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楚武王为楚国定下的严密苛刻的法度,不想以后却成为文王死亡的罪魁祸首

楚武王为楚国定下的严密苛刻的法度,不想以后却成为文王死亡的罪魁祸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105 更新时间:2024/1/19 20:01:38

公元前700年,楚国进攻绞国,在征途中,楚军渡过彭水(湖北南河)。罗国(熊姓国,在今湖北宜城县西)特意派大夫前往彭水打探军情,把楚军人数来来回回数了三遍。

公元前699年,楚国又去进攻罗国,因为之前多次出兵得胜,屈瑕显得趾高气扬。大夫斗伯比前去送行,看到这种情况,说:“莫敖此行必败,他走路时,脚趾都抬得高高的,说明他心浮气躁。”

送行回来,斗伯比马上建议楚武王:“一定要增兵!”楚武王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拒绝了斗伯比。

下朝回宫后,楚武王又把这事告诉夫人邓曼。邓曼却心细如发,对楚武王说:“大夫的意思不是要增兵,而是劝君王要以信用来安抚百姓,以德行训诫官员,而以刑罚来警戒莫敖。莫敖因蒲骚之役的胜利而骄傲,自以为是而小看罗国。您若是不加督责,他对敌人就会不加防范了吧。”楚武王听了,猛然警醒:战爭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轻敌!他立刻派人前往追赶屈瑕,结果没能追上。

楚军达到罗国后,屈瑕在军中下令:“敢进谏的一率受刑!”楚军在渡过漹水时,屈瑕根本就不设防,任凭军队次序混乱地过河。这时,早有准备的罗国联合卢戎(南蛮国,位于湖北南漳县东北)两边夹击楚军,楚军大败。

战败回国后,莫敖屈瑕在楚国荒谷(湖北江陵县东南)自缢而死,其他将领则自囚在冶父(湖北江陵县东南),战战兢兢地听候楚武王处置。

见到这些楚军将领,楚武王却显得极为自责,沉痛地说:“这都是我的过错。”

此次出征伐罗之前,楚武王两次接到斗伯比和夫人邓曼的警告,明知事将不妙,却抱侥幸心理没有召回屈瑕,促成了这次惨败。因此,楚武王认为这次是自己的用人失误,与出征的将领无关。所以,他把这些将领们都赦免,无罪释放了。

楚武王时期楚国的这场败战,充分体现出楚国法度之严。

战败之后,莫敖屈瑕作为第一责任人,自知罪责难逃,居然连楚武王面都不敢见,直接就上吊自杀了!战败即死,足见楚之法度!

然而,楚武王执法虽然严苛,但如果自身管理出了纰漏,他也不会掩饰。

作为“带头大哥”,如果只会一味地将责任推给下属,必然无法得到下属的真心拥戴。在反思夏商历史时,《左传》中有这么一段精辟评语:“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意思是:“夏禹、商汤在发生灾祸时责难自己,所以夏、商二朝能蓬勃兴起;夏桀、商纣在遭遇灾祸时都怪罪别人,所以他们很快就灭亡了。”虽然夏商二朝的灭亡,不能简单地归罪于夏桀与商纣,但他们作为管理者在管理上的失责,无疑加速了这两个朝代的堕落。

同样,楚国兴起与楚武王的管理也密不可分。

讨伐罗国战败,虽然是具体执行人莫敖屈瑕出错,但在楚武王得到警告的前提下,未能及时阻止此次失败的发生,其管理责任也不在小。如果他能坚持将莫敖屈瑕追回,这场失利就不会发生了。很多管理者面对这种情况时,为避免在众人面前出丑,都会直接追责属下、惩罚出错的下属,却对自身管理责任避而不谈。可楚武王却不一样,他不但公开承认自己管理上犯了错,还将这些打了败战的将领们都赦免了。如此一来,不但这批将领会对他更加忠心,那些劝谏他的大臣也知道劝谏能起作用,今后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朝政。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带兵攻打随国,但在征途中突然病死。楚国令尹斗祁、莫敖屈重深知楚武王遗愿,并没有班师回朝。为达成楚武王征服随国遗愿,他们命令楚军在溠水上架桥,修筑营垒,直逼随国城下,迫使随国签订了城下之盟后,才回师发丧!

