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画僧贯休修改的孟姜女故事是怎样的

画僧贯休修改的孟姜女故事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189 更新时间:2023/12/28 19:11:44

贯休是一位僧人,擅长作诗,画画。孟姜女是一个传说的主角,哭长城的故事。因为所处年代就不同,想必这两人的渊源不是在交往上。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到,他俩的渊源是这样来的:因为贯休是一个很会作诗的僧人,孟姜女的传奇故事发生了改变就是源于贯休作的诗。因为在之前的历史记叙中,尽管这个传奇故事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故事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总的来说,叙述的情况还基本没有脱离史实,只是增加或删除了一些小的细节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到了贯休的手中,可真是发生十分惊人的变化,因为贯休在当时的年代很有声望,他所说的一些话大家也会信以为真,贯休作的这首诗就是描写孟姜女的哭声把已经逝去的人都哭回来了,他们十分饥饿,到处追逐。这么夸张的故事情节,让大家对孟姜女的故事彻底发生了大转变,都相信原来是这样的传说故事。但后人都知道,贯休的这个诗描写的内容真的是和之前的故事相比,已经不是一点半点的差距了,他把整个故事都颠覆了。

可以说贯休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不过这种想象力却和事实不符,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以上内容就是贯休和孟姜女之间的关系,他们不是朋友关系,也不是那种有过节的关系,而是用一首诗把他俩联系在了一起。

著名画僧贯休禅师个人生平资料简介

贯休出生在823年,卒于912年。贯休是他的法名,他的本姓是姜。而禅师是对出家人的一种尊称,顾名思义贯休就是一位僧人了。

贯休禅师七岁的时候就出家了,他的一生都很清贫,他游览过祖国的许多地方。可以说贯休禅师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兼僧人。贯休的一生,才艺超群,他不仅擅长作诗,绘画,还对书法有一定的见解。在这些领域中,他的作画才能最显著。他在绘画中又十分擅长画有关僧人方面的画像。像他画的罗汉,造型奇特,是一种独特的创新。他创作的诗主要是批判官宦欺压百姓。其中一首《献钱尚父》献给吴越的,吴越王看后很喜欢,可是让他把诗中的一句换成四十州,贯休就不高兴了,说他是根据事实所写,既然没有四十州,怎么可以随便更改,由此就可以看到贯休不趋炎附势。

贯休是一位僧人,大概我们会认为他和政治官场那些没有什么关联了,一心一意的吃斋念佛,其实不然,贯休对那些不为人民做实事的贪官十分厌恶,他十分关心人民的生活状况,他在自己诗句中还强烈谴责了那些给百姓施加各种压力的贪官。他敢说敢做,从来不会畏惧那些官场上的那些所谓的压制。贯休在生活态度上十分随意,他走在大街上会边吃边走,一幅随意的样子,根本不在乎旁边的指点,可能就是他这种大度,潇洒的心态,对他活了89岁的高龄有一定的帮助。

而贯休禅师这个称号,也是后人对他的一种肯定。

唐代著名诗人贯休写的诗笔如

贯休作诗的风格有多种,《笔》这首诗就是其中一个代表风格。一看诗的题目就会想到这一定是抒发一种对笔的喜爱,然后联系一下贯休的背景,作这首诗的背景也就了解清楚了,也很符合贯休的作诗方式。因为贯休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也是很大的,所以他钟爱于自己练书法的笔,所以作一首诗来抒发自己对笔的喜爱的感情。

《笔》这首诗内容不长不短,一共八句诗。前四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在歌颂笔的伟大和他在练习书法时候的一些感想,不管是谁在刚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都会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是一定要坚持,练习书法的笔会一直在你身边,等你要练习成功的时候,笔的功劳就显现出来了。从开始决定练习书法,刚开始有点难,不仅写不好,而且还让自己感觉很辛劳。所以前四句的意思就是抒发贯休在刚开始练习书法时候的困难情景及感想。后四句还是描写笔,在刚开始写的时候,不知道笔该在哪里停顿,哪里收尾,但只要多练习,慢慢就会找到感觉。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风骚”,意思就是只要坚持练习,还怕成不了个书法大家,展现了贯休练习书法的决心和他要在书法上有一番成就的决心。

