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史·章昭达传】原文翻译,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

【南史·章昭达传】原文翻译,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386 更新时间:2024/1/14 11:05:03

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昭达性倜傥,轻财尚气。京城陷,昭达还乡里,与世祖游,因结君臣之分。侯景平,世祖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世祖。世祖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优渥,超于侪等。及高祖讨王僧辩令世祖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划僧辩诛后龛遣其将杜秦来攻长城世祖拒之命昭达总知城内兵事。及杜泰退走,因从世祖东进,军吴兴,以讨杜龛。龛平,又从世祖东讨张彪于会稽,克之。累功除明威将军、定州刺史。

初,世祖尝梦昭达升于台铉,及旦,以梦告之。至是侍宴,世祖顾昭达日:“卿忆梦不?何以偿梦?”昭达对日:“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馀无以奉偿。”欧阳纥据有岭南反,诏昭达都督众军讨之。昭达倍道兼行,达于始兴。纥闻昭达奄至,惬扰不知所为,乃出顿涯口,多聚沙石,盛以竹笼,置于水栅之外,用遏舟舰。昭达居其上流,装舰造拍,以临贼栅。又令军人衔刀,潜行水中,以斫竹笼,笼篾皆解。因纵大舰随流突之,贼众大败,因而擒纥,送于京师,广州平。以功进车骑大将军,迁司空,馀并如故。

太建二年,率师征萧岿于江陵。时萧岿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分遣偏将钱道戢、程文季等,乘轻舟袭之,焚其舟舰。周兵又于峡下南岸筑垒,名日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于楼船之上,仰割其索,索断粮绝,因纵兵以攻其城,降之。三年,遘疾,薨,时年五十四。

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有所克捷,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于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尽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对寇敌,旗鼓相望,弗之废也。四年,配享世祖庙庭。

(选自《南史·章昭达传》,有删节)

参考译文:

章昭达,字伯通,是吴兴武康人。他生性洒脱不拘,轻视钱财,崇尚义气。年轻时遇到一个看相的人对他说:"你的容貌很好,但必须有小的损伤,就一定能够富贵。"梁朝大同年间,章昭达担任东宫直后,因喝醉酒从马上摔下,鬓角受了小伤,章昭达为此而高兴(以为应验了看相人的话),看相人说:"这个不是的。"侯景作乱,章昭达率领乡里人援助台城,被流箭射中,瞎了一只眼。看相的人见到他,说道:"你的面相好了,不久定当富贵。"

台城陷落,章昭达回到家乡,与陈文帝(注:时在梁朝,文帝尚为梁朝官员)交往,于是结下了君臣的情分。侯景之乱平定后,文帝被授为吴兴太守,章昭达拄着拐杖前来拜见文帝。文帝见到他非常高兴,于是委任他做将帅,恩宠超过同类人中对等的人。陈武帝谋划讨伐王僧辩,命文帝回到长城(县城名)招集士兵,以防备杜龛。文帝频繁差遣章昭达前往京口接受策略规划。王僧辩被诛杀后,杜龛派遣他的将领杜泰前来攻打长城,章昭达就跟随文帝进军吴兴来讨伐杜龛。杜龛被平定后,又跟随文帝到会稽讨伐张彪,把张彪打败。累计战功,被授予定州刺史。

天嘉元年,文帝追加评定长城之战的功劳,封章昭达为欣乐县侯("县侯"乃爵位之名,食邑为一县之地)。天嘉二年,授予都督、郢州刺史。周迪据守着临川反叛,文帝下诏给章昭达,命令他顺路征讨周迪。周迪败逃,章昭达被征召为护军将军,改封为邵武县侯。

当初,文帝曾经梦见章昭达升任宰相,第二天就把梦中的事告诉了他。到这时,侍座宴席间,酒喝到酣畅的时候上,文帝回头看着章昭达说:"你还记得不记得梦中的事啊,用什么来实现梦中之事呢?"章昭达回答说:"我定当献犬马之劳,来竭尽我的操守,其余的我是没有办法遵奉、实现的。"不久担任都督、江州刺史。

太建二年,攻打江陵。当时西梁明帝与北周军队在青泥水中聚集了很多船舰,章昭达分头派遣副将钱道戢、程文季乘着轻便的船只焚烧敌军的战船。北周的军队又在峡口的南岸修筑堡垒,取名叫安蜀城,在江面上横向拉起粗大的绳索,编结苇草构成桥梁,来运送军粮。章昭达于是令士兵制作长戟,放置于楼船上,让士兵们仰着身子切割绳索。绳索被割断,粮道断绝,趁势挥军攻打城垒,降服敌军。太建三年,在军中病逝,追赠为大将军。

章昭达天性严格而尽心,每当接受使命出征,必定日夜加倍赶路;然而他所攻克的,一定把功劳推让给手下的将帅。厨房餐饮食用,全部与部下相同,将帅士兵们也因此而归附于他。每当饮宴聚会,必定多设歌女与各种音乐,备全羌人、胡地的乐音,音乐与女色,都极尽当时的美妙,即使在临战对敌的情形下也不废止这种做法。太建四年,附祀于文帝庙堂。

