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何妥和苏威,何妥为什么最后还是斗不过苏威?

何妥和苏威,何妥为什么最后还是斗不过苏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86 更新时间:2023/12/6 2:51:09

隋文帝自从当上皇帝后,就努力学习制衡之术,并把它当作最重要的功课。事实上这功课,代代君王都得通,一旦失衡,政权不稳。隋文帝上位时已经是政治经验极度丰富的老人了,自然把这玩得纯熟。

不过,他毕竟是人,也会有偏心的时候,尤其是在自己最心爱的苏威那里,偏得可厉害了。

公元592年,这一年正月无事,大家都在安静中度过了。而到了二月,大隋朝廷却掀起了惊天大浪。

起因是修订音乐。能放在朝堂上讨论的都是大事,音乐关乎国之体面,自然也应该好好讨论讨论。国子博士何妥和苏威的儿子苏夔成了两派,两人起了纷争。这方面,隋文帝是不太懂的,他只觉得南朝从梁到陈的音乐不错,至于北朝传下来的,总有点边疆夷族的调调,所以他让大臣们全部都参加讨论。百官们交头接耳,各自发声,最后统一表态。按常理来讲,这东西主观性很强,个人爱好也不尽相同,大致上会形成平分秋色的局面,但是奇怪的是,在这番自由讨论之后,十有八九是赞同苏夔的!何妥当时就来气了,我当国子博士四十年,现在反倒比不过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了?!

抛开爱好不说,这里面其实还牵涉到一个站队的问题。苏夔虽只是太子通事舍人,权不大,但是他父亲苏威,却是文帝心腹,管理国政大事,事事参与。百官们这番投票,很明显是有政治目的的,何妥和苏威斗了一辈子,怎么会不知道这点?

说起二人渊源,还得从很早说起。

何妥是西域人,父亲手上那一辈经商发家,是梁朝主管金帛交易的巨富,号称“西州大贾”。而何妥本人也极其聪明,八岁游国子学时就将了助教老师一军,是兰陵最著名的才子之一,有“白杨何妥,青杨萧翙”的雅称。江陵沦陷后,他成了周武帝特别器重的太学博士,从此清贵。

入隋后,隋文帝授他为国子博士,所以他说自己当了一辈子博士。苏威早前多隐居在武功,何妥说他不过是为了引起皇帝注意罢了,这话说的没错,但聪明人不该这么一针见血,把苏威的遮羞衣都给扒了,他能不记恨吗?

虽然苏威没有参预隋文帝夺位大计,但是隋文帝对苏威,却真的是没得说,最宠时让他身兼五职。何妥自然是很不满,处处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

苏威曾对隋文帝说:“先父常常告诫我说,只要通读《孝经》一卷,就足以立身治国,何必多学!”隋文帝不喜欢读书,自然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但何妥随即进言:“苏威所学,不只《孝经》一卷。他的先父倘若确实说过这话,那么,苏威就没有听从父训,这说明他不孝顺;假如他父亲根本没有说过这番话,那么,他就是公然在皇上面前说谎话,这说明他不忠诚。既不忠,又不孝,这种人怎么能侍奉皇上?”过后还拿出孔子的话来批评苏威,也提醒隋文帝不可信任苏威,但是皇帝都不听。

苏威定考文学标准时,两人又互相攻击。争到大失形象时,苏威勃然大怒说:“没有何妥,不必担心无国子学博士!”何妥应声说:“无苏威,也不必担心无人管理国家大事!”两人已然闹到这程度,是再也没法好好相处了。

以前的种种,或不为人所共知,或者说二人旗鼓相当,何妥也都认了。但是这次,竟然败在晚辈手里,何妥忍不住了。他马上向皇帝上奏,说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统,吏部考功郎李同和等人结党营私,尤其是王李二人如同苏威的儿子和兄弟。同时,他还告发了苏威的几项罪行,尤其是以不正当手段为堂弟苏彻,苏肃谋官,简直把天下当成了苏家天下!

苏威有才不错,文帝疼爱也不才,但是朋党在皇帝那里,那就是大得不得了的事,再心疼也得查。当蜀王杨秀和上柱国虞庆则把各项材料放在文帝面前时,文帝勃然大怒,下令免苏威一切官职,回家闲居,卢恺免官除名,而同时受牵连的有一百多人。

何妥本以为这会儿是把苏威整惨了,令他想不到的是,隋文帝对苏威的依赖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不久,隋文帝就当着百官的面说:“苏威是个有德行的人,只是被别人误会罢了。”这个别人指的是谁,大家都心知肚明。对于何妥来说,无异于给他一巴掌,在隋文帝眼里,他就是个没德行的人啊。想当年,后周宣帝同时册封五个后妃,儒生辛彦之等人强烈反对,而何妥却用帝喾和舜的定例来鼓励宣帝,最终五后并立,何妥也得封襄城县伯。如果是别人也就罢了,偏偏宣帝的正牌皇后是杨丽华,可想而知,文帝在说这话时,得有多恨何妥。

何妥终于明白,自己是斗不倒苏威了。

隋文帝暂时打压苏威,不是为了何妥,而是为了大隋江山的稳定,再大的官再宠的臣,都不能与皇权沾边。隋文帝达到目的之后,重新起用苏威,顺便再压压何妥,给他提提醒,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苏威又重新参与朝政了,从此,他热衷于订立各种规章制度,推行儒家五常,还打算把编制出余粮账簿,让民间互通有无。想法固然是好,但是实施起来有太多难度。从这一点上看,苏威就一书呆子,他只是想当然。不过,虽然提议被否,但是苏威的宠爱依旧,隋文帝依然偏着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苏威还有大用处呢?