正是因为楚武王能够“罪己”,他手下的大臣们才会对他更为忠心,即便是他死后,也能替他完成未了心愿!这就是楚武王“罪己”的功劳,也是他能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可惜的是,楚武王的执法如山传统在楚国得以流传下去,但是他敢于“罪己”的精神,后代却学得不精。

公元前676年,巴国人攻入了楚地那处(湖北荆门市东南)。那处守军寡不敌众,支撑不住,被巴国人攻破了城池。那处县尹阎敖见情势危急,匆忙跳入涌水之中,靠游泳逃亡才捡回了一条性命。攻下那处后,巴国人又趁势掩杀,一度攻打到楚国都城门下!

楚文王见阎敖战败而归,还被敌人追打到国都,气愤万分。

楚国军法,战败必死!

这可是楚武王时期就留下的法度,谁都不可法外施恩。于是,正在气头上的楚文平二话不说,立刻就把阎敖给杀了!

可是,楚文王杀死阎敖,瞬间就引起楚国上下一片哗然,尤其是阎敖的族人,更是大呼不服。为什么楚文王此举会遭遇如此多的反对声音?难道楚国政坛已失去了法治精神?

其实,楚国人不服的原因,不是不服法度,而是因为那处之败的根源就在于楚文王本人。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攻打南申国,巴国作为楚国同盟,一起参加。但在作战过程中,楚文王却侮辱巴国人(《左传》原文为“惊其师”,陶洪庆先生以为“惊”、“警”相通,即戮辱巴国军队以警惧之。杨伯峻先生原注说是阎敖“警”其师,但从《左传》上下文判断,应该是楚文王所为。),巴国人因此大为不满,从此背叛了楚国。

在楚武王时期的忠实同盟,突起叛心,发兵攻破那处,阎敖固然有失守之罪。但是,造成巴国人突然背叛的根源,还是在楚文王本人。作为楚国“带头大哥”,得罪了楚武王时期的亲密盟友,将盟友变成了敌人,楚文王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

如果是楚武王,他必定会承担起这一责任,放过战败的阎敖。但楚文王却不愿在众人面前坦诚自己的失职,所以他把那处失守的责任完全推到了阎敖身上,杀死了阎敖。这就是楚武王与楚文王的差距所在:楚武王在战败之后,能够罪己,所以即便他死于征途,下属仍然忠心地替他完成了征服随国的遗愿;楚文王在战败之后,却只想到罪人,杀死阎敖,如此处置失当,自然就引发属下的强烈不满。

阎敖被杀,阎敖族人们都愤恨不平,纷纷起来造反。公元前676年冬,巴国人看到楚人起了内乱,趁机再次攻入楚国。

公元前675年春,见事态愈演愈烈,楚文王亲自带兵去抗击敌人,却在津地(湖北江陵县南)被巴国人打败!楚文王亲自率军出征依然大败,足见巴国人战斗力之强悍。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阎敖被处死确实有些冤,难怪阎敖族人会如此不服气了。

阎敖打败仗被处死,如今楚文王亲自出征也打了败战,又该如何处置?

看到楚文王败退回城,都城看门官鬻拳大义凛然地拒绝打开城门——楚国军法,战败必死;楚王打了败战,怎么就可安然回城?那样何以服众?

被鬻拳这么一激,楚文王顿时觉得没脸回国。于是,他转身就带着军队就去攻打黄国。在黄国的碏陵(河南潢川西南),楚军大败黄国军队,取得一场大胜后,楚文王然后才率军队回国。

然而,由于连日征战,当军队走到湫地(湖北钟祥北)时,劳累过度的楚文王染上了重疾。这年6月,心力俱竭的楚文王终于扛不住病魔折磨,死在了卧榻之上。

这就是楚国一场败战给后人所留下的宝贵经验教训:楚武王能够“罪己”,所以即便他死于征途,下属仍忠实地替他完成了征服随国的遗愿;楚文王只想“罪人”,却引发族人反叛,最终走向了人生的不归路……。古往今来的管理者中,“罪人”容易,但能学会“罪己”的,却是少之又少。所以,成功的“带头大哥”,往往都是百里挑一。

反思楚文王之死,根源还是在于楚武王立下的法度:战败必死!所以说,楚国严苛的法度,正是楚文王之死的祸根。然而,楚文王之死又是他自身造成:如果他能像楚武王一样敢于“罪己”,而不是一味归罪于阎敖,也许他就不至于走上末路。

