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顗:南朝宋大臣,吴郡太守袁洵之子

袁顗:南朝宋大臣,吴郡太守袁洵之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541 更新时间:2024/1/5 2:38:01

袁顗(420-466年),字景章,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出身陈郡袁氏,南朝宋大臣,吴郡太守袁洵之子。

初为豫州主簿,累迁晋陵太守,袭南昌县子。大明八年,拜侍中,领军将军。前废帝刘子业即位,以为吏部尚书,出为雍州刺史。宋明帝即位后,与邓琬拥戴晋安王刘子勋称帝,进号安北将军,加尚书左仆射。缺乏将略才能,不善抚接诸将,大失人心。泰始二年(466年),兵败被杀,年四十七岁,著有文集八卷。

袁顗(yǐ)

,字景章,陈郡阳夏人,太尉袁淑侄子也。父袁洵,吴郡太守。袁顗初为豫州主簿,举秀才不行。后补始兴王刘浚后军行参军、著作佐郎,庐陵王刘绍南中郎主簿,世祖征虏、抚军主簿,庐江太守,尚书都官郎,江夏王刘义恭骠骑记室参军,汝阴王文学,太子洗马。袁顗父时为吴郡,随父在官。值元凶刘劭弑立,安东将军随王刘诞举兵入讨,以为谘议参军。事宁,除正员郎,晋陵太守。遭父忧,服阕,为中书侍郎,除晋陵太守,袭南昌县五等子。大明二年,除东海王刘祎平南司马、寻阳太守,行江州事。复为义阳王刘昶前军司马,太守如故。刘昶寻罢府,司马职解,加宁朔将军,改太守为内史。复为寻阳王刘子房冠军司马,将军如故,行淮南、宣城二郡事。五年,召为太子中庶子、御史中丞,领本州大中正。七年,迁侍中。明年,除晋安王刘子勋镇军长史、襄阳太守,加辅国将军。未行,复为永嘉王刘子仁左军长史、广陵太守,将军如故。未拜,复为侍中,领前军将军。

出镇地方的不仅袁顗(yǐ)一人,宋孝武帝刘骏第七子临海王刘子顼出镇荆州,袁顗的舅舅蔡兴宗为长史、南郡太守,辅助刘子顼。蔡兴宗劝告袁顗:"襄阳星恶,怎么能去?"袁顗道:"白刃架在脖子上了,哪管什么流矢。今日之行,唯愿活着逃出虎口。天道深远难测,吉凶未必都能灵验。"他游说蔡兴宗说:"现今朝廷形势,人所共见。在内大臣,朝不保夕。舅舅出居荆州,掌管八州军事。我在襄沔,地胜兵强,去江陵咫尺之遥,水陆流通。若朝廷有事,我们正可共立桓、文之功,岂比受制凶狂皇帝,面临不测之祸更好吗!机会丧失就不会再有!"南朝皇子出镇地方,长史之职极重。刘子顼不到十岁,大权全在长史之手。联合荆州和雍州二州之力,财力可抵半个国家。

蔡兴宗并不同意他的意见:"我素门平进,与主上太疏远,不见得有什么大祸患。朝廷内外,人不自保,一定会发生变故。如果朝廷内的灾祸得以消除,地方的祸患却难以估量。你打算在外求全,我打算居中免祸,各行其志,不也很好吗?"蔡兴宗认为大变将生,如果发生宫廷政变,成功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平定同床异梦的地方势力,呆在地方才是大大的危险。袁顗飞舟似箭,到寻阳才仰天叹道:"现在终于免除大祸啦!"

