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10万大军打不过几千人,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怎么指挥的?

10万大军打不过几千人,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怎么指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937 更新时间:2024/1/15 12:17:37

窦建德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起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会联想到“淝水之战”或是“赤壁之战”。不过要是论两军人数悬殊程度,唐朝初年李世民与窦建德的“虎牢关之战”更是堪称经典。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当时还是唐朝秦王的李世民率军讨伐割据洛阳一带的郑国王世充势力。经过一段时间交锋,王世充的郑军节节败退,眼看洛阳难以自保。为了活下去,王世充不得不放低姿态,向自己昔日的仇家窦建德发出求救信。

窦建德是隋末唐初夏国政权建立者,他雄踞河北,拥兵数十万,其实力仅次于唐朝。所以当他收到王世充的请求后,要不要发兵施以援手的难题就摆到了他的面前。作为仇家,窦建德巴不得看到王世充趁早完蛋,可如果坐视王世充被李唐所灭,那他将来就要面对一个更强大、更可怕的对手。

就在窦建德犹豫不决之际,他手下一位叫刘彬的大臣对时局作出了一番很透彻的分析,刘彬说:“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如今唐起兵攻郑,从秋到冬,唐军日渐增多,郑国地域日益缩小,唐强郑弱,势必不能支撑,郑灭亡,夏也不能单独存立了。不如放弃仇怨,发兵救郑,夏从外袭击,郑自内反攻,一定能打败唐军。唐军退兵后,再慢慢观察形势变化,如果郑可取就取郑,合并两国的兵力,趁唐军疲劳,可以夺取天下!”

在听完刘彬的建议后,窦建德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答应出兵救援王世充。

不过,窦建德答应去救是一回事,什么时候去救又是另一回事。窦建德的如意算盘是希望李世民的唐军和王世充的郑军疯狂互撕,等双方都打到精疲力尽的时候,自己再率精锐之师迅速南下,一举奠定大业。战国时期孙膑就曾用这一战术打败了庞涓率领的魏军。因此在答应出兵请求后,窦建德又按兵不动等了两个多月时间,然后才不紧不慢地率领10万大军开始南下。

然而,窦建德不是孙膑,李世民也不是庞涓。兵法上的至理名言在不同人的手中应用起来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就在窦建德缓缓向南挺进的时候,对战局变化极为敏锐的李世民已率精锐军队强攻郑军驻守的虎牢关,并赶在窦建德的夏军抵达前将其攻克。于是,窦建德和他的10万夏军就这样被挡在了虎牢关之外。

虎牢关位于今河南荥阳市区西北16公里的汜水镇,“北临黄河,崖岸峻峭,岧岧孤危,高四十余丈,势尽川陆”,这是一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当时虎牢关由李世民亲自驻守,军队是唐军中最强悍的玄甲军,不过人数方面就比较寒碜了,总共只有3500人,而关外的窦建德夏军则是10万精锐。

当时唐军中许多高级将领都认为两军人数相差太过悬殊,建议李世民暂时撤退,避敌锋芒。可李世民却斩钉截铁地对众将说道:“不必多言,吾意已决!”

李世民很清楚敌众我寡的局面,因此他下令全军坚守虎牢关,同时派小股轻骑兵部队去骚扰夏军后方,劫掠对方粮道。期间窦建德以兵力优势多次对虎牢关发动强攻,但却完全没有任何收获。

在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消耗后,原本斗志满满的夏军变得士气低落,军中许多将士都发牢骚抱怨凭什么来救援王世充。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初一,李世民让安插在夏军中的间谍给夏军高层散布了一个假情报,说唐军战马草料已吃完,现在正在黄河北岸放牧。冷兵器时代的战马就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的坦克,虎牢关中的唐军没有战马在身边,那战斗力自然严重下降。窦建德决定利用这一机会向唐军发动全面进攻。

五月初二,窦建德率10万大军列阵鸣鼓,兵威大盛。虎牢关中的唐军将士见此情景不免心中感到惊恐。李世民却对大家说:“盗匪在山东起兵,没遇过真正的强敌,眼下鼓噪喧哗,毫无纪律,不用多久就会士气衰竭,过了中午我们就能将他们击破。”众将疑惑地望着李世民,不知道这位秦王殿下葫芦里卖什么药。

农历五月的天气已经开始有点热起来了,夏军列阵敲鼓折腾了一个早上,唐军没有出战,夏军将士们自己却折腾地又累又饿,军中不少人开始松懈下来,阵地上不少人还在抢着喝水。李世民在虎牢关上一览无余,于是他认为与敌人决战的时机已到来,遂亲自率军发起总攻。

夏军因为上述假情报的缘故,都以为唐军没有骑兵,因此放松了警惕。可没想到虎牢关中的唐军骑兵鱼贯而出,向夏军中军大帐发起最猛烈地冲锋。当时窦建德正与一群高级将领在开会商议如何对付唐军,他听到外面乱糟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到属下进来禀报时候才知道唐军骑兵已近在眼前。