贯休作的这首诗总体上就是描写书法方面的内容,情感很单一但却很丰富,就是对笔的喜爱和对书法的热爱。

五代著名画僧贯休所画的十六罗汉图

贯休在作画方面颇有一番成就,尤其是画僧人。贯休十六罗汉图便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但是这幅画有或多个版本,原创的已经失传了。这幅作品的长度有大约92厘米,宽度有大约45厘米,因为创作在五代时期,那时候社会上佛教十分盛行,因此受到了许多画家的青睐。贯休就是其中一位。

十六罗汉图在贯休的笔下画的十分逼真,因为贯休的画画功底很强才能画出这样的作品。而且形态迥异。有的是高鼻梁,有的是大眼睛,总之是十六罗汉各有各的特色,这样就会吸引人的眼睛,而且不会显得很俗套。根据历史记载还说这些罗汉不是贯休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他在所梦时梦到的。

虽然我们不相信梦境中的一些事物,但是这些罗汉都是贯休对佛学思想的一个肯定的反应。当然现在十六罗汉图的原本已经没有了,都是一些模仿的,其中模仿成都最高的是宋朝的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和贯休的原创相似度最高,可是这个作品现在流落到了日本。明朝的十六罗汉图是仇英所画的,他的作图构思和贯休的有一些不同,他主要描绘的是罗汉的姿势,有点是背靠着松树坐在石头上,有的是在打坐,有的是在互相谈论经,这写景象都给人一种闲奇淡雅的感觉。贯休十六罗汉图在历史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奇特,有创新,以至于在以后他成为其他画家模仿的样本。

画僧贯休所作山茶花诗写的如何

山茶花这首诗有好几位诗人写过,现在来介绍一下贯休大师所写的。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的是一种植物,其实在了解完诗句后发现山茶花只是一个借代,贯休想表达的是另一层意思。

山茶花内容简短,只有四句诗,但却将贯休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的淋漓尽致。前两句主要描写的在这种大好的天气下,山茶花盛开,但贯休却觉得这么美丽的山茶花即使绽放也是一种死气沉沉,没有艳丽的感觉。这么美丽的山茶花都没有了美感,可见贯休心中压抑着的情怀。贯休用“猩血”来描写山茶花,他的本意是借助山茶花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的讽刺。

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朝廷根本不为民众办实事,只是到处压榨人民,让民众的生活越来越苦。后两句的描写主要围绕一个字“怨”,山茶花的凋谢,是因为枝叶上长出的新山茶花,将怨字融到这种环境下,可见贯休心中的怨气了,他的怨气是争斗朝廷的,因为朝廷对百姓的压榨,让民众对朝廷充满了愤怒与怨恨。所以总结这首诗就是通过山茶花来表达贯休对当时朝廷的不作为的一种不爽之情。结合贯休的一生,他即便是个僧人,但他一直关心着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他有着一颗爱民的心,虽然不是朝廷官员。贯休许多诗文都表现着类似的情感。所以贯休所作的这首山茶花的诗与他自身的情感十分符合。

著名画僧贯休的书法水平如何

贯休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不仅会作诗还会画画。其实,贯休的成就还有书法,他的书法被后人评价的很高。贯休所擅长的书法和他的性格有关。作为一个随性的人,贯休所擅长的也是草书。

贯休的草书笔画看似简单,但实际上笔画的连接是一个很难完成的动作。贯休书法好似一座山峰,延绵不断,但气势却还保留着。虽然贯休书法方面不像他的绘画和诗文那样出名,可他对书法的兴趣可不是一般人能超越的。贯休书法首先是从模仿怀素的草书开始的,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就是关于怀素的草书的总结,因此可以看出来贯休对草书的一种近似痴迷的感觉,而且他还十分认真的学习前辈在草书上的一些特点,如何使整体感觉更美观,还有如何下笔,如何收笔。

总之,他对书法不仅是兴趣还有专心。通过长时间的不断练习书法,贯休书法上也找到了感觉,而且越写越好,最后还做成了一个册子都是他自己写的草书。他的几个草书代表作还可以与草书大家相比较。我想贯休书法为啥没有和作画写诗一样出名,就是因为后两者的成就太大了,已经深深印在后人的脑海里了。贯休的书法除了草书,在行书上还有一点涉及。所以说贯休在书法上也是颇有一番大成就。

