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隋炀帝杨广到底是个什么人

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隋炀帝杨广到底是个什么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62 更新时间:2024/1/20 5:50:48

还不知道:隋朝灭亡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历史上影响较大却又短命的大一统王朝,一个是吞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秦帝国;另外一个就是本文的主角——隋帝国。

短命的隋朝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过一段时间分裂后蓬勃兴起的大一统朝代,传到二世庞大的帝国就轰然倒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王朝更替就像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说自古没有不灭亡的帝国,但是每一次的兴衰总是有着它的疑点和偶然。

史书惜字如金,留给后世无尽的猜测和联想,本文就隋朝灭亡,阐释一下肉眼看不到的历史,隋朝究竟亡于何事?

说起隋朝就不得不提起秦朝,这两个朝代都是二世而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起。一个留下了万里长城,一个留下了京杭大运河,争议满天下。都说事在人为,帝国的兴衰和决策者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史书上看,隋朝的决策者杨广,谥号“炀帝”,就是说他荒淫无道,那隋炀帝究竟是个什么人?

杨广是个什么人?

隋炀帝杨广

同样是二世而亡,秦二世胡亥和隋炀帝杨广比起来,无论从个人才能,还是在历史上的影响来说,这位秦二世差得远呢。胡亥完全是赵高的傀儡,在历史上留下了指鹿为马的笑谈。但是杨广在历史留下的最显著的成绩就是开通了大运河。

除了开通大运河之外,杨广创科举制,灭吐谷浑,收青海等地区,复丝绸之路,使万邦来朝,天朝二字就由他而来的。此人绝对不是无能之辈,反而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杨广亡国是因为不惜民力,人民不得休养生息。其实历朝历代开国之后都没有少打仗,明朝就是一个例子。大明开国之后经历短暂和平后就爆发了“靖难之役”,接下来朱棣六次北征蒙古,北征的第一场战役的主帅是邱福,10万精兵被全歼。这个损失都没有让大明灭亡,反而是大隋,三征高句丽后就顶不住了。这是为什么呢?

还有人说隋炀帝荒淫,其实咱们即使不说君王,就说当代社会有点权力金钱的主,许多的事迹都能让杨广望尘莫及。

杨广作为亡国之君,谥号史料几乎都是唐人所做,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寇,杨广的遗臭万年实在是有些名不副实。

说了这些可以看出,杨广本人在能力上并不差,按照封建王朝300年一循环的规律来说,时间还早,怎么偏偏亡国了呢?(挖坑)

高句丽为什么比吐谷浑难对付?

隋朝三征高句丽

史学界认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征辽东。从611年开始,杨广四年之间三次征伐辽东,耗尽国力,中间不断发生官逼民反事件,加上杨玄感造反,直至天下大乱。如果不征辽,隋朝就不至于灭亡。

隋军出征

其实征辽并不是杨广能掌控的,因为这件事的发起者是他的父亲,隋文帝杨坚。公元598年隋文帝征辽东,因疾病流行,死者十有八九。隋朝之后,唐太宗征过辽,直到唐高宗时期才彻底消灭了高句丽。

话说回来,杨广征辽东正是隋朝军心士气大振之时,此时的隋军连破吐蕃、吐谷浑、高昌、薛延陀、南诏。此时杨广集结一百多万大军攻伐高句丽可以说是探囊取物一般。但是,历史总是爱开玩笑,杨广偏偏失败了。

这就很费解了,高句丽的威胁其实远不如当年突厥。看看突厥在唐朝武德年间入侵都深入到哪里就知道。并且高句丽灭国的时候人口三百五十万,户数不到七十万,考虑到战争对人口影响。高句丽最多算是一个割据一方的诸侯,在朝廷面前不过是一碟小菜。

征辽失败实在很让人意外,辽东到底有什么神秘力量,一次又一次打败中原的军队呢?(挖坑)

填坑

其实上文已有线索,“598年隋文帝征辽疾病流行,导致死者十有八九”。“605~617年(大业一~十三年),重以辽东覆败,死者数十万。因属疫疾,山东尤甚”。对照一下时间表就可以发现,隋唐时期正是人类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查士丁尼大鼠疫200年流行的中点。第二、第三次大鼠疫爆发,在东西方都出现了,就像如今的新冠肺炎和非典,这第一次的鼠疫大流行也不例外,必定是全球性的流行。

在辽东反复出现的大规模的瘟疫很可能就是鼠疫,公元612年山东爆发大疫,很有可能就是由于征伐高句丽带来的鼠疫。

其实隋朝征辽与鼠疫大流行是否有关联,也许永远没有准确答案。因为隋朝的历史由胜利者唐朝书写,为了体现继承者的合法地位,必须得是你隋炀帝昏庸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必须是你隋炀帝指挥失误,导致大军灭亡。

