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官场不倒翁”冯道:一生侍奉五朝十三帝

“官场不倒翁”冯道:一生侍奉五朝十三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67 更新时间:2023/12/7 12:52:59

冯道一生曾侍奉五朝、八姓(八个家族)、十三帝,前后为官四十多年,拜相二十余年,而且官越做越大,爵越封越高,上耀祖宗,下荫子弟,人称“官场不倒翁”。

历史上,多数人对冯道这个人非常不齿,史料中每每提到他,往往都只有负面的评价。宋代的欧阳修曾在《新五代史》中骂冯道“不知廉耻为何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说他“乃奸臣之尤”。然而在近代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后,有些历史学家对冯道做出了不同的评价,如南怀瑾、樊树志等,认为冯道“见风使舵”的行为在动乱的五代十国中,无论是对于历史的发展,还是文化的保留,都是功大于过。

那么,冯道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究竟是有道还是无道呢?

冯道一生曾侍奉五朝、八姓(八个家族)、十三帝,前后为官四十多年,拜相二十余年,而且官越做越大,爵越封越高,上耀祖宗,下荫子弟,人称“官场不倒翁”。

说他无道,大抵有两点原因。首先,认为他没有政治道德,所谓“有奶便是娘”,不忠不义,没有一点儿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气节。其次,是他对契丹卑躬屈膝的态度。石敬瑭曾派冯道出使辽国,以表示对父皇帝的尊敬,冯道毫不犹豫,说:“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契丹主让他留下时,他又不肯义正词严地直接拒绝,还称“南朝为子,北朝为父”。分明一脸奴才相!

按照如此标准来看,冯道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结合史实分析一下。冯道曾多朝为官,是个经验老到的政客,如果按照我国古代正统思想来看,他的确不忠不义,丧尽了读书人的气节。但是单单这样看未免忽视了客观历史条件:那是一个异常动乱的年代,短短的八十余年,皇帝不知道换了多少个,而且都是边疆的少数民族。当时就相当于由外国人统治中国,他一个中国人,是否应该“忠”?如果应该,在朝代的频繁更迭中,在一个比一个残暴昏庸的皇帝中,他要选择哪一个作为“忠”的对象?反过来看,无论哪个朝代的君主都请他去做官,更证明他实实在在是个好官,是肯为老百姓做事的人,在这八十年的大乱里,他“不忠”为百姓带来的好处该是远多于他“忠”带来的好处的。再说契丹一事:首先,他不曾参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卖国勾当,和石敬瑭那样的卖国贼是有本质区别的。其次,无论他嘴上怎样说,心里还是非常不想留在契丹的,他的恭维不过是韬光养晦的一种手段。后来辽主耶律德光入开封,任他为太傅,使得他能够在暗中保护中原人士,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契丹的残暴统治,在复杂的形势下减轻了契丹入侵带来的破坏。

冯道一生曾侍奉五朝、八姓(八个家族)、十三帝,前后为官四十多年,拜相二十余年,而且官越做越大,爵越封越高,上耀祖宗,下荫子弟,人称“官场不倒翁”。

历史上,多数人对冯道这个人非常不齿,史料中每每提到他,往往都只有负面的评价。宋代的欧阳修曾在《新五代史》中骂冯道“不知廉耻为何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说他“乃奸臣之尤”。然而在近代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后,有些历史学家对冯道做出了不同的评价,如南怀瑾、樊树志等,认为冯道“见风使舵”的行为在动乱的五代十国中,无论是对于历史的发展,还是文化的保留,都是功大于过。

那么,冯道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究竟是有道还是无道呢?

冯道一生曾侍奉五朝、八姓(八个家族)、十三帝,前后为官四十多年,拜相二十余年,而且官越做越大,爵越封越高,上耀祖宗,下荫子弟,人称“官场不倒翁”。

说他无道,大抵有两点原因。首先,认为他没有政治道德,所谓“有奶便是娘”,不忠不义,没有一点儿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气节。其次,是他对契丹卑躬屈膝的态度。石敬瑭曾派冯道出使辽国,以表示对父皇帝的尊敬,冯道毫不犹豫,说:“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契丹主让他留下时,他又不肯义正词严地直接拒绝,还称“南朝为子,北朝为父”。分明一脸奴才相!

