手中竹杖抛向空中,顷刻间化作一架长桥。网络配图 唐玄宗登桥而行

  • 巨型近地小行星“佛罗伦萨”有两颗卫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小行星

    上周,NASA发布消息称,巨型近地小行星3122 Florence(“佛罗伦萨”)将在距离地球大约700万公里的地方与地球“擦肩而过”。NASA称,这是该机构开启追踪近地小行星计划开始以来,以如此近距离掠过我们星球的最大小行星之一。研究人员使用戈德斯通深层空间通信中心70米的天线设备对此进行观测,最

  • 混沌理论之父罗伦兹出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混沌

    在100年前的今天,1917年5月23日 (农历四月初三),混沌理论之父,蝴蝶效应的发现者罗伦兹出生。网络配图爱德华·诺顿·罗伦兹美国气象学家,混沌理论之父,蝴蝶效应的发现者 1917年5月23日(距今100年)罗伦兹出生在美国西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科学。“孩提时,我最有兴趣

  • 震惊世界 佛罗伦萨发现“蒙娜丽莎”遗骸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佛罗伦萨,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对《蒙娜丽莎》原型的身份,各界众说纷纭,不过丽莎・盖拉尔迪尼即为"蒙娜丽莎"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同。英媒称,通过对这具遗骨的还原,或许能帮助人们揭开"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网络配图近日一名意大利考古学家在佛罗伦萨圣厄休拉修道院地板

  • 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端,唐朝

    李端(737-784) ,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北齐文宣帝皇后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

  • 苏轼《答李端叔》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答李端叔,苏轼

    古诗《答李端叔》年代:唐作者:苏轼若人如马亦如班,笑履壶头出玉关。已入西羌度沙碛,又来东海看涛山。识君小异千人里,慰我长思十载间。西省怜君?一作邻居?时邂逅,相逢有味是偷闲。

  • 歌女霍小玉与李益的悲剧爱情:霍小玉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霍小玉,李益,爱情

    大历年间,陇西有个叫李益的书生,二十岁,考中了进士。到第二年,参加拔萃科考试,等着由吏部来主持复试。六月盛夏,到达长安,住宿在新昌里。李益门第清高华贵,年轻时就有才气,丽词嘉句,时人都说无双;前辈尊长,全都推崇佩服。他常自夸耀其风流才情,希望得到佳偶。四处寻求名妓,很久未能如愿。长安有个媒婆叫鲍十一

  • 姚思廉简介 唐朝初期三朝仕宦史学家姚思廉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姚思廉,唐朝,唐朝官员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他随父姚察在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祖父姚僧垣“少好文史”,还“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

  • 唐太宗李世民长女襄城公主 襄城公主驸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太宗,襄城公主,唐朝公主,李世民女儿,

    襄城公主(?—651年),唐太宗李世民长女,母不详。下嫁萧瑀长子萧锐。卒于永徽二年,陪葬昭陵。襄城公主雅礼有度,太宗贤之,敕诸公主视为师式。后人赞誉和政公主时提到“平阳起娘子之军於司竹,襄城行匹庶之礼於宋公,常乐匡复之师於武后,皆前古之所未有。” 萧锐封襄城公、驸马都尉,袭父爵为宋公。沉毅有大量,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