其实这个论点也有科学界作证。公元540年,第一次大鼠疫流行之前,地球的气候十分异常。中国和欧洲都记载了几百年不遇的异常现象。专家认为,就是这种异常气候,导致野生啮齿类动物身上的鼠疫菌发生了变异,使其在人类中流行,辽东的鼠疫菌也不例外。

瘟疫的流行和人员聚集有很大的关系,征辽军队数十万人,这个后果是灾难性的,由此看来,隋朝亡于鼠疫可能性很大。

标签: 隋朝隋炀帝

更多文章

  • 杨广为何要开凿大运河?开凿大运河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运河,杨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为什么开凿大运河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运河一般指的就是由人工开凿出来能够航行的河流,中国就有这样一条著名的河,即大运河,这条河在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开凿大运河始于何时呢?关于开凿大运河始于何时这个问题,其实一直以来民间是有两种说法的,一种说法是隋朝时期

  • 隋炀帝杨广是怎么坐上帝位的?他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广,隋朝

    历史上的隋炀帝杨广是如何从众多皇子中,一步步登上帝王之位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他假传遗诏,杀死兄长杨勇,然后登上帝王。他伸出罪恶的手,弑父杀兄篡夺皇位后,荒淫无耻的本来面貌立刻暴露无遗。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残暴奢侈的隋炀帝杨广。说起杨广来,他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

  • 杨素明明有能力篡位,那他为什么还要帮助杨广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素,隋朝

    杨素为什么不自己称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漫漫历史长河中,被史书所记载的人物中,有明君忠臣,也有昏君奸臣,但更多的人属于毁誉参半的类型,无法用好坏定义,今天要讲的杨素就是这样一个人。屡立功勋的贵族之后杨素出生在南北朝末年的一个权贵家庭中,他的爷爷是北魏谏议大夫杨暄,后来北

  • 杨广为何会因为诗人王胄被杀而拍手称快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杨广

    帝王不仅在权力上多生忌讳,在其他方面也不例外,任何人不能超越“独夫”之上。齐高帝萧道成好书法,有心病,特召丹阳府尹王僧虔入朝,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朕与卿书法,谁第一?”王僧虔是王羲之的后人,书法很棒,他回答:“臣书第一,陛下亦第—。”萧皇帝不明白,怎么会有两个第一呢?王僧虔解释:“我的书法在臣子中

  • 隋文帝杨坚为什么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坚,隋朝

    你们知道隋文帝杨坚为什么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如同昙花一现,在它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既取得了诸多惊人成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关于隋朝的灭亡,隋炀帝杨广无疑是第一责任人。后世有许多人认为隋文帝杨坚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把江山托付给了杨广。那么,在长幼有序的

  • 独孤伽罗晚年为何主导废黜太子杨勇,支持次子杨广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独孤伽罗,隋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独孤三姐妹的故事。提起近代的宋氏三姐妹,如雷贯耳。在南北朝时期也有三个姐妹的名气不次于宋氏三姐妹。她们就是独孤三姐妹。老大为北周明帝的皇后,老二是李渊的母亲,后来李渊建立唐朝后,追封母亲为“元贞

  • 李渊与隋炀帝杨广是什么关系?李渊造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渊,杨广

    公元617年,是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这是一个多事之秋,天下纷乱,暴动四起。隋炀帝躲在扬州,不敢回关中。然而,让隋炀帝最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表兄李渊也会加入造反行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渊的父亲李昞,母亲独孤氏。隋炀帝的父亲杨坚,母亲独孤氏。两个独孤氏是亲姐俩,她

  • 杨广是怎么登上帝位的?杨广又是如何对待大哥杨勇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广,杨勇

    隋文帝晚年颇受诸子的困扰。先是软禁三子秦王杨俊;接着在开皇二十年(600),将长子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仁寿二年(602),隋文帝将四子蜀王杨秀贬为庶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仁寿四年(604)七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

  • 隋朝大臣牛弘生平简介,杨广赐给牛弘诗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牛弘,隋朝

    牛弘(545年—610年),本姓尞,字里仁,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人。袭封临泾公。少好学,博览群书。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北周时,专掌文书,修起居注。隋文帝即位后,授散骑常侍、秘书监。进爵奇章郡公。开皇三年(583年),拜礼部尚书,请修明堂,定礼乐制度。又奉敕

  • 隋朝时期将领杨玄感简介,杨玄感为什么要背叛杨广?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朝,杨玄感

    杨玄感(?~613年8月21日),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时期将领,司徒楚国公杨素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体貌雄伟,须髯漂亮。喜好读书,擅长骑射。凭借父亲勋劳,授柱国、郢宋二州刺史,迁鸿胪卿、礼部尚书,袭封楚国公。声名过盛,受到隋炀帝猜忌,内心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