整个夏军指挥系统彻底崩溃,骑兵、步兵乱作一团,几乎是任由唐军骑兵宰割。窦建德自知败局已定,只好向北逃窜,可没跑出多久就被唐军俘获,一代豪强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标签: 虎牢关之战窦建德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是怎么在虎牢关之战中,溃窦建德的十万大军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唐朝

    李世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隋末唐初,西凉李轨、太原李渊、河北窦建德、洛阳王世充、瓦岗李密,各路英雄粉墨登场,不但为隋唐之际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而且在历史的画廊中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宇文化及弑炀帝于江都之后,窦建德斩杀宇文化及,积极接纳萧皇后及其

  • 李渊为什么要执意要处死窦建德?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渊,唐朝

    说到李渊为什么要执意要处死窦建德,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在隋末群雄中,窦建德的名声无疑是最好的!但好名声不代表不会犯错。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窦建德不听手下劝说,亲率10万大军(号称30万)救援被唐军围困在洛阳的王世充。可虎牢关一战,窦建德轻敌冒进,被李世民抓住战机一举击溃,窦建德也被俘虏。随

  • 被李渊杀掉的窦建德,为什么能够引起河北地区震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窦建德,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被李渊杀掉的窦建德,为什么能够引起河北地区震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621年,李世民和夏王窦建德在虎牢关一战,可以算是震惊世人,在此之后,唐朝基本上可以算是统一了中原地区。也是因为这一场战役,请问李世民得到了李渊的首肯,在这一场战役之中,投降的王世

  •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如何一次消灭窦建德 王世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虎牢关,李世民 窦建德,

    王世充派人求窦建德救自己,窦建德凭什么来救呢?能解围吗?李世民怎么应对十万大军?唐李世民率军在洛阳城下进攻王世充,胶着时,消息传来,窦建德率军来援洛阳的王世充。乱世中,政治生态非常简单,投有永远的朋友,也投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个人并不友好,从前他们双方经常打仗,尤其是王

  • 隋末英雄王世充靠什么击败枭雄李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末英雄王世充

    王世充是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公元617年,被李密战败,入据洛阳。炀帝被杀后,他与元文都、卢楚等拥越王杨侗为帝。不久,王世充大破李密,招降瓦岗众将。公元619年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郑亡。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其实胜败就在一念之间!李密是幸

  • 揭秘隋末反王王世充为何不能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世充

    讲真话难,这样的慨叹老早就有,不算鲜言新语。真话难讲,在于有人不愿听真话,搞“直如弦,死道边”那一套。不过,也有人从本心来讲,愿意多听听别人的话,不是摆一摆喜听真话的架势让人看,而听了一阵却中途而止,就像立志修行的人,打坐了几天,便半途回了家。网络配图《资治通鉴》中有一段涉及王世充(隋末割据者之一,

  • 击败瓦岗军的王世充为何会败给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世充

    王世充本不姓王,他是西域胡人,只因爷爷死得早,奶奶带着他爹改嫁到王家。这并不能改变他的血统,所以尽管他爹给他找了个汉人妈,但他还是长了一头卷发。不过,作为胡人的后代,王世充没有继承祖上的文盲传统与率真性格,而是自幼熟读经史、兵法、律令,而且性格狡诈,口齿伶俐。长大后,因为他爹对朝廷做出了重大贡献,所

  • 李密拥兵三十万为何不去长安 而是去和王世充死磕到底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朝,李密

    还不知道:李密为什么不去长安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业十三年,李密拥兵三十万,夺取了黎阳粮仓,让祖君彦写了《讨隋炀帝檄》,列举了隋炀帝十大罪状,天下震动。此时护军柴孝和跟他说,八百里秦川有山河之险,项羽丢掉咸阳自刎乌江,刘邦占据咸阳建立大汉帝国。现在你不如

  • 秦琼是个忠臣,为什么反叛王世充投奔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秦琼

    秦琼是个忠臣,为什么反叛王世充投奔李世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隋唐演义这部电视剧相信大家都有看过,这部电视剧让我们深刻了解了唐代的众多英雄人物,我们对很多英雄人物的名字早就已经可以滚瓜烂熟的背下他的名字,其实任何一个王朝的皇帝,他的身边都会有很多有才华的谋士和武将,为他们出谋

  • 洛阳之战的战况如何?王世充投顺,唐军的叛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洛阳之战,唐朝

    洛阳之战逼王世充投顺,唐军的叛变,战局:扑朔迷离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王世充当了皇帝后也想统一天下,也想把李渊给打趴下,但是形势不一个李渊,还有窦建德要打长安,怕的是窦建德来打他的洛阳,如果长安攻不下来,洛阳又保不住,太不划算了,根据地也没有了!现在不是打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