标签: 何妥,隋朝

更多文章

  • 隋朝大臣何妥生平简介,该怎么评价何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

    何妥的父亲何细胡因经商进入西蜀,于是就在郫县安家,侍奉梁朝武陵王萧纪,主管金帛交易,因而成为巨富,号称“西州大贾”。何妥小时就机警聪敏。八岁时游国子学,助教顾良对他开玩笑说:“你既然姓何,不知是‘荷叶’之‘荷’?还是‘河水’之‘河’?”何妥应声说道:“光生姓顾,不知是‘眷顾’之‘顾’,还是‘新故’之

  • 隋代音乐家与哲学家何妥简介,何妥的著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代,何妥

    何妥(生卒年不详),字栖凤,西城人。隋代音乐家与哲学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父何细胡是西域人,在梁朝经商致富,遂家居郫县(今四川成都平原中部)。何妥机敏聪慧,八岁入国子学。开皇十二年(592年)以国子博士受命考定钟律。又曾献上何妥车。以国子祭酒卒于官。著有《乐

  • 为什么杨坚一死王劭的文章就分文不值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朝,王劭

    隋朝学者王劭先生,由于博学多识,被隋文帝杨坚任命为国史副总编,也就是古时候的佐郎。有一次,他在朝堂上对隋文帝杨坚说:“皇上眉骨圆隆,额头上有肉突起,好像干戈对立,这是龙的相貌呀!”并用手指点着杨坚古怪的大脸盘子,让群臣们细瞧。隋文帝杨坚一听此话,大喜,当即就赐予了他财帛百段,并把他提拔为国史总编,也

  • 王劭是什么人?隋代历史学家王劭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劭,隋朝

    王劭,字君懋,生卒年不详,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隋代历史学家。王劭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其祖魏晋以来历仕高官。父亲王松年,在北齐任御史中丞。王劭幼年沉默寡言,但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不满20岁时就被北齐尚书仆射魏收辟为参开府军事。王劭累迁太子舍人,持诏文林馆。王劭知识广博,记忆力惊人。一次祖孝征、阳

  • 大将贺娄子干仅出征20多天就让胡人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将贺娄子干

    贺娄子干简介上提到贺娄子干生于公元534年,是代郡人即今天的河北蔚县,后来移居到关右击甘肃的潼关。贺娄子干字万寿,是北周到隋朝时期著名的将领,曾官至左卫大将军、云州总管等。贺娄子干出身官宦世家,其先祖曾跟随北魏南迁,其祖父、父亲都在北魏身兼要职,所以在贺娄子干年少的时候就以骁勇善战出名,一开始是在北

  • 大将贺娄子干:仅出征20多天就让胡人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将贺娄子干

    贺娄子干简介上提到贺娄子干生于公元534年,是代郡人即今天的河北蔚县,后来移居到关右击甘肃的潼关。贺娄子干字万寿,是北周到隋朝时期著名的将领,曾官至左卫大将军、云州总管等。贺娄子干出身官宦世家,其先祖曾跟随北魏南迁,其祖父、父亲都在北魏身兼要职,所以在贺娄子干年少的时候就以骁勇善战出名,一开始是在北

  • 隋将贺娄子干:出征20多天竟让胡人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出征

    贺娄子干简介上提到贺娄子干生于公元534年,是代郡人即今天的河北蔚县,后来移居到关右击甘肃的潼关。贺娄子干字万寿,是北周到隋朝时期著名的将领,曾官至左卫大将军、云州总管等。网络配图贺娄子干出身官宦世家,其先祖曾跟随北魏南迁,其祖父、父亲都在北魏身兼要职,所以在贺娄子干年少的时候就以骁勇善战出名,一开

  • 何稠发明的任意车是什么?为何沦为隋炀帝的帮凶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何稠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皇帝,不过更多的是臭名、骂名,但近年也出现了不少颂扬隋炀帝的声音。诚然,评价和断定一个人要综合正反两方面来看,但过分强调所谓李世民修改史书故意黑隋炀帝,也不一定就是最客观的。笔者认为,有些为隋炀帝唱赞歌的观点,更多可能是为了追求欺世盗名和关注量。其实仅凭他把杨坚弄得挺好

  • 六台城:隋代建筑家何稠所制,是行军所用的活动木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代,六台城

    六合城是隋代何稠创制的行军所用的活动木城,始建于大业四年(公元608年),边长180米、有4层楼高、占地3万平方米的,安装了名叫“击警”的自动报警装置,还有可以转向的机弩,能够自动瞄准发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解释隋何稠创制的行军所用活动木城。出处《隋书·何稠

  • 隋朝著名工艺家何稠简介,史书是如何记载何稠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朝,何稠

    何稠,字桂林,益州郫(今四川成都郫县)人,北周至唐初著名工艺家,建筑家。从小聪明伶俐,善制工艺品。主要成就:设计制造“行殿”及“六合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坚在临终前对何稠说:以前你曾经办了文献皇后的后事,现在我也快死了,也需要好好办,嘱托这事有什么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