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功赫赫的南北朝名将,檀道济怎么不得善终?

战功赫赫的南北朝名将,檀道济怎么不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3 更新时间:2024/1/5 1:30:2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檀道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一、刘宋源起

宋朝(非赵匡胤建立),因建立者为刘裕,故称刘宋,又称南朝宋,是著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政权。刘宋的起源是因为东晋后期,朝纲腐败不堪,地方军阀割据,其中,桓玄率先反叛司马家族统治,攻入建康,建立楚朝。而出身草根的刘裕抓住时机,起兵平叛,很快就打败了桓玄,拥立晋安帝司马德宗

在之后的16年内,刘裕先后消灭了南燕和后秦政权,击败了桓氏余党、孙恩刘毅卢循、谯纵、司马休之等地方势力。除了平定东晋原来的地区之外,还夺得了许昌、洛阳等军事要地。在占领完这些地方之后,刘裕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东晋和傀儡皇帝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于是在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后自立,建国号“宋”,因建立者姓刘,为了区别赵匡胤建立的宋朝(赵宋),后世史称“刘宋”。

二、威震四方

刘宋建立之后,存续了59年,疆域到达潼关以东、黄河以南附近,是南朝存续时间最久且疆域最辽阔的政权。同时,刘宋政权存在最大的意义,是将北方政权阻隔在黄河附近,使得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获得了长时间的民生修养和发展。

但是,刘宋政权的疆域之所以如此辽阔,并不是刘裕一个人的功劳,事实上,刘裕手下的猛将们为开拓疆域立下了不逞多让的功劳,在这些猛将里,功劳最大的就是檀道济。

檀道济出身北方牧民,后来迫于生活压力迁徙到了南方居住。在公元404年时与兄长投奔刘裕,参与了讨伐桓玄之战。初战就立功,擒获桓氏集团的桓振,后追随刘裕平定各种起义军、山贼和地方割据势力,以作战勇猛、身先士卒的名气赢得刘裕的赏识,不断晋升。

直到刘裕世子刘义符担任将军镇守京口时,檀道济已经凭借卓越军功升任刘义符的司马和临淮太守,并在之后加号冠军将军。刘宋建立前的最后一战,是北伐后秦一战,檀道济随刘裕出征。

一路上,檀道济连战连捷,攻无不克,俘获了姚坦、杨业、韦华等后秦的军总大将。檀道济虽然作战勇猛,但不嗜血好杀,相反,它有着一颗仁慈善良的心,在一次后秦将领归顺后,檀道济的将士们鼓动要杀俘虏,但是檀道济说:“讨伐罪人,哀愍百姓,就在今日啊!”,然后把俘虏们全部释放。

檀道济的仁厚使得他声名远播,后秦的军民们知道自己投降后会被善待,于是纷纷来投,很快,后秦政权就被刘裕给消灭了,而檀道济也因为居功至伟,加官进爵。

三、抵御北魏

刘宋建国后,檀道济以辅佐刘裕创业的身份和功劳,再一次被加官进爵,在权力中心处有着极高的话语权。而刘裕则在建国后的第三年里,骤然病逝,世子刘义符继位。

由于刘义符年仅17岁,因为朝政大权由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把持。因为刘义符过于贪玩,荒于政务,且不断把宗室输入朝堂当官,并在宫内操练士兵,大有意图把持朝政、清理朝堂的迹象,于是徐羡之等大臣协同檀道济废除了刘义符,拥立刘义隆为帝,是为后来的宋文帝。

适逢刘裕病逝,而北魏也以统一北方,他们认为时机成熟,刘宋没有威胁因素,于是起兵攻宋,迅速攻占了洛阳、虎牢关,宋将到彦之抵御不力,于是檀道济被封为全军总督,抗击北魏。

期间,北魏得知檀道济大军缺粮,于是率军围困檀道济,孤立无援的檀道济想出一个计策。他让士兵把仓库里的所有粮食搜刮出来,以上面少数粮食,下面装满泥土的形式装了几百袋假粮,而后陈列在军营前。北魏的哨兵在深夜看到宋军军营附近有大量粮食袋,其中的粮食都满出来了,认为刘宋军缺乏军粮的消息是诱敌之策,于是解除了围困,撤军七十里。由此,檀道济迅速率领主力撤出了包围网,为抵御北魏保全了实力。

