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桓玄和刘裕都篡晋,寒门刘裕是怎么胜过门阀桓玄的?

桓玄和刘裕都篡晋,寒门刘裕是怎么胜过门阀桓玄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07 更新时间:2023/12/17 7:04:30

桓玄和刘裕都篡晋,寒门刘裕是怎么胜过门阀桓玄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自西晋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晋室自此偏安江南延续法统,史称东晋。

不同于司马氏吸取曹魏败亡,大肆分封宗亲为藩王的西晋,东晋司马氏从一开始就面临南迁士族和江南本土士族的掣肘。整个东晋一朝,皇权威仪始终未能竖立起来,并不断上演门阀子弟把持朝政的权臣戏码。

然而让后人颇为不解的是,同样是篡权晋室,为何桓玄和刘裕却落得不同的结局呢?这要从二人的权术手段和篡权背景谈及。

篡权称帝,创立一个新的政权是与禅让捆绑在一起的。夏朝之前的华夏部落联盟内部,天下共主曾数次出现禅让的行为,虽然按照部分古籍的记载,期间亦存在大量血腥的争权搏斗,但接受禅让者无一不是在执掌天下多年之后才继承大位的。不论是帝舜还是夏禹,均是在对华夏做出杰出贡献,赢得一定声望的前提下接受了上一任的禅让指派的。

时机成熟,自然可以顺利篡权,时机未到,操之过急比遭天谴。在桓玄之前,汉朝的跋扈将军梁翼、太师董卓和魏武曹操虽然位高权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天下之权柄,却依然不敢妄自称帝。因为这些权臣们明白,天下只要拥护前朝者众多,那么自己所创立的新朝所面临的阻力就会越大。甚至会发生新朝一个不起眼的有损国家的政策,就会引发天下对前朝的追思,并最终推翻自己。

西汉时期霍光,废立帝王,权倾朝野,却因深知天下归汉而自诩周公。两汉之交,纵然王莽赢得满朝赞誉、天下美名,却也因执政不当会身败名裂。晋朝河内司马氏经历三代四朝连续的奋斗,才敢改旗易帜,篡魏立晋。而桓玄篡晋之时,却仅仅把持朝局一年多。或许在他的严重,自己篡晋唯一的阻碍就是羸弱的司马氏皇族,却未曾想到即将面临的是整个士族军阀集团的报复。

桓玄以为自己出生士族、兼具武人身份,世家和军阀就算反对亦会默认现实。却未曾料想野心勃勃者不止他一人。前秦苻坚统御北方后,仅仅因为一次战术撤退便被野心家利用,导致偌大事业分崩离析,更罔论在南方并不占据绝对优势的桓玄荆襄军阀了。

父亲桓温曾率部北伐中原,其身份促使荆襄集团天然亲近于他,却也是的朝廷始终在提防着。继承父亲南郡公爵的桓玄在朝廷有意无意打压之下,仕途并不平坦。于是改走戎马,起兵闹事后逐渐吞并四野,成为东晋实力最强的军阀。并获得朝廷拉拢于他而赐予的荆、江两州刺史头衔,都督七州诸军事。

然而朝廷的拉拢极大的刺激了桓玄的欲望,胃口变大的桓玄甚至进军晋都建康。或许上天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原本打着清君侧旗号,做好一番大战准备的桓玄竟然收到北府军刘牢之的大礼。同样不满朝廷的北府军反戈朝廷,协助桓玄拿下了京师。

北府军中其余高层均遭到桓玄血洗,但在孙恩之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刘牢之一系却不在其列,而刘裕正是刘牢之的部下。当时东晋东南海盗再次兴起,桓玄非常需要仰仗这部分北府军的力量。

然而,最终没能遏制自身欲望的桓玄还是篡魏称帝了。帝位只有一个,一个羸弱的司马氏傀儡意味着士族和军阀武人皆有可能称帝。而一个军阀的首领篡位,一旦坐稳江山,其余稍有实力的人下场都不会太好。西汉初年刘邦对异姓王的剪除、文景之时对刘姓王的打压让大家意识到一旦皇权获得军队的保障,那么君权至上的国度中便只能允许一位至尊。

很快益州刺史毛璩举兵讨伐,接着刘裕便返回京口联络北府军旧部,策划起义事务。一方面刘裕散布各类假消息,造成桓玄军心惶惶;另一方面率领人数虽少但同仇敌忾的北府军连战连捷。天下义军见北府军兵锋正剩,又有北击前秦,南伐海贼的赫赫战绩,便纷纷归附刘裕。当刘裕兵不血刃的抵达建康之时,连大本营江陵都弄丢的桓玄早已成为惊弓之鸟,被毛璩部众斩杀。

桓玄的败亡是刘裕龙兴的起点,经历了桓玄篡变的东晋王朝,皇权威信荡然无存,军阀和士族彻底撕下伪装的面庞,开始频繁上演王朝更迭的把戏。

不同于桓玄的门阀出身,北府军背景的刘裕是永嘉之乱后南下求生的难民。没有权贵倚重的北府军将士们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才能赢得晋升,而北府军内部的团结是他们唯一不同他人的优势。

