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将哥舒翰传奇:为何北地传唱“哥舒带刀歌”?

名将哥舒翰传奇:为何北地传唱“哥舒带刀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3 更新时间:2024/1/20 8:48:40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与《敕勒川》同样有名的一首诗歌,系唐代西鄙人(一说即西域边民)所作。此诗以高挂在天上的北斗起兴,赞颂唐朝大将哥舒翰的赫赫战功,功高望重,威震敌国,令之胆寒,可谓影响深远。

这位夜带刀的大将哥舒翰(?—公元757年),唐代安西(今新疆库车)人,是突骑施首领哥舒部落的后裔。蕃人大多以部落称姓,因此以之为氏。他的父亲名叫道元,做过唐朝安西副都护,世代居住在安西。哥舒翰家里资财富足,为人倜傥侠义,喜欢承诺,纵意饮酒。四十岁时,他父亲去世了,在京师客居三年时,被长安尉所轻怠,感慨之后发愤改变志向,到河西充军去了。开始时事奉节度使王倕。王倕攻占新城,使用的是哥舒翰的谋略,三军无不为之震慑。后来节度使王忠嗣将他补为衙将。哥舒翰喜爱读《左氏春秋传》及《汉书》,疏财仗义,兵士很多都愿意归属他。王忠嗣任他为大斗军副使,曾派遣哥舒翰在新城讨伐吐蕃,有同为副使的人,见哥舒翰礼节傲慢,不听从他的调遣。哥舒翰大怒,将他杀死,于是,军中将士为之震动了。不久,朝廷迁哥舒翰为左卫郎将。后来吐蕃入侵唐朝边境,哥舒翰在苦拔海抵御,对方三支步兵从上蜂涌而下,哥舒翰手持半段铁枪攻击其前锋,三行步兵全败,所向披靡,他也由于这场战斗而一举成名。

公元747年,朝廷提拔哥舒翰为右武卫员外将军,充当陇右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原来,吐蕃每当麦熟的时候,就率部队到积石军收割庄稼,一齐呼喊“吐蕃麦庄”,一直没有人敢抵御他们。这时,哥舒翰派遣王难得、杨景晖等人暗中引兵到积石军,设埋伏等待吐蕃人。吐蕃的五千骑兵到,哥舒翰在城中率领骁勇战士快速攻击,将吐蕃骑兵几乎杀尽,剩余的有些逃跑,埋伏的唐军将士半路拦截攻击,吐蕃全军覆没,一匹马也没有回去。哥舒翰有个家奴名叫左车,年龄十五、六岁,有臂力。哥舒翰擅长使用长枪,追赶上敌将后,用枪搭在他的肩上喝斥对方,敌将惊恐回头,哥舒翰就使用长枪刺中其咽喉,并往上挑起三到五尺高再落下,没有不死的。这时,跟随在哥舒翰身后的左车就下马斩首,并记录斩杀敌将的功勋。

这年冬天,唐玄宗在华清宫,王忠嗣被弹劾。皇上下诏引见哥舒翰,与他谈话很高兴,于是迁为鸿胪卿,兼西平郡太宗,摄御史中丞,代替忠嗣为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于是,哥舒翰极力劝说皇帝,想要救王忠嗣。唐玄宗起驾进入禁中,哥舒翰叩头随他前往,言辞慷慨、声泪俱下,皇帝终于感动了,就对王忠嗣从轻发落,贬为汉阳太守。当时,朝臣们都赞叹哥舒翰侠义而勇壮。

公元748年,哥舒翰在青海上驻扎神威军,吐蕃入侵,哥舒翰率军攻破了敌军;他还在青海中龙驹岛筑城,有白龙出现,于是起名为应龙城,吐蕃惧怕他而退却,不敢接近青海。后来,吐蕃保护石堡城,路远而且险峻,久攻不下。公元749年,朝廷以朔方、河东群牧十万人,委托给哥舒翰统领,进攻石堡城。哥舒翰派手下将领高秀岩、张守瑜进攻,不到十日便攻占下来,皇上奖励其功,授特进、鸿胪员外卿。公元752年,朝廷加封他开府仪同三司。

