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其实相当聪明:被李密誉为可以和齐桓公并论

刘禅其实相当聪明:被李密誉为可以和齐桓公并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87 更新时间:2024/2/8 16:26:41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掉下了眼泪。只有刘禅看得喜笑颜开,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宴会后,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

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乐不思蜀"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一直陪伴刘禅的大臣?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话。回到刘禅的府里,?正说:"您不该这样回答晋王(指司马昭)。"刘禅说:"依你的意思该怎么说呢?"?正说:"以后如果晋王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我祖上的坟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难过,没有一天不想那边。这样说,也许晋王还会放我们回去。"刘禅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我记住就是了。"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起刘禅,说:"我们这儿待您不错,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想起?正的话,就把?正教他的话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装出悲伤的样子,但是挤不出眼泪,只好闭上眼睛。司马昭看了他这个模样,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说:"这话好像是?正说的啊!"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傻里傻气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正教我的。"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

网络配图

刘禅也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便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种观点认为刘禅虽然不是一个聪明有为的君主,也不是一个完全懦弱无能的人,他起码拥有中等的智慧,那一顶"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帽子,实在应该给他摘掉。理由是:

刘禅从公元223后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公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动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

。有人把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其实,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很难说成是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的。

《三国志》记载,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射君是谁已不可考,但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诸葛亮对射君称赞刘禅的智慧,射君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当不会是阿谀奉承之人,刘备也颇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刘禅非鲁钝之人。

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读;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对于刘禅的表现,诸葛亮是很满意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不然诸葛不是有心讽刺了?《晋书?李密传》中也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不仅如此,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头脑也非常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魏延造反,却诬奏杨仪造反。刘禅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说:"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魏延被杀后,刘禅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官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局。

网络配图

刘琰的妻子胡氏入贺太后,太后留胡氏住了一月,引起刘琰的猜疑,导致了恶性事件。刘禅接受教训,马上废除了大臣妻子母亲宫廷朝贺的礼节。夏侯霸因司马氏篡位怕受曹爽牵连逃于蜀汉,其父夏侯渊乃被黄忠斩于定军山。刘禅在接见夏侯霸之时说:"卿父自遇害于行间,非我先人手刃也。"轻描淡写,寥寥数语,消释前嫌。又指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说:"此夏侯氏之甥也。"夏侯渊之堂妹乃张飞之妻,张飞之女乃刘禅之妻,故有此说。然后又对夏侯霸厚加赏赐,封官爵。一套怀柔拉拢的手段使的十分娴熟。

尽管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谐音调,但刘禅却一直保持克制的态度,顾全大局。诸葛亮用人失误,后主安慰说:"胜负兵家常事。"等诸葛亮打了胜仗,后主刘禅适时恢复诸葛亮的职务。诸葛亮死的消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当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此时,李邈上书,援引历史上吕禄霍光等人的例子,诋毁诸葛亮"身仗强兵,狼倾虎视",说诸葛亮之及时死去使其"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暗指诸葛亮如果不死,早晚会图谋不轨。李邈所说或是其真实想法,或者是为了迎合刘禅。但是刘禅闻言大怒,将其下狱处死。这说明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只要自己一时不清醒,内乱不可避免。!

但是,刘禅在这件事上也很有分寸,《襄阳记》记载: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曰:"臣闻周人怀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於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

网络配图

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在这种情况下,刘禅也没有固执己见。青年帝王刘禅能从长远着眼,如此得体地处理权臣问题,也可谓亘古少有。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尽管如此,在邓艾一支偏师突入蜀境,蜀汉主力军队基本完整的情况下,刘禅轻而易举就投降,这实在让人不可思议,至今仍是一个谜团。袁松也就此事评论道:"方邓艾以万人入江由之危险,锺会以二十万众留剑阁而不得进,三军之士已饥,艾虽战胜克将,使刘禅数日不降,则二将之军难以反矣。故功业如此之难也"。

对于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三国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话说:"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教之,浅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同样是投降后宣布退位的皇帝,刘禅得一做了八年的安乐公后寿终正寝,东吴的孙皓则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赐毒酒杀了,其中道理大概在此吧。

