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唐名将程咬金简介:历史上程咬金是怎么死的?

大唐名将程咬金简介:历史上程咬金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697 更新时间:2023/12/28 14:35:00

提起程知节(程咬金),中国人的嘴边就位会泛起一丝微笑,他们会联想到“三板斧”和强盗打劫的口头禅,“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要打此过,留下买路财”,戏曲当中的程知节是个苦大仇深的无产阶级,历史上真实的程知节却是个世家大族出身,虽然两唐书都没有明确记载程知节的家世背景,他的墓志铭却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程知节的曾祖父名叫程兴,当过北齐兖州司马,程知节的祖父名叫程哲,当过北齐晋州司马,程知节的父亲名叫程娄,当过北齐济州大中正,大中正的职位,非高门著姓不能担当,这是史有明据的事情,“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已。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程知节的父亲既然可以当上北齐济州大中正,程家当然可以算得上是著姓士族,程知节也算得上是位世家子弟。程知节后来娶妻清河崔氏,清河崔氏是顶级的世家大族,连皇帝都眼红清河崔氏的声望,这从侧面也证明了程知节至少拥有匹配妻子的家世,决非戏曲中描述的那样出身草莽,至于程咬金的三板斧更是荒唐,程知节武艺高强,能在千军万马当中取上将首级,决非戏曲中描绘的那个只会三斧头的小丑。程知节擅长的兵器是马槊,也就是长度超过一长八尺的矛,斧头则是说书人给程知节配上的兵器,也许是戏说太过深入人心,程知节的真实事迹反而少有人知,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程知节(公元589年~公元665年)是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人,原来的名字叫程咬金,后来改名程知节,字义贞,一生活了七十七岁,也算高寿。隋朝末年,朝廷横征暴敛,又连年对外用兵,民生艰难,百姓揭竿而起,农民起义的队伍多达百余支,这些流寇以抢掠为生,为害乡里,程知节就在此时登上了历史舞台,他组织“民团”数百人,对抗流寇,保得一方平安。

流寇越来越多,程知节逐渐疲于应付。乱世中人,如果做不到隐居避世,唯一的选择恐怕就是选择一个有前途的主子,跟他一起建功立业,当时,瓦岗义军的首领李密落入了程知节的视线,在重视门阀制度的隋唐,李密的出身和个人魅力可以说是少有人及。他的曾祖父李弼,是八大柱国之一,北周时当过太师和魏国公,他的祖父李祖曜,是北周邢国公,他的父亲李宽是隋朝的上柱国和蒲山公,代代显宦,更难得的是李密本人“养客礼贤,无所爱吝”,颇有当年的孟尝君之风,程知节率众投奔李密,可以说是深思熟虑的后果。

程知节骁勇善战,李密对他自然亲睐有加。李密组织了八千人的内军,个个都是勇猛的壮士,内军设置四位骠骑将,程知节就是其中之一。内军是李密的亲卫队,负责保护李密的安全,李密对这支部队的战斗力非常自信,曾夸下海口,“我这八千人抵得上百万雄师”。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瓦岗军的内部斗争趋于白热化,火拼终于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李密依靠自己手中的力量,将创立瓦岗军的翟让毙于刀下,坐稳了瓦岗军大当家的位置,从此,李密乾纲独断,指挥瓦岗军与各路反王浴血奋战。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九月,王世充趁着瓦岗军与宇文化及的军队两败俱伤之际,带领两万精锐步骑,在通济渠(今河南孟县境内)上架起三座桥梁,准备与瓦岗军进行决战。审时度势,往往决定了群雄各自的命运,李密的部下裴仁基提出围魏救赵之策,主张兵进洛阳,李密却没有采纳,他调兵遣将,在邙山脚下摆开大阵,与王世充来个硬碰硬。

