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名将毕再遇的故事 毕再遇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南宋名将毕再遇的故事 毕再遇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33 更新时间:2024/2/6 5:36:39

毕再遇(1147年—1217年),字德卿,兖州(今兖州)人,南名将。父亲官至武议大夫。他以恩庇补官,隶侍卫马司。

开禧二年(1206年),随军北伐,屡立战功,迁为武功大夫。后因功历任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骁卫大将军。因其勇猛过人,熟知兵略,且善于驾驭兵将,威名远扬。

嘉定元年(1208年),被任为左骁卫上将军。与金通后,屡请回归田里,均不准。

嘉定六年(1211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嘉定十年(1217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不久卒。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毕再遇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白日放火

1206年6月,宋宁宗赵扩降旨北伐,对金宣战。但不久,宋军全线溃败。在安徽灵壁附近的凤凰山,毕再遇率480骑与5000金兵鏖战,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毕再遇命令火烧灵壁城,诸将不解,认为放火会暴露宋军的目标。毕再遇说:“兵法上讲夜不举火,现在是白天,白天烟雾满天正可以掩护撤退。”他从兵法上吸取灵感,反思维,反用兵法原则,变不可能为可能,结果只有他断后的这路宋军没有覆没,得以绝处逢生。

盖取箭

后来金兵南下,毕再遇率军抢先一步占据了要塞六合,卡住要路牵制金兵。

等金兵距六合只有20多里路时,毕再遇命令城上偃旗息鼓,自己亲率精兵伏于南门。到了城下,金兵马上渡濠(城河)登城。此时,城上突然鼓号声齐鸣,旌旗并举。这一静一噪的反差使金兵始料不及,惊恐万状。毕再遇趁机从南门杀出,金兵狼狈不堪拼命溃逃。

此仗之败,让金将颜图拉勃然大怒,调集十万大军将六合团团围住,连续强攻。城中宋军的箭很快用完,没有弓弩之利无法远距离歼击金兵,而近战肉搏无异以卵击石,无论如也战胜不了数十倍的金兵。

毕再遇命人在城上撑起青盖(青色的车篷),在草人身上穿上衣服,头上着盔甲,在城墙上来回移动。金兵以为是宋军将士巡视,争先恐后以强弓劲矢齐发,疾如暴雨,射在草人上的箭密如刺猬,宋军获得箭矢20多万支。

鼓乐示闲

毕再遇被包围时,宋军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毕再遇把城中的乐手集中起来,在临近城门的地方鼓吹演奏,管弦之声不绝于耳。城中守军听到音乐,情绪轻松,人心稳定。城外金兵则感到莫名奇妙,不知宋军在搞什么名堂。金兵一旦麻痹懈怠,宋军就出动少量骑兵不分昼夜袭扰,使金兵得不到休息,终日提心吊胆张惶惊恐。六合久攻不下,金兵只得退去。

撒豆喂马

毕再遇探知金兵撤退后,便亲自率领士兵绕至敌后,把事先用香料煮好的豆子撒满地面,然后进攻敌人。金兵追来,毕再遇且战且退,将金兵引入预定地点。此时天至傍晚,正是人困马饥的时候,金兵马匹闻到豆香就驻足吃豆,任凭怎么抽打也不肯舍下美食。金兵因此阵容混乱,毕再遇伏兵齐出,再次大获全胜。

缚羊击鼓

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记载:公元1206年,宋将毕再遇率领宋军与金兵对垒,虽有小胜,可是无奈金兵增兵渐多,宋军渐渐处于寡不敌众的形势之下。审时度势,毕再遇决定撤退。

然而,两军对垒,撤退谈何容易?如果大摇大摆地走,金兵势必会追击,一定会损失惨重,怎么做才能不让敌人发觉,又可以让宋军安全脱身呢?毕再遇陷入了沉思。

金兵那边,他们的营寨和宋营相距很近,近得能够听到宋军军营一天到晚鼓声不断,对于宋军的鼓声有什么作用,金兵都心知肚明:击鼓是为了鼓舞宋军士气。宋兵天天击鼓,金兵这边也没闲着,一个劲儿地在调兵遣将,准备和宋兵决战。一连过了好几天之后,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逐渐变得微弱。莫非宋军士气大减?或是宋军将士已经疲惫?金军将领觉得时机成熟可以进攻了,便率军小心翼翼地靠近宋营。