按照如此标准来看,冯道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结合史实分析一下。冯道曾多朝为官,是个经验老到的政客,如果按照我国古代正统思想来看,他的确不忠不义,丧尽了读书人的气节。但是单单这样看未免忽视了客观历史条件:那是一个异常动乱的年代,短短的八十余年,皇帝不知道换了多少个,而且都是边疆的少数民族。当时就相当于由外国人统治中国,他一个中国人,是否应该“忠”?如果应该,在朝代的频繁更迭中,在一个比一个残暴昏庸的皇帝中,他要选择哪一个作为“忠”的对象?反过来看,无论哪个朝代的君主都请他去做官,更证明他实实在在是个好官,是肯为老百姓做事的人,在这八十年的大乱里,他“不忠”为百姓带来的好处该是远多于他“忠”带来的好处的。再说契丹一事:首先,他不曾参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卖国勾当,和石敬瑭那样的卖国贼是有本质区别的。其次,无论他嘴上怎样说,心里还是非常不想留在契丹的,他的恭维不过是韬光养晦的一种手段。后来辽主耶律德光入开封,任他为太傅,使得他能够在暗中保护中原人士,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契丹的残暴统治,在复杂的形势下减轻了契丹入侵带来的破坏。

冯道一生曾侍奉五朝、八姓(八个家族)、十三帝,前后为官四十多年,拜相二十余年,而且官越做越大,爵越封越高,上耀祖宗,下荫子弟,人称“官场不倒翁”。

再看冯道其人:首先他的人品基本没有问题。“品行纯厚,不耻清贫,侍亲孝而为学勤,颇有古风。”为人简朴,不贪财。其次,他的确是个好官,能真正为百姓做些实事,他不但时时规劝皇帝关心百姓疾苦,而且在他担任宰相后,“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都得到提拔重用,而唐末的世家显贵,品行不正、办事浮躁的人必定被抑制或冷遇。另外,他还主持国子监《九经》的刻板印刷工程,历时22年未曾间断,是中国历史上首度大规模以官方财力印刷套书。即使改朝换代,只要冯道不倒,印书的进程就没有耽误。

而“忠”也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一个生于乱世的知识分子,难道非要“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才算得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才算得上是忠吗?如果国家一灭亡大臣们就都应该跟着去死,那么在那混乱的八十年里凡是能有所作为的人都死光了。或者躲到深山老林里,等天下太平了再出来爱国,安享太平?这样的“忠”,是司马光和欧阳修所谓的“忠”。我想冯道的心里,也是有“忠”的标尺的,就是以百姓的利益作为最根本的前提,打破狭隘的国家和民族的观念,怎样对百姓有好处,他就怎样去做。宋代名臣范质曾赞扬他:“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冯道,对于他的是非功过我们无法定论。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是个聪明人。他在自传中曾说过自己的一生“奉身即有余矣,为时乃不足”,并且还预言到后人对他“知之者,罪之者,未知众寡矣”!长乐老人但求问心无愧,功过就留与后人说!

标签: 冯道侍奉

更多文章

  • 三朝岳父符彦卿:屹立七朝而不倒的五代牛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符彦卿,北宋,五代,

    为帝者,君临万邦;为后者,母仪天下。成为皇帝难,其实成为皇后也不容易,君不见武则天历经千辛万苦,施展各种手腕后,才如愿以偿。一门之内出一个皇后也许还不算太难,出两个则属少见,在小编的印象中,三国时期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后主刘禅。但如果能出三个皇后,那真是极为罕见了。 独孤信的三个女儿成了皇后,分别

  •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吴越第二位君主,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钱元瓘,吴越

    钱元瓘,即吴越文穆王,字明宝,原名传瓘,吴越武肃王钱镠第七子,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第二位君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928年(天成三年),钱元瓘被钱镠立为继承人,被朝廷封为镇海、镇东节度使。932年(长兴三年),钱镠去世,钱元瓘继承父位。933年(长兴四年),后唐赐