标签: 春秋战国,楚国

更多文章

  • 齐襄王的妻子是谁?为何他的岳父终生不见君王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齐襄王

    齐襄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君王,他的妻子是君王后,名字已经不可考证,只知道是齐国莒城的太史敫之女。齐襄王能够和君王后相识相知相爱,全是因为一场几乎毁掉齐国的大战。齐襄王和君王后在战乱中私定终身,当赶走外敌以后,齐襄王立刻就给了君王后正妻王后的高贵身份和地位,可君王后的父亲却从此再也不认这个女儿,也不见她

  • 齐襄王的儿子田建 揭秘宋国是如何被灭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田建

    齐襄王的儿子齐襄王和君王后有一个儿子名叫田建,公元前265年的时候,齐襄王去世了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田建。田建也没什么本事,虽然坐着王位,但是权力基本上都在母亲君王后和族弟的手中。可以这么说,在田建在位的四十四年里,其中四十一年的都是由君王后和族弟后胜把持了朝政的。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赵国向齐国和楚国

  • 齐国二次崛起的原因:邹忌相齐和齐威王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齐国,崛起,邹忌,

    在战国七雄中,齐国是一个老牌大国,虽然资格老,但进入战国时期,齐国的势力并不强大,三家分晋和田臣篡齐是春秋进入战国的标志,三家分晋诞生了韩、赵、魏三个国家,而田臣篡齐,虽然齐国还叫齐国,但在政权层面,实际上已经更换了君主,这也导致了齐国内部面临诸多矛盾。而对外,其他诸侯国的强盛,又压缩了齐国的生存空

  • 齐威王与魏惠王会田于郊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齐威王,魏惠王

    原文齐威王、魏惠王(梁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 齐威王是谁?齐桓公之子齐威王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威王,齐桓公

    早在古齐国时,田氏夺取11个姜氏的政权,建立了田氏齐国。齐威王、齐宣王是两位比较贤明的国君,他们招贤纳士,齐威王、齐宣王之时,是齐之鼎盛时期,时楚已先后灭鲁国以及鲁南诸国,也有山东东南部地区,对齐国形成直接威胁,所以随着形势的发展,齐威王时接原有西段长城,继续向东展修,宣王续之,修至滨海,作为对楚的

  • 齐灵公是如何恢复晋国霸业的?其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齐灵公,春秋

    还不知道齐灵公是如何恢复晋国霸业的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春秋时期,齐桓公虽然是春秋五霸之首。但是,在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就走向了衰落了。在此基础上,晋国则取代了齐国,成为了中原霸主。因此,在整个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分庭抗礼,而齐国在大部分时间内,只能选择跟

  • 齐庄公的父亲是谁?齐庄公父亲齐灵公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齐庄公,齐灵公,春秋战国

    齐灵公(?—前554年),多字谥为齐孝武灵公,姜姓,吕氏,名环,齐顷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前581年—前554年在位。齐灵公在位期间,有名相晏弱、晏婴父子相继辅政,国事清明。齐灵公喜欢看女扮男装,为晏婴所谏止。齐灵公即位之初,尊晋为霸主,后来渐渐脱离晋国摆布,欲争霸于天下。自齐灵公二十四年起五次

  • 中国历史上的恶作剧之王:齐顷公险些胡闹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齐顷公,恶作剧,外交,

    历史上,凡有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总是十分严肃慎重地对待外交事宜。对于主动上门的外国使节,都是以礼相待。但偏偏有一位国君,反其道而行之,他对于四位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不仅不能以礼相待,而且还拿对方各自的生理缺陷开涮,导演了一场史上最搞笑的宫廷恶作剧。这样行事,自然后果很严重,他由此招来了一场战争,还

  • 齐懿公:喜欢开家宴的国君,因爱霸占别人老婆被刺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齐懿公,春秋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齐懿公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先说 邴原是谁呢?邴原跟齐懿公应该算是发小,早在齐懿公还是公子商人时,曾经与邴原有过一些过节。其实也没多大事,就是当年俩人一起出去打猎,可能是你一箭我一箭打死了一只鹿,结果俩人都说是自己先打死的,都想拿走这支鹿。争来争去,商人没争

  • 掘坟刖尸的齐懿公最后竟落了个更惨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齐懿公

    掘坟盗墓并不是近代才有,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掘坟盗墓的事情。在《庄子.外物》中甚至记载了儒生盗墓的故事:“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按其鬓,压其岁页,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