不久后建康发生宫廷政变,刘子业身死,宋明帝刘彧登上皇位。但各地方势力并不承认他,而是纷纷响应寻阳,建康处于孤立。他和邓琬合谋,在寻阳拥立宋孝武帝之子刘子勋起兵。但是,邓琬和袁顗缺乏军事才能,在他们的指挥下寻阳军逐渐丧失了优势。两军进入对峙阶段。

寻阳军屡遭败绩,后勤也逐渐出现问题。寻阳军大将刘胡派部将王起率领一百余艘战船进攻钱溪,在急流险境中,张兴世的部队居高临下,大败王起的叛军。刘胡见自己的部队饥饿疲劳,根本不能再战,为了保存实力,他只好率领残兵退回浓湖。袁顗不晓军事,对待刘胡向来简慢,两人关系不佳。刘胡回到浓湖后,对袁顗撒谎说:"张兴世的营寨已经修好,不可急攻;昨天小战,还没有造成大的损失。陈庆已与南陵、大雷各军共同扼住张兴世的上游,我大军在此,鹊头诸将又切断了他的下游;沈攸之等部已坠入了我们的包围之中,不必再为此忧虑。"袁顗对刘胡不亲自指挥作战,十分恼怒,说:"运粮路线被切断,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刘胡狡辩道:"张兴世能越过我们逆流而上,我们运粮的队伍为什么不能越过钱溪顺江而下呢?"在无奈之下,袁顗只好派安北府司马沈仲玉率领一千人徒步前往南陵,迎接邓琬送来的军粮。

沈仲玉到达南陵,装载了三十万斛米,钱和布就有几十船。他们为了运输安全,在船上竖起隔板当"围墙",想突破钱溪防线。可是,船队行至溃口,不敢前进,只派人抄小路报告刘胡,请求派重兵护送粮队过钱溪。刘胡还没有来,张兴世命寿寂之、任农夫等率三千人马直奔溃口袭击了沈仲玉。沈仲玉丢下辎重,逃回袁觊的军营。张兴世部缴获了敌人留下的所有物资;刘胡的部下听说沈仲玉惨败而惊恐不安,其部将张喜向张兴世部投降。张喜的投降,极大地鼓舞了官军的斗志,刘亮向叛军发起了浓湖战役关键性的进攻:"

镇东中兵参军陶亮向前推进,直逼刘胡军营。刘胡这时无法制止叛军的败逃。袁顗惊慌失措地说:"敌人已经侵入到了人的肝脾里,怎么能活命!"刘胡正想用计阴谋逃走,欺骗袁觊要率步、骑兵两万,到上游夺取钱溪,顺便到大雷运回余粮。袁顗受骗,派给刘胡精兵良马,让其直奔梅根。刘胡逃到梅根后,又开始行骗,他先命令薛常宝筹集船只,又命令南陵各军全部出发,纵火焚烧大雷各营而逃。到了夜里,袁觊才得到刘胡逃跑的消息,怒骂道:"今年被这小子所误!

袁顗向部下宣称要亲自追击刘胡,也乘机逃走。随着刘胡、袁觊的逃去,叛军十万人马被刘休仁安抚下来:建安王刘休仁率兵进入袁觊的大营,接纳十万叛军投降,同时派沈攸之等追击袁觊。袁觊逃到鹊头,与鹊头守将薛伯珍部的数千人一起逃走。袁觊与薛伯珍合并后还有几千人马,想共同投奔寻阳。随着夜幕的降临,这伙人住宿在山间,袁觊对部下说:"我并不是不能死;只是想到寻阳向主上(刘子勋)请罪,然后自刎!"当夜,薛伯珍杀死袁顗,斩下他的头颅,前往钱溪向驻守钱溪的官军军主俞湛之投降。俞湛之杀死薛伯珍,连同袁顗的首级一起上报领赏。

袁顗死时,只有四十七岁。刘彧非常憎恨他,将其流尸于江,他的侄子袁彖悄悄寻访了四十一天才找到他的尸体。直到明帝去世后袁顗才得以入土为安。

标签: 袁顗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北魏名将邢峦:攻占川蜀,压制南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邢峦,南北朝

    邢峦(公元463—514年),字洪宾,河间鄚(今任丘)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延昌三年(公元514年),邢峦得暴病死,年仅5l岁,宣武帝念其生前战功卓著,下诏书赐给布四百匹,朝服一袭,办理丧事。并追赠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吏,谥号文定。葬于瀛州武垣县永贵乡崇仁里(今河间市沙洼乡南冬村)。《魏书·邢峦传》

  • 北魏大将尔朱兆:骁勇善战却败在了自己的短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尔朱兆,尔朱荣,北魏,

