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须陀:秦叔宝的上司,隋朝最后的名将

张须陀:秦叔宝的上司,隋朝最后的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059 更新时间:2024/1/13 21:58:3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须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从古至今,华夏大地一直是崇尚英雄的热土,更是善于滋养良将的摇篮。

“气吞万里如虎”的霸气、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痛快、马革裹尸还的悲壮,激励着一代代的热血男儿,奋不顾身地为我们脚下的土地抛头颅、洒热血。

但今天笔者想记录的,并不是那些广为人知、战功赫赫的名将,而是一位特殊朝代、特殊时期、特殊性格的将领,他就是隋朝末年的张须陀。

张须陀影视形象

心怀慈悲、非常时期的人性光辉

张须陀,出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弘农郡(今河南省灵宝市附近)。自幼性情刚猛,智勇兼备。成年后,首次跟随名将史万岁征伐游牧民族,他就立下了战场,并由此步入仕途。

隋炀帝大业年间,张须陀在齐郡担任郡丞,也就是太守的副手。

公元611年,无视因连年大兴徭役而造成的民力疲敝现状,满怀雄心壮志的杨广,为了一举荡平高句丽,在各地大肆征兵,由此造成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据史书记载:

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再加上山东(崤山以东,下同)、河南(黄河以南)地区连续遭受水、旱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粮食价格猛涨,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面对此情形,张须陀下令打开本郡的粮仓赈济灾民,其他官员却纷纷劝阻:“开仓放粮这种大事,要等皇上下诏才能办,你这样是要掉脑袋的!”

张须陀却说:"齐郡离皇上山长水远,我们可以等诏令,饿着肚子的老百姓可等不了!若是皇上因此怪罪下来的话,我一力承担、死而无憾。"他决定先斩后奏,坚持打开粮仓救灾,其后派人进京汇报,大量饥饿的百姓因此得救。

最终,隋炀帝也并未因此事怪罪张须陀。然而,并不是每个地方的官员都如此有担当。很快,各地流民揭竿而起,隋朝陷入了混乱。

独木难支、以身殉国的孤胆猛将

公元613年,王薄、孙宣雅等七八股势力蜂拥而起,他们每支队伍少则数万人,多则十几万;承平日久的朝廷官兵则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望风披靡,一时间,山东地区陷入混乱。

勇猛善战、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张须陀,则成为了政府军的一股清流。他率领齐郡二万官兵四处征战,屡次以少胜多,先后击败王薄、孙宣雅、郝孝德、郭方预、左孝友、庐明月等各股力量。

在与裴长才势力的战斗中,面对突然侵袭至城下四处掠夺的二万敌军,张须陀来不及集合部队,只身带着五名亲兵冲入敌阵。在被包围数百重、身受多处创伤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愈战愈勇。在城中的主力赶到后,他才得以幸免。

由于战功卓越,张须陀被升为齐郡通守,并且担任了河南道十二郡的讨捕大使。此时的他,已然成为了朝廷在山东地区的顶梁柱,甚至被视为挽救隋王朝的唯一希望。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他手下最优秀的干将,一位叫秦叔宝,另一位是罗士信(隋唐演义中罗成的原型)。

然而,像张须陀这样的将领太少,大部分的隋朝权贵,要么坐观成败,要么意图趁乱夺权(如李渊、王世充、杨素之子杨玄感等),尽忠职守的张须陀逐渐独木难支。

公元616年,在与翟让势力的战斗中,出身隋朝贵族世家、曾帮助杨玄感造反的李密设下埋伏,张须陀被徐世勣、王伯当、翟让团团包围,经过一番血战才得以杀出重围;但为了救回跟随自己的部下,他再次冲入敌阵,来回数次,最终当场战死。

张须陀死后,他残存的部下昼夜痛哭不已,如丧至亲;失去了这一支柱,他所管辖的河南十二郡也为之丧气。此后,在中原地区,隋王朝再也没有能够独当一面且忠心耿耿的将领,阴谋家王世充借着与李密等人的对抗,逐渐篡权自立;再加上太原留守李渊西进夺下长安,隋王朝已名存实亡。

何谓良将

一些朋友认为:张须陀镇压农民起义军,是替腐朽隋王朝卖命的愚忠爪牙,所以称不上良将。笔者认为,应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合理界定良将的概念。

其一,什么样的将领可以称之为良将?

借用金庸大师的至理名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笔者认为,为国为民,就是最让人信服的良将标准。

在隋末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的局面下,只有一种人称得上是在为国为民:尽力结束混乱、恢复秩序,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

在此届顶下,那时致力于统一天下,创造新秩序的李渊父子,可以称得上为国为民;

为自己所服务的政府尽忠,和平时舍身爱护百姓、战乱时竭力恢复社会安定,一心保邦安民的张须陀等人,更是在为国为民。

而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见风使舵、残忍嗜杀的武将,无论如何勇猛,也只能被称为“武夫”。

其二,看看张须陀的部下,就能明白何谓良将。

张须陀身故后,他的副手贾务本奋力带领5000余残兵突出重围,随后自己也因伤重去世;

秦叔宝、罗士信等心腹干将,跟随接替张须陀的裴仁基继续征战;在杨广被杀、隋朝灭亡后,这群孤军先后流落于李密、王世充等势力。由于早已威名满天下,无论投奔哪一方,他们都能受到重用;