标签: 章昭达传

更多文章

  • 章昭达是什么人?陈朝名将章昭达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章昭达

    章昭达(517年—571年),字伯通,陈朝名将,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章昭达出身于官宦世家。少时与陈蒨交好,侯景之乱时章昭达曾率领招募起来的乡民援救台城。侯景之乱结束后跟随陈蒨,屡建战功。天康元年(566年)章昭达受封邵陵郡公。太建三年(公元571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追封大将军,配

  • 陈叔陵受尽宠爱却生性暴戾 在父皇灵柩前挥刀砍兄欲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叔陵,父皇,宠爱

    南北朝时南方陈朝是这个大动荡时代的一曲挽歌,开国者陈霸先豁达大度、恭俭自厉,却不想后代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后主陈叔宝这一代,兄弟数人,真可谓各有各的败家法。后主陈叔宝骄奢淫逸,他做的歌曲《玉树后庭花》,后来成了亡国的靡靡之音。兄弟陈叔陵,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做出的事情屡屡让人瞠目结舌。叔陵曾和后主叔宝一

  • 陈叔陵是什么人?陈宣帝陈顼次子陈叔陵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叔陵

    陈叔陵(553-582年),字子嵩,陈宣帝陈顼次子,母彭贵人,生于江陵,封为始兴王。曾随父往西魏作人质,天嘉三年(公元562年)与兄陈叔宝一同还陈朝。16岁时因彪勇善战被封为都督,统领江、郢、晋三州诸军事,独当一面,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 叛乱兵败被杀。长沙古称湘洲,太建四年(公元572年),陈

  • 陈叔陵为什么会夺位失败?死的还很窝囊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叔陵,南北朝

    陈叔陵的失败夺位之旅,人傻就算了,死的还很窝囊,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朝代,它以姓代国号,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这就是陈朝,从陈霸先建立陈朝以后,陈朝的国力就一天不如一天,而在北边政权日益强大的局面下,陈朝的皇帝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在后期还上演

  • 陈叔陵:发动叛乱仅八小时便被人割下头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叔陵,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国妖”陈叔陵双面争夺皇位,发动叛乱仅八小时便被人割下头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大概陈叔陵做梦也没想到,他苦心经营的一切,他唾手可得的皇位,仅用了八个小时便毁于一旦,同时失去的,还有他的性命。公元554年,陈顼全家被掳去西魏做人质,这其中便包括刚刚满岁的陈叔陵

  • 【北齐书·卢潜传】原文翻译,卢潜容貌瑰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齐书·卢潜传

    卢潜容貌瑰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仪同贺拔胜辟开府行参军,补侍御史。世宗引为大将军西阁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机事强济,为世宗所知,言其终可大用。天保初,除中书舍人,以奏事忤旨免。寻除左民郎中,坐讥议《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会清河王岳将救江陵,特赦潜以为岳行台郎。还,迁中书侍郎,寻迁黄

  • 卢潜最后是怎么死的?北魏大臣卢潜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卢潜

    卢潜,范阳涿人也。祖尚之,魏济州刺史。父文符,通直侍郎。祖父卢尚之曾担任魏国济州刺史。父卢文符,官通直侍郎。卢潜早年有大志。被仪同贺拔胜聘为开府行参军,后补侍御史。后来担任大将军西阁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世宗谓左右曰:“我有卢潜,便是更得一王思政。”官至扬州道行台尚书。武平三年,征为五兵尚书。扬州

  • 南北朝时期东魏名将高敖曹简介 高敖曹生平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北朝,东魏名将,尔朱荣,孝庄帝

    高昂(491-538年),字敖曹,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东魏名将。东冀州刺史高翼第三子,司空高乾之弟。年轻时横行乡里,随兄长高乾响应葛荣起义,后投降朝廷,封武城县开国伯。孝庄帝元子攸遇害后,高敖曹在信都起兵,联合高欢反对尔朱氏。永熙二年(533年),高乾被杀后,高敖曹投奔高欢,随其转战

  • 东魏骠骑大将军,揭秘高敖曹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高敖曹,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敖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北朝是一个乱世,也正适合那些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的能人施展才华。话说当时北魏东翼州刺史高翼,年轻时豪爽仗义,威武不凡。虎父无犬子,高翼共有四个儿子,个个身材魁梧,精通武艺,尤其是老三高敖曹,更是胆略过人。高敖曹年少

  • 东魏名将高敖曹:率十余骑破敌五千,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高敖曹,东魏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高敖曹的故事。年轻而英勇,聚集剑士,在村子里很有名。高敖曹,又名昂,是渤海县(今河北泾县)人,字敖曹。作为一个孩子,高敖曹是大胆的,大胆的和勇敢的。他的父亲高义从小就为他受过严格的管教,严厉地管教过高敖曹。然而,高敖曹不喜欢读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