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宰相刘挚简介:一生刚直不阿,正气森严,忠贞爱国

北宋宰相刘挚简介:一生刚直不阿,正气森严,忠贞爱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204 更新时间:2023/12/27 8:06:36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挚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挚(公元1030——1098年),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嘉祐四年中进士甲科,能力出众,政绩卓越。因刘挚一生刚直不阿,正气森严,忠贞爱国,宋哲宗死后,韩忠彦为右丞相,为刘挚翻案,并给予“忠肃”称号,后被追赠为“元祐忠贤”。刘挚平生酷爱学习,治学严谨,才华横溢,他撰写的《忠肃集》曾被后人广为流传。

刘挚简介

初任冀州南宫县令时,因政绩卓著,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被称为河朔三令。后任江陵府观察推官,由韩琦推荐为馆阁校勘,升迁为著作郎。当时王安石刚开始执掌政权,对刘挚非常器重,提拔刘挚为检正中书礼房公事。之后刘挚又被提升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安石拜相后,推行新法,刘挚以为新法有许多弊端,便上书宋神宗陈述新法弊病。神宗当时宠幸王安石,把刘挚贬为衡州监管盐仓。元丰初年改任集贤院校理,知大宗正寺丞,为开封府推官。后又命为礼部郎中,不久升为右司郎中。

宋哲宗继位后,刘挚改任秘书少监,升侍御史。元祐元年升为御使中丞。元祐六年,拜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吕大防同时执政,废弃新法。后来吕大防与刘挚发生矛盾,御史杨畏依附吕大防,劾奏刘挚,刘挚被罢相。

元祐八年,宋哲宗亲政,又推行新法。第二年,刘挚被贬为光禄卿。

绍兴四年(公元1097年)刘挚被流放新州(广东新兴),不久含怨而死。

历史年表

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出生。

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9岁,随父亲江华(湖南永州)任职,母亲和舅舅陈孝若同行。

北宋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10岁,父母相继去世,母亲卒于江华,父亲卒于衡州(湖南衡阳)。之后,迁山东省东平外祖父母家居住、上学。

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20岁,郓州(山东郓城)生活。一边读书,一边云游山川,寻觅知音,广交友朋。

北宋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29岁,在荆州结识名僧文莹。

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30岁中进士甲科,,同年五月任冀州南宫令。

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37岁,任江陵观察推官。

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41岁,四月由宰相韩琦推荐为馆阁校勘。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42岁,宋神宗、王安石君臣携手,立志革除弊政,变法图强,刘挚得到王安石赏识。二月任检正中书礼房公事。四月任监察御史里行。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43岁,因对新法持不同意见(挚主张渐变,反对暴变,他认为新法推行太快,民众不能迅速适应),被贬为衡州监管盐仓,遭贬后回郓州迁移祖坟。

北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45岁,任签书南京判官。

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48岁,王安石出朝,退居江宁。刘挚回开封任同知太常礼院事,为元丰改制作准备。

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49岁,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改奉议郎。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53岁,四月任尚书礼部郎中。八月以正旦使出使辽国。

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54岁,春,任右司郎中。四月被罢官归乡里。

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57岁,七月出知滑州(河南省滑县)。

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56岁,三月宋神宗病故,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四月刘挚自滑州诏为吏部郎中。六月由丞相司马光上疏进为秘书少监,不久再进为侍御史。

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57岁,二月擢升御使中丞。

九月司马光(元丰八年末任首辅)病逝。司马光死后,程颐(洛党)、苏轼(蜀党)、刘挚(朔党)三党抗衡,朔党取胜。十一月进位中大夫,尚书右丞。

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58岁,五月升为尚书左丞。

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59岁,四月升为中书侍郎。

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60岁,兼任门下侍郎。

北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62岁,二月任太中大夫兼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北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63岁,十一月遭郑雍、杨畏等弹劾,被贬为观文殿学士,出知郓州,移知青州(河北青县)。

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64岁,九月高太后病故,哲宗亲政,新法派主政,刘挚被贬黄州(湖北黄州),再贬光禄卿分司南京,蕲州(湖北蕲春)居住。

北宋元祐九年(一般称为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65岁,六月再贬黄州。被贬为光禄卿。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68岁,再贬鼎州(湖南常德)团练副使,新州(广东新兴)安置。十二月三日卒于贬所,年六十八。

历史评价

《宋史·列传第九十九》论曰:

吕大防重厚,挚骨鲠,苏颂有德量。三人者,皆相于母后垂帘听政之秋,而能使元祐之治,比隆嘉祐,其功岂易致哉!大防疏宋家法八事,言非溢美,是为万世矜式。挚正邪之辨甚严,终以直道愠于群小,遂与大防并死于贬,士论冤之。颂独岿然高年,未尝为奸邪所污,世称其明哲保身。然观其论知州张仲宣受金事,犯颜辨其情罪重轻,又陈刑不上大夫之义,卒免仲宣于黥。自是宋世命官犯赃抵死者,例不加刑,岂非所为多雅德君子之事,造物者自有以相之欤?