哥舒翰平时与禄山、思顺不谐,皇上常常和解使他们为兄弟。这年冬天,禄山、思顺、哥舒翰一起来入朝晋见,皇上派内侍高力士及中贵人在京城东面驸马崔惠童池亭设宴会招待他们。哥舒翰的母亲尉迟氏,是于阗族人。禄山因为思顺不喜欢哥舒翰,曾经憎恨他,此时忽然对哥舒翰说:“我父是胡人,母是突厥人;你的父是突厥人,母是胡人。与你的族类相同,为什么不相亲呀?”哥舒翰对答说:“古人说,野狐向着洞窟嚎叫是不祥的。这是忘本。我惟有尽心事奉皇上!”禄山认为哥舒翰是在讥讽他是胡人,大怒,辱骂哥舒翰说:“你个突厥人竟敢这样对我吗?!”哥舒翰想接口对骂,这时,旁边的高力士示意哥舒翰,他于是忍让了。

公元753年,哥舒翰进升凉国公,给实封三百户,加封河西节度使,不久封为西平郡王。此时杨国忠安禄山之间有嫌隙,多次上奏他将谋反的罪状,并以厚礼送给哥舒翰想结为亲戚。754年,哥舒翰升太子太保,又加实封三百户,兼御史大夫。

哥舒翰喜爱饮酒,纵情声色。到土门军,进入浴室,患了中风症,倒地很久才苏醒,于是入京,在家养病。

等到安禄山谋反时,皇上鉴于封常清高仙芝出军丧师,就召哥舒翰入朝,封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任田良丘为御史中丞,充当行军司马,任王思礼、钳耳大福、李承光、苏法鼎、管崇嗣以及蕃将火拔归仁、李武定、浑萼等为裨将,河陇、朔方兵及蕃兵与高仙芝原来的兵一共二十万人,在潼关抵御安禄山的叛军。

公元756年,朝廷加封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身兼宰相的头衔。

哥舒翰到了潼关,有人劝告哥舒翰说:“安禄山设兵阻挠,是以杀杨国忠为名分,你如果留三万兵驻守潼关,派所有的精兵锐将折回诛杀杨国忠,这是汉挫败七国的计策,你认为怎么样?”哥舒翰心中答应了,但未实施。有门客将其谋划泄漏给杨国忠,杨国忠非常恐惧,于是上奏给皇上说:“兵法中有‘安不忘危’之说,今天潼关兵众虽然强盛,但没有守后的,万一发生不利,京师的安危就难说了!请挑选监牧小儿三千人在苑中训练。”皇上同意了,于是派遣剑南军将李福、刘光庭分别主管这件事。杨国忠又上奏请求召募一万人驻扎在灞上,令他的心腹杜乾运率领前往。哥舒翰担忧杨国忠的图谋,于是上表皇上请杜乾运的兵附属于潼关,召引杜乾运于潼关商议事务,借机杀了他。从这以后,哥舒翰的心情更不安静了。并且,他向来就有风疾,自这之后更是病情加重,军中的事务,不能再亲自过问了,遂委托政事给行军司马田良丘。田良丘又不敢专断行事,导致了军中号令不一,队伍涣散。将领王思礼、李承光又为争位夺权而长期不合,导致唐军毫无斗志。

