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全义位极人臣 可还是得靠卑身曲事以求保全

张全义位极人臣 可还是得靠卑身曲事以求保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602 更新时间:2023/12/20 11:00:08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人。降唐后唐昭宗赐名全义。唐亡后,在后梁做官,主动请求改名,朱温赐名宗奭。后梁灭亡后,归降后唐,为讨好新朝,去后梁所赐名,请准恢复原名全义。如此趋附权势而反复改名,史不多见。

张全义出生在“世为田农”的家庭。祖父张琏、父张诚都是农民。他自己曾在县里做小吏,多次受到县令的困辱,于是就逃亡加入了黄巢的起义军。黄巢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时,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主管大齐的水运事务。黄巢失败时,他到河阳投降唐将诸葛爽,屡立战功,诸葛爽表请唐廷任他为泽州刺史。

二年(886)十月,诸葛爽病死,大将刘经与张全义立诸葛爽之子诸葛仲方为留后。刘经与诸葛爽另一大将李罕之争夺洛阳渑池一战,刘经为李罕之所败,退守河阳。诸葛仲方年幼,刘经派张全义前去抵敌,张全义竟与李罕之结为同盟,调转矛头进攻刘经,结果被刘经打败。他与李罕之退保怀州,并向李克用求援。在李克用所派援军的联合进攻下,刘经和诸葛仲方被迫逃往汴州投靠朱温。于是李罕之自领河阳节度使,以张全义为河南尹,治理洛阳。

当时的洛阳,经过多年战乱,仅存断壁残垣,破败不堪。张全义初到时,那里“白骨蔽地,荆棘弥望,居民不满百户。全义麾下,才百余人,相与保中州城。四野俱无耕者”。

张全义从他的部下中选出十八人为屯将,每人发给一面旗一张榜,到周围十八 县的残存墟落树旗张榜,招抚流散逃亡的民众,劝耕农桑,恢复生产。张全义为政宽简,除杀人者要偿命处死以外,其余都从轻处罚。

“无严刑,无租税,民归之者如市,又选壮者教以战阵,以御寇盗。数年之后,都城坊曲,渐复旧制。诸县户口,率皆归复,桑麻蔚然,野无旷土。”洛阳周围30 里内,有蚕麦丰收的农家,他一定亲自到访,召来全家老幼,赏给酒食衣料,表示慰劳。“民间言张公不喜声伎,见之未尝笑,独见良麦佳茧则笑耳”。对于有田荒芜的,他就召集民众查问原因,有因为缺牛耕地的,便要求有牛的邻里负责助耕。“由是邻里有无相助,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新五代史》卷45《张全义传》)。

李罕之是张全义的“刻臂为盟,永同休戚”的患难之交,又是张的上级,因军中乏食而经常向张全义求取军粮及缣帛,次数多了,张全义不满。

文德元年(888)张全义于李罕之出兵攻打河东的晋、绛二州时,乘其后方无备,派兵袭取了河阳,自任河阳节度使。

李罕之无奈,投奔李克用,讨得援兵3 万回攻河阳,围困日久,城中食尽,张全义部“啖木屑以度朝夕”,向朱温求救,朱温派兵救援才得解围。

朱温安排大将丁会守河阳,令张全义依旧担任河南尹。张全义感谢这一次救命之恩,从此听命于朱温。

朱温挟唐昭宗东迁洛阳前,令张全义修缮洛阳宫殿,他十分卖力。朱温打算篡唐时,他担心朱温对他不放心,就主动避让权位。朱温就调他为天平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为东平王。昭宗被杀后,又将他调回仍任河南尹,兼忠武军节度使、判六军诸卫事。

朱温建梁称帝后,又令张全义兼河阳节度使,进封魏王,赐名宗奭,想是朱温要他以当年辅弼周天子的召公为榜样努力为后梁效劳。张全义则一直小心谨慎,不但竭尽全力做好朱温的后勤供应,而且忍辱到了常人难以接受的程度:乾化二年(912),“太祖兵败蓨县,道病,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其子继祚愤耻不自胜,欲剚刃太祖,全义止之曰:‘吾为李罕之兵围河阳,啖木屑以为食,惟有一马,欲杀以饷军,死在朝夕,而梁兵出之,得至今日,此恩不可忘也!继祚乃止。”

由此可见张全义在梁尽管位极人臣,进爵封王,可还是靠卑身曲事以求保全。

后梁末帝朱友贞时,张全义未受信任,曾经请求到河北指挥作战,未被采纳。后唐李存勗攻占梁都开封,他从洛阳赶去觐见,“泥首待罪”。

由于在后梁时他常通过其弟张全武秘密与太原方面交往,所以李存勗待他很客气,“抚慰久之”。张全义一方面表示自己“曾栖恶木,曾饮盗泉,实有瑕疵”,改去朱温所赐宗之名,并请李存勗到洛阳行郊天之礼,公开表示效忠新朝;另一方面又通过关系“厚赂”李存勗的皇后刘氏,竟至使刘皇后认他为义父,真可以说是费尽心机。