标签: 北宋刘挚

更多文章

  • 北宋宰相苏颂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颂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苏颂,宰相,北宋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汉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其祖先在唐末随王潮入闽,世代为闽南望族,父苏绅曾任集贤殿修撰。庆历二年(1042年),苏颂登进士第。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哲宗时拜

  • 北宋宰相苏颂的贡献 苏颂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苏颂,宰相,北宋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汉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其祖先在唐末随王潮入闽,世代为闽南望族,父苏绅曾任集贤殿修撰。庆历二年(1042年),苏颂登进士第。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哲宗时拜

  • 宰相章惇三句话让大宋朝灭亡了 章惇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宰相,章惇

    苏东坡年轻时有一个的朋友,名叫章惇。此人年轻时曾经冒险跑到悬崖上刻字,苏东坡因此认为他日后若掌权肯定是杀人不眨眼的恶臣。为什么?因为东坡先生觉得他连自己的命都不在意,又怎么去在乎别人的性命呢?果然,后来章惇做到了宰相,残杀异党,手段残忍到了极致。就连自己的好友苏东坡也遭到流放。章惇位居权相,自然飞扬

  • 大宋朝哲宗时期的名相章惇为何被列入奸臣传?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宋哲宗,章惇,名相

    在《宋史》当中,宋哲宗朝宰相章惇被列入《奸臣传》。不过,也有不少史家对章惇其人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章惇为人究竟如何,我们且看事实说话。在《宋史》当中,也曾经列举章惇的罪证,主要有这样几项,“尽复熙丰旧法,黜逐元祐朝臣;肆开边隙,诋诬宣仁后。”第一个,是王安石在宋神宗年间推荐新法,而章惇是推行新法的干

  • 包青天包庇通奸犯内幕:包青天为何包庇章惇通奸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包拯,宋朝,章惇

    在安徽天长干了三年县长,任期已满,包公升了官,被派到广东肇庆做市长(知端州)。肇庆出产砚台,所产端砚驰名天下,以往到这儿做官的人,临走都整车整车地装砚台,回去好给亲戚朋友以及朝廷要员送礼。包公不这么干,他在肇庆三年任满,一方砚台也不要,正应了徐志摩的那句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从广东回到京

  • 徽宗朝宰相韩忠彦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韩忠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忠彦,宰相,北宋

    韩忠彦(1038年—1109年9月16日),字师朴,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徽宗朝宰相。魏郡王韩琦长子。历官开封府判官、知瀛州、给事中、礼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定州、户部尚书、尚书左丞、同治枢密院事、知院事、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左仆射,知大名府,遭谪,以宣奉大夫致仕。大观三年卒,年

  • 徽宗朝宰相韩忠彦生平简介 韩忠彦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忠彦,宰相,北宋

    韩忠彦(1038年—1109年9月16日),字师朴,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徽宗朝宰相。魏郡王韩琦长子。历官开封府判官、知瀛州、给事中、礼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定州、户部尚书、尚书左丞、同治枢密院事、知院事、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左仆射,知大名府,遭谪,以宣奉大夫致仕。大观三年卒,年

  • 北宋宰相曾布的家庭成员都有谁 曾布有子孙后代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曾布,宰相,北宋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中书舍人曾巩之弟,北宋中期宰相,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安石变法期间曾同时担任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职。十三岁时,曾布父亲曾易占去世,跟随兄长曾巩学习 ,得

  • 北宋中期宰相曾布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曾布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曾布,宰相,北宋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中书舍人曾巩之弟,北宋中期宰相,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安石变法期间曾同时担任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职。十三岁时,曾布父亲曾易占去世,跟随兄长曾巩学习 ,得

  • 北宋中期宰相曾布生平简介 曾布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曾布,宰相,北宋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中书舍人曾巩之弟,北宋中期宰相,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安石变法期间曾同时担任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职。十三岁时,曾布父亲曾易占去世,跟随兄长曾巩学习 ,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