标签: 刘禅

更多文章

  • 李密是谁?他出于何种原因为什么要反唐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密

    李密,字玄邃,出生于贵族,从小就生活在天子脚下的长安,自小就有远大的抱负,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喜欢结交朋友,礼贤下士,经常乐善好施,以救世济民为己任。李密世袭父亲的爵位,在皇宫里当一个小小的侍卫,又因为酷爱读书,尤其喜欢读兵书、史书,遂辞去官职,拜在国子助教包恺门下,潜心学习。早年的李密,没有想到自己

  • 萧美娘和李密的关系 李密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萧美娘和李密的关系

    李密作为隋唐时期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对整个时期具有推动作用,可以说没有李密,隋朝灭亡的速度会减缓,但是灭亡的趋势是不受李密所影响。李密画像李密出生于582年,字玄邃,从小就在西安长大。他的家庭是四世三公,可谓是贵族,并且其曾父亲身为隋朝的上柱国,并且封为蒲山郡公。因此,开皇的时候,就继承了父亲的官爵,

  • 难以置信!王世充竟靠“梦周公”击败了枭雄李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密

    其实胜败就在一念之间!李密是幸运的,只因为宇文化及作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现在对于李密来讲,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东都洛阳派给他消灭宇文化及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后,下一步就可以进入洛阳辅政。长久以来,李密一直想拥有一个稳定的地方寻求发展,现在自己即将成为辅政大臣,李密的心里乐开了花。在战场上,李密大难不死被

  • 李密为何没有笑到最后?三大决策要了他的小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密

    李密和李渊一样都是关陇集团备推的取代隋炀帝杨广的代理人,关陇集团自从北魏六镇起义之后就牢牢把握着操控天下的力量,陈寅恪先生说,六镇起义是北魏汉化的反动。自从拓跋宏在洛阳建立的政权被后魏和北周瓜分后,长安就一直是有志之士梦寐以求的建都之地。因为这里被关陇集团牢牢把控着,得长安者得天下。杨坚就是靠关陇集

  • 李渊为什么要杀死已经归顺的李密呢 揭秘其下手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瓦岗寨,李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说的是瓦岗寨的首领李密。我们都知道在隋末的时候,瓦岗寨是义军中最大的一股势力之一,也是反隋的主要势力,而使得瓦岗寨获得这样成功的人就是李密。但是李密最终没有笑到最后,他在和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的作战中先后失败,导致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基业毁于一旦,最终不得已投降了唐朝。虽然李密投降

  • 李密为什么会败给李渊?李密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李密

    李密为什么会败给李渊?李密最后是怎么死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密,字玄邃,曾祖父李弼是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祖父李曜是北周邢国公,父亲李宽是隋朝上柱国,后获封蒲山郡公。隋唐时期,群雄并起,李密就是其中之一。越国公杨素见过李密用功读书的情景以后,回到家对自家儿子杨玄感说,这个小

  • 李密为什么没有在瓦岗军强盛时期称帝?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密,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瓦岗军强盛时期有三十万众,李密为何自始至终都没有称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瓦岗军是隋唐期间一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军队,最初瓦岗军是由翟让创立当时瓦岗军几乎全部是由农民和盗贼组成。后来随着李密等隋朝叛军加入瓦岗军的实力才逐渐壮大起来,强盛时期的瓦岗军据史书记载拥兵三十

  • 李密占尽优势以当时的条件肯定能成为一代霸主 为什么最后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密,瓦岗寨

    李密为何会败,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隋唐时期,李密是个厉害角色,虽然,最终他并没有笑到最后,可是,他的足智多谋却一直广为人所称道。作为瓦岗的领头羊,他手握巨量的粮食,身边更是能人辈出,几乎掌握了全天下的核心。不出意外的话,他肯定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霸

  • 李密为何没能成为皇帝,最终还走向了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密,隋朝

    李密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在,最后由李渊夺得了天下,从而建立了唐朝。然而,在最初时候,势力最强的并不是李渊,而是瓦岗军的首领李密。当时,李密拥兵三十万,号称百万,不仅拥有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一批猛将,还控制着洛口仓。可以说李密是兵强

  • 比武则天还早的女皇帝陈硕真 可怜却受裸刑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女皇帝,陈硕真

    提起古代第一位女皇帝,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武则天。但细数史籍,人们会发现,在武则天之前,还曾有一位率领数万农民起义军的女首领也称过皇帝,她就是唐永徽年间在浙江一带,反抗官吏贪求和豪强逼掠的奇女子陈硕真。陈硕真(公元620年??公元653年),有些书上又写作陈硕贞,她是睦州雉山梓桐源田庄里(今浙江省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