  •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因宫殿失火惊吓而死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越王,惊吓,钱元瓘

    古代宫廷火灾现象屡有发生,可谓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我国古代正史《二十五史》中的《五行志·灾火》,对古代火灾案例记录颇为精确,尤其以宫殿火灾记载最为详细。在中国历史这条5000多年奔流不止的长河中,据记载宫殿火灾就有一二百余起,伤亡现象也是层见叠出,其间就有一位大人物居然因宫殿失火而被惊吓而死,这

  • 吴越忠逊王钱倧:吴越第四位国君,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钱倧,吴越

    钱倧,即吴越忠逊王,原名钱弘倧,字隆道,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七子,吴越忠献王钱佐异母弟,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第四位国君,在位共九个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钱倧初任内衙指挥使、检校司空、丞相等。开运四年(947年),钱佐去世,钱倧继位。同年十二月,李孺赟反叛,钱倧命鲍

  • 钱倧生平简介 钱倧人物评价及历史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钱倧

    钱倧(929年—975年),原名钱弘倧,字隆道,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七子[1] ,吴越忠献王钱佐异母弟,母鲁国夫人鄜氏,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四任君主,947年三月―947年十二月在位。钱倧初任内衙指挥使、检校司空、丞相等。开运四年(947年),钱佐去世,钱倧继位。同年十二月,李孺赟反叛,钱倧命鲍修让等

  • 精国不让须眉:三国中见识不输男子的将军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精国,三国,将军夫人

    战乱年代,打仗好像都是男人的事,要不然在那将军多如牛毛的三国时期,怎么就不见一个成名的女将军?这不是说明女人就不行,而是父权社会对女人的一种排斥和限制。要不然为什么男人掌权时要定规矩不让后宫干政,而亡国了要说是“红颜祸水”让这个君主不理朝政所致呢?实际上,男人的败亡怪不得别人,只能是怪自己,否则,即

  • 将军夫人悄悄放走两个逃兵,40年后一座城池免遭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章仔钧,练夫人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很多人的人生信条,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毕竟无论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在物产丰富诱惑颇多的年代,敬善警恶都能让人更好的坚守行事底线。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种善因、得善果的故事。唐天佑年间(公元904~907年),闽国将军章仔钧得到闽王赏识,领命驻守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西岩山

  • 五代十国后唐宰相马胤孙为什么被称为“三不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胤孙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后唐享国仅仅十四年,因为从未解决好皇位的继承问题,国家从建立的第一天开始,就埋下了动乱的伏笔。混乱的政局让石敬瑭这个野心家蠢蠢欲动,最终造成了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广袤的中原大地赤裸裸的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正因为国家经常处于动乱之中,因此官员们也非常谨慎,不敢轻易说话办事,表

  • 戏子皇后刘玉娘背夫与小叔通奸大难临头各自飞!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存勖,刘玉娘,郭崇韬,李存渥

    后唐皇后刘玉娘,人称戏子皇后。自登上皇后宝座后,为迎合唐庄宗喜欢戏曲的嗜好,招集伶人戏子,成天演戏给皇帝看。后唐庄宗李存勖虽然能征善战,但治理国家却少有能耐,加上灭梁之后的信心膨胀,渐渐变得骄奢昏聩起来。他整天沉缅于戏子优伶排演的谑谐闹剧之中,没日没夜地与一班戏子伶人厮混在一起,皇宫成了戏子伶人的天

  •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玉娘:鞭打生父毒死夫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后唐,五代十国

    刘玉娘(?—926),后唐庄宗皇后。魏州成安(今河北成安)人。父刘叟,江湖游医。公元924年被立为皇后。谥号“神闵敬皇后”。她为瞒出生棒笞生父,为掌朝政残害忠良。她勾结伶官,过于贪财,干预朝政,以致民间荼毒,军心离散。后被新皇帝李嗣源逮住,被赐自尽。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玉娘就是这种媳妇,蛇蝎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