四、冤枉功臣

在刘宋后期,北魏持续进犯,檀道济屡屡抵抗成功,劳苦功高,但是,檀道济的地位和功劳也逐渐引起了宋文帝的猜忌。

宋文帝在后期,每每想到檀道济掌握军事大权、手下一堆精兵良将、且后代子孙个个勇猛善战,再加上之前废除刘义符、拥立自己上位的事,常常感到忌惮和忧虑。

同样害怕檀道济之后会独掌大权甚至谋朝篡位的还有辅臣刘义康,于是,刘义康建议宋文帝诏令檀道济入宫,解决隐患,檀道济在入宫后,与宋文帝倾心交谈过往之事,却在准备乘船回去驻地时,收到了逮捕的诏令。檀道济心灰意冷,生气地质问,“北魏未定,为何要自毁长城”。最后,檀道济被定罪,包括他的部下,都被诛灭三族。

五、历史底色

总的来说,檀道济早期跟随草根皇帝刘裕出生入死,建功立业,收获了足够的威望和封赏。而中后期,檀道济一方面参与了政治更替,为后来被宋文帝猜忌埋下了种子,另一方面执掌军事大权,又受到其他刘氏宗族的嫉妒和中伤。

最终,虽然忠心但功高盖主的檀道济,仍然逃不了命运的安排,被冤枉定罪而悲剧收场。然而,这并非一场偶然,而是历史最真实的底色,臣子能力过高,功劳太大,而主君无力驾驭,缺乏远见,大概率就会出现君主猜忌引发臣子叛乱的局面,这个现象在南北朝时期是极其常见的,而后世朝代为了规避这个问题,方法层出不穷,但始终没能杜绝。

标签: 檀道济南北朝

更多文章

  • 韦睿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南朝名将韦睿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睿,名将,南朝名将,南朝

    韦睿 (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天监四年(505年),督军北伐,攻下北魏小岘城(今合肥东),随即

  • 韦睿的故事 南朝名将韦睿的轶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睿,名将,南朝名将,南朝

    韦睿 (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天监四年(505年),督军北伐,攻下北魏小岘城(今合肥东),随即

  • 韦睿怎么死的 南朝名将韦睿死于哪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睿,名将,南朝名将,南朝

    韦睿 (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天监四年(505年),督军北伐,攻下北魏小岘城(今合肥东),随即

  • 南梁第一猛将韦睿与战神陈庆之齐名,他是怎么出名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睿,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韦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大家都对南朝第一战神有着一定的听闻,但是在陈庆之同期还有一个名将是我们可能不甚熟悉的,那就是韦睿了。说道韦睿我们可以将他视为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子,他不仅在治理国家时运中有着自己的一套独有方法,有着运筹帷幄的才能,而且韦睿的为人也十分

  • 韦睿:南北朝第一名将,曾击破百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睿,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韦睿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位名将就是韦睿(有的也写作韦叡)!千百年来,人们对韦睿推崇备至,比如说“杨升庵于南朝人物,首推韦叡”;胡三省也说过“梁之将帅,韦睿一人而已”;蔡东藩先生也认为“梁室诸将,莫如韦睿”。既然许多人都崇拜韦睿,那么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 南北朝的大将韦睿,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为人慈善,不争功争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睿,南北朝

    你真的了解南北朝的大将韦睿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韦睿南北朝的大将,他的祖祖辈辈当官,他还是西汉丞相韦贤的后代。不过他的父亲和家族的人有些不同,不是很喜欢在官场上混,但是他的才能很突出,他为了躲避官场隐居到了深山中。刘裕当初多次请他出山做官,都被他拒绝了,韦睿跟着父亲一起隐居

  • 拓跋珪的老婆是谁 北魏皇帝拓跋珪有几个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拓跋珪,皇帝,北魏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公元398年,他

  •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早年都有什么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

    拓跋珪和刘裕都是南北朝时期的人物,都是国家的开创者,前者政权位于北方、后者政权位于南方,各自统领一方,保一方平安和稳定。拓跋珪是北朝北魏的第一位皇帝,生活的时间是公元371年到409年,是代国的后代,代国被前秦灭国,因其年幼,免遭杀害。前秦混乱,十五岁的拓跋珪趁乱复兴他的国家,建立北魏政权。即位后,

  • 南北朝时期的拓跋珪与刘裕之间有没有直接冲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拓跋珪与刘裕

    拓跋珪是北魏的建立者,他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也正是因为他的雄才大略才使得北魏成为当时能够统一北方的大国,但是他在后期因为为政失误,和留恋于声色犬马最终落得被人刺死的下场。对拓跋珪评价,可以说他是一个雄主,他有才能,有远见,但是他也有弱点,他是一个完整的人。拓跋珪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正是因为

  • 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有怎样的早年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拓跋珪

    拓跋珪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氏原来是代国皇室,后来代国被后秦皇帝苻坚打败,于是被要求全体迁往长安。但是代国的大臣为了保住年幼的拓跋珪,向苻坚进言,希望拓跋珪留在部落之中,最后附件被说服。之后为了活命,拓跋珪被他的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在拓跋珪成长的几年中,拓跋珪的母亲贺兰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多次有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