王世充的军队首先攻打偃师城(今河南偃师东)北的单雄信,李密派出程知节和裴行俨前去支援。裴行俨就是隋唐好汉裴元庆的原型,他是隋将裴仁基的儿子,素有万人敌之称,一向勇冠三军。这次,他却运气不佳,很快被流箭射中,坠下战马,程知节赶紧营救,刺杀了冲上来的好几个敌军士兵,才将裴行俨抱到马上。他带着裴行俨向后撤退,王世充的骑兵却紧追不舍,战马承载了程知节和裴行俨两个人,不可能跑得很快,终于在半路被王世充的骑兵赶上。众人马槊齐下,程知节奋力反击,稍一疏忽,一根马槊竟然洞穿了程知节的身体,程知节一声大喝,将这根马槊生生折断,回手一刀,将这名士兵的头颅砍下,王世充的追骑胆战心惊,眼睁睁看着程知节带着裴行俨昂然离去,虽然两人都身受重伤,但总算平安回到了瓦岗军的大营。

虽然在生死关头程知节表现了对战友的无限热爱,但他已经没有机会受到李密的褒扬,瓦岗军不敌王世充军的强大攻势,兵败如山倒,十多位将领成了重伤员,李密眼见大势已去,撇下众人,投奔大唐而去,程知节、秦叔宝和裴仁基父子都落入了王世充的手中。王世充本是西域胡人,年幼时母亲改嫁给一位姓王的汉人,他随继父姓王,因为机缘有利,一步步做到高位,乱世枭雄,自有过人之处,他将自己的亲侄女嫁给裴行俨,费尽心机笼络裴仁基父子,作为瓦岗军骁将的程知节同样得到了王世充的重用。裴仁基父子对王世充这个胡人却没有半点好感,他们密谋行刺王世充,被王世充察觉,抢先动手,将裴仁基夷灭三族。程知节、秦叔宝同样鄙薄王世充的为人,他们暗自寻找机会,准备另投明主。程知节曾对秦叔宝谈起自己对王世充的印象,秦叔宝深以为然,“王世充对人没有器量,又爱诅咒发誓,活象个巫婆神汉,他奸诈狡猾,决不可能是天下归心的明主,我们跟着他没有出路”。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王世充拜程知节为将军,拜秦叔宝为龙骧大将军,让他们带兵与唐军作战,王世充军和唐军在九曲(今河南宜阳西北)摆开了阵势。程知节、秦叔宝一行几十人假装向唐军阵营发动攻击,骑马跑出了一百多步后,一齐下马向王世充行礼,“我们得到了你的特殊礼遇,也想报答你,但你疑心太重,不能容人,我们不想与你为伍,就此告别,后会有期”,程知节、秦叔宝素来勇猛,王世充军中已经无人可及,只能眼睁睁看着一行几十人投奔了唐营。

归唐之后,唐高祖李渊把他们派到了秦王李世民麾下,程知节与年轻的秦王一见如故。李世民久闻程知节、秦叔宝的大名,对他们十分看重,程知节担任了秦王府左三统军,秦叔宝则成为马军总管。李世民亲自挑选了上千名精锐骑兵,由程知节、秦叔宝等人担任统领,穿着清一色的黑衣黑甲,组成“玄甲队”,每战必为唐军先锋,李世民本人也黑衣黑甲,与玄甲队一起冲锋陷阵,玄甲队所向披靡,很快就威名远播,成为大唐扫平各个割据势力最锋利的宝剑。