标签: 孟姜女故事画僧贯休

更多文章

  • 贯休禅师的《山茶花》有什么含义?十六罗汉图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贯休,《山茶花》,唐末

    贯休出生在823年,卒于912年。贯休是他的法名,他的本姓是姜。而禅师是对出家人的一种尊称,顾名思义贯休就是一位僧人了。贯休禅师七岁的时候就出家了,他的一生都很清贫,他游览过祖国的许多地方。可以说贯休禅师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兼僧人。贯休的一生,才艺超群,他不仅擅长作诗,绘画,还对书法有一定的见解。在这些

  • 唐朝宰相李义府那么有心机为何还是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宰相李义府,李义府怎么死的

    “笑里藏刀”是形容阴险小人在人前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这个典故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

  • 李义府为何得罪权臣 公开支持立武则天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李义府

    古之贤相,居庙堂之上,领百官辅君王,忧国忧民,以社稷之治为己任。然古之奸相,虽高高居于庙堂之上,党同伐异,排除异己,谄媚君上成其为政之术。为奸者,阴险狡诈,笑表于面,而诈藏于心,善常出于口,而恶常存于腹。奸者为相,社稷之乱,国家之害,百姓之祸。享誉四海,国富民强的大唐王朝,虽贤相辈出,君明臣直,出现

  • 李义府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说李义府笑里藏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义府,武则天,唐朝

    “笑里藏刀”是形容阴险小人在人前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这个典故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

  • 武则天当女皇的推手:从大将刘仁轨到奸臣李义府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刘仁轨,李义府,

    在李唐王朝289年的历史长歌中,却偏偏有一段15年的插曲:公元690年至公元705年的武周政权。这个政权的创始人,就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说起这位女子,各种影视作品多少年来不停地“八卦”,她的人生早就有了传奇色彩。本来是山西并州一家木材商人的女儿,先入宫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婆,却私

  • 反对门阀通婚的先行者李义府:因为吃过门阀的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义府,门阀通婚,唐朝,

    富贵是人所追求的,但富贵也还有等级档次之分,光有钱不行,新富新贵比起世代富贵来,总是要少那么一点自信心,世代富贵也往往用这一点来标榜自己最为尊贵,而大家也都认这个。为了能多快好省地进入世代尊贵的行列,新富新贵们往往以攀高枝这种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唐朝初年,这种门第观念一度相当严重。崤山以东的世代官宦

  • 河南发现我国陆羽煮茶唐三彩 印证陆羽非“高富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河南,陆羽,唐三彩,

    我国著名“茶圣”陆羽因其相貌之谜向来备受专家学者关注。近日,我国首个再现陆羽煮茶形象的唐代三彩器,在河南巩义市的一座中晚唐之际的墓葬中被发现,这为研究陆羽形貌和唐代茶事提供了直接依据。作为对世界茶文化做出重要贡献的陆羽,其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据史书记载,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

  • 解密:茶圣陆羽有着怎么样传奇出身和坎坷童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羽,茶圣,童年,

    说起茶,就一定不能不提一个人:茶圣陆羽。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他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因而也被封为“茶圣”、“茶仙”、“茶神”等。名人的一生往往充满各种神奇际遇,陆羽也是。翻开史书,小编发现,这位“茶圣”的一生,还真是充满了亮点和爆点啊。今天,我们先聊聊他的身世与童年。按照历史惯例

  • 陆羽简介 唐代著名的茶文化家和鉴赏家陆羽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陆羽,唐朝,茶文化家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中国唐代著名的茶文化家和鉴赏家。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

  • 瓦岗军中的“道士军师”?历史上真实的徐茂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瓦岗寨,军师,徐茂公

    隋唐交替之际风云激荡,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各显身手。由于受到《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历史小说的影响,这些英雄往往脱离历史真实,形成有了特定的艺术形象。例如提到程咬金,就会想到他的三板斧,以及当过瓦岗寨的“混世魔王”;提到秦叔宝,就会想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这两人的历史真面目,在之前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