因此,张全义在后唐也受到尊崇,先被封为魏王,后改封为齐王,任命为守太尉、中书令、河南尹并兼领河阳。可是他处理政务很马虎,“凡百姓词讼,以先诉者为得理,以是人多枉滥,为时所非”。另外,他与河南的一个县令罗贯有私愤,便通过刘皇后在李存勗面前说罗贯的坏话,结果罗贯被杀,“冤枉之声,闻之远近”。

后唐同光四年(926)二月,赵在礼据魏州发动兵变,李存勗打算亲自征讨,大臣们则主张派李嗣源前往,李存勗本不答应,最后在张全义的力荐下才同意。可是李嗣源到魏州后便与变兵合流。张全义闻变后,忧惧不食而死,终年75 岁,谥忠肃。

标签: 张全义唐朝

更多文章

  • 黄巢大将张全义:和朱温一样反复无常却历经三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全义,朱温,黄巢,

    张全义(852—926),字国维,濮州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初名言,又作居言。降唐后唐昭宗赐名全义。出生在“世为田农”的家庭①。祖父张琏、父张诚都是农民。张全义(降唐后唐昭宗赐名全义。唐亡后,在后梁做官,主动请求改名,朱温赐名宗奭。后梁灭亡后,归降后唐,为讨好新朝,去后梁所赐名,请准恢复原名全义

  • 张全义的发迹史:一个土豪在五代十国的生存法则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全义,土豪,五代十国

    张全义,按时兴的话说,绝对是个“大V”,名动四方的业界大腕,呼风唤雨的经济领袖。自唐末到后唐,历三朝皇权更迭——加上黄巢大齐政权的话当是四朝,张全义由一介草民而成为富甲一方的土地房产大佬,周旋于军爷、政客乃至天子身边,游刃有余,岿然不倒。作为由平民而土豪的张全义,面对世事变迁、风云变幻,他始终牢记一

  • 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匡胤,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赵匡胤出身于军人家庭,其高祖赵眺、曾祖赵挺、祖父赵敬、父亲赵弘殷在当时都是很有名气的军事家。虽说赵匡胤的祖辈都是小有名气 的军事家,但真正让这一家发迹的是从他

  • 历史上柴守玉是什么人?她与后周太祖郭威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柴守玉,五代十国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今天要说的这位女子,就是这类女性的典型代表。她叫柴守玉,诞生于富贵人家,父亲和家族都是当地的豪门,富甲一方,自幼喜爱读书,识得大体,并且性格倔强,不输给家里的男孩子。柴守玉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女孩子,有主见到什么地步,她会在热闹的

  • 柴守玉与郭威之间有什么样的爱请故事?赢了江山失了挚爱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柴守玉,五代十国

    你们知道柴守玉与郭威之间有什么样的爱请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除了诞生了无数的英雄豪杰,文人墨客,以及数百位帝王外,还有一些名留青史的知名女性。虽然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但是她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今天学长要说的这位女子,就是这类女性的典型

  • 柴守玉:本是后唐皇妃,遣散归家途中却与小兵再婚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圣穆皇后,后周

    圣穆皇后,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在倡导恋爱和婚姻自由的今天,门第观念早已经被摒弃,然而经济状况却俨然成了一道新的门槛,很多网友戏称:你与丈母娘的距离只差一套房子,有房请喊“妈”,没房请喊“阿姨”。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折射出一种残存的世俗观念。而在完全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郭威与柴守玉: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见钟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郭威,柴守玉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公元926年的鸿沟黄河渡口,柴守玉一家被连日霏霏的雨误了归程。而归程在何方,寄住在渡口边小旅馆柴守玉的心也如在汪洋中的孤舟一样没有方向。 这时他来了。身体魁梧、衣裳褛烂、满面饥色却目光如炯的他。郭威摸了摸口袋不多的铜板,叫小二来了几斤馒头一瓶劣酒,狼吞虎咽。不多时,小二又上了

  • 韩熙载个人简介 揭秘韩熙载为什么有宰相也不当?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韩熙载

    韩熙载在后唐同光年间,二十岁出头就曾经考中进士,原本可以出仕,可随即因为自己的父亲牵涉到一场兵变中,而被诛杀,家族也受到牵连。韩熙载只能带着家眷向南逃跑。途中特意去了汝阴县。而汝阴有一位五代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李谷,两人正是好友。相传两人喝酒分别,韩熙载慨然立誓:“如果江南君主任用我为宰相,我一定

  • 《韩熙载夜宴图》藏大秘密 揭中外名画隐藏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熙载夜宴图,达芬奇,毕加索

    故宫珍藏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传世名画之一。这些年来,研究者发现,这幅画中隐藏着一个关于陶瓷的重大秘密。在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繁昌窑的研究者们偶然注意到,画中一共描摹了三十二件瓷器用品,而这些瓷器用品竟然与出土的繁昌窑青白瓷十分神似。无论是荷花托盏、花口碟、还是葵花口温酒壶、执壶等等,无一

  • 南唐重臣韩熙载:为何沉溺于声色犬马“天上人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唐,韩熙载,李煜

    夜读《新五代史》,多处见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韩熙载。这韩熙载便是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男一号”。五代大画家顾闳中的这幅《夜宴图》,以连环长卷方式描摹出南唐名臣韩熙载夜宴盛开、纵情声色的场景。画中参加夜宴的四十余人神态各异,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将南唐“天上人间”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韩熙载身为南唐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