当金兵冲进宋营时,宋营外围并无防范,可是一进到宋营内,所有的金兵都傻了眼,宋营除了旗幡招展之外,竟是一座空营!宋军官兵早已撤离,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既然没有人,这隆隆的鼓声又是从何而来呢?仔细检查,金兵惊奇地发现宋营内的每一面鼓上都吊着一只羊,羊的两只前蹄顶在鼓面上。羊被悬空捆起来,自然难受得要命,便使劲挣扎,两只前蹄不停地乱踢,于是击响了战鼓。借着一片鼓声掩护,宋军早已经悄悄撤军数日了。

可金兵听到宋营仍然鼓声不绝,竟好几天都不加怀疑,等到金兵发现上当,只能哀叹自己太大意,让宋兵从眼皮底下溜走了。

“悬羊击鼓”是宋军主帅毕再遇想出的点子,巧妙而又有新意,蒙蔽了敌人,又保存了自己的实力。

标签: 毕再遇宋朝

更多文章

  • 南宋名将毕再遇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毕再遇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毕再遇,宋朝

    毕再遇(1147年—1217年),字德卿,兖州(今兖州)人,南宋名将。父亲官至武议大夫。他以恩庇补官,隶侍卫马司。开禧二年(1206年),随军北伐,屡立战功,迁为武功大夫。后因功历任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骁卫大将军。因其勇猛过人,熟知兵略,且善于驾驭兵将,威名远扬。嘉定元年(1208年)

  • 南宋名将毕再遇生平简介 毕再遇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毕再遇,宋朝

    毕再遇(1147年—1217年),字德卿,兖州(今兖州)人,南宋名将。父亲官至武议大夫。他以恩庇补官,隶侍卫马司。开禧二年(1206年),随军北伐,屡立战功,迁为武功大夫。后因功历任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骁卫大将军。因其勇猛过人,熟知兵略,且善于驾驭兵将,威名远扬。嘉定元年(1208年)

  • 北宋宰相范质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范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范质,宰相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自幼好学,九岁能文,十三岁诵五经,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太祖郭威自邺起兵入京,范质为避战祸,藏匿民间,后来被太祖找到,时值严冬,郭威脱下外袍给范质披上。封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周显德四

  • 北宋宰相范质的故事 范质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范质,宰相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自幼好学,九岁能文,十三岁诵五经,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太祖郭威自邺起兵入京,范质为避战祸,藏匿民间,后来被太祖找到,时值严冬,郭威脱下外袍给范质披上。封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周显德四

  • 北宋宰相范质生平简介 北宋宰相范质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范质,宰相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自幼好学,九岁能文,十三岁诵五经,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太祖郭威自邺起兵入京,范质为避战祸,藏匿民间,后来被太祖找到,时值严冬,郭威脱下外袍给范质披上。封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周显德四

  • 两代四朝宰相王溥的文学贡献 王溥的文学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溥,宰相

    王溥(公元922年-公元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又为著名之史学大家,编撰《世宗实录》、《唐会要》、《五代会要》——三部史籍共170卷。出生于官宦世家,乾祐年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官至宰相。乾德二年(公元

  • 两代四朝宰相王溥生平简介 王溥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溥,宰相

    王溥(公元922年-公元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又为著名之史学大家,编撰《世宗实录》、《唐会要》、《五代会要》——三部史籍共170卷。出生于官宦世家,乾祐年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官至宰相。乾德二年(公元

  • 北宋大臣薛居正生平简介 薛居正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薛居正,宰相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臣、史学家。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历官后周谏议大夫、刑部郎中、宋初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因服丹砂而中毒死,享年七十岁。赠太尉、中书令,

  • 《分界线》为什么说宋琪比陈子韬更可恶?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分界线》

    由演员何冰、张国强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分界线》当下正在热播,在已更新的剧情中,我们会看到公安局局长宋琪,与副市长陈子韬,因4·11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不得不说,宋琪在会上的据理力争,着实赢得了不少观众对他的好感。但在我看来,宋琪虽然没有腐败,但他却比陈子韬更可恶。#电视剧分界线#宋琪的沉默自从在押犯杨

  • 《杨家将演义》第十四回:犒将士赵普辞官 宴群臣宋琪赋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家将演义》,赵普

    《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写杨家将抗辽事迹。作者广泛搜集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十四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却说哨马报入杨业军中,业与众将议曰:“既辽兵复出,且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