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广有千秋之功却被称昏君 冤枉还是咎由自取?

杨广有千秋之功却被称昏君 冤枉还是咎由自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056 更新时间:2024/2/19 6:36:13

古代的帝,大臣在死后,官方会根据他在世的功绩和行为,给一个总结性的谥号,或是褒奖或是批评或是同情,例如汉帝,汉武帝,明成祖等谥号,“文”“武”“成”这样的字眼就带有明显的褒义。“文”说明他文治内政做得好。“武”说明他开疆拓土有功。有些则是批评的,比如,隋炀帝,周厉王,周幽王等等。一听就不是好词。例如“厉”就说明这个君主肯定是个暴君。

隋炀帝杨广,他的谥号,是怎么来的呢?是他的对头唐高祖渊起的,意思是“好内怠政,外内从乱”,属于最差的一类谥号。事实上,杨广的“炀”是他独享的,中国历代君王,只有一个炀帝。隋炀帝这个君主,真的如史书和后世所言,是个一无是处的昏君吗?

可以这样说,隋炀帝可称为一个暴君,但是绝对不是昏君。他今天的坏名声,是很多方面的因素综合造成的,

其一,他是亡国之君,繁荣的隋朝在他手里葬送,人们自然会马上联想,一定是皇帝昏庸残暴,一如明末崇祯皇帝,世人只知他亡了国,却不愿意去了解,他为了守住基业所做的努力。成王败寇,无可奈何,只得由后人评说。其二,他确实是用民过度,导致民怨沸腾,民不聊生。他在位修东都洛阳,三征高丽,修长城,修大运河。几乎每年都要征召大量役工。在位十几年,累计征召不下千万,其中死亡数百万人,时有“天下死于役”的说法。其三,有关他的史书和评述,都由唐人完成,隋亡于唐,唐自己带着偏见有意诋毁贬损隋人,例如,唐人说杨广是弑父篡位,但其实,现在历史学者普遍认为,这是唐人强加在杨广身上的罪名,实际上杨广并未弑父。其四,个人私生活问题。例如,荒淫好色,大修行宫。这个笔者不做评价,荒淫属于私生活,只陈述一个事实,隋炀帝的妃子数量和子嗣数量,在历代君主中是偏少的。

之所以说隋炀帝冤枉,是因为,隋炀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其长远的考虑和伟大意义的。他唯一的错就是,就是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用民过度,可谓功在千秋,祸在当下。

1,修建东都洛阳。缺点:劳民伤财。意义:摆脱关陇门阀势力的控制,为奠定万世基业扫清最大障碍,同时更好的控制江南。

2,采用科举制。意义在前一篇拙作已经说过,不赘述。还有一个重大的目的就为了削弱门阀实力,选拔一批南方问人治理朝政。

3,修建大运河。缺点:劳民伤财。大运河可称得上是万世之功。他真正串联南北,实现中国的大一统。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是项造福后世的伟大工程。

4,伐契丹,定西域,畅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恢复,使中国与世界的贸易文化经济交流得以恢复,意义重大,不赘述。

5三征高丽。缺点:劳民伤财,死人多。这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伤了隋朝国本根基之战。征高丽,杨广主要是为了建立边境秩序,使高丽臣服于隋。然而。在国内已经大兴土木的情况下,仍然三次征伐高丽,于国于民,实在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仅仅满足了杨广的好大喜功。三征高丽,先后动用数百万百姓,使得本来就已经不堪重负的百姓,日子更加难过,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最终隋覆灭。

杨广之败,其一在于,形势估计不足,急功近利,没有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最终积重难返。其二,得罪了关陇贵族势力,东都修建,科举等等,都意在削弱关陇贵族,最终杨广也是被关陇贵族中的李家灭的。其三,自暴自弃,后期局面失控,杨广索性放弃努力,开始赌博性的征讨高丽。导致最终失败。

杨广是一个有远见,有才能,有抱负的君主,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万世江山,造福后世。于今时今日,我们当然可以说杨广做了很多功在千秋的好事大事。但是,仅仅这样就可以说他是伟大的好皇帝?显然不能,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你我生在隋炀帝年间,面对如此不堪重负的徭役,面对如此不考虑人民感受的君主?即便做了再多大事,谁又能轻松的说一句,这是明君?江山社稷。以人为本。抛开了这个,都是扯淡。

总而言之一句话,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而隋炀帝,就是没有掌握好这个度。

标签: 杨广隋朝

更多文章

  • 解密:家底雄厚的大隋王朝为何会速亡在杨广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隋朝,杨广,昏君,