李密很少亲上战场,作为内军骠骑将的程知节和秦叔宝出彩的机会并不太多,后来他们加入了唐军阵营,李世民总是迎着箭雨一马当先,程知节作为亲卫队的统领,勇猛善战才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程知节跟随李世民扫平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乱世枭雄,担任左一马军总管,“每阵先登”,战功卓著,受封为宿国公。史上详细记载了玄甲队的一次克敌战例,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军与王世充军在洛阳外围相持,屈突通、窦轨在巡营途中,与王世充的部队遭遇,在对方优势兵力面前,唐军险象环生,李世民得知消息,亲自带领玄甲队前去求援,玄甲队勇猛绝伦,攻势如同泰山压顶,王世充军一败涂地,骑将葛彦璋被唐军俘虏,王世充军折损六千余人,王世充本人逃回洛阳,据城而守,不敢再与玄甲队面对面的交手,直到最后当上了唐军的俘虏。唐军削平各路割据势力,在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统一了全国,李世民的威望如日中天,手下又汇集了一大批谋士和武将,严重威胁了李建成的皇储地位,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死党,向李世民及其手下频下毒手。程知节外调为康州刺史,尉迟敬德甚至下狱受苦,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程知节坚持留在了李世民身边,他告诉李世民,“殿下的手臂今被翦除,身必不久,我冒死留了下来,请殿下想办法保全自己”,此时的程知节没有到外地上任的记录,可见他一直留在秦王府中,在李世民最艰难的时候,他不离不弃,全力支持,表现了一贯的忠诚,李世民结交了这么多忠心耿耿的部下,可以说一生没有白活,上下同心,成就大业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李元吉终于迫不及待地下了手,他们在酒水中下了毒,李世民喝了酒水之后,毒性发作,吐了几升的血,险些丢了性命。此时又逢突厥入寇,李元吉当上了大军主帅,抽调所有秦王府的精兵猛将,到自己帐下听令。李世民终于意识到,再不动手,自己和部下的性命堪忧,他决定先发制人,在玄武门伏击李建成和李元吉,砍下了两位兄弟的项上人头。根据程知节墓志铭上的记载,程知节参与了玄武门兵变的全过程,是将李世民扶上皇帝宝座的首功之臣,大局安定之后,程知节迁右武卫大将军,李世民即位后,赐他实封七百户。贞观年间,历任泸州(今四川泸州市)都督,左领军大将军,受封普州刺史,改封卢国公。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放进了凌烟阁,画像与真人一般大小,程知节名列第十九名,成为青史留名的大唐英雄。也是在这一年,程知节转任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驻军,加封镇军大将军,自始至终,他都是唐太宗的亲信。

君择臣,臣亦择君,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依然让程知节高官厚禄,但君臣之间已经达不到信任有加的地步。贞观一朝的将军大多年纪老迈,又经历过永徽年间的清洗,唐高宗手中可用的统帅级人物屈指可数。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程知节被授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的职务,率领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伊州刺史苏海政等人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此次,曾经夜袭卑沙城的右武卫将军王文度被唐高宗任命为副大总管。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正月,猎猎军旗向西突厥进发,唐高宗亲自到玄武门为大军饯行,期望程知节能够一举成功。西行路上,风餐露宿,程知节不辞劳苦,带领大军长途跋涉七个月,才找到了阿史那贺鲁的行踪。八月初九,唐军在榆慕谷(今新疆霍城)与西突厥葛逻禄、处月二部遭遇,程知节勇武不减当年,带领大军奋力冲杀,斩首千余级,俘获驼马牛羊数以万计。跟着,唐军乘胜前进,大破西突厥突骑施、处木昆诸部,攻陷咽城(今新疆博尔塔拉),取得了斩首三万级的辉煌战果。十二月,苏海政率领的唐军前锋行至鹰娑川(今新疆焉耆都开河上游),遭遇阿史那贺鲁的两万精锐骑兵,双方展开了天昏地暗的激战,唐军勇猛顽强,突厥军不落下风,战局陷入胶着状态,西突厥别部鼠尼施的两万骑兵加入了战团,西突厥兵马渐渐取得了战场上的优势,唐军以寡敌众,渐渐支持不住,千钧一发之际,苏定方率领五百骑兵赶到现场,向敌阵薄弱处发动了雷霆攻击,唐军一鼓作气,打得突厥军阵脚大乱、拼命逃窜,唐军一路追杀二十余里,斩首一千五百级,俘获战马二千匹,突厥人丢弃的甲仗满山遍野,不可胜计,此时唐军本可乘胜一举平定西突厥,唐军内部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鹰娑川一战唐军虽然取胜,自身折损也为数不少,副大总管王文度以此为理由,向程知节发难,认为唐军轻敌冒进,与军不利,他抬出唐高宗的一道圣旨,要剥夺程知节的指挥权,由自己取而代之,程知节显然认为这道圣旨货真价实,唐军

更多文章

  • 上官婉儿简介 上官婉儿之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上官婉儿,简介

    上官婉儿简介上官婉儿(664年-710年),唐朝陕州陕县人(今河南三门峡)。唐中宗的妃嫔,上官仪孙女。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

  • 女官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上官婉儿死因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上官婉儿,古代女官,唐朝历史,唐朝