桓玄的缺点,刘裕都没有。自律性极好的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府军,在桓玄之乱后的东晋王朝势力愈发庞大。即便如此,他也是在年岁渐长的情况下最终下定决心篡晋自立的。然而就是如此,司马氏皇权的影响依旧笼罩在刘宋的头上。北朝北魏甚至打算以拥立司马氏成员的名义讨伐刘宋。

不过刘裕终究不是桓玄,在他在位期间,南朝的疆域是宋齐梁陈之中最为广阔的。当然糜烂的南朝政治终究还是陷入了权臣谋位的恶性循环之中。刘宋最终被老家在兰陵的萧齐所取代,而此后的南梁同样源自兰陵。桓玄虽然篡位失败了,但是以兰陵为大本营的荆襄军阀却还是崛起了。

标签: 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刘裕的子孙后代是什么下场?为什么会全部都被杀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裕,南北朝

    刘裕杀了六个皇帝,灭司马家全族,最终其子孙也被全部杀光,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刘裕有个小名叫寄奴,相比背过课文的小伙伴们都听过他的这个小名,这个人可以说是创下了一个纪录,就是他一个人杀了六个皇帝,而且在他建立宋之后竟将司马氏全族杀光,他也算是开了诛杀皇族的先例了,毕竟在此之

  • 刘裕是怎么做到一人杀掉几千人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裕,南北朝

    刘裕一个人杀几千人是怎么做到的?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相信大家肯定也向往过古代武艺超群的人以一敌百的本领,虽然这样的事情只是出现在小说里,而一般在武侠剧里面,这样的桥段会被渲染得很突出来体现一个人的本领,但是以一敌百并不是一个空话,我国历史上确实有很多这样神勇的

  • 后人称刘裕是“南朝第一帝”评价中肯吗?刘裕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北朝,刘裕

    后人称刘裕是“南朝第一帝”评价中肯吗?刘裕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干了什么,影响如何。今天,我们来说说南朝刘宋的开国君主刘裕。在东晋至五代时期,刘裕算得上一个卓越的君主。如果把他放在皇帝序列里考量,应该说他是一个佼佼者。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

  • 宋武帝刘裕坚持北伐能够成功吗?灭掉北魏能否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北朝,刘裕

    宋武帝刘裕坚持北伐能够成功吗?灭掉北魏能否统一天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宋词豪辛弃疾有一首压轴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有一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是当年宋武帝刘裕北伐时的盛况。不过,刘裕实际上只是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胜利,并没有完全北伐成功。公元417年

  • 刘裕篡位后杀光皇族,为何后世对他评价却很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裕,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封建王朝中生命力最为强盛的当属是汉朝了,延续四百零五年的汉朝,虽然是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延续将近两百年的西汉因为外戚专权导致灭亡,紧接着刘秀建立东汉,刘秀虽是刘氏子孙,但因为要遵行“推恩令”,传到他父亲这一辈的时候,就只

  • 刘裕和司马氏之间的仇恨有多大 刘裕建立宋后对司马懿一系的子孙一锅端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裕,司马氏

    还不知道:刘裕与司马氏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代汉,从表面上看是刘协禅让,实际上却是曹丕篡位。不过曹氏虽然篡夺了刘氏的江山,对刘协本人以及刘汉宗室,却还是比较厚道的。就拿曹操来说,甚至还把自己的好几个女儿许配给了刘协,这样的待遇,对于一个已经实质失权的末代

  • 刘裕建宋称帝后 为什么要对司马懿后人斩尽杀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裕,东晋

    还不知道:刘裕为什么灭司马氏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裕通过镇压桓玄之乱,接着平定南方与北伐,积累了不少的军功与威望,从而慢慢的掌握了东晋的实权。公元419年,刘裕杀死晋安帝,另立司马德文为傀儡皇帝,是为晋恭帝。但仅过了一年,即公元420年,年过五十的刘裕深

  • 从弃婴到当上皇帝,刘裕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裕,东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裕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所谓“大难不死,必有福”!刘裕的前半生是很不幸运。母亲死于难产。她父亲把他丢到树林里去了,因为负担不起抚养孩子的费用。幸运的是,他被姑母救了出来。刘裕的家庭比贫苦的中农还要穷。他一直在砍柴、种地、钓鱼、卖凉鞋。后来,他只是赌博,

  • 刘毅与刘裕是什么关系?就算是兄弟在权力面前也会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裕,,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毅与刘裕是什么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虽然,最后没有成功,落得兵败自杀,但是,却对当时的统治者震动不小。而且,伴随着卢循的死,南、北方的敌我矛盾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刘裕跟刘毅的“人民内部矛盾”。话说,刘裕与刘毅之前还是拜过把子的兄弟。早些年,两个

  • 刘裕将司马懿后人灭族是为汉室报仇吗 刘裕有没有处于其他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裕,司马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裕杀司马懿后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后世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它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始,以司马炎消灭东吴,统一三国为终。有的人说,魏、蜀、吴三国争斗数十年,却让司马家笑到了最后,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三分天下的各自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