先前,安史之乱刚发生时,哥舒翰曾多次上奏说安禄山虽然占据了河朔,但不得人心,请把握住他的弱点,离异他的军心,从而消灭他们,可以不损伤我们的军队而达到擒拿敌寇的目的。敌将崔乾祐在陕郡潜锋蓄锐,但负责侦察敌情的人却上奏说:“敌军毫无准备”,皇上信以为真,遂命令所有的军队迅速讨伐敌军。哥舒翰上奏说:“敌军已经开始准备叛逆,安禄山通晓用兵之道,一定不会没有准备,这是使阴计。况且贼兵远道而来,目的在于快战快捷。现在我们的军队在此地作战,目的在于坚守阵地,不能轻易出击;如果轻易出关,就是中了敌人的圈套。恳求皇上进一步观察事态形势。”杨国忠担心哥舒翰谋害自己,多次上奏要求出兵。皇上久居太平,不懂军事知识,被杨国忠所迷惑,派中使不断监督指责。哥舒翰迫不得已,带师出关。

六月四日,哥舒翰率军临时驻扎在灵宝县的西部原野。八日,与敌军交战,哥舒翰的军队南面临近险峭,北面濒临黄河;崔乾祐率敌军数千人先占据了险要位置。哥舒翰和田良丘等人浮船中流用来观察进退,认为崔乾祐兵少,轻视敌军的力量,于是催促将士命令向前开进,人多拥挤堵塞,队伍散乱一团。午后,东风急吹,崔乾祐将数十辆车装草纵火焚烧,烟火冲天。将士掩面,都睁不开眼睛,因此被凶徒乘机,唐军自相排挤,坠入河中。后面的人看见前面的军队陷入失败境地,也全部散乱,填积在河水中,数万人死亡,哭叫之声震天动地,他们捆绑器械,用枪作楫,投靠北岸,十个中间存活的不过一二个。军队已经惨败,哥舒翰和数百名骑兵飞驰向西归去,被火拔归仁执降贼营。安禄山对哥舒翰说:“你平常看不起我,今天怎么样?”哥舒翰异常恐惧,弯腰伏身说:“肉眼不识陛下,于是到了这个地步。陛下您为拨乱之主,现今天下没有平定,李光弼在土门,来填在河南,鲁炅在南阳,只要留下我,我写一尺之书招引他们,不需多长时间就可以平定天下。”安禄山大喜过望,于是伪置哥舒翰为司空。哥舒翰写文招引李光弼等人,各位将领传文给哥舒翰都让他不要丢掉气节。安禄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就将哥舒翰关在苑中,偷偷地杀了他。

哥舒翰驻守潼关,主管天下兵权,放肆个人意志报复怨仇,诬陷户部尚书安思顺与安禄山暗中往来,并将其上奏,令人伪造安禄山留给安思顺的信件,在关门截获用以献给皇上。这年三月,安思顺以及弟弟太仆卿元贞一起受牵连被杀,将其家属迁移到岭外,天下人为之叫冤。

哥舒翰勇武有谋,战功卓著,半生忠勇,可惜被小人谗陷以至兵败,被俘后贪生变节,令人遗憾!史官最后对哥舒翰的盖棺论定也可谓精辟:“丑哉舒翰,不能死王!”

标签: 哥舒翰大将哥舒夜带刀

更多文章

  • 哥舒翰:自蒙恬后又一个让游牧族不敢南下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哥舒翰,唐玄宗,高仙芝

    哥舒翰,是西突厥哥舒部落人。按突厥的习惯,常常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他的父亲是哥舒部落的首领,叫做哥舒道元,曾经做过唐代安西大都护府的副大都护,哥舒翰的家族世居安西,他也生在安西大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一带)。哥舒翰生在旺族,他家有权有势,也很有钱财。他在青少年时代,讲侠义,好纵酒,凡是别人

  • 唐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的生母是谁?太穆皇后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平阳公主,太穆皇后,唐朝公主,唐朝

    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太穆皇后(约569年—约613年),窦氏,唐高祖窦皇后,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

  • 唐高祖太穆皇后简介 唐高祖李渊窦皇后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太穆皇后,唐高祖,窦皇后,唐朝皇后

    太穆皇后(约569年—约613年),窦氏,唐高祖窦皇后,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北周武帝之姐)的女儿。聪慧刚毅,颇有才华。嫁李渊,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一女平阳公主。谥号太穆皇后。窦氏年幼时被舅舅周武帝宇文邕抚养于宫中,很受宠爱。她曾因劝谏周武帝亲近和亲的