公元619年,秦叔宝等人不愿意继续为“多诈”的王世充效力,在一次行军途中,于阵前正式向后者辞别,投奔李渊。

在李世民麾下,张须陀的这些老部下更是成为了唐王朝的骨干:

忠义两全、威名远震的秦叔宝,得到了秦王李世民“厚加礼遇”;终其一生,他为大唐开疆拓土、安邦护民不断立下赫赫战功;

年仅二十岁的罗士信更是被封为行军总管,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将。在公元622年,他明知死地而赴之,自告奋勇的替代深陷刘黑闼重围的王君廓,坚守孤城。最终城陷被俘后,他像张须陀一样,壮烈牺牲:

黑闼素闻其勇,欲生之,士信辞色不屈,乃杀之,时年二十。

(《资治通鉴》中此处应是笔误。在公元613年时,刚出道的罗士信只有14岁,所以他被杀时应为23岁)

所谓“居视其所亲、达视其所与”,能带出秦叔宝、罗士信这些名将的张须陀,如何称不上良将?

魏征在编撰《隋书》时,将他列入《诚节》篇章,也表明了这位名臣对前朝良将的认可。

抛开成王败寇的观念,向那些所有心怀天下、为国为民,身在修罗战场,却能坚守初心的良将们致敬。

标签: 张须陀隋朝

更多文章

  • 隋末第一猛将张须陀,6个人对抗2万人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须陀,隋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须陀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要说真实的历史上隋末第一勇将,那非张须陀莫属了。张须陀,弘农阌乡人,隋朝大将。曾先后跟随史万岁、杨素立下不少功劳,回来授开府。这些对于普通将领来说,算不错了。但要想再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还远远不够。历史

  • 他是隋末第一猛将,张须陀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须陀,隋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张须陀。张须陀,字果,弘农阌乡人,隋朝时期大将,北周南阳郡公张思之孙。论其战绩,抛开李元霸这个虚拟的人物来说绝对堪称是隋唐第一猛将!张须陀性格刚烈,有勇有谋,开皇十七年,昆州刺史、羌族首领爨翫举兵反隋,张须陀跟随行军总管史万岁前去进讨。这个史万岁也是一员猛将

  • 张须陀号称隋末第一名将,在历史上为何不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须陀,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须陀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翻看隋唐历史,在那个英雄名将如云如雨的时代,有这么一个人,却完全被历史埋没,这个人就是张须陀。隋末时期,可以说是张须陀一个人,撑住了隋朝那个即将倾覆的杨广朝廷,那个时候,放眼天下,无人可比。张须陀死后两年,杨广即被宇文化及杀死

  • 如果张须陀不大意的话,他会在荥阳之战打败李密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荥阳之战,张须陀,李密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荥阳之战的故事。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各路豪杰割据一方坐观天下大势。同时,翟让的瓦岗军给了钱风雨飘摇的隋朝最后一击,整个隋朝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然而,有一个人却始终如一地维护着这个大厦将倾的隋朝,

  • 张须陀是什么人?隋朝名将,英勇善战,却被皇帝当堂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须陀,隋朝

    每当一提起张须陀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唐朝的李靖、徐世绩郭子仪,宋朝敌情、岳飞,明朝徐达、常遇春和蓝玉,在历史上都想有一定的名声。在镇压王薄那一波起义潮的属下中,有一个隋朝将领非常有名,就是他,将山东的起义军,该杀的绝不留,降的降,以至于都落跑到河北或者江淮,

  • 魏孝静帝元善见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元善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善见,皇帝,南北朝

    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即东魏孝静帝,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534年至550年在位。北魏永熙三年(534年),经高欢和百官详细商议后,决定立元善见为皇帝,即位于邺城东北,改元天平,史称东魏,元善见时年仅十一岁。由于年

  • 魏孝静帝元善见有几个老婆 元善见的老婆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善见,皇帝,南北朝

    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即东魏孝静帝,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534年至550年在位。北魏永熙三年(534年),经高欢和百官详细商议后,决定立元善见为皇帝,即位于邺城东北,改元天平,史称东魏,元善见时年仅十一岁。由于年

  • 元善见有儿子吗 元善见的儿子元长仁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善见,皇帝,南北朝

    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即东魏孝静帝,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534年至550年在位。北魏永熙三年(534年),经高欢和百官详细商议后,决定立元善见为皇帝,即位于邺城东北,改元天平,史称东魏,元善见时年仅十一岁。由于年

  • 隋炀帝杨广四大功绩:过度消耗国力致使国家动荡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隋炀帝,侵略,建设,

    杨广闹得确实是够欢的。自从这位仁兄当上皇帝后,开始积极挥霍他老爸杨坚积累下来的产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败家子。总结他当皇帝后的主要“功绩”,就是“四大搞”。第一是大搞土木工程。这个工程可不是仅仅盖几个高层建筑,美化一下城市那么简单,杨广的土木工程是要营建一个城市———东都洛阳。为了这个工程,杨广每个月

  • 隋炀帝开挖运河之谜:修大运河为社稷还是私欲?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在位仅短短14年时间,却主持完成了东都洛阳的修建、大运河的开通,并且三征高丽、三巡江都。他生前的所作所为颇受人们的关注,而开凿大运河是杨广所做的事情中受后人争议最多的一件。美丽的江南风光是他开河的主要原因?隋炀帝杨广于仁寿四年(604)弑父自立。第二年,他便下令开凿运河。整个工程前后共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