    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这两父子,在国家的治理上,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杨坚称帝后,厉行节俭,爱惜民力,励精图治二十余年,使得大乱三百年后的天下,初步安定,生产恢复,经济发展,财富增加。而杨广继位后却反其道而行之,利用乃父积累的财富,穷奢极欲,骄侈淫逸,滥用民力,动摇国本,迅速将父辈挣下的家底挥霍得一干

  • 揭秘:隋炀帝杨广用了什么手段登上的太子宝座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

    综合《隋书》、《资治通鉴》所记载,我们不难发现,杨广能从兄长杨勇手上抢得太子位,除自身的天赋外,还得益于两个女人的鼎力推举。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两个女人”把杨广推上了大隋皇太子的宝座。客观上讲,杨广应该是杨坚所有儿子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隋书·炀帝纪》说杨广是“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

  • 隋炀帝杨广曾欲迁都南京 宫殿还没修好却已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炀帝,杨广,南京,

    公元589年,隋灭陈之后,隋文帝杨坚采取平建康城邑宫室为耕田的政策,下令毁去建康都城、东府城、丹阳郡城,城阙、宫殿、官署、军营等均被拆除。盛极一时的建康官府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在行政设置上,废丹阳郡及丹阳、湖熟、江乘、临沂四县,将建康、秣陵、同夏三县并入江宁县。置蒋州,在石头城内设蒋州治所和"扬州总

  • 古代帝王们的谋权智慧:隋炀杨广帝擅长布局下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皇帝,杨广

    真正的权力较量,暗斗也许是个漫长的过程,但亮底牌的机会却往往只有一次,所以容不得丝毫闪失。杨广是个设局的高手,不仅无处不在,不仅将对手尽收局中,而且一律全都是铁定的死局。杨广从他踏上人生之旅的第一天就把目光瞄准了皇位,同时也就开始了他谋取皇位的征程。在他实现目标之前,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只下这一盘棋。隋

  • 解密:大隋王朝为何会速亡在杨广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广,隋朝,杨坚

    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这两父子,在国家的治理上,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杨坚称帝后,厉行节俭,爱惜民力,励精图治二十余年,使得大乱三百年后的天下,初步安定,生产恢复,经济发展,财富增加。而杨广继位后却反其道而行之,利用乃父积累的财富,穷奢极欲,骄侈淫逸,滥用民力,动摇国本,迅速将父辈挣下的家底挥霍得一干

  • 隋炀帝杨广曾经聪明多才为何却成了大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隋炀帝,晋惠帝

    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恰恰是因为太聪明了,结果倒成了昏君,而且是比上面提

  • 隋文帝杨坚真的是被儿子隋炀帝杨广杀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坚,杨广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无疑是杨广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崩逝于仁寿宫的大宝殿,终年六十四岁。大隋帝国的最高权杖终于如愿以偿地落到了杨广手上。这一年杨广三十六岁。十几年的刻苦修行终于为他换来了人世间最辉煌的报偿。然而,关于隋文帝之死,其时的长安坊间以及后世的诸多史籍却有很

  • 杨广的三个孙子:个个头角峥嵘 只是生不逢时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杨广

    杨广即位后,立儿子杨昭为皇太子,之后杨昭从长安来洛阳拜见。几个月后,杨广就要求杨昭返回长安,他想再在父亲身边待一阵子,哪知杨广不同意,杨昭屡次请求,且每次都跪拜,由于他原本就很胖,数次折腾下来就得病了。杨广没有为他请大夫,而是请巫师来看他,这个巫师牢牢抓住杨广心里的小辫子,说杨昭是被杨勇的鬼魂上身了

  • 隋炀帝杨广 历史欠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炀帝,杨广

    拜影视作品所赐,古装影视剧中,隋唐史多次被搬上荧屏,尤其是隋末唐初的那段历史,就连小学生都熟知一二,作为被亡国之君的杨广更是被描述成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骄奢无度、劳民伤财总之没有一句好的评价,他身死之后的谥号“炀”就是一种极差的贬义词,可见历史对他的评价。都说历史是有胜利者书写的,终结了隋朝的

  • 大头症如何让隋炀帝杨广身死家亡?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炀帝,杨广

    大头症,是一句民间俗语,形容极端虚荣的人所发作的肤浅而强烈的炫耀狂。大头症患者按其炫耀的方式可分为物质炫耀型和精神炫耀型,对于一些位高权重的大头症患者经常是两种类型兼有。隋炀帝杨广就是历史上一位典型的大头症患者,因“大头症”导致身死国亡。杨广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英俊潇洒、聪明好学、屡立战功的皇子。史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