    导读:上官婉儿出生时全家遭遇了一场血腥屠杀,死时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她的一生可谓传奇,其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视者有之。而她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共处亦让后人津津乐道。那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呢?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

  • 上官婉儿简介死因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和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上官婉儿简介,上官婉儿

    历史上的女官上官婉儿简介: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有着怎样的关系?上官婉儿简介唐中宗时,上官婉儿封为昭容,权势更盛

  • 武则天狄仁杰并无暧昧 “李元芳”属虚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狄仁杰

    近期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狄仁杰真相》,同名图书也将于近期上市。在书中,于赓哲告诉大家,狄仁杰不仅是“神探”,更是卓越的政治家,但那位“元芳”却查无此人。对于因“元芳体”而爆红的李元芳,于赓哲表示,史籍中并无相关记载,应为影视作品的虚构,“并无资料记载有哪些助手始终跟随狄

  • 学者:狄仁杰一年断案近两万 与武则天暧昧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狄仁杰,武则天

    继江南style、航母style之后,赓哲style在网上迅速传播,主角是陕师大的于赓哲教授。昨日中午,于赓哲首度现身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开讲《狄仁杰真相》,并逐层揭开围绕在狄仁杰身上的迷雾。节目刚一播出,就有网友将于赓哲讲座视频截图做成了赓哲style。本报记者昨日下午采访了于赓

  • 狄仁杰简介及功绩 历史上的狄仁杰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狄仁杰,武则天

    狄仁杰大人有点儿郁闷:手下人元芳火了,报纸电视微博全是元芳的名字,还有千千万万男女老少拿生活中的芝麻事儿就问“元芳你怎么看”?谁还记得他这个喝闷酒的老头呢?想当年,他在大理寺当领导,没有破不了的案子,没有抓不到的犯人,一万七千个犯人,没一个敢上访喊冤的;再想当年,一代女皇武则天都要听他的意见……唉唉

  • 隋唐英雄第7集剧情 赏花灯秦琼救如意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唐英雄,隋唐英雄第7集剧情

    电视剧隋唐英雄剧情介绍第7集官差刺完后,告诉花大脚还是免了好酒好菜了,官差走了后花大脚赶紧打开柜发现程咬金不在,才松了口气,急忙唤程咬金,程咬金出来后,花大脚把所有银两交给程咬金让他逃走。晋王来拜见皇后,从扬州带来了一些剪纸送给皇后,皇后看到后非常高兴,对晋王说他们三兄弟,对晋王是非常思念,并询问是

  • 隋唐英雄第3集剧情 暗送金银反害秦琼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唐英雄,隋唐英雄第3集剧情

    电视剧隋唐英雄剧情介绍第3集陈朝的公主因为自己是被俘而自责,并用针扎的满手血淋淋的。宫女见了,立刻阻止公主,公主说自己在惩罚这双手,今天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店小二追上出点的秦琼,追要秦琼拖欠的7天的费用,秦琼为了还债在大街上准备出手坐骑,程咬金看到秦琼,知道秦琼生活窘迫,拿出自己的银两打算解秦琼燃眉之

  • 秦琼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秦琼多少岁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琼,秦琼怎么死的,隋唐

    秦琼,姓秦,名琼,字叔宝。唐初著名大将,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是一个于万马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传奇式人物。关于秦琼,历史上却有其人,其勇猛和武艺卓著,至今还被大家尊称为门神,春节时将其图像挂贴在门上。那么,历史上的秦琼是怎么样的人?历史上的秦琼简介:秦琼,字叔宝,齐郡历城人。他在隋末乱世开始前从军,

  • 杨贵妃与安禄山有私情 最后杨玉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杨玉环,杨贵妃,安禄山

    杨贵妃(719~756年),名玉环。据说其美貌如花,通晓音律舞蹈。初为唐玄宗之子寿王妃,后得玄宗喜爱,天宝四载(745年)封为贵妃。因其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其兄姐皆显贵,堂兄杨国忠把持朝政。755年安禄山叛乱,杨贵妃与玄宗逃至马嵬驿。随军诛杨国忠,并请玄宗赐其自尽。缢亡。一说其以替身代之缢,其逃向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