  • 和思皇后是什么结局?她为什么会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思皇后,唐朝

    大家好,说起和思皇后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王爷最后当上了九五之尊的君王,但他的王妃却没有陪他走到最后。比如唐高祖李渊的妻子窦氏在隋朝末年就去世了,李渊追封她为皇后;又比如李渊的曾孙唐中宗李显的王妃赵氏也是如此,只不过她的离世,却是因为遇到了一位恶婆婆。赵氏不光是李渊的曾孙媳妇

  • 唐中宗李显和思皇后赵氏简介 和思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中宗李显,唐朝皇后,和思皇后赵氏

    “和思皇后”赵氏(?-675年),唐中宗李显的结发妻,被婆母武则天废黜并活活饿死,推测年20岁上下。中宗复位,追封为恭皇后。睿宗复位,追封为和思皇后,以礼招魂、祔葬于中宗之定陵。赵氏的母亲常乐公主,是唐高祖第19女。父赵瑰,历迁至左千牛将军。李显为英王(周王)时,纳赵氏为王妃,没有生育子女。唐高宗对

  • 唐宪宗孝明皇后郑氏:唐宣宗生母孝明皇后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宪宗,孝明皇后,唐朝皇后

    孝明皇后,郑氏,一说为尔朱氏,(?-865年12月26日、另说卒于860年12月26日),名不详 , 中国唐朝时期皇族女性,为唐宪宗宫人、唐宣宗生母。孝明皇后郑氏(785年-865年),为唐宣宗生母。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生于润州丹杨县,在元和初年李锜谋反时,有善面相之人对李锜说,郑氏将来必当生

  • 肃明皇后:唐睿宗李旦的原配皇后,最后却下落不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肃明皇后,唐朝,李旦

    她是唐睿宗李旦的原配皇后,最后却处死,此人究竟是谁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肃明皇后刘氏,也称刘皇后,她是唐睿宗李旦的原配皇后。在古代,能当皇后的女子大多出身尊贵,刘皇后的爷爷是刑部尚书刘德威,父亲是陕州刺史刘延景,出身高门官宦人家。刘氏最初以良家女身份被选入相王府,嫁

  • 唐睿宗李旦肃明皇后刘氏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肃明皇后,唐朝皇后,唐睿宗李旦

    肃明皇后刘氏(?一693年),唐睿宗李旦的皇后,是刑部尚书刘德威的孙女,她父亲刘延景任陕州刺史。武后的侄子武承嗣指使韦团儿诬告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同谋,施行法术咒诅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则天在万象神宫祭天后,就将进宫朝见的皇嗣妃刘氏和德妃窦氏秘密杀害。景云元年(710年),睿宗复位,追

  • 唐顺宗李诵庄宪皇后王皇后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顺宗李诵,唐朝皇后,王皇后,庄宪王皇后

    王氏(753—816),唐顺宗李诵皇后。琅玡临沂人。父王子颜,封金紫光禄大夫。她十三岁嫁于宣王李诵,大历十三年(778),王氏生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大历十四年,李诵晋封为宣王。王氏被立为宣王王孺人。同年五月,德宗李适即位,立李诵为太子,王氏被封为“良娣”。贞元二十一年(804),唐德宗病逝。顺宗即位

  • 元献皇后怀龙嗣之后,唐玄宗为何不开心?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元献皇后,唐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唐玄宗的文章。唐睿宗李旦登基后, 立李隆基为皇太子即后来的唐玄宗。玄宗在未登基前入住东宫,在此期间,玄宗的良媛杨氏,即后来的元献皇后,怀孕了。玄宗因惧怕太平公主在皇上面前说自己沉迷于酒色,废掉自己的太子位置,而欲将元献皇后腹中的胎儿打掉。唐玄宗未登基前,太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