    尔朱兆,字万仁,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太原王尔朱荣堂侄 ,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官至柱国大将军、并州刺史等职,封爵颍川郡王。尔朱兆骁勇刚猛,善于骑射,矫捷过人,深得尔朱荣宠信器重。尔朱兆历任要职,多次率军讨伐叛军、平定叛乱。后与高欢决裂,终被高欢所败,自缢而死。骁勇善射尔朱兆年少时就骁勇刚猛

  • 尉迟迥叛乱时,为什么要送给杨坚一个熨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尉迟迥,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周第一功臣在尉迟迥叛乱时,为何要送给杨坚一个熨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杨坚做北周宰相时,尉迟迥等老臣叛乱。有一个人功劳比尉迟迥还大,他送给杨坚一把熨斗,从而稳定了人心,让杨坚的支持率大大提高。这人是北周第一功臣李穆。李穆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标准的

  • 尉迟迥为什么起义?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尉迟迥,南北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尉迟迥事件是怎么回事,他为什么要怼杨坚,到底孰对孰错?杨坚是谁我想不用我多说,大家都很熟悉。大隋朝的开国皇帝,取天下中个人能力一般,但却很有政治头脑,在结束的中国四百多年四分五裂的社会形态,凭这个人能力让中华的这片土地上又重新出现了盛世繁华的景象。那尉迟迥又是

  • 尉迟迥之乱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尉迟迥最后失败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北朝,尉迟迥

    尉迟迥之乱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背景大象二年五月十一乙未日(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去世,近臣刘昉、郑译等和杨坚有旧,矫诏引杨坚辅政。杨坚担任右大丞相夺取军政权,清理完北周诸王后,怕前朝旧臣叛乱,于5月27日派韦孝宽取代尉迟迥担任相州总管。此

  • 高欢为什么把慕容绍宗留给儿子 他是怎么拖住侯景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高欢,慕容绍宗

    还不知道:高欢为什么把慕容绍宗留给儿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的时候皇帝的心机是非常深的,他们的心思也不是一般的人能够猜的出来的,各朝代都有一些很厉害的皇帝,他们看待事情都能抓住本质,而且每次做出的决定都不会有错误,这些皇帝的城府是非常的深的,他身边的

  • 胆略过人的南北朝名将,慕容绍宗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慕容绍宗,南北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慕容绍宗,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南北朝时期,各国征战不休。乱世之中,英雄辈出,这也是一个盛产名将的时代,慕容绍宗就是这些人中的翘楚,可惜这位名将死得有点憋屈。年轻时的慕容绍宗身材魁伟,胆略过人。在北方战乱之时投奔了他的表亲,北魏权臣尔朱荣。后来,尔

  • 本是被关在牢里的阶下囚,慕容绍宗怎么变成开国大将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慕容绍宗,南北朝

    在历史长河中,慕容绍宗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那么历史上还有没有比隋文帝更高瞻远瞩的皇帝呢?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一位,他叫做高欢,是东魏的一个权臣。高欢在永熙二年成为了北魏的大丞相,由此控制了北魏。永熙三年十月,高欢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史称东魏

  •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第八子:刘子鸾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子鸾,南北朝

    刘子鸾(456年-465年),南朝宋孝武帝 刘骏第八子,字孝羽,母为殷淑仪(实为南郡王刘义宣女,也就是刘骏堂妹)。五岁时即被封为襄阳王,后来改封新安王,又加封为北南徐州刺史、领南琅邪太守。因为殷淑仪相当得到宠爱的关系,子鸾得到的疼爱也胜过其他的兄弟姊妹,想要得到刘骏青睐的官员,没有不投身于子鸾府中或

  • 刘子鸾深得宋孝武帝的喜爱,为什么年仅十岁就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子鸾,南朝宋

    刘子鸾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是非常讲究身份地位的,在那个时候人人都梦想着自己是皇家的一员,身为皇帝的儿子,将来不是做皇帝就是当王爷,所以古代皇家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但是皇家权势之争也是很令人的寒心的,皇子们之间为了争夺皇位,为了权利,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